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检测确定2019年5月河南某规模化猪场一栋保育仔猪发病猪群的病原,本研究从送检的发病猪关节液中分离获得1株细菌。通过细菌纯化培养、革兰氏染色、形态学观察及猪链球菌gdh基因PCR扩增,确定该分离菌株为猪链球菌。用猪链球菌分型引物对该菌株进行PCR扩增分型鉴定及软件比对分析,结果表明该分离菌株为猪链球菌14型,与猪链球菌JS14株(GenBank登录号:CP002465.1)同源性为100%。毒力基因检测结果表明,该菌株的同时携带有epf、mrp、sly、fbps、orf2毒力基因,属于高致病性菌株。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也证明该菌株是一株高致病性猪链球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β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药物敏感,对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和磺胺类高度耐药,表现出多重耐药现象。对该菌株进行5大类24种耐药基因检测,该菌株同时携带有bla_(TEM)、aadA1、strA、strB、aacC2、aphA1、tet(B)、gyrA、parC、sul2耐药基因。该研究为后续进一步开展猪链球菌14型流行特点和致病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为猪链球菌14型临床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相似文献   

2.
2019年12月广西玉林某猪场猪连续发生多起保育猪突然死亡病例,为确诊该猪场猪发病死亡原因并调查分离菌株的致病性与耐药情况,对发病猪场进行采样和细菌分离培养,并对分离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生化鉴定、gdh基因PCR扩增、血清型和7个毒力基因的鉴定、耐药性检测以及耐药基因的鉴定。结果显示,从两头病死猪中各分离出1株细菌,在TSB固体培养基表面培养为灰白色、表面光滑、边缘整齐且大小一致的圆形菌落,初步鉴定为革兰阳性链球菌,分别命名为GXYL-F1、GXYL-N2。经猪链球菌特异性基因gdh及血清型引物鉴定,两分离株均为9型猪链球菌。生化鉴定结果显示,两分离菌株均可发酵水杨素、麦芽糖、M.R.和七叶苷。PCR检测菌株的毒力基因结果显示,gdh、fbps、sao、sbp2'和orf2均为阳性,mrp、epf、sly基因均为阴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两分离株均对新霉素、链霉素、替米考星、泰乐菌素、红霉素、四环素、左氧氟沙星、青霉素和磺胺嘧啶这9种药物呈耐药性,此外分离菌株GXYL-F1还对恩诺沙星耐药。两分离菌株均扩增出耐药基因aadA1、qnrB、qnrS。表明该猪场保育猪突然死亡是由9型猪链球菌引起。上述研究结果为该猪场制定9型猪链球菌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并为了解猪链球菌流行血清型多样性与防控技术研究提供了新的数据。  相似文献   

3.
《养猪》2020,(3)
从河南省豫东某规模化猪场保育猪群发生疫情的病死猪脑组织分离得到一株细菌,通过对该株细菌纯化鉴定、血清型分型鉴定、致病性试验及毒力基因检测、药敏试验和耐药基因检测等一系列研究,结果表明,该株细菌鉴定为2型猪链球菌,毒力较强,为携带胞外因子epf基因、溶血素sly基因、溶菌酶释放蛋白mrp基因的3个毒力基因的强毒力菌株;该菌株对头孢他啶、阿莫西林、氨苄西林、青霉素、复方新诺明、左氟沙星、氧氟沙星等β-内酰胺类、磺胺类和喹诺酮类药物敏感;对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高度耐药,携带有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TEM和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strB。该研究对临床防控猪链球菌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河南省豫东某规模化猪场保育猪群发生疫情的病死猪脑组织分离得到一株细菌,通过对该株细菌纯化鉴定、血清型分型鉴定、致病性试验及毒力基因检测、药敏试验和耐药基因检测等研究。结果表明:该株细菌为2型猪链球菌;该菌株对头孢他啶、阿莫西林、氨苄西林、青霉素、复方新诺明、左氟沙星、氧氟沙星等β内酰胺类、磺胺类和喹诺酮类药物敏感,对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高度耐药。该研究对临床防控猪链球菌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肺炎克雷伯菌是人畜共患的条件致病菌, 是引起水貂肺炎的常见病原菌之一。试验主要对吉林省某水貂养殖场送检的6只患有肺炎的病死水貂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分离纯化方法从样品中分离菌株并进行PCR鉴定, 应用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MLST)进行菌株ST分型。通过感染小鼠了解菌株的致病性, PCR检测血清型及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 运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分离菌株对18种药物的敏感性, 并通过PCR检测分离菌株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结果】 分离得到的6株菌株经PCR鉴定为肺炎克雷伯菌; MLST分析结果表明6株菌株分别有6种ST型, 分别为: ST2594、ST1782、ST2844、ST2330、ST86和ST661。致病性分析结果显示, 6株菌株均可引起小鼠死亡, 共检测出6种毒力基因, 未检测到毒力较强的血清型。药敏试验结果显示, 6株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他啶、头孢曲松、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较敏感, 对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青霉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左氧氟沙星、多西环素和氟苯尼考较耐药。