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云南半细毛羊不同发育阶段皮肤毛囊性状的发育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选择了 58只母羔 ( 38只单羔、2 0只双羔 ) ,分别于初生、断乳、6月龄、周岁时采取皮肤样品 ,采用横切和纵切连续切片法 ,在皮脂腺水平上观测皮肤毛囊群结构及毛囊性状发育规律。结果表明 :云南半细毛羊皮肤毛囊群结构为三元型 ,毛囊群呈长椭园形 ,皮脂腺较发达 ,毛囊较少弯曲 ,生长方向一致。毛囊性状初生时与断乳、6月龄、周岁时差异极显著 (P <0 0 1 ) ,其余各年龄段间除皮肤厚度和真皮层厚差异显著 (P <0 0 5)外 ,其余差异都不显著 ,说明毛囊性状在断乳 ( 4月龄 )时已基本稳定 ,断乳时的毛囊性状即可代表周岁时的毛囊性状。初生、断乳、6月龄、周岁时的皮肤总毛囊数 (个 /mm2 )分别为4 7 4 4± 7 73、2 9 0 0± 6 4 9、2 9 2 9± 6 4 2和 2 9 79± 6 0 7,S/P值分别为 3 52± 0 91、6 0 0± 1 1 3、6 6 3± 0 95和 7 39± 1 2 6。单双羔在毛囊发育上有不同 ,这种差别差异不显著 ,但数量上的差异一直持续到断乳  相似文献   

2.
乾华肉用美利奴羊(暂定名)是正在培育中的肉毛兼用型细毛羊新品种群,除具有较高的产肉性能外,还具有生产同质细毛的特性,其产毛性能是与其皮肤毛囊结构密切相关的。因此,通过采集不同年龄阶段的皮肤样品,采用组织切片技术观测其皮肤毛囊性状,并对其相关性状的遗传力进行了估测。结果表明:乾华肉用美利奴羊皮肤的表皮层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厚;其真皮层中毛囊层较为发达,母羊在初生、断奶、1.5岁3个年龄段的毛囊层厚度占皮肤总厚度的比率分别为63.27%、67.54%和66.89%,而公羊在断奶、1.5岁的毛囊层厚度占皮肤总厚度的比率分别为70.58%和57.75%;公母羊毛囊群的S/P值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其断奶期和1.5岁时的遗传力分别为0.727和0.384,均为高遗传力性状,说明其毛用性状能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水貂皮肤毛囊发育的变化规律,本试验采集0~6周龄初生的美国短毛黑公水貂的背中部皮肤样品,用HE染色法制备组织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皮肤毛囊结构及变化规律。结果发现,水貂的皮肤在出生前就已经基本发育完成,初级毛囊、次级毛囊的毛干具有髓质;水貂出生时可见初级毛囊而无次级毛囊,初级毛囊的密度随周龄的增加而增加,于4周龄后降低,初级毛囊在水貂4周龄后不再发育或很少发育, 4周龄时可见次级毛囊,次级毛囊随水貂体表的增长毛密度增加,且在水貂出生后大量发育。水貂6周龄时S/P值为2.95±0.23,次级毛囊仍将大量发育。水貂背中部表皮呈先增厚后变薄的变化,真皮随着周龄的增加而增厚;初级毛囊、次级毛囊随周龄的增加而加深。  相似文献   

4.
陇东绒山羊皮肤毛囊发生发育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陇东绒山羊进行皮肤切片制作,实验室显微观测毛囊发生发育情况。结果表明:陇东绒山羊羔羊初生时初级毛囊已发育完全;6月龄时次级毛囊发育成熟。皮肤毛囊深度、宽度、密度、活性及s/p值随季节,以年为周期呈规律性变化。s/p值母羔6月龄时(11.2±1.9)、母羊周岁及2岁期9月份(11.5±1.0、11.5±2.1)、公羔6月龄时(11.2±1.2)最大,s/p值与绒毛的生长发育相关,具有品种特性,可以作为间接选择指标进行早期选择。  相似文献   

5.
绒山羊皮肤毛囊结构和遗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辽宁绒山羊,宁夏土种山羊及其F1、F2皮肤,毛囊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或类群绒山羊表皮,真皮厚度和毛囊层深各不相同;绒山羊的毛囊群由一至四个初级毛囊和若干个次级毛囊组成,由于初级毛囊数的不同分别称为一毛群,二毛群,三毛群和四毛群;各毛囊群所占比例的共同点是:四毛群所占比例小,三毛群所占比例大;不同点是辽宁绒山羊二毛群比例高(51.1%),宁夏土种山羊和F1、F2三毛群比例高,依次为61.9%,54.0%和46.8%,随级进代数的增加,三毛 群数量呈下降趋势,而二毛群数量呈上升趋势,次级毛囊数,绒毛密度和S/P是绒山羊选种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绒山羊毛囊性状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绒山羊是世界公认的羊绒品质最优的绒山羊品种,通过对内蒙古绒山羊阿尔巴斯品系和二狼山品系毛囊结构观察和数据分析获得了内蒙古绒山羊毛囊性状参数。结果表明:内蒙古绒山羊皮肤毛囊群主要以三毛群为主,阿尔巴斯品系和二狼山品系皮肤中的三毛群比例分别为73.18%和75.93%,次级毛囊呈楔形群穿插在中心初级毛囊和外周初级毛囊中间,每个毛囊群中的次级毛囊和初级毛囊个数、毛囊密度随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S/P值在18月龄时达到最大值。品系间的毛囊密度显著不同(P<0.01),S/P值在品系间差别不显著(P>0.05)。毛囊密度与产绒量相关较大,与S/P值相关较小。  相似文献   

