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湖北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本研究旨在分离鉴定湖北地区致奶牛乳房炎的病原菌,鉴定细菌的耐药特征.为奶牛乳房炎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从湖北两个主要奶牛小区的9个不同规模的奶牛场采集牛奶样本200份,经检测.其中3份为临床乳房炎样本,49份为隐性乳房炎。两地区隐性乳房炎的检出率分别为36.4%(20/55)与20%(29/145)。两地区乳房炎牛奶的细菌种类分布也各不同。其中武汉东西湖地区停乳链球菌的分离率最高,占33.3%(8/24).而宜昌夷陵区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最高,占29%(9/31),其次为无乳链球菌,占25.8%(8/31)。从乳房炎牛奶中共分离到7种细菌共55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1株,表皮葡萄球菌10株,无乳链球菌10株,停乳链球菌14株,乳房链球菌2株,大肠埃希氏菌4株,克雷伯氏菌4株。分别对所有分离株进行12种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对先锋V、氧氟沙星均高度敏感.对临床常用的青霉素、链霉素具有较高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2.
用兰州乳房炎试验(LMT)对来自西安市某个牛场的76份奶样作隐性乳房炎检验,并对乳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该牛场的隐性乳房炎检出率为33%,阳性乳样中细菌检出率为93.4%。阴性乳样中病原菌检出率为28%,在检出的94株细菌中,共有5种菌22株是与乳房炎有关的病原菌。其中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占病原菌总数的90%以上。是引起该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3.
对82例奶牛经临床检查检出临床型乳房炎7例,占8.54%;检查了82例奶牛同体混合乳样62例和245份乳区乳样,经乳房炎试验,检出隐性型乳房炎的头阳性率为71.95%。乳区阳性率为30.61%。从99例同体混合乳样共分离出15种197株细菌,细菌分离率为95.96%。从同一乳样中分离到的不同细菌株,最多者为4种,其中以二种细菌者为最多,占38.38%。经鉴定,分离株以葡萄球菌为主,占28.39%,依次是大肠杆菌占18.78%,链球菌占12.69%,等等。对15株葡萄球菌及25株链球菌进行了药物敏感性试验并获得了结果。  相似文献   

4.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给奶牛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试验对昆明地区多个奶牛场的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从114份乳样中共分离出13种305株细菌,经培养特性、染色镜检、生化鉴定等试验,鉴定出金黄色葡萄球菌63株,占20.66%;表皮葡萄球茵26株,占8.52%;无乳链球菌53株,占17.38%;停乳链球菌23株,占7.54%;乳房链球茵19株,占6.23%;乳链球菌14株,占4.59%;粪链球菌15株,占4.92%;化脓链球菌14株,占4.59%;大肠杆菌48株,占15.74%;真菌12株,占3.93%。分别对所有分离菌株进行17种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除真菌外所有菌株对庆大霉素、新霉素、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林可霉素、乳肿康均高度敏感,对临床常用的青霉素、链霉素、鱼腥草等具有较强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5.
调查了新疆石河子某奶牛场的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采集200份乳样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共检测出隐性乳房炎病牛58头,检出率29%;分离到5种7株病原菌,其中主要的致病菌为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6.
刘伟  王坤  赵艳 《饲料工业》2006,27(9):49-50
为了明确辽西地区奶牛乳房炎的病原及其耐药情况,从辽西6个奶牛场采样60份,分离到细菌12种,共112个菌株,分离结果:病原以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为主,其中葡萄球菌53株,占47.32%;链球菌24株,占21.43%;大肠杆菌16株,占14.29%。对不同乳样的主要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头孢噻肟和克林霉素较敏感。  相似文献   

7.
通过LMT法、乳汁pH检验法和体细胞直接计数等方法相结合,对冀东地区3个大型奶牛场、8个奶牛养殖户选取的1 021头奶牛进行隐性乳房炎流行病学调查与病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为60.63%(619/1021),乳房炎阳性乳样品中细菌分离率达88.21%(546/619)。从543头隐性乳房炎患牛的阳性乳区乳样中分得细菌共4类14种菌82株,其中葡萄球菌36株,占43.90%;链球菌33株,占40.24%;肠杆菌类8株,占9.76%;棒状杆菌5株,占6.10%。冀东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  相似文献   

