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猪感染类猪圆环病毒因子P1后血小板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类猪圆环病毒因子P1感染对广西巴马小型猪血小板参数的影响。将12头30日龄的广西巴马小型猪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经腹股沟淋巴结途径接种类猪圆环病毒因子P1的分子克隆。采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接种后3d、8d、17d、24d、31d及40d猪的外周血血小板参数。统计分析显示猪感染P1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无显著差异,而血小板计数(PLT)和血小板压积(PCT)在接种后8d明显降低,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在接种后17d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高分辨熔点曲线分析在快速鉴别类猪圆环病毒因子P1和猪圆环病毒2型中的应用。在Cor-bett Rotor-Gene 6000定量PCR仪上,利用EvaGreen荧光染料对靶核苷酸序列进行扩增,建立HRM分析P1和PCV2的工作流程。在优化各种条件基础上,利用HRM分析可区分相差1个碱基的靶序列。因此,HRM分析可为P1和PCV2的分子诊断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3.
猪附红细胞体的体外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RPMI—1640和胎牛血清按比例混合并添加肌苷作为体外培养猪附红细胞体(M.suis)的基础培养基,以无附红细胞体感染的兔红细胞泥作为培养寄生载体,置于体积分数为5%CO,的37℃生化恒温培养箱进行M.suis的体外培养研究.结果表明,培养时每24h换培养液1次,每36h传代1次,可连续传代40代次以上,并能保持最高感染率90%以上;感染M.suis的猪红细胞在4℃条件下可保持30d以上而不发生溶血;兔红细胞接种新鲜制备的自然感染M.suis的猪红细胞,36h后感染率可达91.6%,并一直维持到96h,96h后有少量细胞开始出现溶血;接种4℃条件下保存30d以内自然感染M.suis的猪红细胞与新鲜制备的自然感染M.suls诂的猪红细胞对兔红细胞的感染率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金升藻  金巍  李鹏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796-6797
[目的]探索猪圆环病毒与猪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的诊断方法与防制措施。[方法]分别从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解剖、诊断防制措施等方面对猪圆环病毒与猪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进行介绍。[结果]猪圆环病毒与猪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可引起断奶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其病征为体温高、贫血、黄疸、精神沉郁,消瘦、发育障碍,同时出现贫血、黄疸、发热等症状;诊断方法有血液压片镜检、血清学检测、猪圆环病毒(PCV)的PCR检测等;防制措施有加强饲养管理、防止继发感染、综合防治、对症治疗等。[结论]该研究为养猪业可能发生的猪圆环病毒与猪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提供了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5.
2009年5月,新乡某猪场出现猪圆环病毒2型和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的疑似病例,临床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呼吸困难、贫血和黄疸等症状;剖检变化为淋巴结水肿、浆液-纤维素性心包炎、纤维素性肺炎、腹膜炎、浆液性关节炎、肾炎等。通过对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测的综合分析,确诊为猪圆环病毒2型和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提出了相应治疗措施,经治疗,7d后全群痊愈。  相似文献   

6.
PCV2感染对猪肺泡巨噬细胞Fc受体数量和吞噬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猪圆环病毒2型(PCV2)BF株经口、鼻接种40日龄健康普通仔猪,在接种后不同时间宰杀,收集肺泡巨噬细胞(PAM),同时设立对照组。用EA花环试验测定Fc受体数目,用吞噬鸡红细胞试验测定吞噬功能,来分析PCV2感染对PAM某些生物学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PAM表面Fc受体数和吞噬鸡红细胞数的变化规律一致,与对照组相比,两者数量在接种后3 d时下降至最低,之后回升,14 d时基本恢复正常。本研究表明,PCV2感染可引起PAM吞噬和清除病原的能力出现短暂下降。  相似文献   

7.
