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新疆加工番茄溃疡病的发生及其病原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番茄溃疡病是番茄上最严重、最具毁灭性的病害之一,2010年6~8月在新疆石河子、奎屯等地的加工番茄田问相继发现典型症状的病株和病果.旨在明确引起该病害的主要病原菌种类,为进一步的防治研究打好基础.[方法]对采集的病株、病果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应用注射法、剪叶法及喷雾接种测定菌株的致病性;通过供试菌株的形态学特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反应的测定、16S rDNA序列分析及番茄溃疡病菌特异性引物的PCR检测确定病原的归属.[结果]所有供试菌株对供试番茄都具有致病性,表现为茎秆爆裂,植株萎蔫死亡.菌株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及生理生化反应都与密执安棒形杆菌密执安亚种(Clavibactermichiganense subsp.michiganense)的特征相一致;供试菌株16S rDNA核苷酸序列与德国已报道的密执安棒形杆菌密执安亚种菌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86;;特异性引物检测也得到预期目标片段.[结论]因此,将此病害确定为番茄溃疡病,其病原为密执安棒形杆菌密执安亚种(C.michiganensis subsp.Michiganensis).  相似文献   

2.
阿克苏地区枣黑斑病病原鉴定及室内药剂初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枣黑斑病是阿克苏地区红枣生产上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在准确鉴定病原,针对特定病原靶标进行室内杀菌剂毒力测定,筛选高效、低毒防病药剂,为田间防治药剂的筛选提供备选药剂.[方法]采用形态学、致病性试验与分子生物学鉴定相接合的技术准确鉴定病原,针对特定病原靶标,采用药剂抑菌圈实验及药剂室内毒力测定相结合方法,对15种杀菌剂进行筛选.[结果]基于形态学特征、致病性试验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枣黑斑病病原被鉴定为Alternaria alternata;通过供试药剂对病原菌的抑菌比较实验,筛选出7种抑菌力较强的杀菌剂,抑菌半径在1.9 ~3.1 cm,这7种药剂分别是25;吡唑嘧菌酯、50;氯溴异氰尿酸、80;乙蒜素、80;代森锰锌、40;氟硅唑、72;霜脲锰锌和50;乙嘧酚等7种药剂.7种药剂对红枣黑斑病菌的毒力大小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25;吡唑嘧菌酯毒力最大,EC50值为18.48 mg/L,其次为40;氟硅唑,EC20值分别为36.05 mg/L.其它4种药剂的毒力大小依序为:50;氯溴异氰尿酸、80;代森锰锌、50;乙嘧酚、80;乙蒜素和72;霜脲锰锌.[结论]阿克苏地区3个县(市)发生的枣黑斑病致病病原主要为Alterna-ria alternata;毒力测定筛选出的7种药剂对枣黑斑病菌的毒力大小存在明显地差异,但对枣黑斑病均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可作为田间药剂筛选试验的供试药剂.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甘草内生细菌中筛选拮抗压砂甜瓜采后病害病原菌的生防菌.[方法]以初步检测具有抑菌活性的19株乌拉尔甘草内生细菌为供试菌株,以甜瓜采后病害病原菌粉霉病菌(Trichothecium roseum)、白霉病菌(Fusaium sp.)、黑腐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和软腐病菌(Rhizopus stolonifer)为指示菌株,经过离体和活体筛选测定内生细菌对甜瓜采后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应用16S rDNA序列分析,结合生理生化指标对1株拮抗活性较强的菌株进行鉴定.[结果]从19株供试内生细菌株中筛选出5株菌株对4种指示病菌的抑制能力较强,其中菌株S0806082的拮抗能力最强,鉴定为Delftia tsuruhatensis.[结论]内生细菌S0806082具有一定的生防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广西南宁沃柑溃疡病病原菌种类,筛选田间能抑制该病害的药效,为当地沃柑溃疡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和纯化培养,根据柯赫氏法则进行验证,通过形态学、16S rDNA序列分析与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相结合的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选用14种药剂,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不同药剂对沃柑溃疡病病原菌的室内毒力;选取室内毒力测定具有一定抑菌效果的药剂进行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确定广西南宁沃柑溃疡病病原为柑桔黄单胞柑桔亚种(Xanthomonas citri subsp.citri),系A菌系.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供试的14种药剂中只有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200亿活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6%噻霉酮涂抹剂、1.8%辛菌胺醋酸盐水剂和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等5种药剂对柑橘溃疡病病原菌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效果,在500、1000、2000、4000和8000倍稀释浓度下,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率为77.4%、75.2%、64.7%、63.0%和58.3%,有效中浓度(EC50)较低,为49.09 mg/L;200亿活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的抑菌率为73.5%、67.4%、64.5%、61.5%和51.2%,EC50较高,为81.47 mg/L.