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油磺酸盐作为表面活性剂在弱碱三元复合体系中使用较多,但石油磺酸盐中未磺化油含量较高,存在一定的弊端,因此在弱碱三元复合体系中由烷基苯磺酸盐替代石油磺酸盐会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室内对8种不同疏水基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与区块原油进行界面性能评价,通过变化酸值和碳链的长度2项指标观察其对界面张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碳链的长度与原油间存在一定的匹配关系,酸值对界面张力影响不大。在确定与原油匹配的表面活性剂基础上,研究了取代基个数与界面张力的关系,通过复配后体系与原油间界面张力的变化分析了相对分子量对界面张力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碳原子数分别为12、14、16的磺基羟基两性甜菜碱表面活性剂(新1#、新2#和新3#)中筛选出了适合长庆油田的表面活性剂新2#。在此基础上,以长庆油藏油砂为吸附剂,采用静态振荡吸附法在多级吸附之后分别测定了含浓度为1000、1500、2000 mg/L新2#表面活性剂的二元体系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并对含不同浓度表面活性剂的二元体系多级吸附后的最大最小界面张力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多级吸附最小界面张力变化趋势整体与Giles吸附等温线“S”型变化趋势相近;表面活性剂浓度越大,随吸附次数的增加多级吸附后最小界面张力值增加的越慢; 表面活性剂浓度越低,二元体系的最大、最小界面张力变化幅度越大;随着吸附次数的增加,变化幅度越来越小,且浓度越低,变化幅度降低的速度越快。驱替实验结果表明,1500 mg/L聚合物+2000 mg/L新2#表面活性剂的二元体系在水驱(25%) 基础上可提高采收率10%左右,使含水降低30%左右,可满足二元驱现场实施要求。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表面活性剂体系的复配机理及优势,通过强碱重烷基苯磺酸盐与石油磺酸盐的复配得到了性能稳定的驱油用弱碱表面活性剂,并对复配体系的性能(界面张力、稳定性、抗吸附及乳化性能、天然岩心驱油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弱碱表面活性剂可在较宽的活性剂浓度(0.05%~0.3%)和碱浓度(Na2CO3浓度跨度≥0.6%)区间范围内与大庆原油形成10-1 mN/m数量级超低界面张力,室内天然岩心驱油试验比水驱采收率提高17.2%,比单独应用石油磺酸盐驱油的采收率高出1.2%。该研究扩大了弱碱表面活性剂的来源,且相比强碱活性剂,三元复合驱降低了开采成本,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针对长庆油田王窑加密区长6油藏特征,开发出一种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与有机溶剂乙醇复配而成的表面活性剂SAS体系,并从油水界面张力、热稳定性、静态吸附性能(吸附对界面张力的影响和吸附量的测定)、天然岩心进行驱油效率等方面对其进行了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在55℃及50000mg/L矿化度的条件下,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在0.05%~0.4%的范围内,油水界面张力可在30min内快速降至10-3 mN/m;SAS体系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地层中能长期保持低界面张力,能够起到较好的驱油作用;SAS体系在吸附11次后界面张力仍然超低(小于10-2 mN/m),并且不同质量分数下的吸附损耗量均低于5mg/g,抗吸附性能优异;SAS体系在水驱基础上分别提高采收率4.5%、5.54%,有效提高驱油效果,满足低渗透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需要。  相似文献   

5.
在模拟地层水条件下,通过“旋转液滴法”测定了不同分子结构的阴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与轮古混合油(稠油+稀油)间的界面张力,并系统考察了各种因素对阴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AN8—4—8与混合油间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碳链长度相同时,连接基碳数增加,界面张力降低;连接基碳数相同时,界面张力随碳链长度增加也降低,但AN8—4—8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效率更高。AN8—4—8浓度升高,油水界面在浓度为1%时存在最低值;增加水相矿化度,界面张力下降,可知AN8—4—8抗高矿化度能力优越;钙盐的加入对界面活性影响不大;温度升高更利于AN8—4—8界面活性的发挥;体系的界面活性在pH=7时最好。  相似文献   

6.
以果梅品种细叶青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果梅AS-PCR反应体系中的模板DNA、Mg2 、dNTPS、引物、Taq聚合酶含量对PCR扩增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μl的AS-PCR反应体系中,DNA浓度以在能扩增出片段的条件下越小越好;引物浓度的最适范围为0.10~0.40μmol/L;Mg2 最适浓度为1.50 mmol/L;dNTPs浓度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对整个体系的扩增影响不大;Taq聚合酶为0.50 U。  相似文献   

7.
针对不同活性剂注入浓度、CO2和蒸汽注入量、油藏黏度等影响CO2三元复合吞吐效果的因素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累积采出程度随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大而增大,但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大到一定值后对吞吐效果的影响不大;CO2注入量越大.周期采出程度和周期油汽比增加幅度越大,当CO2注入量超过一定值后,周期采出程度和周期油汽比的增幅不大;随着蒸汽注入量的减少,周期采出程度变化不大,而周期油汽比有较大幅度增加;CO2三元复合吞吐技术更适合于超稠油油藏的开发。  相似文献   