应用两种重组抗原分别制成免疫刺激复合体疫苗进行猪囊虫病免疫预防实验。实验猪接种二次,间隔14d,第二次接种后7d 用有钩绦虫卵感染,2万个·头~(-1)。感染后116d 屠宰剖检。对照组9头猪共发现1067个囊虫,平均118.6个·头~(-1);免疫 A 组8头实验猪共发现510个囊虫,平均63.75个·头~(-1),减虫率为46.2%;免疫 B 组9头实验猪共发现83个囊虫,平均9.2个·头~(-1),减虫率为92.2%.在免疫 B 组实验猪体内发现的囊虫发育不全,眼观虫体小,囊液少,囊膜较厚,不透明,呈乳白色;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囊虫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并验证猪支原体肺炎发生的品种敏感差异,筛选相关差异表达基因,探究猪支原体肺炎发生的分子遗传基础,为猪该病发生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对肺炎支原体易感的梅山猪、耐受的长白猪及二者杂交选育的苏钟猪为材料,设立试验组(15头/品种)和对照组(5头/品种),试验组猪接种肺炎支原体 Js 强毒株,对照组猪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所有猪隔离、无抗生素饲养,监测临床表现;处理后18、28 d测定日增重、抗体水平及肺部病变,28d试验结束时集中屠宰,评定肺部损伤,检测病原,确定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选择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梅山、长白、苏钟猪各2头,未感染猪各2头,构成芯片杂交试验猪群,应用Agilent猪表达谱基因芯片及品种内、品种间双重比较法,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结合Gene Ontology(http://www. geneontology.org)及KEGG (http://www.genome.jp/kegg/)分析差异基因涉及的信号通路及调控网络。【结果】肺炎支原体处理后1-18d,试验组猪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对照猪 (0.01<P<0.05),尤以梅山猪较为典型;19-28d,体重出现负增长,平均日增重极显著低于对照猪(P<0.01)。同时,病原处理后18d,长白猪和苏钟猪抗体水平变化不大,仍表现为阴性(s/p<0.3),而梅山猪抗体水平则迅速上升至阳性水平(s/p ≥ 0.4),并显著高于长白、苏钟猪(均为0.01≤P<0.05);处理后28d,梅山猪抗体水平高达(0.97±0.26),极显著高于长白(0.15±0.10)、苏钟猪(0.46±0.20)(均为P<0.01)。而试验组猪在病原接种后的18d,梅山猪有11头表现出明显的支原体肺炎临床症状,长白猪仅2头出现轻微咳嗽,苏钟猪则有5头出现咳嗽、精神萎靡等初期病状;处理后23d,试验组1头梅山猪死于肺炎支原体感染;处理后28d,试验组梅山猪全部表现出支原体肺炎症状,长白猪7头出现初期感染症状;苏钟猪5头症状典型,6头稍有咳嗽,其余无明显异常。猪肺炎支原体检测与上述结果大体一致。试验猪的肺部X-ray透射及病理剖检结果则表明:处理后18d,试验组15头梅山猪肺部均见云絮状阴影,其中6头为典型的肺炎感染影像特征;长白猪仅1头出现肺炎影像特征,4头现少量云絮状阴影;苏钟猪病变数量和程度介于长白、梅山猪之间。处理后28d,梅山猪全部表现为典型的肺炎感染影像特征,长白猪和苏钟猪则分别有7头、13头出现肺炎影像特征。肺部病理剖检评分显示,梅山猪极显著高于长白猪(P<0.01),显著高于苏钟猪( 0.01≤P<0.05)。表达谱芯片筛选结果表明,支原体肺炎患猪较健康对照猪表达上调基因49个,下调基因70个,涉及免疫反应、补体凝集、类固醇合成及代谢等18条信号调控通路。【结论】猪支原体肺炎的发生确实存在明显的品种间敏感差异,先天性免疫缺陷调控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及类固醇代谢通路在猪支原体肺炎感染炎症反应调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1目前猪病发病率趋高的主要原因 1.1免疫抑制病的影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蓝耳病)病毒、猪圆环病毒、猪伪狂犬病毒感染、猪瘟等导致猪群免疫力低下,接种疫苗后免疫应答反应差,  相似文献   

10.
猪附红细胞体病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7月至2012年2月先后对大理州宾川、鹤庆、巍山、南涧、弥渡、大理、祥云等7个县、市的14个乡、镇的部分养殖场、户的猪进行附红细胞体感染和发病情况调查。共调查猪只2850头,其中采血样检查的猪只280头,结果发现感染有附红细胞体的猪有175头,附红细胞体的感染率为62.5%,而有临床症状的猪有15头,发病率为8.57%。说明猪附红细胞体的隐性感染率很高。病死猪除患有附红细胞体病外,还分别患有猪圆环病毒病、副猪嗜血杆菌病和猪伪狂犬病等。根据调查情况,对猪附红细胞体病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巴马小型猪糖尿病前期对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对正常巴马小型猪和糖尿病前期小型猪的血脂和血流变学指标进行了检测,并进行糖耐量实验。结果表明,血脂四项检测中血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尿病前期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中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出现延长(P<0.05)。其他检测指标无明显差异。实验显示,巴马小型猪糖尿病前期已出现血脂紊乱和部分血流变学指标的改变。因此糖尿病前期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应控制血脂,降低血黏度,以预防或减少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克隆广西巴马小型猪ANK1基因启动子,确定其活性核心区,为研究ANK1基因启动子与肉质性状的相关性及构建动物疾病模型打下基础.[方法]通过在线软件对ANK1基因启动子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进行预测,根据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设计特异引物扩增不同长度的ANK1基因启动子片段,并利用双荧光素酶试剂盒检测其荧光值,以确定不同ANK1基因启动子片段的活性.[结果]发现ANK1基因启动子存在1个转录起始位点(TSS)、2个CpG岛和多个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并以此作为ANK1基因启动子的分段依据,将其分割为P638、P791、P1113、P1163、P1648、P1694、P1796和P2074等8个不同长度的目的片段.成功克隆获得的8个ANK1基因启动子片段经KpnⅠ和HindⅢ双酶切、T4真核表达载体连接、细胞转染等方法构建8个双荧光素酶重组报告基因,双荧光素酶试剂盒检测结果显示,广西巴马小型猪ANK1基因启动子在P1796片段活性最强,与其他片段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成功克隆获得广西巴马小型猪ANK1基因启动子的8个片段,且利用双荧光素酶试剂盒检测确定其核心启动子区域出现在P1796片段.  相似文献   

13.
