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北疆棉花群体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疆主要棉花品种光合性能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棉花生育后期,吐絮期群体光合速率(CAP)与产量呈正相关。盛花期~吐絮期,冠层中的上、中、下层CAP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吐絮期冠层上层作为棉株C的主要来源。棉花CAP与光密度通量(PFD)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早熟陆地棉新品种新陆早42号的叶面积指数、冠层结构、单叶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等特征.结果表明:单株结铃性强、总铃数高、干物质积累量大是新陆早42号高产的重要因素.对常规陆地棉而言,当收获株数在20万株/hm2左右时,其获得高产的生理指标条件为:盛铃期叶面积指数达到4.27~4.44,盛铃期、吐絮期群体漏光损失小,吐絮期生殖器官重占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的59% ~ 61%.  相似文献   

3.
新陆早4号与新陆早7号光合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北疆棉区推广面积较大的新陆早4号和新陆早7号两个高产棉种为试材,对其部分光合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在高光强下,新陆早7号光合速率比新陆早4号高38.1%,蒸腾速率也略高,叶片水分利用率比新陆早4号高20.8%。新陆早7号叶片光合速率高与其叶片较厚,密度大、叶绿素含量高及同化效率大有关;(2)新陆早4号单叶光补偿点低于新陆早7号,耐阴能力强,暗呼吸速率也低;(3)新陆早7号单株叶面积小,群体通风透光性好,基部成铃率高。新陆早4号叶片大,尤其上部叶片大,群体易荫蔽,某部成铃率低于新陆早7号。  相似文献   

4.
新陆早33号脱叶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新陆早33号施用不同脱叶剂,棉株上、中、下3个部位施药后7d、14d、21d脱叶与吐絮效果,及单铃重、衣分、纤维品质、发芽率。结果表明:新陆早33号使用脱落宝600g/hm^2+乙烯利1 200mL/hm^2,吐絮速度快,单铃重5.66g,衣分43.2%,种子发芽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中长绒棉具有纤维品质好、高产、抗病、早熟、适应性强、综合性状优异等特点。2008年我师引进中长绒棉品种新陆早39号,为了进一步掌握新陆早39号的栽培特性,正确处理群体与个体的关系,设置了小区密度对比试验,研究在本地气候、栽培条件下新陆早39号最适宜密度。  相似文献   

6.
新陆早48号     
审定编号:国审棉2011013品种名称:新陆早48号选育单位:新疆惠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品种来源:石选87/优系604(新陆早28号优系)省级审定情况:2010年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非转基因常规棉早熟品种,西北内陆棉区春播两年生育期125天。全生育期生长势较强,不早衰,叶枝少,无赘芽,通透性好,结铃性好,吐絮畅快、絮色洁白,含絮好、易采摘。株高70.7cm,株型筒型,  相似文献   

7.
李艳军  张小均  孙磊  孙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124-8125
[目的]比较新疆不同年代棉花品种光合特性与干物质积累的差异。[方法]以新疆不同年代的4个棉花主栽品种(kk-1543、新陆早1号、新陆早8号和新陆早13号)为研究材料,研究各棉花品种在盛花期、盛铃期和始絮期的光合特性与干物质积累的变化规律。[结果]早期品种kk-1543在盛花期具有明显光合优势,而现在品种新陆早13号在盛铃期和始絮期具有明显的光合优势。3个时期中,新陆早13号的单叶日平均光合速率较高,新陆早1号较低。从苗期至初花期4个品种的干物质积累速度为:kk-1543>新陆早13号>新陆早8号>新陆早1号。各品种的经济系数次序为:新陆早13号>新陆早8号>kk-1543>新陆早1号。[结论]近期品种和现在品种在盛铃期和始絮期光合速率较高,是其早熟不早衰及皮棉产量较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杂交棉新品种新陆早44号群体生理参数,探索北疆农田生态条件下杂交棉产量形成机理,为制定该品种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北疆棉区主栽品种新陆早33号为对照品种,田间取样测量叶面积和各器官干重,计算各时期生物产量和主要群体生理参数,研究杂交棉新品种新陆早44号和常规品种主要群体生理参数的差异及对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新陆早44号和新陆早33号最大叶面积指数(LAImax)在盛铃期达到最大,分别为4.36和4.72,LAI>4的天数分别持续42和28 d;全生育期的总光合势(LAD)分别为2.87×106和2.79×106 m2·d;光合生产率在盛蕾期至初花期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0.49、17.78 g/(m2·d);最大生物量积累出现天数和速率分别为84.2 d、27.6 g/(m·d)和85.8 d、26.5 g/(m·d);成熟后,新陆早44号的生物产量和籽棉产量分别为出现早和积累速率高是新陆早44号高产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一、品种表现1.生物学特性新陆早24号在我区生育期129天(出苗~吐絮),为中早熟陆地棉品种。株型较紧凑,植株塔型,株高60~65厘米,Ⅱ式果枝,苗期生长势强,现蕾后生长稳健,叶片较大,叶色深绿,茎秆粗壮,群体通风透光性好。结铃性强,铃大,长卵圆型,单铃重6.2克,第1果枝节位4~5节,吐絮集中,含絮好,好拾花,衣分40%。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棉花新陆早23号的种植密度、化学调控及人工整枝等综合措施的研究,确定新陆早23号群体与个体发育协调发展的最佳摸式,为指导新品种大田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超级稻新两优6号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新两优6号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并提出了高产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建立简单、快速的西瓜诱导不定芽分化的试验体系,以西瓜‘京欣一号’父本为材料诱导无菌苗,接种4~5 d苗龄的子叶和下胚轴进行组织培养,结果表明:采用子叶为外植体诱导的不定芽数量比下胚轴多;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添加BA 1.0 mg/L和IAA 0.5 mg/L时为最佳不定芽诱导培养基,添加0.1 mg/L KT为最适合的不定芽伸长培养基,添加NAA 0.2 mg/L的1/2MS培养基为最佳生根培养基。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二次果核桃的早实性,从其实生群体中选育优良矮化核桃单株,培育核桃矮化品种.[方法]以国家级优良核桃品种扎343、新早丰的二次果核桃为种子进行播种育苗,从中选择“较矮小、分枝早、节间短”矮化类型苗木为试材定植、建园,开展矮化优良植株选择试验.[结果]选出6个矮化优良植株;以6个优良矮化植株为试材,温185、新新2两个优良核桃品种为对照,选育矮化品种.历时10余年试验,选育出新温609、新温724、新温908、新温915、新温916和新温917等6个核桃矮化品种.[结论]利用二次果核桃实生类群中的矮化类型单株,培育核桃矮化品种,不仅可行,而且选育效率高.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不同生育期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维他灵 2号对黔单 11号玉米株高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喷施维他灵 2号对黔单 11号株高有明显降低作用 ,并且保持产量不变。从株型外观、抗病性以及调节剂用量试验等方面来看 ,在拔节期喷施维他灵 2号具有较好的防倒效果。  相似文献   

