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棉业科技进步30年——新疆兵团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新疆兵团棉花生产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系统介绍了兵团棉业30年所取得的科技进步:棉花品种与选育的主要成绩;"矮、密、早、膜"技术路线的形成及其对新疆兵团棉花生产起跑阶段的推动作用;以精准农业为核心的现代农业技术体系的研究示范和推广及其对21世纪新疆兵团棉花生产快速发展的重要贡献.最后,简要介绍了新疆兵团棉业科技成果、科技队伍建设和棉花学会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南疆棉花膜下滴灌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下滴灌技术是棉花生产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不仅能够精准控制水肥用量、大幅度提高棉花产量,而且节本增效,便于机械化作业,大大降低了棉农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此项技术已经在南疆棉区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认真总结膜下滴灌棉花的生产经验,有利于促进此项技术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农七师 1 2 5团 ,2 0 0 2年将棉花六项精准技术与常规技术整合、搭配和优化 ,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引领了职工致富 ,增强了项目区棉花发展的后劲。1推广滴灌技术效益多2 0 0 2年 ,该团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滴灌面积333公顷 ,有效灌溉面积达到 90 %以上 ,,每公顷增产皮棉 30 0 kg,新增农业产值 86万元 ,项目区人均新增纯收入 85 0元。 2 0 0 3年发展滴灌面积 833公顷 ,使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 ,防灾减灾能力增强。昔日的低产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田。2建设机采棉基地的成效实施机采棉是促进兵团棉花生产向全程机械化和…  相似文献   

4.
结合山东省自然条件和生产实际,集成建立了现代植棉条件下棉花机械化生产技术,包括棉花土壤整耕技术、机械化播种技术、田间管理机械化运用技术、脱叶催熟技术以及棉花机械化采收技术;提出了与棉花机械化生产相关的各学科通力合作,促进山东省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棉花膜下滴灌水盐运动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下滴灌技术是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之一。1 997年 ,石河子垦区开始进行棉花膜下滴灌技术研究 ,通过 3年试验 ,初步探索出了一套适应棉花膜下滴灌栽培技术措施和方法 ,并在全兵团植棉垦区推广。 2 0 0 1年兵团棉花膜下滴灌面积已发展到 4.3万公顷。为进一步了解棉花膜下滴灌的作物需水规律及相关机理 ,特别是水盐运动、施肥技术及膜下滴灌栽培适应的土壤含盐量范围等 ,2 0 0 2年进一步对棉花膜下水盐运动规律进行了试验。1试验方法1 .1试验地概况。试验在石河子总场高新园区 3号地进行 ,面积 2 1 .3hm2 ,土壤为灌耕草甸土 ,质地中壤 ,前茬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黄河流域棉区棉花生产呈现结构性萎缩态势。为突破黄河流域棉花生产技术瓶颈,补齐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短板,借鉴新疆棉花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山东省无棣县建立了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基地,探索适合当地农艺要求的一膜三行棉花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对该技术要点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示范效果,以期为该技术在黄河流域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推动棉花膜下滴灌技术的应用,提高兵团精准农业的到位率。2004年10月,由塔里木大学植物科技学院与农一师农业局、农三师农业局组成的专项调查小组对兵团南疆棉花膜下滴灌技术进行了调研。调查团场有农一师3团、10团、12团,农三师44团、45团、48团及50团。1调查方法填  相似文献   

8.
南疆杂交陆地棉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5年新疆兵团成功引种杂交陆地棉品种标杂A1以来,杂交棉在新疆兵团推广速度很快,棉花单产大幅提高,棉农植棉效益不断增加。杂交棉产量、品质、抗病性等综合性状好,已经被新疆兵团各植棉单位认可,兵团要实现“十一五”期间棉花公顷产皮棉突破3000kg的目标,发展杂交棉产业已势在必行。结合近几年南疆杂交陆地棉生产实践,总结出南疆棉区滴灌条件下杂交陆地棉高产栽培经验,以期为大田生产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9.
新疆属于干旱缺水地区 ,约 330多万公顷农田位于年降水量不足 2 0 0 mm的出山口下游到沙漠边缘的冲积平原 ,目前因盐渍化影响作物生长的面积约 1 0 0万公顷 ,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以下简称兵团 )大田膜下滴灌技术在石河子垦区经过 3年试验取得成功 ,在兵团大面积推广取得突破性进展 ,到 2 0 0 2年底 ,棉花滴灌总面积已达 1 2万公顷 ,成为全国大田作物应用滴灌技术规模最大的地区。膜下滴灌技术的采用 ,已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1大田膜下滴灌技术的特点及优势大田膜下滴灌技术是将地膜覆…  相似文献   

10.
棉花水肥一体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济市棉花种植面积2001年已超过2.3万公顷,2004年达到2.8万公顷,成为全市第一大经济作物,是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但由于棉花需水较多,和本市十年九旱、水资源日益匮乏的现状相矛盾,2004年引进了棉花膜下滴灌技术。该项技术是地膜栽培技术与滴灌施肥技术的有机结合,其优点主要体现在节水、节肥上。1技术要点1.1播种。播种时利用播种铺带覆膜机,可以实现播种,铺滴灌带,覆膜一次性完成的机械化作业,其种植模式为40-80-40,即膜下棉花行距40cm,滴灌带铺设于40cm地膜下棉行中间,宽行距80cm,棉花播种时,位于膜之内,每公顷可铺滴灌带9000m。1.2灌溉…  相似文献   

