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明确中国典型生态区保护性耕作主体模式及农户采用情况,并揭示影响农户采用的因子。【方法】在典型生态类型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成都平原、西北绿洲区的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区,通过农户一对一的问卷调查,获取原始数据,统计分析影响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因子。【结果】研究发现,华北平原和成都平原农户保护性耕作采用率较高,东北平原和西北绿洲区相对较低;不同区域均有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的保护性耕作模式,其中东北平原宽窄行留高茬交替休闲种植及破茬合垄耕作模式、华北平原玉米秸秆还田旋耕播种小麦和小麦秸秆还田免耕直播玉米、成都平原稻草覆盖地免耕种植小麦或油菜或马铃薯等作物的保护性耕作模式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数据分析表明,作物产量增加、政府示范与宣传引导、邻里效应等是吸引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主要原因,而机具不配套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结论】由于不同区域的生态因子和生产条件的差异,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要因地制宜,针对主要限制因子,选择合适的技术模式,采用有效的宣传推广手段,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情况、秸秆处理、加强技术培训、免耕施肥播种等方面介绍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并提出其推广措施,以期促进该技术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为积极推广保护性耕作这一新的耕作技术,我们通过政府引导、资金扶持、示范建设、技术宣传,充分调动县乡村三级组织与农户的积极性,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保护性耕作技术得到了广大农户的认可和接受,机具数量和作业面积连年递增。本文结合多年来的项目实践就建立保护性耕作长效机制需具备的条件及如何建立保护性耕作长效机制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正>6月25日,省农委在双辽市举办了全省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班,会上总结交流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的成效和经验,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机械化秸秆还田有关工作,以期加快推进我省玉米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近年来,国家和省里高度重视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截至2013年,国家已累计投  相似文献   

5.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是缓解耕地资源退化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结构性社会嵌入理论,利用黑龙江省农户微观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行为,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57.0%的农户采纳了保护性耕作技术,其中,47.1%的农户采纳深松技术,33.3%的农户采纳免耕技术,28.0%的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8.1%的农户采纳测土配方技术。政策支持、农户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主观规范、技术服务可获得性和土地经营规模对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行为有显著正影响,农户年龄对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行为有显著负影响。因此,提出发展乡村社会规范提高农户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认同,强化技术服务主体激励,提高服务供给能力,优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政策支持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为解决农民过多施用化学肥料造成土壤板结,土壤有机质减少,农业生产效益下降的突出问题,都江堰市从1999年开始,在石羊镇、胥家镇和崇义镇等成功示范稻田保护性耕作技术,将秸秆覆盖与农业经济作物种植相结合,大力推广稻草覆盖种植川芎、洋芋等,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种植效益,增强了农民实施秸秆覆盖积极性。至2012年,全市累计推广以秸秆还田为主的稻田保护性耕作技术100余万亩,稻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受到全市农民的普遍欢迎。  相似文献   

7.
<正>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一项增产工程和生态工程,一直都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在最近五年中央刚下达的中央1号文件明显的提出了"要大力度发展保护性耕作"。此项工作在吉林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中推广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被列为重要的工作。近几年各个地方都在认真的组织开展保护性耕作示范和推广,加大对保护性耕作的研究指导与沟通,总结出秸秆粉碎还田全覆盖保护性耕作、秸秆粉碎还田部分覆盖保护性  相似文献   

8.
大通县开始试验保护性耕作技术项目,通过11年的试验、示范、推广等方式,保护性耕作面积由不足百亩试验田发展到年推广实施面积近4000公顷,增长近60倍。目前,全省保护性耕作技术已进入大面积推广阶段,及时总结实践的经验和教训,改进和工作,建立和完善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的长效机制,对促进大面积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定量分析环境友好型耕作模式的发展潜力。本研究在气候变暖与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的背景下,利用河南、河北等地的897户农户调查数据,采用二元离散Logit模型、补对数—对数模型分析农户保护性耕作采用意愿的影响因素,重点关注农户对极端天气事件感知、农户家庭收入水平对其保护性耕作采用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的意愿受到极端天气事件发生频率的影响。在同样感知到极端天气事件每年发生的农户中,相较于较高收入的农户,中等收入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的意愿更弱。此外,教育水平较高、参加农业合作社、种植面积较大的农户在采用保护性耕作上的意愿更强。据此建议,推动农户从部分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到整套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农技推广部门可以重点在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地区推广,且重点针对种植面积大、家庭收入水平高的农户。  相似文献   