8.
为摸清近年来陕西关中奶山羊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种类,利用奶山羊隐性乳房炎诊断试剂盒对陕西富平关中奶山羊进行随机抽样检测,采集乳房炎阳性乳样进行细菌的分离与鉴定.结果显示,从364份阳性样品中共分离出337株细菌,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86株,占所分菌的55.2%;金黄色葡萄球菌50株,占所分菌的14.8%;乳房链球菌24株,占所分细菌的7.1%;猪链球菌9株,占所分细菌的2.7%;大肠埃希菌61株,占所分细菌的18.1%;其他细菌7株,占所分细菌的2.1%.表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是引起奶山羊隐性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其次是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本研究结果为奶山羊乳房炎防治和鲜乳质量控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金华地区某奶牛场乳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从50个乳样中检出17种共98个菌株,其中葡萄球菌42个.占42.86%;链球菌18个.占18.37%;大肠杆菌10个.占10.20%。由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引起的乳房炎占整个比例的71.43%。而且单纯由某一种病原菌引起的乳房炎较少.多数是由2~3种甚至是3种以上的病原菌引起.混合感染率为82.72%。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临床使用较多的青霉素、链霉素对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有很大耐药.已基衣无效.应寻求其他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我国部分地区个体奶牛场乳房炎细菌学调查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在对成都、兰州、郑州、济南、哈尔滨、南昌六个城市 10 5个个体奶牛场所做的乳房炎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 ,采集各种类型乳房炎奶样 2 80头份 (340个乳室 ) ,经细菌分离鉴定共分得12种 316株菌 ,牛只和乳室出菌率分别为 84 .2 9%和 80 %。其中与乳房炎有密切关系的病原菌 7种180株 ,主要为停乳链球菌 (37.78% )、大肠杆菌 (2 4 .4 4% )、无乳链球菌 (15 .5 6 % )、金黄色葡萄球菌 (13.33% )、绿脓杆菌 (4.4 4% )、克雷伯氏菌 (2 .2 2 % )、变形杆菌 (2 .2 2 % ) ,不同地区的牛场细菌分布有所不同。同时采集桶奶样 15 2份 ,其中 119份检出各种细菌 ,出菌率为 78.2 8% ,经细菌分离鉴定分得 7种 14 0株 ,其中与乳房炎有密切关系的病原菌 4种 35株 ,主要为停乳链球菌(6 8.5 7% )、大肠杆菌 (17.14 % )、乳房链球菌 (11.4 3% )、无乳链球菌 (2 .86 % )。该项细菌学调查初步明确了我国个体奶牛场细菌学分布状况 ,为个体牛场进一步综合防治奶牛乳房炎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西藏拉萨市林周县牦牛乳理化指标和乳房炎主要病原菌,采集牦牛乳样品100份,开展乳理化指标和主要病原菌检测。采用CMT法筛选隐性乳房炎病例,针对筛选出隐性乳房炎阳性乳样20份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共分离出11种52株细菌,通过鉴定,其中包含4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停乳链球菌,2株乳房链球菌,1株粪链球菌,8株无乳链球菌,6株大肠埃希菌,4株真菌。乳房炎63.5%的病例是由链球菌、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引起,结果证实,链球菌、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是导致林周县牦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12.
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安地区某些奶牛场50头乳房炎阳性奶牛的50个乳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共分离出细菌122株,鉴定出17种细菌。其中葡萄球菌检出47次,占38.53%;链球菌检出22次,占18.04%;大肠埃希菌检出15次,占12.30%;由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引起的乳房炎检出次数,占68.87%。引起该地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且多数是由2种~3种病原菌引起,混合感染率为78%。  相似文献   