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0亿活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和1.6%噻霉酮涂抹剂对沃柑溃疡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分别为73.45%和71.07%.[结论]从广西南宁分离出的沃柑溃疡病病原菌为强致病性柑桔黄单胞柑桔亚种A菌系,田间可选择200亿活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进行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5.
云南香蕉细菌性软腐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引起云南香蕉细菌性软腐病的病原菌,为该病害防控提供基础,在植蕉区采集香蕉细菌性软腐病病害标样,对病原菌进行分离、致病性测定、寄主范围测定、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反应及16S r 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菌株均有致病性,病原菌形态特征、寄主范围、生理生化测定结果与Erwinia chrysanthemi相符。16S r DNA序列分析表明:代表性菌株的测序结果与E.chrysanthemi(序列登录号:GU811708)的同源性达到99%以上,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与之一致,表明引起云南香蕉细菌性软腐病的病原菌为菊欧氏杆菌(E.chrysanthemi),该病害是近年来发生在云南植蕉区的一种新病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用于防治食用菌污染菌链孢霉(Neurosporacrasa sp.)和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的拮抗菌株,为食用菌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优良生防资源.[方法]以分离自江苏连云港海域的92株海洋细菌菌株为研究对象,采用平板对峙法和打孔法测定供试菌株及其发酵液对链孢霉和绿色木霉的抑菌作用,测定抑菌作用较强菌株与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菌丝生长的相容性,筛选抑菌作用强且与杏鲍菇菌丝相容性好的优良拮抗菌株;通过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gyrB序列分析对优良拮抗菌株进行种类鉴定.[结果]从92株供试海洋细菌菌株中筛选出一株高效拮抗污染菌的BMY-2菌株,其对链孢霉的抑菌圈直径达25.33 mm,对绿色木霉的抑菌带宽度达30.00 mm,且与杏鲍菇的相容性好;分类鉴定结果表明,BMY-2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结论]解淀粉芽孢杆菌BMY-2菌株对食用菌污染菌链孢霉和绿色木霉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与杏鲍菇生物相容性好,在食用菌生物防治上具有良好的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宁夏引黄灌区春大豆炭疽病病原菌的种类,采用形态学分类法鉴定了宁夏引黄灌区春大豆炭疽病的病原。结果表明:宁夏引黄灌区春大豆炭疽病危害症状、病原菌的菌落特征、病原菌的形态特征与大豆平头炭疽菌Colletotrichum truncatum一致;致病性测试结果表明供试大豆炭疽病菌菌株均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人工接种后病害症状与田间病害症状基本一致,再采集分离获得病原菌,其与接种的大豆炭疽病菌形态特征一致;说明大豆平头炭疽菌Colletotrichum truncatum是导致宁夏引黄灌区春大豆炭疽病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危害湖南永州奈李果实新发生病害的病原物种类,为更好地识别并防控该病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常规分离方法对湖南永州奈李果园发病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ITS、TUB、CAL和ACT序列和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及致病性测定,对分离获得的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分离获得的病原菌形态学特征与大豆拟茎点霉(Phomopsis longicolla)一致;其ITS、TUB、CAL、ACT序列与P.longicolla同源性分别为98%、99%、99%和98%.室内人工接种病原菌3~5 d后果实形成椭圆形至不规则形褐色病斑、后转腐烂等症状,与田间果实危害症状一致.[结论]初步确定危害湖南永州奈李果实的病原菌为P.longicolla YZ.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引起广东西番莲茎基腐病的病原菌,为有效防治该病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广东番莲茎基腐病的病原进行分离,利用柯赫氏法则测定病原菌的致病性,光学显微镜观察病原菌分生孢子的形态学特征,测序分析病原菌的rDNA ITS序列.[结果]基于柯赫氏法则的致病性测定,证实从发病西番莲茎基部主干分离获得的病原菌对西番莲具有致病性.BLAST在线比对分析结果显示,病原菌rDNA ITS序列与多个腐皮镰孢菌菌株的相似性在99%以上.结合病原菌形态学特征、致病性测定及rDNA ITS序列分析结果,可确定引起广东西番莲茎基腐病的病原菌为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Mart)Sacc)].[结论]近年来引起广东西番莲茎基腐病的病原菌为腐皮镰孢菌.防治西番莲茎基腐病需注重早期预防,提早防治;合理规划种植,加强栽培;做好冬季清园,合理疏剪.  相似文献   