10.
简述了阜阳市保护性耕作现状,针对阜阳市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及农机具应用等问题,提出进一步发展阜阳市保护性耕作的一些措施和建议。主要包括:秸秆覆盖,免耕播种,以松代翻,化学除草等。  相似文献   

11.
主要研究基于用户认知的保护性耕地模式适宜性评价方法,介绍了保护性耕作模式的主要技术措施和存在的问题,并建立了一套基于农户认知的适宜性评价方法,对指导保护性耕作模式的技术推广有着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是南阳市农机化工作的重中之重。该文介绍了南阳市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情况,总结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具体措施及经验,以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工作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13.
与传统玉米耕作模式相比,保护性耕作是一种新型的耕作方法,其主要应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耕地表面,简化耕作流程,实施机械免耕或少耕播种,只需保证种子发芽即可,其最大的优势在于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提高玉米的抗旱能力,减少风蚀水蚀,最终达到节本增产的种植目标。但是该技术在应用推广过程中受各种客观因素、主观因素的影响,其应用范围还相对较小,因此文章针地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曹卫军  赵鑫 《吉林农业》2010,(11):151-151
保护性耕作的前身叫"免耕法",随着推广面积的扩大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免耕只能适应部分土壤和自然条件,保护性耕作的最大功能是保水、保土,故在1980年以后称之为保护性耕作。20世纪60年代我国开始进行免耕种植小麦试验示范,90年代初期开始有规划的进行系统的研究与示范。21世纪初,吉林市地区开始出现玉米垄侧保墒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小面积应用,随着国家、省、市各级部门对保护性耕作的重视,吉林市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面积逐年增加,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正>通过分析常见的水土保持保护性耕作措施,如秸秆覆盖技术、免耕少耕耕作技术、等高耕作技术等,并对水土保持保护性耕作的积极作用进行探讨与分析,为广泛推广该项技术奠定基础,旨在保护耕地、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水土保持效益。按照国外的定义,保护性耕作是指利用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的程度,同时利用农药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技术。而按照我国农业部所给的定义,水土保持保护性耕作是通过对农田实行免耕、少更、秸秆覆盖及等高耕作等措施,达到保护耕地,最大限度地降低水土流失的一种措施,以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秸秆残茬覆盖、秸秆残茬处理等环节详细论述了保护性耕作农田秸秆残茬管理技术,对我国当前保护性耕作实施地区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农业生产技术的重要手段和重要措施,是农作物现代一体化的新型耕作体系,有效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环境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黑龙江省结合地区土壤的自然条件较符合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通过项目实施、技术宣传、政策引导可得到大面积应用。本文简要阐述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对农业生产的作用(或意义),并系统介绍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应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农地大规模流转背景下,采取保护性耕作技术并增加农户农地投资对于农地质量和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基于黑龙江、河南、浙江和四川4省农户调查数据,以秸秆还田单位面积投资作为保护性耕作投资指标,采用两步法IV-Tobit模型,分析不同农地类型农户对保护性耕作投资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影响农户对转入地投资的因素,从而探讨产权因素在保护性耕作投资决策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样本农户的农地流转面积占比高达86.09%,发生农地流转的农户数占比也高达71.15%。土地流转契约具有以口头形式为主、约定年限短的特点。农户对保护性耕作投资仍处于低水平状态,农户在自有地上的投资略高于在转入地上的投资,多投5.25元/hm2;农户在转入地上进行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投资比在自有地上少。此外,契约形式、是否约定年限、户主年龄、农户对政策了解程度、家庭劳动力数目、转出户是否要求土壤肥力保持对农户在转入地上的投资有显著的影响。基于此,提出完善土地流转机制,规范土地流转进程;做好保护性耕作的投资收益评价工作,以便为农户提供精准的农业补贴;做好政策宣传工作,增强农户保护耕地的意识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于吉林省保护性耕作技术提供多方位决策服务以及技术支撑,多种农业技术并行,技术专家走进乡村进行指导,高标准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吉林省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逐年增加。对吉林省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情况以及制约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主要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促进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农业和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一种新型的耕作技术在凌海市实施,即保护性耕作技术,它是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保护性耕作技术由4个部分组成,其中秸秆残茬覆盖技术是主要一项技术。凌海市从2001年开始进行了保护性耕作实验项目,2004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级保护性耕作项目示范区。通过几年来的推广实践,它的优越性及经济效益十分明显,本文做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