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保护性的农耕技术逐渐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通过优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从根本上实现保水、保土、保肥,从而促进整个农业事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保护性耕作是实现保土、保水、保肥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通过分析沈阳市沈北新区保护性耕作的完成情况和主要做法,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为保护性耕作在当地的应用及推广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3.
曹卫军  赵鑫 《吉林农业》2010,(11):151-151
保护性耕作的前身叫"免耕法",随着推广面积的扩大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免耕只能适应部分土壤和自然条件,保护性耕作的最大功能是保水、保土,故在1980年以后称之为保护性耕作。20世纪60年代我国开始进行免耕种植小麦试验示范,90年代初期开始有规划的进行系统的研究与示范。21世纪初,吉林市地区开始出现玉米垄侧保墒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小面积应用,随着国家、省、市各级部门对保护性耕作的重视,吉林市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面积逐年增加,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一、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是一项完全不同于传统耕作的农业增产新技术,其核心内容是用作物桔秆、残茬覆盖地表,采用少耕和免耕耕作技术,达到保水、保土,保肥,保护生态环境、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作物产量和农民收入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保护性耕作是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只要保证种子发芽既可,并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及病虫害。它不仅是实现保土、保水、保肥和保持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还是实现节本增收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  相似文献   

6.
保护性耕作具有保水、保土等良好的生态效益,已成为可持续农业的重要支撑技术。为了解华北平原保护性耕作在生产和推广过程中农户对保护性耕作的认知情况,在河南省保护性耕作推广示范地区进行农户一对一的问卷调查,以期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完善及技术推广提供依据及指导。分析结果显示,在保护性耕作推广地区,农户普遍接受了保护性耕作模式,玉米的免耕技术和秸秆还田技术得到了大面积的应用,83%的农户对保护性耕作持肯定态度,认为可以培肥地力,保持水土。农户接受保护性耕作主要通过技术推广部门的田间指导,占总数的74%,也多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新技术推广。大部分农户认为秸秆过多、病虫害增加和产量不稳等是限制保护性耕作推广和应用的重要因素,可以通过农机农艺结合、加强政府扶持、选育优良品种和改进配套技术等措施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推广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是近年来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有利于旱区保水、保土、保肥、保护环境,实现节本增效、增产增收,是一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当前与长远兼顾、农民和国家双赢的重要农业科技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8.
郑杰 《河南农业》2006,(1):28-29
一、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概念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就是通过免耕施肥播种、秸秆还田、土壤深松等机械进行作业。完成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的施肥播种.保证种子的正常发芽;通过机械喷施药剂来控制杂草生长和防治病虫害;通过机械深松、秸秆残茬处理,保水、保土、保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防止沙尘暴,节本增效,保护环境的一项机械技术。  相似文献   

9.
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技术应切实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在能够保证种子发芽的前提下,用作物残茬覆盖地表,通过少耕、免耕、化学除草技术措施的应用,减少土壤水蚀、风蚀,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农业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有利于旱区保水、保土、保肥、保护环境,实现节本增效、增产增收,是一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当前与长远兼顾、农民和国家双赢的重要农业科技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保护性耕作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现已见到一定的成效,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践证明,保护性耕作是一项具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利国利民的农耕措施,应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本人结合实施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项目的工作实际,谈谈做好项目建设的一点想法。一、保护性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先进的现代农耕技术,是一项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提高抗旱能力,实现节本增效,促进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先进耕作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1 研制背景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国际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通过免耕、少耕、残茬覆盖、合理深松,化学除草灭虫,达到保水、保土、保肥、抗旱增产、节本增效、改善生态的目地.  相似文献   

12.
赵岩 《油气储运》2010,(3):37-40
免耕播种机 保护性耕作是近几年山东省推广的主推技术之一,由于该技术具有保水、保肥、保土、增产、减少作业工序等特点,已受到农户的普遍欢迎。免耕播种机是保护性耕作的配套机具,它的作业条件和普通播种机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它不仅需要具备普通播种机的性能,还要能够在地表有前茬作物根茬或秸秆覆盖的情况下实现免耕播种。  相似文献   