10.
2005~2006年从山东泰安、济南、烟台、威海等地采集大白菜黑腐病病害标样25份,室内分离纯化获得65个菌株。经致病性测定后选出致病力较强的4个菌株,对其进行了形态学观察、生物学特性测定和分子检测。研究结果表明:供试菌株生物学特性反应表现基本一致,16S-ITS rDNA序列分析表明供试病原菌与Genbank中的Xanthomonas campestrispv.campestris的同源性是99.63%。结合形态学特征和致病性反应确认引起山东省大白菜黑腐病的致病菌是Xanthomonas campestrispv.campestris。  相似文献   

11.
In the present study,agar diffusion test and field trials were carried out using a mushroom(Pleurotus ostreatus)cultivar Shouyanping as the experimental material to determine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refined pyroligneous acid prepared from almond shell against Pseudomonas tolaasii and its effects on mycelial growth of mushroom.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1.25%,2.50%and 5.00%of refined pyroligneous acid obviously inhibited the occurrence of brown blotch disease in mushroom,but also greatly promoted mushroom mycelial growth.Therefore,1.25%and 2.50%of refined pyroligneous acid can be used in fields to prevent brown blotch disease,and 5.00%refined pyroligneous acid can be used to control the incidence of brown blotch disease when it widely occurs in fields.  相似文献   

12.
翟兴礼  杨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5858-5859
[目的]筛选发酵料栽培平菇适宜的接种方法。[方法]用塑料袋栽培平菇,采用两端开放式接种、菌袋三道接种和菌料拌匀接种3种接种方法,在相同培养条件下,观察其菌丝生长情况和污染率。[结果]两端开放式接种栽培平菇,菌丝长势和子实体的形成都表现出较明显的优势,且污染率极低(7%)。菌料拌匀接种栽培平菇,菌丝生长情况明显比两端开放式接种差,而且污染率较高(21%);菌袋三道接种与两端开放式接种无明显差别。[结论]用塑料袋栽培平菇,两端开放式接种效果较好,菌丝生长快、长势好、周期短、污染率低。  相似文献   

13.
食用菌黏菌病化学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食用菌黏菌病的有效化学防治方法。[方法]选取一些低毒、无污染的化学制剂,进行室内毒力试验,测定其对黏菌的抑制作用;通过室内生测结果选取对平菇菌丝生长影响较小的药剂进行菇棚内黏菌病防治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绿丹苦参1 000倍液+水杨酸300倍液组合、克霉先锋1 000倍液、绿丹苦参1 000倍液、水杨酸300倍液效果较好,是生产实践中防治黏菌病应优先选用的药剂。[结论]研究结果为食用菌黏菌病的有效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ER IC-PCR技术在平菇栽培菌株鉴定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在22个供试平菇菌株和对照香菇菌株中,ER IC-PCR扩增出的条带清晰,重复性好,多态性高.聚类分析表明,在聚类重新标定距离为15的水平上,23个菌株聚类成8大类群:糙皮侧耳栽培菌株分别归属第1和第2大类群;秀珍菇5号、4011、白灵菇2号、杏鲍菇、鲍鱼菇和香菇分别独立地聚类为不同的大类群.在聚类重新标定距离为20时,鲍鱼菇和香菇聚类在一起,其他平菇菌株聚类在一起.这表明ER IC-PCR技术可以应用于平菇栽培菌株的鉴定,但也说明该技术在食用菌分类鉴定应用上的局限性,同时也说明食用菌需要多相分类鉴定.  相似文献   