15.
抗病番茄新品种川科2号和川科3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科2号、川科3号是在杂交后代中,经连续单株定向选育而成的抗病番茄新品种。川科2号属中熟,无限生长类型,其亲本之一是从美国品种Koatenae21-2的分离后代中选出。它高抗TMV、抗枯萎病、抗黄萎病,果实圆形、红色,单果质量180 g,一般春季大棚每公顷产量在67 500~82 500 kg。川科3号属中晚熟,无限生长类型,其亲本之一是从日本商业品种Woloer的分离后代中选出。它高抗TMV、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果实圆形、粉红色,单果质量200 g,一般春季大棚每公顷产量在75 000~90 000 kg。  相似文献   

16.
晋尖椒1、2、3号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尖椒1、2、3号三个辣椒品种均为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育成的果面有皱折、辣味强的辣椒新品种,并通过了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认)定,已在山西及周边省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泡桐优良无性系—陕桐3号,4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11年研究,从毛泡桐(陕西周至)×白花泡桐(湖北黄岗)杂交组合的F1中,选育出了陕桐3号和陕桐4号两个优良无性系。其主要特点是速生、材质好、抗性强。7年生对比林中陕桐3号材积比对照豫杂1号大47.6%,陕桐4号比豫杂1号大63.7%。陕桐3号木材力学性质显著优于豫杂1号,抗旱性中等,感病性与豫杂1号接近;陕桐4号抗旱性显著优于豫杂1号,木材材性与豫杂1号接近。  相似文献   

18.
桃源一号,二号茶树良种是从当地群体品种中经单株选育发展起来的。桃源一号系灌木型大叶种,具有发芽早、生长势旺、抗逆性较强、适应性较广和制茶品质好的特点。与国家认定的茶树良种槠叶齐比较,产量高1O%,儿茶素总量高9%,适合加工红茶。桃源二号系灌木型中叶种,发芽中生偏早,产量接近槠叶齐,而品质优于槠叶齐。春季芽叶茸毛多,重量适中,氨基酸含量高,是加工高级绿茶的好原料;夏、秋季鲜叶适制优质红茶。  相似文献   

19.
豇豆新品种鄂豇豆3号、鄂豇豆4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鄂豇豆3号是从地方品种杜豇中的变异株经系统选育而成的豇豆常规新品种.该品种早熟,抗逆性强,商品性优,品质佳,适于煮、炒食或腌制加工,且口感脆嫩,清香可口.每公顷产量在30 000~37 500kg,高产可达45 000 kg以上,比对照品种(高产4号)增产31%左右.鄂豇豆4号是杜豇与紫红豇豆进行杂交,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常规品种.该品种早熟,抗逆性强,豆荚花色似龙状纹,色泽美观独特,商品性极优,品质佳,适于煮、蒸或炒食,口感脆嫩,清香可口.每公顷产量在27 000~33 000 kg,高产的可达37 500 kg以上,比对照品种紫红豇豆增产19%.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