梁家充  郭亚芬  陈江伟  杨柳  兰干球 《安徽农业科学》2012,(19):10153-10155,10250
[目的]探讨PPARγ-2基因多态性与广西巴马小型猪2型糖尿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利用高糖高脂日粮饲喂24头广西巴马小型猪,利用PCR方法扩增PPARγ-2基因外显子2部分序列,测定其空腹血糖和胰岛素(INS)含量并进行糖耐量试验。[结果]克隆的PPARγ-2基因外显子2部分序列存在1处SNP位点(19813A/G),有AG(7头)和AA(17头)2种基因型。AG型广西巴马小型猪的空腹胰岛素含量和糖耐量试验中60 min血糖值显著高于AA型(P0.05),而AG型广西巴马小型猪2型糖尿病发生率(71.4%)明显高于AA型(5.9%)。[结论]广西巴马小型猪PPARγ-2基因外显子2的19813A/G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利用高脂饲料诱导建立巴马小型猪代谢疾病模型并分析肝脏转录组变化。选取1月龄巴马小型猪24头,随机分为对照组与高脂诱导组,对照组饲喂普通饲料,高脂诱导组饲喂含2.0%胆固醇饲料,定时监测体重、血常规及生化指标,6个月后试验结束,作心脏冠状动脉造影、器官组织学检测及肝脏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高脂诱导组个体饲喂4个月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诱导期后血液生化指标中甘油三酯显著高于对照组,饲喂6个月时冠状动脉造影及器官组织切片未见显著病变,肝脏转录组分析显示高脂诱导组与对照组相比有2 468个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与代谢途径相关。为期6个月的高脂饲喂未致巴马小型猪明显代谢性疾病及心血管病变,但血液甘油三酯水平显著升高,显著影响肝脏代谢途径相关基因表达。文章系统探讨高脂诱导模型,结合血液生化、组织学、冠脉造影及肝脏转录组分析,进一步获得代谢通路相关潜在标记基因,为建立理想小型猪代谢疾病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利用RT-PCR 的方法从广西巴马小型猪肝脏组织中扩增SLA-DQB 基因的编码区序列,旨在为下一步构 建SLA-DQB 转基因广西巴马小型猪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克隆的广西巴马小型猪SLA-DQB 基因编码区长687 bp,与 GenBank 参考序列(NM_001113694)相比,共有15 个氨基酸发生突变(位点为10、14、19、27、29、38、39、48、58、61、68、 72、76、78、183)。与普通猪、其他小型猪、奶牛、人类及小鼠的同源性分别为95.8%、95.8%、88.1%、86.2%和80.0%。  相似文献   

16.
