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一、群体改良的依据群体改良的提出是为了克服目前生产用玉米杂交种的遗传基础过于狭窄,丰富选系的遗传基础,形成所谓现代育种体系(综合育种体系Fberhart,1966)。现代育种体系包括3项内容:①产生两个或更多有广泛遗传基础的群体(包括天然授粉品种、综合品种),并能表现某些群体间的杂种优势;②用几种轮回选择方法的一种或多种对每个群体施加选择压力;在改良了的群体中有效地选择出新系,为改良生产杂交种组配应用。轮回选择的方案早在1940年由Jenkins  相似文献   

2.
我省玉米种质基础的综合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通过对1974——1985年“河南省玉米杂交种夏播区域试验”中各参试组合和当前我省主要推广杂交种的遗传组成等的综合分析,发现我省玉米有三大特点:遗传基础越来越狭窄、籽粒产量的育种水平进展缓慢和杂交种组合方式单一,提出今后应加强玉米种质资源的征集、整理、研究和利用,要重视开展玉米群体改良工作,同时应扩大杂交选系和回交改良的取材范围,就我省目前的生产水平看,还要兼顾三交、双交和综合种的选育和利用。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玉米生产上推广的杂交种种质类群主要来源于Lancaster、Reid、旅大红骨子、塘四平头等种质类群。其中Lan-caster类群在杂交种数量和种植推广面积上均占主导地位,是吉林省玉米育种和生产的最主要类群之一,它具有遗传基础丰富、配合力高、抗病力强、经济性状、适应性广等特点。本文通过对其代表系MO17及其衍生系的分析,阐述了该系在吉林省玉米育种和生产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黑龙江省三江平原1999—2004年6年间种植面积在1万hm2以上的玉米杂交种的种质基础的分析,说明三江平原所应用自交系以国外的兰卡斯特及地方种等血缘为主,应用的亲本材料过度集中,造成玉米种质遗传基础日趋狭窄。因此玉米育种工作应加强基础材料的创新,从而拓宽种质资源,解决玉米育种种质资源缺乏,遗传基础狭窄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对提高玉米自交系选育效果的浅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杂种优势的应用是本世纪以来玉米生产上的重大革命,它使玉米产量大幅度的增加,玉米杂交种的增产效果是公认的。Cardwell(1982)研究认为美国遗传改良在玉米增产诸因素中占23.1%。李竞雄(1990)认为,我国无法精确估算玉米杂交种的遗传增益,只有它的产量增益数据,通常则以30~40%作为诸种增产因素中杂交种所占的比重。建国以来,我国玉米育种取得了巨大成绩,但近年来,由于育种工作水平所限,新育成的杂交种的产量潜力和其他性状并无显著的突破,很难适应生产发展的要求,致使我国玉米育种处于“爬坡”状态。如何尽快解决当前的“爬坡”问题,这在玉米育种理论和实践上都有极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玉米四级种子生产程序及技术规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玉米四级种子生产程序的应用模式根据玉米异花授粉的遗传特点 ,其四级程序是从自交系育种者种子开始 ,进行连续 3级逐级繁殖 ,再经过杂交制种环节生产杂交种 (即自交系育种者种子→自交系原原种→自交系原种→杂交种 )。其程序如附图。附图 玉米杂交种的四级种子生产程序2 玉米四级种子生产程序的技术操作规程 (以单交种生产为例 )2 .1 育种者种子生产由育种者育成并直接生产和掌握 ,具有该系典型性 ,纯度 1 0 0 % ,是遗传性稳定的最初一批自交系种子。育种者种子生产由育种者负责。通过育种者种子圃 ,对育出的自交系优系种子进行足量…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从玉米杂种的生理、生化代谢特点和生物学表现进行研究,杂种优势表现的生理基础为,杂种的光合强度和呼吸强度高于亲本自交系,对生化指标的测定表明,杂交种生物学上比自交系耐热能力强。其次,对玉米各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包括产量性状,品质性状,抗病性的遗传,了解各性状的遗传规律,可针对育种目标,选育优良自交系,进行杂交种生产,使杂种Fl表现出强大的杂种优势。再次,阐述玉米杂种优势固定方法,包括传统的固定方法,无性繁殖,无融合生殖,多倍体的应用,染色体易位的应用。最后对QTL在杂种优势预测和固定中的作用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8.
配合力是玉米自交系的最重要的遗传性状之一。研究自交系配合力的高低对于有目的地级配杂交种,提高玉米杂交种产量有着重大意义。在近年玉米育种实践中多数育种工作者主张“测用结合以用为主”的育种方法。早在70年代曾普遍认为测定一般配合力只能用遗传基础复杂的群体做测验种,二而遗传基础窄狭的骨干系做测验种仅能提高被测系的特殊配合力。1973年以来,以Horner为代表的育种工作者认为自交系测验种也可以同时改良被测材料的两种配合力效应。究竞选用几个优良骨干系测定一般配合力比较合适至今尚无一致意见。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利用不完…  相似文献   