7.
阿拉善白绒山羊毛囊群体结构的观察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白绒山羊的毛囊,是由1~5个初级毛囊组成的群体结构。三毛群是主体,占75.67%;次、初袁之比为7.94±0.61;年龄和个体之间的毛囊密度差异显著;皮肤厚度、毛囊深度及毛球宽度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8.
2016年5月在甘肃皇城绵羊育种场不同产羔母羊群中,随机选择体质健壮的刚出生甘肃高山细毛羊母羔12只、含1/2澳血杂种母羔15只作为试验羊只,按生长发育阶段依次分别在出生(1~3d)、2月龄、3月龄、6月龄、12月龄和18月龄采集皮肤样品,进行皮肤样品组织切片的制备和组织学观测。结果表明:甘肃高山细毛羊、含1/2澳血杂种羊出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初级毛囊数逐渐减少,到18月龄时分别下降为3.48个±0.41个、3.16个±0.44个;次级毛囊数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到3月龄断奶时分别达到最高峰(82.49个±19.34个和88.84个±14.05个),而后逐渐下降;毛囊成熟率在出生、3月龄、18月龄分别达49.59%、49.89%,92.40%、93.40%,98.62%、98.39%;毛囊总密度从出生到18月龄,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表面积的增大,单位皮肤面积上的毛囊总密度逐渐降低,到18月龄时每平方毫米皮肤面积上的羊毛密度分别为60.87根±6.21根和64.04根±1.15根。说明甘肃高山细毛羊及其杂种羊在羔羊出生后的100 d内,初级毛囊和次级毛囊的发生发育速度较快,到3月龄断奶时成熟毛囊率均达92%以上,到18月龄达98%以上,显示此时毛囊的发生发育将接近于停止;甘肃高山细毛羊导入澳血杂交改良后,明显增加了毛囊密度,提高了产毛量。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研究母兔妊娠期饲粮蛋氨酸水平对仔兔毛囊发育的影响.选择体重、胎次和历史产毛量相近的健康长毛兔母兔5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妊娠期各组分别饲喂蛋氨酸水平为0.51%、0.71%和0.91%的饲粮.测定18胎龄、26胎龄、初生和2月龄时仔兔背部皮肤毛囊密度、直径以及2月龄时毛纤维直径.结果...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埋植褪黑激素对藏西北绒山羊周岁羔羊产绒性能和毛囊发育的影响,选取1日龄体况相近的绒山羊羔羊3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5只。对照组羔羊不做任何处理,试验组羔羊分别于15、75和135日龄埋植褪黑激素(剂量为2 mg/kg BW)。记录羊只周岁抓绒前的体重,抓绒时记录产绒量,并采集绒毛和皮肤样品,分析羊绒长度、细度及毛囊发育情况。结果表明,褪黑激素对周岁羊抓绒前体重和绒毛细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能极显著提高其产绒量和绒毛长度(P0.01);褪黑激素对周岁羊初级毛囊密度和成熟次级毛囊密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能极显著地提高其次级毛囊密度、次级毛囊与初级毛囊数目比和成熟次级毛囊与初级毛囊数目比(P0.01)。说明藏西北绒山羊羔羊埋植褪黑激素能够促进其周岁时的毛囊发育,提升产绒性能。  相似文献   

11.
以Ed70~150内蒙古绒山羊胚胎和一月龄羊羔的体侧部皮肤作为研究材料,通过石蜡切片和HE染色,研究内蒙古绒山羊胚胎期次级毛囊的群落结构以及形态发生规律.结果表明,内蒙古绒山羊次级毛囊(S0)的形态发生大约开始于Ed75表皮,位于初级毛囊的锐角侧,衍生次级毛囊(SD)以两种方式持续发生,出生后衍生次级毛囊发生更加活跃,最终构成三元结构毛囊群中的次级毛囊团;内蒙古绒山羊次级毛囊(S0)的形态发生从启动到成熟可划分为9个时期:毛基板前期、基板期、毛芽期、毛钉1~2期、毛囊1~4期;典型的三元结构毛囊群的初级毛囊在次级毛囊发生之前直径均一,此后因初级毛囊的夹角间发生次级毛囊,整个毛囊群被结缔组织膜包围,形成毛囊群,随着次级毛囊数目的增多,三元结构中两侧的初级毛囊直径变小,衍生次级毛囊发生越晚直径越小.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白绒山羊皮肤毛囊发生发育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本文研究了内蒙古白绒山羊从胎儿期到生后期皮肤毛囊的发生发育规律。在胎儿期,从45日龄开始,每隔15d,用剖腹产手术的方法取胎儿3~5只,分别在头顶、颈上 甲、背、荐、颈侧、肩、体侧、股和腹等10个部位采取约1×1cm的皮肤样本;生后期分初生、1~9个月、1岁、1岁半、2岁和3岁等14个阶段,每阶段在活羊体侧部采取约1×1cm的皮肤样本。用石蜡切片法制做皮肤切片。经显微观测,得到如下结果:初级毛囊在胎儿期45日龄前发生,次级毛囊在75日龄前发生,皮脂腺和汗腺在75日龄时出现,竖毛肌在90日龄出现,粗毛105日龄时在全身各部位长出,绒毛在120日龄时长出。表皮在60~75日龄时形成完整结构,真皮层在75~90日龄时分化出乳头层和网状层。初级毛囊的发育在胎儿期135日龄时已完成,而次级毛囊发育直至出生后6月龄。毛囊群结构主要为三毛型,少数其它毛型。初次级毛囊比例为1:7~13。  相似文献   