11.
为了稳定和提高天然橡胶产量,保证中国战略物资的安全,分析了年均开割面积、年末从业人员数、化肥施用量、硫磺粉施用量、乙烯利施用量、天然橡胶固定资产投资额、全年开割天数等影响天然橡胶生产的主要因素。应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构建了天然橡胶的生产函数模型,用该模型比较了近15年来各因素对天然橡胶产量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年均开割面积和全年开割天数是天然橡胶增产最主要的贡献因素。  相似文献   

12.
研究机械化条件下玉米-大豆间作的生产效益,为优化玉米-大豆间作模式提供理论基础。设置玉米单作(MM)、大豆单作(SM)、玉米大豆行比2∶4间作(2/4I)和玉米大豆行比4∶4间作(4/4I)种植模式,分析不同种植模式的作物产量、经济效益和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特征。结果表明,2/4I和4/4I模式均具有间作优势,土地当量比分别为1.24和1.15;与单作相比,间作成本降低、产值增加、经济效益显著提高;间作还降低了农田土壤CO2和N2O排放通量。综合比较两种间作模式的产量和效益,2/4I模式优势优于4/4I。  相似文献   

13.
自从我国1996年发生香蕉枯萎病4号小种以来,病害以几何级数在我国主要的香蕉产区扩展,使传统的香牙蕉种植区域严重衰退,我国适宜种植香蕉的地方逐渐减少。本文通过大蕉、广粉1号粉蕉、粉杂1号粉蕉、贡蕉、海贡蕉等有市场开发潜力的香蕉栽培品种与传统巴西香牙蕉的生产与效益的比较分析发现,在每公顷投入3.0万~7.5 万元条件下,种植香蕉获利1.5万~7.5万元。通过商品价值链以及经济特性的反馈,揭示香蕉各品种生产优势以及市场开发潜力,以及存在问题,为进一步发展香蕉品种多样性生产,提出栽培技术以及研发改良建议,从而使  相似文献   

14.
孙桂华 《杂粮作物》2003,23(5):279-281
由于现代农业生产过度依赖使用化肥、农药及化学合成物质来提高产量,使这些化学物质源源不断地在土壤和水体中残留,造成有毒、有害物质富集,并通过物质循环进入农作物、牲畜、水生动植物体内,导致农产品污染,损坏人体健康。这一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保护环境、提高食品的安全性,保护人类自身的健康,消费无公害食品,已成为人们的必需。因此,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栽培的低残药产品,系经过专门机构认定达标的安全、优质芝麻,经包装后出厂的产品其生产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栽培技术1 1 产地选择标准产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臂形草属牧草种子生产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L25(5^6)正交表,进行了提高臂形草牧草种子产量的试验研究。以臂形草品种、施尿素、抽穗期施硼砂,初花期施硼砂为影响因子,各因子5个水平,作正交试验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通过2a试验,杂交臂形草种子产量最高。第1年为868.6kg/hm,第2年为303.1kg/hm,第1年氮肥不同处理水平间的种子产量差异不显著,但第2年种子产量随着尿素施肥量的增加而提高。抽穗期施硼砂不论在第1年,还是在第2年均可提高种子产量。抽穗期喷施质量分数1.0%硼砂,产量最高第1年为385.3kg/hm,第2年为208.1kg/hm。初花期施硼砂对种子产量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分析铁皮石斛组培苗生产流程及影响生产的因素,并提出建议,为开发利用铁皮石斛满足市场需求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我国大豆产区生产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我国大豆自给率仅为20%。采取有效的评价方法对我国大豆产区的生产能力进行评价,对合理规划大豆种植布局,科学促进我国大豆产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据大豆种植面积、种植适应性等条件选取了我国16个大豆产区为研究对象,同时依据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选择了7个大豆产区生产能力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7个评价指标的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我国16个大豆产区的生产能力进行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可以看出,黑龙江省的大豆生产能力最强,内蒙古和安徽省的大豆生产能力相对较强,河南省、吉林省的大豆生产能力紧随其后。  相似文献   

18.
19.
马铃薯脱毒试管薯工厂化生产技术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研究明确了2倍MS培养基培育健壮母株是提高试管薯的结薯率和单薯重的基础。不同激素与配比对试管薯诱导的效果有很大差异,明确了BA是诱导试管薯的重要激素之一。利用试管薯繁殖原原种较试管苗直接移栽,显著提高了单株块茎数和产量。试验结果证明,直接利用试管薯有利于工厂化生产和原原种的繁殖。  相似文献   

20.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保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克服传统种植规模较小的弊端,降低了传统农业经营的风险,保证了农户的核心利益。本文实证研究种植大户与合作社玉米生产效率差异。结果表明,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由于决策的自主性不同造成了在玉米生产投入产出方面存在着一定差异,合作社在要素投入利用效率方面要高于种植大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