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 6株菌株共检测出blaSHVblaTEM-1blaCTX-M-1GaadA1、aac(3’)-Ⅳ、aac(3’)-Ⅱcaph(4’)-Ⅰaaph(3’)-Ⅶ、aph(3’)-Ⅳ、aph(2’)-ⅠbrmtBqnrBqnrDqnrSqepAoqxABfloRmcr-1 18种耐药基因。【结论】 分离到的6株肺炎克雷伯菌株为不同的种系进化, 并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和耐药性, 为临床用药治疗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猪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耐药基因与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采集疑似链球菌感染病死的猪肺脏和关节液,用常规方法分离细菌,通过镜检、16S rRNA序列测定分析、分子分型、动物实验鉴定分离菌的生物学特性,用药敏试验进行药物敏感度测定,并利用PCR检测耐药基因及毒力基因。结果可知,从8个养猪场的10份肺脏和关节液中共分离到10株菌,经16S rRNA序列比对和血清分型,10株分离株均为猪链球菌,其中9型7株,1型1株,其余2株为猪豕链球菌和猪生殖道链球菌;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JXNC1906、JXJJ1904和JXNC1904的毒力较强;毒力基因检测显示,JXNC2103可检出6种毒力基因,JXNC2011株只检出mrp毒力基因,毒力型mrp+ef-gdh+sly+mmum+Orf2+2株、mrp-ef+gdh+sly-mmum+Or...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离张家口某地区羊源沙门氏菌并检测其血清型、毒力基因、耐药性及耐药基因,分析分离株表型和基因的相关性和差异性。【方法】 将样品用选择培养基增菌并纯化培养,挑选疑似的沙门氏菌单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和生化鉴定。根据沙门氏菌属特异性基因invA的核苷酸序列进行PCR和血清型鉴定。利用SPF昆明小鼠对分离株进行致病性试验并测定其半数致死量。PCR扩增毒力岛基因hilA、avrA、sseL、ssaQ、mgtC、siiDsopB,肠毒素基因stn,质粒毒力基因spvR。采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PCR扩增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blaTEMblaCMYblaOXA,氟喹诺酮耐药基因qnrS、oqxAoqxB,磺胺类耐药基因sul1、sul2和sul3,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B及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dA1。根据PCR检测结果,将扩增的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进行测序,并与NCBI中相应的参照基因进行BLAST比对分析。【结果】 分离得到4株羊源沙门氏菌,血清型鉴定均为鼠伤寒沙门氏菌。分离株对小鼠具有致病性,4株分离株的半数致死量为5.67×107~6.45×107 CFU。分离株可检出毒力岛基因hilA、avrA、sseL、ssaQ、mgtC、siiDsopB,肠毒素基因stn及质粒毒力基因spvR,检出率均在50%以上。分离株对复方新诺明、利福平、林可霉素、青霉素、氨苄西林耐药,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敏感。分离株可检出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TEM、氟喹诺酮耐药基因qnrS、磺胺类耐药基因sul1和sul2。【结论】 本研究分离的羊源沙门氏菌的毒力表型与染色体和质粒携带的毒力基因有关。分离菌株携带β-内酰胺类、磺胺类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相符,临床上可将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作为首选药。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通过对山东某水貂养殖场送检的5只具有典型出血性肺炎症状的病死水貂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及耐药情况分析,为临床用药和治疗提供依据和参考。通过细菌分离纯化、生化鉴定和PCR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采用K-B药敏法检测分离菌株对常用药物的敏感性,并通过PCR方法检测分离菌株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经鉴定共分离得到5株绿脓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5株绿脓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第3代和第4代头孢类药物较敏感,对氨基糖苷类、四环素、氯霉素、青霉素类、第1代和第2代头孢类药物耐药。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5株绿脓杆菌共检测出6种耐药基因aadA1、aac(3')-Ⅱcaac(6')-ⅠbtetAtetKcat2。且每株分离菌均检测出3种以上耐药基因。结果表明,分离的5株菌株均为绿脓杆菌,主要引起水貂出血性肺炎。分离菌株耐药性较严重,主要表现为多重耐药现象。菌株携带的耐药基因呈多样性,可引起菌株对相应药物产生耐药现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不同环境下鸡蛋外壳携带蜡样芽孢杆菌的情况和分离菌株的基本特征。【方法】 从养殖场和超市各采集9种新鲜鸡蛋,对鸡蛋表面携带的蜡样芽孢杆菌进行分离鉴定、基因分型、毒力基因筛查和耐药性分析。