13.
为查清渭南地区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的种类及其药物敏感情况,为本地区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对渭南地区部分奶牛场采集39份临床型或隐性乳房炎乳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对主要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从所测乳样中检查出细菌48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8株,占37.5%;大肠杆菌14株,占29.2%;无乳链球菌9株,占18.7%;乳房链球菌5株,占10.4%;停乳链球菌2株,占4.2%。主要病原菌对各药物敏感性不同,其中对头孢喹诺、头孢曲松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均高度敏感,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等有较强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4.
用加州乳房炎实验(CMT)检测烟台市某场牛群隐性乳房炎69头,137个乳区的奶样,细菌分离结果表明,头细菌检出率为75%;乳区细菌检出率为69%,从其中分离鉴定出链球菌1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溶血性表皮葡萄球菌6株。另外还有大量的非溶血性表皮葡萄球菌和环境性致病菌如蜡样芽胞杆菌等,其中链球菌和葡萄球菌是引起该场隐性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奶牛乳房炎乳汁中的主要病原菌及其敏感性药物,试验采用规模化奶牛场16头临床型乳房炎奶牛的乳样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选择了31种抗生素和11种单味中药、1个复方中药制剂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从35份乳样中分离到8种细菌43个菌株。鉴定出葡萄球菌23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1株,占分离菌的46.51%;溶血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各1株,均占分离菌的2.32%;大肠杆菌16株,占分离菌的37.20%;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伤寒沙门杆菌各1株,均占分离菌的2.32%。从乳房炎乳汁中分离的几种主要致病菌对氧氟沙星、氟哌酸、头孢噻吩、先锋必、氟罗沙星、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等药物具有高度敏感性;对连翘、柴胡、红藤和皂角刺等单味药和复方中药制剂敏感性也较高。  相似文献   

16.
应用三种方法对来自一个布尔羊场的50份奶样进行隐性乳腺炎检测,并对检出的阳性乳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所用的三种方法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该羊场的隐性乳腺炎检出率为18%(9/50),阳性乳样中细菌检出率为77.8%(7/9),分离到6株病原菌,通过进一步鉴定,证明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是引起该场布尔山羊隐性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其次为大肠杆菌和巴氏杆菌。这就提示,对于布尔山羊,同样需要重视乳腺炎的预防与治疗。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云南省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及耐药情况,提供试验依据与理论参考,对云南省5个地区30个奶牛场60份奶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引起云南省奶牛乳房炎的病原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柠檬色葡萄球菌、乳链球菌、化脓棒状杆菌和大肠杆菌。在检出的70株病原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1株,占30.0%;柠檬色葡萄球菌7株,占10.0%;乳链球菌15株,占21.4%;大肠杆菌27株,占38.6%。各病原菌均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敏感,可以尝试作为预防与治疗云南省奶牛乳房炎的首选药物,但对青霉素、氨基糖苷类、磺胺类、头孢类、喹诺酮类抗生素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8.
对辽宁抚顺某奶牛养殖场中1例临床型乳房炎阳性病例进行病原菌分离及生化反应鉴定.结果表明,在2个患病乳区的乳样中共筛查到5株大肠杆菌、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4株腐生葡萄球菌、2株表皮葡萄球菌、2株无乳链球菌、1株停乳链球菌及1株乳房炎链球菌.该结果可为该厂奶牛乳房炎合理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新疆石河子地区隐形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石河子地区奶牛场隐性乳房炎流行情况及其主要病原菌,采用LMT方法检出隐性乳房炎乳样后,对部分阳性乳样进行细菌分离与鉴定,同时对其主要病原菌进行了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奶牛场隐陛乳房炎的感染率为56.3%;对307头共378份阳性奶样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结果发现,阳性乳样品中细菌分离率达62.7%(237/378),葡萄球菌、链球菌、肠杆菌和棒状杆菌为主要致病菌,且多为几种致病菌的混合感染。其敏感的抗菌药物有头孢蒎酮钠、头孢噻肟钠、氧氟沙星、克林霉素等。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调查了上海某奶牛场的乳房炎发病原因、发病情况、防治措施并进行了监测。在1382头泌乳牛中,患临床乳房炎的头数占全场泌乳牛的3.47%,患隐性乳房炎的乳区数占全场泌乳牛的17.49%。采集了100份乳房炎奶样进行细菌培养,分离出64株主要的病原菌,其中葡萄球菌属33株(包括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0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分离菌株的51.56%;大肠杆菌12株,占分离菌株的18.75%;无乳链球菌14株,占分离菌株的21.87%;乳房链球菌5株,占分离菌株的7.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