13.
山羊绒生长期对陇东绒山羊母羊补饲不同水平的粗蛋白,试验期内每月中旬切取皮肤样品,实验室制作切片、观测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羊的次级毛囊直径、毛囊深度、毛囊密度、S/P及毛囊活性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毛囊深度、毛囊直径试验组略大于对照组;初级毛囊深度、毛囊直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毛囊密度、S/P及毛囊活性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阿尔巴斯绒山羊胎儿期皮肤毛囊发生发育规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阿尔巴斯绒山羊胎儿期55d至初生10个阶段的头顶、颈侧、髫甲、颈上缘、肩胛、体侧、背部、荐部、股部、腹部10个部位皮肤为样品,制作横切和纵切切片,观测皮肤毛囊性状的发育规律。结果表明:各部位表皮在胎龄55~65d均形成完整的结构,在胎龄85~95d达到最厚;真皮厚度在胎龄95~125d增长幅度较大。胎龄55d见到初级毛囊原始体,胎龄65d见到次级毛囊原始体,次级毛囊是初级毛囊的一个分支。胎龄85d见到皮脂腺,胎龄95d绒、毛开始形成,见到汗腺,有粗毛长出体表,绒毛在胎龄115d长出体表。各部位初级毛囊在胎龄95~115d增长速度较快,次级毛囊在胎龄105~125d增长速度较快;初级毛囊密度在胎龄75~85d最大,次级毛囊密度在胎龄105~125d达到最大,S/P在胎龄115d至初生时达到最大。胎龄105d已经形成完整的毛囊群结构,主要为三元毛囊群。  相似文献   

15.
力克斯兔被毛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力克斯兔的初级毛囊、次级毛囊于胚胎的18-24天先后出现,基皮肤表皮、真皮的发生与分化于胚胎的24天已基本完成,26胎龄时,初级毛囊结构分化完全,并可见到皮脂腺,26胎龄至仔兔出生,是表皮和毛囊分化出的各组成成分的进一步生长阶段。仔兔出生以后,皮肢表皮和毛囊的结构均无明显变化,但表皮厚度稍有增加、毛囊仍继续向真皮,只是远不及胚胎期迅速。表上的增长及毛囊的生长速度,在不同部位之间无显著差异,而不同胎龄(月龄)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力克斯兔皮肤的毛囊群结构很有规律,每一毛囊群由2-6个扇形分布的亚毛囊群组成,每一亚毛囊群中又含有5-12个分生毛囊和衍生分生毛囊。力克斯兔出生以后,其衍生分生毛囊数的增加几科与体表面积的增大呈比例,致使各月龄之间毛囊密度无显著差异,但不同部位之间,毛囊密度差异显著。力克斯兔被毛因粗毛含量少、分布均匀、直径也小, 毛纤维短、细,且粗细毛长度一致,密度大、强度大、伸度小(与新西兰白兔比较),从而构成了力克斯兔被毛具有弹性强、柔软性好、平整、美观、经久耐磨等特征。通过扫描电镜及光学显微镜对力克斯兔、新西兰白名锿安哥拉兔三个不同类型的兔种的兔毛纤维鳞片排列形态及髓腔结构的观察,发现不同类型之间,鳞片的排列形态不同,但髓腔结构的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不同补饲方案对妊娠绒山羊冬春体况及胎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放牧,给妊娠70天的绒山羊补饲精料和粗料,可使其在冬末早春处于增重状态。随着补饲水平的提高,母羊增重、羔羊初生重及初生羔羊皮肤的总体毛囊密度、次级毛囊密度和次级毛囊数与初级毛囊数的比值(S/P)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初级毛囊密度并不受影响。母体较胎儿对改善营养更敏感,胎儿快速增重与次级毛囊生长同期进行。羔羊出生时绝大多数初级毛囊已进入活动状态,而次级毛囊尚未开始活动。初生羔羊较成年山羊具有较低的S/P值和较高的总体毛囊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