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技术对分离菌株进行初步鉴定,全基因组测序后进行菌种鉴定并确定基因分型、筛选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同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分离株对头孢曲松、红霉素、万古霉素等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经MALDI-TOF MS初步鉴定和基因组菌种鉴定,确定从养殖场3种未经清洁加工的鲜蛋中分离出的6个菌株为蜡样芽孢杆菌,其序列分型(ST)较为多样,其中有2株新的ST型。在毒力基因筛查方面,6株蜡样芽孢杆菌均检出了非溶血型肠毒素nheB基因、腹泻型毒力因子hlyⅡ基因和侵袭免疫系统的inhA基因;nheAnheC基因携带率为83.3%,编码溶血型肠毒素HBL的hblA、hblChblD基因携带率均为66.7%;cytKhlyⅢ基因携带率分别为33.3%和50.0%;肠毒素基因BceT、entFM和致吐毒素基因ces均未检出。耐药性方面,6株菌均对庆大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利福平、利奈唑胺和环丙沙星敏感,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和泰妙菌素耐药;对红霉素、克林霉素的中介率分别为83.3%和100%;33.3%的菌株对万古霉素耐药。6株菌均携带有磷霉素耐药基因FosB和万古霉素耐药基因簇vanA的部分基因vanRSYZ,其中5株菌携带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基因mphL,部分菌株携带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基因或核苷类药物耐药基因。【结论】 本试验从养殖场未经消毒处理的鸡蛋外壳上成功分离到了蜡样芽孢杆菌,并发现其携带有多种毒力基因,存在多重耐药性,有潜在致病性和公共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0.
旨在了解陕西省部分地区腹泻羊源致病性大肠杆菌(E. coli)耐药性及毒力基因携带情况,本研究从10个养殖场采集54份腹泻羊拭子样品,经分离纯化、生化鉴定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共分离得到50株E. coli,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耐药基因及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分离菌对氨苄西林、氟苯尼考和磺胺异噁唑耐药率达90%以上,且98%(49/50)为多重耐药菌,对8~11种抗生素耐药的菌株占68%(34/50),仅对美罗培南敏感。所有菌株均携带1~6种不同的耐药基因,其中,Sul1(64%)、TetA(34%)、blaCTX-M(32%)携带率较高,未检测到blaSHV。有5株产ESBLs的E. coli携带mcr-1耐药基因。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98%(49/50)的菌株携带毒力基因,其中,etrA检出率最高,为80%(40/50)。综上表明,陕西省羊源E. coli多重耐药情况严峻,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不符,提示可能存在其他耐药机制,同时,分离菌具有复杂的毒力谱。本研究为陕西省羊源致病性E. coli感染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pathogen and its virulence characteristics of a suspected case of piglets streptococcosis in a pig farms in Jiangxi province during September to November of 2013,a strain was isolated from the joint fluid and cerebrospinal fluid of one diseased piglet.The isolated strain was identified by culture characteristics,biochemical test,16S rDNA sequence analysis,serotype PCR test and further studied the presence of the following virulence genes:Glutamate dehydrogenase (gdh),virulent-assocciated sequence (orf2),fibronectin-binding proteins (fbps),suilysin (sly),extracellular protein factor (epf),muramidase-released protein (mrp) and antibiotic sensitivity tests.The isolated strain was identified as Streptococcus suis serotype 2 by culture characteristics,biochemical test,16S rDNA sequence analysis and serotype PCR test,and it was named as JMS2. Detection results of virulence gene showed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main virulence genes of JMS2 were gdh+/orf2+/fbps+/sly-/epf-/mrp-,suggesting that the strain maybe not likely to be high virulence.Drug sensitivity tests showed that the JMS2 was susceptibility to β-lactams such as penicillin,amoxicillin,but resistant to azithromycin,SMZ-TMP,and so on.The result was significant for the clinical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swine streptococcosis.  相似文献   

12.