9.
玉米根系性状的遗传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对玉米根系性状的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选择指标,本试验对玉米根系性状的遗传及相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根系性状在不同亲本间存在真实的遗传差异;不同亲本之间,根系性状的配合力存在显著差异,这为组配出根系发达的玉米杂交种提供了遗传基础。同时根系性状中气生根条数、根鲜重、根干重、根总长、根总条数等性状的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遗传力较高,能稳定遗传,其转育及早代选择有效。相关分析表明气生根条数与根鲜重、根干重、根总长、根总条数、土壤中根条数正相关显著或极显著,可作为玉米育种根系选择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四川攀西山区玉米地方种质的改良创新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玉米种质遗传基础相对狭窄,可供利用的种质资源比较贫乏,这必然导致发生遗传脆弱性的威胁。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由少数自交系和杂交种控制全国大面积玉米生产的危险局面一直没有大的改变。切实保护现有地方玉米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努力推进地方种质改造创新是当前育种工作的一个重点。对四川攀西山区玉米地方种质资源概况、种质资源改良创新和地方种质资源利用途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在玉米育种上,选育其有较高产量的玉米杂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玉米自交系间杂交是玉米杂种优势利用的最有效方法,新的优良杂交种除有较高产量水平外,其亲本自交系也必须要有较高的自身产量。提高繁殖亲本及杂交种制种产量,降低度种子成本,以利于新品种快速推广应用。因此,近年来围内外玉米育种专家越来越重视玉米自交系数量性状的遗传传递规律及性状间关系的研究,并对指导育种工作起了积极作用。本文通过结合多年玉米育种工作实践和国内外玉米育种专家的共识,对高产玉米自交系的农艺性状进行分析鉴定,依据高产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相关系数,经分析鉴定,确定高产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选择方法,以期为玉米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配合力是玉米自交系的最重要的遗传性状之一。研究自交配合力的高低对于有目的地组配杂交种,提高玉米杂交种产量有关上重大意义,在近年玉米育种实践中多数育种工作者主张“测用结合以用为主”的育种方法。早在70年代曾普遍认为测定一般配合力只能用遗传基础复杂的群体做测验种,而遗传基础窄狭的骨干系做测验种仅能提高被测系的特殊配合力。1973年以来,以Horner为代表的育种工作者认为自交系测验种也可以同时改良被测材料的两种配合力效应,究竞选用几个优良骨干系测定一般配合力比较合适至今尚无一致意见,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利用不完全双列杂交的方法研究测定两种配合力,并找出适合的测验种数目,以便为玉米育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玉米自交系的选育历来为育种家所重视。自交系不能直接用于生产,而是用其组配强杂交种在生产上使用。杂交种的农艺性状、增产潜力取决于亲本自交系的合理组配,因此选育优良自交系是利用杂种优势的基础,也是玉米育种的难点和重点。  相似文献   

14.
Reid类群在吉林省玉米育种和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eidYellowDent类群是吉林省玉米育种和生产中最主要类群之一 ,它具有遗传基础丰富、配合力高、株型紧凑、经济性状好等特点。 80年代末引入我省后 ,其类群的品种数量和种植面积迅速增加。通过对Reid类群的分析 ,阐述了该类群在吉林省的玉米种质扩增和杂交种更新上起的重要作用 ,并对吉林省玉米种质改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未来玉米育种目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全国及甘肃省的玉米生产和育种现状的分析,提出甘肃省未来玉米杂交种育种目标是杂交种高产稳产,同时注意抗旱、抗倒伏;耐密、适宜机械化收获、易制种,生产成本低等性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玉米根系性状的遗传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玉米根系性状的遗传及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各根系性状在不同亲本间存在真实的遗传差异;不同亲本之间,根系性状的配合力存在显著差异,这为组配出根系发达的玉米杂交种提供了遗传基础.同时根系性状中气生根条数、根鲜重、根干重、根总长、根总条数等性状的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遗传力较高,能稳定遗传,其转育及早代选择有效.相关分析表明,气生根条数与根鲜重、根干重、根总长、根总条数、土壤中根条数正相关显著或极显著,可作为玉米育种根系选择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耐密型玉米育种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玉米种植密度逐步提高不仅是玉米产量不断提高的主要途径,也是育种中提高选择效果的重要手段。结合我国玉米生产和育种基础单薄的实际情况,对耐密型玉米品种的内涵、选育目标、选育根源、种质基础、自交系选育技术和杂交种鉴定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玉米育种的需求分析与技术发展方向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今后几十年,我们将面临玉米需求迅速增长的巨大压力,育种目标的核心是继续提高杂交种的生产潜力和利用价值.通过培育早熟、抗病、优质、耐旱、耐贫瘠种质和杂交种的途径实现玉米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玉米种子产业发展要在种质基础、改善品质和应用生物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在以商业育种和转变经营管理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方面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云南84个玉米杂交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为云南玉米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提高育种效率。【方法】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和UPMGA方法对试验材料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出均匀分布在玉米10条染色体上的61对SSR标记引物对供试材料进行SSR标记,共检测到622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2~22个等位变异位点,平均为10.23个;每对引物的多态信息量(PIC)在0.324~0.920,平均为0.779,相似系数在0.662~0.918;以0.745为界,将84份供试杂交种划分为5大类群,以0.753为界,将类群Ⅰ划分为4个亚群,84.5%的杂交种均聚在类群Ⅰ。【结论】试验表明云南玉米杂交种遗传基础较狭窄,杂交种间具有同质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玉米生产长期大面积推广应用少数优势品种,致使种质资源匮乏,种质遗传基础狭窄,存在遗传脆弱性风险,引入优良玉米新种质改变了此现状.介绍了我国玉米育种中对PN78599种质的改良与利用,总结出PN78599种质在我国玉米生产中利用的几种主要杂交优势模式,提出了今后PN78599种质在我国玉米育种中改良利用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