8.
考察水驱采出水、聚驱采出水和三元复合驱采出水3种主要油田废水分别作为阳极底物时对3组微生物燃料电池(MFC)输出电压的影响及影响因素,考察采出水中主要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使用成分更为复杂、COD值高的聚驱采出水和三元复合驱采出水作为阳极底物的MFC产生的电压较大,可达到647和570 mV,水驱采出水最小,为270 mV;一个运行周期内,随着反应进行3个微生物燃料电池的阴极电势相对稳定,阳极电势有明显升高趋势,输出电压的变化主要来自阳极的贡献。阳极底物的COD去除效果和库伦效率均对阳极电势产生影响。其中,微生物燃料电池对废水中表面活性剂的去除效果最好,在进水浓度为67.8 mg/L时,出水浓度为2.1 mg/L,去除率达到96.90%;不同采出水的石油和聚合物的去除效果符合MFC的输出电压和阳极底物COD值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叶黄素在功能食品及饮料应用中的稳定性,利用鹰嘴豆分离蛋白和甜菊苷为材料制备载叶黄素的复合体系,研究pH值、盐离子浓度、冻融处理、人工模拟胃肠液对鹰嘴豆分离蛋白-甜菊苷-叶黄素复合体系和鹰嘴豆分离蛋白-叶黄素复合体系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复合体系在不同贮藏条件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载叶黄素的鹰嘴豆分离蛋白-甜菊苷三元...  相似文献   

10.
提纯作用对聚表剂的性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乙醇提纯作用对聚表剂组分进行分离,通过流变性、界面张力、黏度和红外光谱等测试手段对提纯前后的聚表剂溶液体系性能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提纯后的聚表剂物质组成发生了明显变化,其黏度显著下降,抗剪切能力降低,与原油之间的界面张力明显升高。因此,提纯作用对聚表剂的理化性能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由于油包水钻井液体系不稳定,在钻井过程中易乳化失效,影响其稳定性的最主要因素是乳化剂,界面膜强度是判断乳化剂稳定的主要因素。测定乳化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评价界面张力、搅拌速率、搅拌时间等因素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优选出性能良好的乳化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当白油作为基油时,高强度和长时间搅拌有利于增强界面膜强度,提高乳状液稳定性;优选复配型乳化剂,可降低油水乳化界面张力,形成稳定的乳化体系。  相似文献   