为了确定2013年9月至2013年11月江西省某规模猪场仔猪疑似发生猪链球菌病的病原菌及其毒力特性,本试验将病猪剖杀,采取脑脊液和关节液在血平板上划线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将分离到的菌株进行生化试验、16S rDNA序列分析及基因血清分型鉴定,进一步对其进行毒力基因(gdh、orf2、fbps、sly、epf、mrp)检测和药敏性测定。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在血平板上形成灰色"半透明"边缘整齐的有草绿色狭窄溶血环的光滑型圆形细小菌落,镜检呈散在排列的革兰氏阳性短链球菌,结合生化试验、16S rDNA序列分析及基因血清型分型,确定其病原为2型猪链球菌,命名为JMS2。毒力因子基因检测结果显示,JMS2主要毒力因子分布为gdh+/orf2+/fbps+/sly-/epf-/mrp-,预示JMS2可能不是强毒力菌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JMS2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青霉素、阿莫西林等敏感,但对阿奇霉素、复方新诺明等细菌蛋白质合成抑制剂类抗生素耐药。本研究对临床防控猪链球菌病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广东地区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S.suis)临床分离株对四环素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携带情况。【方法】采用药敏纸片扩散法对2016-2020年分离自广东地区的34株猪链球菌进行四环素类抗生素耐药分析,并通过PCR方法检测四环素耐药基因tetA、tetC、tetD、tetM、tetO和tetX携带情况。【结果】34株猪链球菌对四环素的耐药率高达100%(34/34),其次为米诺环素82.4%(28/34)、多西环素47.1%(16/34)。34株猪链球菌中3重耐药菌株有15株,占比44.1%(15/34),2重耐药菌株有14株,占比41.1%(14/34),耐1种药物的菌株5株,占比14.7%(5/34)。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tetA、tetC、tetD、tetM、tetO和tetX基因携带率分别为0、0、0、14.7%(5/34)、100%(34/34)和0。【结论】广东地区猪链球菌临床分离株四环素类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主要携带的四环素耐药基因为tetO和tetM基因。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目前海南地区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的流行性,了解该地区无乳链球菌耐药情况,本研究2020年8月从海南地区部分渔业养殖场的病鱼中共分离获得15株无乳链球菌,对各分离菌株的血清型、主要毒力基因及耐药性进行检测,并对多重耐药情况进行分析。血清型检测结果显示,15株分离菌株的血清型与对照菌株A909一致,均为Ⅰa型。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15株分离菌株均未检出毒力基因scpB,但该毒力基因在参考菌株人源无乳链球菌2603V/R中检出,而主要毒力基因cylE、sodA、gapC的检出率均为100%。药敏试验结果表明,15株分离菌株对甲氧胺嘧啶、磺胺异噁唑、复方新诺明、链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达85%以上;对头孢克洛、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拉定、卡那霉素、红霉素、利福平、克林霉素敏感性达80%以上;未发现对甲氧胺嘧啶、氟罗沙星、链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敏感的菌株。多重耐药检测结果表明,15株分离菌株均至少对4种药物表现耐药,其中6重及以上耐药的菌株占总分离菌株数的86.67%,并有2株为13重耐药菌株。本研究为海南地区鱼源无乳链球菌病的用药提供参考,为华南地区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的流行病学和疾病防控提供调查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筛选猪链球菌血清3型疫苗候选菌株,制备猪链球菌3+9型二价灭活疫苗并评估其在BALB/c小鼠上的免疫保护效果。【方法】 从发病猪病料中分离猪链球菌血清3型菌株,通过蜡螟幼虫和BALB/c小鼠模型筛选出强毒株作为疫苗候选菌株,并对候选菌株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将筛选得到的3型疫苗候选菌株和前期筛选的9型疫苗候选菌株灭活浓缩,使其抗原浓度为2×1010 CFU/mL,无菌检测后将浓缩抗原液按1:1配比混合,再混合抗原与Summit Poly Solution佐剂按4:1比例混合,制备猪链球菌3+9型二价灭活疫苗,疫苗中猪链球菌血清3和9型含菌量均为2×109 CFU/mL。