13.
一、山东省及郯城县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现状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是利用还田或收获机械将秸杆直接粉碎后均匀抛洒在地面,然后实施机械免(少)耕播种,达到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提高抗旱能力,减少风蚀、水蚀、节本增效,保护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先进耕作技术。山东省从2002年开始,将此项技术列为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建设内容,进行试验示范和推广。从2003年开始,农业部先后在惠民县、昌邑市、章丘市设立了部级示范推广县,2005年,这三个县完成保护性耕作面积14.6万亩,三年累计实施  相似文献   

14.
按照《平凉市崆峒区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针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技术难点,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以抓好集中连片示范点建设为目的,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合理确定符合崆峒区农作物生产的技术模式,大面积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一项农业综合生产的新技术,具有蓄水保墒、培肥地力、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等优点。自2013年崆峒区实施保护性耕作项目以来,遵照保护性耕作项目实施规范,在崆峒区的草峰镇、白庙乡和寨河乡,实施了保护性耕作技术,进行试验、示范、推广,并对技术实施效果进行了科学、严谨的监测,取得了详实的科学数据,对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进行客观分析,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建立长效机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保护性耕作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   总被引:147,自引:0,他引:147  
借鉴国外保护性耕作的概念,根据具体情况,提出了我国保护性耕作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将保护性耕作划分为3种类型,并详细阐述了保护性耕作是通过“少动土”、“少裸露”保持“适度湿润”和“适度粗糙”等土壤状态,达到保土、培肥、节水、增产、增效。系统地总结了国际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的历程,提出了未来国际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论述了我国保护性耕作存在的区域匹配差、规范性差、配套技术落后等问题,提出要正确认识保护性耕作,加强联合攻关等发展保护性耕作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是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并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技术。其核心是通过免耕少耕、秸秆残茬覆盖、合理深松、化学除草灭虫,达到保水、保土、保肥、抗旱增产、节本增效、改善生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是以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手段,按照农作物栽培要求,采取少耕或免耕方法,利用作物秸秆及残茬覆盖保护土壤,以有效培肥地力,蓄水保墒,防止水土流失和沙尘暴,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机械化耕作技术体系。麦积区通过小麦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新技术试验示范,尤其是通过实施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示范项目,2012-2013在5个乡(镇)实施保护性耕作0.29万hm2,节约生产成本255.14万元,增产增收202.99万元。取得节本增收综合效益458.13万元,提高土壤含水率12.2~22.4 g/kg,增加土壤有机质0.1~0.4 g/kg。在增产增收、维护农业生态环境、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在业界,也将保护性耕作技术称之为“免耕法”,随着它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展研究保护性耕作技术。现阶段认为,这项技术只能适用于特定自然环境中的一部分土地。保护性耕作最大的优点在于能保土、保水。本文笔者将结合自身的经验和调查走访结果,基于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内容特点,详细论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泛论我国保护性耕作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保护性耕作指的是"有利于保土保水维持并改善土地生产力的耕种措施","覆盖度"并不是唯一标准;各种耕种措施既有"保护"一面,也有"非保护"一面,并无"先进"或"落后"之分,不宜将美国提倡的免耕覆盖绝对化;免耕覆盖在不同地区效果不一,在半干旱地区效果显著,在湿润地区则应用较少;当前要加强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各地区保护性耕作的道路、模式和技术体系,农艺与农机密切配合,避免缺乏研究试验与示范的大规模盲目推广.  相似文献   

20.
甘肃中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节水型农业之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年来,旱地科研和生产实践证明,在甘肃中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节水型农业的有效途径为:全面实现梯田化;推广应用耐旱作物和抗旱品种;建立以蓄水保土为中心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大力研究示范推广改良型地膜覆盖保水增产技术;提升径流农业研究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强化提高天然降水利用率和水资源利用率的调控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