【目的】确定广西巴马小型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PERV-BM)的进化年代。【方法】对先前扩增、测序获得的 9个PERV-BM的LTRs,一个PERV-BM全长基因组序列,登录号为HM159246及GenBank上发表的所有背景清楚的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PERV)的LTRs及env序列进行分析。首先利用DAMBE软件对上述序列比对分析,合并同源性较高的,筛选有差异代表性的核酸序列的数据集。然后利用MEGA5.2软件Neighbor-Joining方法计算PERV-BM遗传进化关系。利用DAMBE软件对上述筛选的序列集进行替换饱和度计算,分析核酸进化速率的稳定性;利用MEGA5.2软件,通过最大相似法对筛选数据制作的遗传进化树进行分子钟行为分析。最后对广西封闭群内的广西巴马小型猪3′-LTR序列进行替代饱和度及分子钟分析,对符合分子钟行为的LTRs序列,以假设的恒定进化速率计算PERV-BM的进化年代。【结果】经过DAMBE软件分析后,选出80多个GenBank上发表的有代表性的env、LTRs序列数据集。对PERV-BM (HM159246) 序列全长遗传进化分析显示,PERV-BM与中国的PERV核酸序列EF133960和GU980187,荷兰的AF356697亲缘关系较近,与韩国的HQ540595和美国的AF038600和NC_003059亲缘关系则较远。利用DAMBE软件对筛选数据集替换饱和度检测结果显示,S和V值随PERV序列之间进化分歧的增加呈线性的增加。LTRs序列数据集替换饱和曲线呈线性关系,没有替换饱和现象发生,LTRs的进化随时间持续且稳定。数据集env序列替换饱和曲线不完全呈线性关系,表明env序列集进化速率不稳定。利用MEGA5.2的最大相似法对LTRs和env数据集的进化树进行分子钟行为检测结果显示,LTRs序列集接受分子钟假说,env进化不符合分子钟行为,这和不饱和度检测的结果一致。因此可用LTRs进化的近分子钟行为进行PERV进化年代的计算。利用DAMBE软件对广西封闭群内的广西巴马小型猪3′-LTR序列进行替代饱和度及分子钟分析结果显示,3′-LTR的进化符合分子钟行为可用于进化年代计算。假设以灵长类ERV的积累突变率,每个核苷酸每年的替换率2.3×10-9-5.0×10-9,计算PERV-BM约进化于3.3×106-7.1×106年前。【结论】PERV-BM进化年代与欧洲小型猪PERV进化时间7.6×106年前相近。  相似文献   

17.
4个品种猪血清中sLAIR-1表达量的ELISA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证实利用广西巴马小型猪建立异种器官移植供体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利用夹心ELISA方法分别检测广西巴马小型猪、长白猪、大约克猪及杜洛克猪血清中可溶型白细胞相关免疫球蛋白样受体1(sLAIR-1)含量,筛选出血清中sLAIR-1表达量最低的猪品种,为异种移植提供一定参考指标。【结果】所检测的4个不同品种猪血清中sLAIR-1的表达量分别为:广西巴马小型猪(2.39+0.20μmol/L)〈大约克猪(3.51±0.28μmol/L)〈长白猪(3.59±0.28μmol/L】〈杜洛克猪(3.62_±0.31μmol/L),且广西巴马小型猪血清中sLAIR-1的表达量显著低于长白猪、大约克猪、杜洛克猪3个品种(P〈0.01)。【结论】广西巴马小型猪在异种移植中具有良好的先天优势,可能会成为异种移植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克隆广西巴马小型猪非受体型酪氨酸蛋白激酶(JAK2)基因外显子14并进行SNP位点分析,为探讨广西巴马小型猪JAK2基因多态性与有关临床疾病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参照GenBank已发表的猪JAK2基因编码序列设计引物,克隆出猪JAK2基因外显子14,经测序鉴定后,利用PCR-SSCP技术对其进行SNP位点分析。【结果】PCR扩增获得的巴马小型猪JAK2基因外显子14序列为205 bp,与猪的同源性为100.0%,与人类的同源性为94.2%;猪和人类在JAK2基因外显子14序列中有6个位点不同;PCR-SSCP分析结果表明,JAK2基因外显子14不存在多态性。【结论】广西巴马小型猪JAK2基因外显子14不存在多态性,其基因纯合度高,是进行育种研究和医学试验的理想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9.
4个品种猪血清中sLAIR-1表达量的ELISA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进一步证实利用广西巴马小型猪建立异种器官移植供体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利用夹心ELISA方法分别检测广西巴马小型猪、长白猪、大约克猪及杜洛克猪血清中可溶型白细胞相关免疫球蛋白样受体1(sLAIR-1)含量,筛选出血清中sLAIR-1表达量最低的猪品种,为异种移植提供一定参考指标。【结果】所检测的4个不同品种猪血清中sLAIR-1的表达量分别为:广西巴马小型猪(2.39±0.20 μmol/L)<大约克猪(3.51±0.28 μmol/L)<长白猪(3.59±0.28 μmol/L)<杜洛克猪(3.62±0.31 μmol/L),且广西巴马小型猪血清中sLAIR-1的表达量显著低于长白猪、大约克猪、杜洛克猪3个品种(P<0.01)。【结论】广西巴马小型猪在异种移植中具有良好的先天优势,可能会成为异种移植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