15.
决超  杨囡君  方庆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453-17454
[目的]探讨食用菌对逆境的适应机制,为食用菌育种和生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3个不同温型的平菇菌株为研究材料,以25℃为对照,研究平菇子实体在35℃下高温胁迫处理0.5、1.0、1.5、2.0 d后子实体内游离脯氨酸积累的动态变化。[结果]高温使平菇子实体游离脯氨酸含量升高,且高温型菌株伏优一号积累的幅度大于广温型菌株平菇99和低温型菌株黑平王。[结论]高温胁迫下,平菇子实体内游离脯氨酸的积累是其应对高温伤害的一种保护反应,是提高其抗高温胁迫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中国栽培平菇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RAPD技术对我国大规模栽培的54个平菇商业菌株进行RAPD分析。结果表明,3l条随机引物中有10条引物对所有菌株扩增效果较好,共扩增出122条不同分子量的DNA条带。聚类分析表明,在阈值为20(约60%的相似水平),可将供试菌株分成六大类:第一大类包括以肺形侧耳为代表的6个菌株;第二大类包括8个未定名菌株;第三大类包括糙皮侧耳为代表的20个菌株;第四大类包括以杂交种为代表的8个菌株;第五大类包括以佛罗里达侧耳为代表的5个菌株;第六大类包括以白黄侧耳为代表的7个菌株。  相似文献   

17.
申培丽  赵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81-681,683
[目的]分析不同生理时期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多糖的含量。[方法]测定了6个平菇菌种的液体菌丝体阶段、菌丝满料阶段、子实体与出菇结束废料中的多糖含量,并进行了比较,分析不同生理时期平菇多糖产量差异。[结果]风尾菇四号与广温七号液体培养阶段多糖的含量最高,出菇结束的废料中也含有一定量的多糖,可以回收利用其中的多糖。[结论]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食用菌多糖的原料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北京市门头沟区的灵山采集野生浅黄白色侧耳子实体,开展分离鉴定、人工驯化和产酶特性研究,以获得具有商品价值的平菇新品种。【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菌株纯培养,编号F1636。采用形态和分子系统学鉴定手段,确定其分类学地位;进一步以78%棉花壳、20%麦麸、1%葡萄糖、1%石灰为栽培培养基进行出菇试验;测定子实体蛋白酶、漆酶、锰过氧化物酶和木素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结果表明,F1635菌株为肺形侧耳(Pleurotus pulmonarius),能够在以棉籽壳为主要基质的培养基上出菇,子实体菌盖灰白色,并且在夏季高温季节(28~30℃)出菇,菇形整齐。子实体具有较高的产漆酶和蛋白酶活性,粗提液中酶活分别为(332.1±7.5)U/mL和(3 931.0±427.2)U/mL。本研究分离并驯化一株灰白色肺形侧耳菌株,具有潜在商品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9.
19个平菇品种子实体蛋白质和多糖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19个平菇品种营养值的差异。[方法]对供试的平菇19个品种进行子实体栽培,收集第一潮子实体,样品经过组织前处理,利用二奎林甲酸(BCA)检测法和苯酚-硫酸法测定子实体中的蛋白质和水溶性多糖含量。[结果]19个品种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品种为黑丰268,占子实体鲜重的5.99%,其次是新育2000和平菇9906,分别占子实体鲜重的5.453%和4.594%,经与其他品种比较均达到显著性差异,这3个品种为蛋白含量筛选中的优势菌株;平82号和平12号的水溶性多糖含量较高,分别占子实体干重的2.806%和2.274%,经与其它品种比较均达到显著性差异,为水溶性多糖筛选中的优势菌株。[结论]不同品种的平菇中蛋白和多糖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可根据开发需要对其进行深加工方向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棉花秸秆进行食用担子菌接种处理,研究其改善棉花秸秆消化性的效果.[方法]分别选香菇(Lentinus edodes( Berk.)sing)和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供接种培养.以粉碎棉花秸秆为基料,添加麦麸、玉米粉、尿素、石膏、石灰、蔗糖、过磷酸钙等试剂的培养料,简易蒸汽灭菌后供担子菌接种,在20~22℃,空气相对湿度约70;的发菌室内培养30和60 d后供取样分析.[结果]菌丝伸长速度平菇优于香菇,但培养60 d后两种菌菌丝均能覆盖培养基;培养60 d后,两菌种都能降低培养基的纤维成分,提高粗蛋白含量和干物质消化率,平菇的作用效果优于香菇(P<0.01).电镜观察表明菌丝能穿透和溶解棉花秸秆细胞壁.[结论]以80;棉花秸秆为主配料接种平菇培养1~2月,能显著提高粗蛋白含量和干物质消化率,其粗蛋白含量和干物质消化率分别达到11.65;和59.5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