12.
采用滴定法绘制三元相图,并采用食品等级表面活性剂研制维生素E微乳,在微乳区内选取最优配比来制备微乳,评价不同的均质压力对维生素E微乳体系包封率的影响。测定微乳体系的黏度和pH,采用紫外-渗析法测定不同微乳样品的包封率。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微乳体系在一定的pH范围内稳定性良好,新制备的微乳体系平均包封率可达97.5%,放置1个月后包封率变化较小。均质压力对微乳体系的黏度和包封率均具有一定影响,采用高压均质的方法可以制备包封率高、稳定性好的维生素E微乳体系。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生物培养试验,测定了不同质量浓度的菲、萘对小麦种子萌发的生态毒性效应,分析了小麦种子的发芽情况、根茎伸长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菲、萘单一及复合处理对小麦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高质量浓度时抑制作用明显。统计分析表明,菲单一及复合处理质量浓度与小麦发芽势的相关系数较高,r分别为0.95和0.98。菲、萘单一及复合处理对小麦幼苗根、茎伸长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特别是高质量浓度处理,如菲、萘质量浓度为0.2g/L时,根伸长分别减少了89%和86%,高质量浓度复合处理(菲0.05g/L+萘0.2g/L)减少了87%。对根伸长的抑制作用为复合处理>萘处理>菲处理,对茎伸长的抑制作用复合处理>菲处理>萘处理;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为复合处理的抑制效应强于单一处理,但对幼苗叶绿素a和b的影响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向土壤中添加重金属Mn、Ni离子后测定土壤脲酶活性变化,确定重金属锰镍单独污染和复合污染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一镍污染体系中,Ni~(2+)浓度为0~30 mg/kg时,随着污染时间延长,土壤脲酶活性增大;当Ni~(2+)浓度为60~120 mg/kg时,随着污染浓度和时间的增加,土壤脲酶活性下降,重金属镍污染浓度的增加对土壤脲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在单一重金属锰污染体系中,当Mn~(2+)浓度小于等于120 mg/kg、污染时间为12、24 h时,Mn~(2+)浓度的增加对脲酶活性具有促进作用;在Mn~(2+)浓度大于120 mg/kg时,对脲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在重金属锰镍复合污染时,土壤脲酶的净变化量(ΔU)0的处理占总处理的90%以上;在Ni~(2+)、Mn~(2+)复合污染体系中,镍和锰之间存在较强的协同作用,使得土壤脲酶活性增强,且大部分体系在污染时间较长时,随锰离子浓度增大,ΔU总体增大;在污染24 h,Ni-Mn浓度为120-240 mg/kg时,ΔU最大,为1.832。在重金属复合污染体系中,重金属锰对脲酶活性的影响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重金属Cu与Pb复合污染对土壤呼吸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永生  赵吉  刘振乾  项秀丽  高利娟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117-1118,1121
[目的]比较重金属Cu与Pb复合污染与单一污染对土壤呼吸强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室内碱液吸收法研究了Cu与Pb及其复合污染对土壤呼吸强度的影响及其随时间的动态变化。[结果]重金属Cu和Pb单一污染及其复合污染对土壤呼吸强度的影响,随重金属浓度及培养时间而变化。复合污染与单一污染处理比较表明,Cu和Pb同时存在时,对土壤呼吸强度的影响随时间的变化先增大后减小;对土壤呼吸强度的影响依次表现为Cu与Pb复合污染>Pb>Cu,表明Cu和Pb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复合污染的初期CO2释放量高于Pb和Cu单一污染,对土壤呼吸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结论]该试验结果为研究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及评价土壤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复合菌肥对锌污染土壤中油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量的锌浓度下,油菜鲜重、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含量均随复合菌肥用量的增加而升高,而油菜锌含量则随复合菌肥的增加而下降。并且叶绿素a+b含量、叶绿素a/叶绿素b与锌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也存在一定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吸附剂对菲-铜复合污染的吸附性能,探讨菲、铜复合污染对吸附效果的影响。通过研究复合污染条件下菲、铜吸附系数的变化,复合体系中温度等对菲、铜去除的影响。研究发现复合体系可显著影响细菌吸附剂对菲、铜的吸附性能,吸附剂浓度为0.5 g·L-1,pH=5.0,温度为25℃条件下,吸附剂对菲的吸附量达1.15 mg·g~(-1),较单一体系提高了16.84%;对铜的吸附量为4.70 mg·g~(-1),较单一体系降低了5.50%。随着铜浓度的增加(0~5 mg·L-1),菲的吸附系数Kd从2.54 L·g~(-1)增加到4.73 L·g~(-1);随着菲浓度的增加(0~1 mg·L-1),铜的吸附系数KL从4.89 L·mg~(-1)增加到5.06 L·mg~(-1)。复合体系中,吸附剂对菲和铜的吸附系数均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减小。扫描电镜(SEM)结果显示,吸附剂吸附菲前后表面样貌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而吸附铜离子后,细菌表面呈现明显的凹凸。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明,铜离子的吸附与细菌细胞的叁键和累积双键官能团相关,进而影响了细菌吸附剂对复合污染的吸附。  相似文献   

18.
杀虫剂药液中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及表面张力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采用国家标准GB 5 5 4 9 90的方法测定了 30种市售杀虫剂推荐剂量药液的表面张力值 ,用表面张力法测定了 30种杀虫剂药液中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 ,并测定了表面活性剂 885的临界胶束浓度及相同浓度不同气 液界面条件下表面张力的变化。结果表明 ,大多数杀虫剂常规使用剂量的药液中 ,表面活性剂的用量没有达到其本身的临界胶束浓度 (CMC) ,有些药剂的推荐浓度与表面活性剂达到临界胶束浓度时的药液浓度相差 10倍以上。当气 液界面扩大到一定程度时 ,将改变药液中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 ,增加溶液的表面张力。为了充分发挥药剂对害虫的防治效果 ,药液中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必须大于临界胶束浓度。  相似文献   

19.
选定因素下湿地基质中氨氮释放的正交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小型静态实验,研究了成熟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基质在不同影响因素正交组合条件下氨氮的释放速率和变化.在控制温度T、pH值、溶氧(DO)及有机质(COD)的情况下,监测氨氮的释放速率.结果表明,氨氮的释放速率和变化受温度影响最大,一定范围内(15~35℃)温度越高,释放速率越大;溶氧对氨氮的释放无显著影响;基质本身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因而较低COD浓度不构成氨氮释放的限制因素;湿地基质对pH值有很强的缓冲能力,进水pH值基本不影响氨氮的释放.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三元复合驱采油污水对水生动物基因的毒性效应。[方法]以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 hoffmeisteri)为受试生物,以浓度分别为12%、36%、24%和44%的采油污水稀释液为供试污染物,采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以尾长(TL)、头部DNA含量(HeadDNA)和尾部DNA含量(Tail DNA)为指标检测不同浓度采油污水对水丝蚓DNA的损伤程度。[结果]三元复合驱采油污水会引起水丝蚓体细胞DNA损失,暴露组中受试生物的头部DN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减少(P<0.05),尾长和尾部DNA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随着采油污水浓度的增加,DNA损伤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该研究表明三元复合驱采油污水对水丝蚓具有基因毒性效应,可能对油田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