将制备的疫苗免疫6周龄BALB/c小鼠,首免后第14天进行二免,二免后第14天进行攻毒。同时设立商品化疫苗免疫组和阴性对照组,评估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保护效果。【结果】 PCR鉴定结果显示,23株临床分离株均为血清3型猪链球菌,依次命名为KQ3-1~KQ3-23。分别通过蜡螟和小鼠进行初筛和复筛,筛选到强毒株KQ3-1。毒力基因检测显示,该菌株基因型为gapdh/sly/fbps-/orf2-/mrp-/89K-/gdh/epf-;生长曲线显示,该菌株在37 ℃培养8~10 h时生长达到对数生长后期;BALB/c小鼠致病性结果显示,腹腔接种12 h内可引起小鼠精神萎靡、扎堆、毛发耸立、运动迟缓、死亡等临床症状,该菌株的LD50为5.2×107 CFU/只。制备的疫苗免疫小鼠后,小鼠精神状况、采食等均正常,疫苗注射部位无肿胀、硬块等不良反应,无死亡发生,表明该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免疫后进行猪链球菌血清2型菌株ZYS、猪链球菌血清3型菌株KQ3-1和猪链球菌血清9型菌株YT攻毒,对照组死亡率分别为90%、100%和100%,猪链球菌3+9型二价灭活疫苗免疫组保护率分别为30%、80%和70%,商品化疫苗组的保护效果分别为70%、0和10%。【结论】 本研究研制的疫苗能对猪链球菌血清3和9型强毒株提供良好的免疫保护,该疫苗具备疫苗市场开发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明确福建漳州地区罗非鱼无乳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血清型、毒力基因携带情况与耐药特性,为鱼源无乳链球菌研究提供新的数据。【方法】 于福建省漳州市部分罗非鱼养殖场采集疑似无乳链球菌感染的病鱼样品,通过分离培养、形态观察及生化试验初步分离鉴定病原菌。经由16S rDNA特异性片段引物、16S rDNA通用引物进行PCR鉴定及测序比对鉴定分离株。用PCR方法检测分离株血清型及4个主要毒力基因(cylE、sodA、gapCscpB基因)分布情况。通过纸片扩散法对分离菌株进行11大类共29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并进行多重耐药分析。【结果】 分离株菌落呈白色圆形、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湿润,呈β溶血;革兰染色阳性,菌体排列为长短不一的链状,单个或成对存在;VP试验、CAMP均为阳性,触酶试验阴性,能发酵海藻糖,均符合无乳链球菌的典型特征,经鉴定共分离获得14株鱼源无乳链球菌。14株分离菌株的血清型均为Ⅰa型。分离株毒力基因cylEsodAgapC的检出率均为100%,而毒力基因scpB均未检出。分离菌株对磺胺异噁唑、庆大霉素、卡那霉素耐药率均为100%,对链霉素、新霉素、甲氧胺嘧啶耐药率均>70%。分离株均为多重耐药菌株,6重及以上耐药的菌株占总分离菌株数的78.57%。【结论】 本研究明确了当前福建漳州地区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的血清型、毒力基因和耐药特性,为进一步研究鱼源无乳链球菌的致病机理和临床有效防控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对分离自天津地区发病猪场的7株猪链球菌3型菌株(Streptococcus suis type 3,SS 3)进行致病性和耐药特性研究。应用剂量为1.0×107、1.0×108和1.0×109 CFU/只的细菌对小鼠进行致病力研究,用PCR方法检测7株SS 3型菌株的毒力基因mrp、ef、sly、gdh、gapdh、fbpsorf2,并对这7株SS 3型菌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致病力试验结果显示,接种剂量为1.0×109和1.0×108 CFU/只时分别有6和3株SS 3型菌株可使小鼠100.0%(5/5)发病死亡,接种剂量1.0×107 CFU时仍有1株SS 3型菌株可使80.0%(4/5)小鼠发病死亡,这7株SS 3型菌株对小鼠的致病力依次为R15056 > R15042=S15030 > Y12024=Y09011 > Y13125 > Y13164。毒力基因检测结果表明,共有3种毒力基因型,R12024、Y13164、R15042和S15030株为gdh、gapdh、fbpsorf2毒力基因阳性,Y13125和R15056株为sly、gdh、gapdh、fbpsorf2毒力基因阳性,Y09011株为gdh、fbpsorf2毒力基因阳性。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7株SS 3型对头孢喹肟相对最敏感,其次为阿莫西林、环丙沙星和磺胺间甲氧嘧啶钠,但对强力霉素100.0%耐药,且所有菌株均呈现3重以上的耐药性。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展天津地区SS 3型流行特点及致病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可为天津地区SS 3型菌株的综合防控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明确中国罗非鱼主养区广西各地罗非鱼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分离株的血清型分布、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和耐药情况,为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的防控奠定基础。2018-2019年从广西柳州、钦州、南宁、北海等地患无乳链球菌病罗非鱼体内分离了47株无乳链球菌,并对各分离株的血清型、毒力基因分布和耐药情况进行检测和分析。血清型检测结果表明,47株无乳链球菌血清型高度一致,均为Ⅰa血清型。对4种毒力基因检测结果表明,47株无乳链球菌临床分离株cylE、sodA、gapC毒力基因的检出率均为100%,而scpB基因仅在人源参考菌株2603V/R中检出,在所有鱼源分离株中未检出。对11类(31种)常见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临床分离株对磺胺异噁唑、新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的耐药率达到90%以上,对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克洛、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拉定、土霉素、强力霉素的敏感性均为100%。多重耐药检测结果表明,5重以上耐药菌株占93.62%,其中9重以上耐药菌株为19.15%,且均分离自柳州地区。结果表明,广西地区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血清型单一,均为Ⅰa血清型,且均携带多种毒力基因,多重耐药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19.
乳房炎是奶牛养殖业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会造成奶牛乳腺发炎肿胀,使产奶量大幅下降。作为一种多因素性疾病,奶牛乳房炎发病原因复杂,饲料污染、病原菌感染以及环境因素均可以导致乳房炎的发生。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作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常会造成乳腺组织的局部炎症,随着无乳链球菌分离率的增加以及抗菌药物的滥用,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逐步攀升,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此外,无乳链球菌能够定植于宿主体内,破坏宿主的免疫系统,而其自身毒力因子会引起宿主机体疾病的产生。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发现毒力与耐药性本身互为关联,耐药性的增强以不同的方式影响毒力,表明了耐药性与毒力因子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笔者主要回顾了国内外链球菌以及其他细菌毒力基因与耐药性之间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从无乳链球菌毒力因子及耐药性等多种角度入手,分析了无乳链球菌的毒力机制以及毒力基因,并对近5年国内不同地区无乳链球菌耐药性进行统计,从细菌种类、环境和相关机制对链球菌的毒力和耐药性之间的关系展开综述,以期为无乳链球菌所引起的临床症状筛选出合理的抗菌药物并对毒力基因与耐药性的相关性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鉴定临床疑似沙门氏菌感染致死信鸽的病原菌并确定致病菌的耐药及毒力状况。通过细菌分离培养、菌落形态观察、染色镜检、生化鉴定、血清分型、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和康复信鸽血清平板凝集试验进行鉴定,并通过药敏试验、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检测进行耐药性和毒力分析。结果显示,分离纯化的细菌在BS、XLD、HE培养基上为黑色菌落,镜检为无荚膜、无芽孢的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分离菌株生化反应结果符合沙门氏菌生化特性;分离菌株血清型为1,4,12:i:1,2;分离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该分离菌株与鼠伤寒沙门氏菌聚为一支,同源性>99%,康复信鸽血清与分离菌株发生特异性凝集,结合生化反应和血清分型结果该菌株鉴定为鼠伤寒沙门氏菌;分离菌株对氟苯尼考耐药,经耐药基因检测携带floR、cmlA氯霉素类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相符;分离菌株mogA等17种毒力基因检测均为阳性。本试验成功分离到1株信鸽源鼠伤寒沙门氏菌,分离菌株对氟苯尼考耐药且具有较强毒力,为下一步信鸽沙门氏菌的防治和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