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不同培养基及激素配比对小麦成熟胚离体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适于优良小麦品种遗传转化的高效组织培养再生体系。[方法]以小麦品种豫麦18和豫麦70成熟胚为外植体,探讨了2种培养基和4种激素配比对小麦成熟胚离体培养的影响。[结果]L3培养基的平均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分化率都明显高于MS培养基,供试2个品种平均出愈率达91.0%以上,平均分化率达46.4%。不同激素及其配比均可诱导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分化,但不同处理分化率差别很大(10.5%~50.0%);以L3为分化培养基,同时添加2,4-D 0.1mg/L,6-BA 1.5 mg/L的激素配比更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分化,平均分化率达到50.0%。[结论]MS、L3两种基本培养基对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率均比较高,且差别不大。不同激素配比对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分化率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2.
籼稻成熟胚的组织培养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籼稻成熟胚培养由于取材容易,因此在转基因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籼稻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率不高,继代易褐化,分化率不高,严重阻碍着基因工程技术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本研究选用了27不同类型的籼稻品种和常规粳稻品种作为实验材料,在同一培养方式下,分析了不同籼稻品种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分化率之间的差异及籼稻品种与粳稻品种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率与分化率之间的差异,为目前应用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技术来改良籼稻品种提供理论依据.获得了如下主要研究结果:水稻基因型是影响籼稻成熟胚组织培养力高低的关键因素;籼型杂交水稻不育系和保持系比常规籼稻品种、杂交水稻F1种子和恢复系品种成熟胚的培养力低;杂交水稻F1种子受亲本恢复系基因型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以橄榄常见品种惠圆的成熟胚为外植体,研究橄榄成熟胚培养的方法、培养反应和影响因素。建立了橄榄成熟胚离体无菌培养的有效方法;获得了橄榄无菌胚苗、愈伤组织、气生根和胚状体等4种培养物,为进一步的橄榄离体快速繁殖、细胞悬浮培养、原生质体培养、遗传转化以及离体种质保存等生物技术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小麦幼胚离体培养条件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寻求一种最佳的春性小麦幼胚离体培养基,选用两个春性小麦品种的幼胚置于L3、MS和B5三种基本培养基上,经过愈伤组织的形成与分化培养,对成愈率与分化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春性小麦幼胚离体培养的最佳诱导培养基为L3D2,最佳分化培养基为L3D0 1ZT10。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适于优良品种遗传转化的高效组织培养体系,本研究以3种山东省推广小麦品种(济麦19、良星99、鲁麦14)和模式品种Bobwhite为材料,以成熟胚为外植体对其愈伤组织进行诱导和分化,探讨了2,4-D不同浓度下的3种诱导培养基(MS、N6、MSB5)和4种激素配比的分化培养基对小麦成熟胚离体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N6培养基的诱导效果最好,平均诱导率超过了80%,且当2,4-D的浓度为4 mg/L时诱导效果最佳。4种激素配比均可诱导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分化,但分化率较低且处理之间差别较大,添加0.5mg/L IAA和2 mg/L ZT的MS培养基的平均分化率最高,为22.58%。小麦基因型的差别主要影响其分化率的高低而对诱导率的影响不大,3个品种中用于转化的最佳品种为鲁麦14。  相似文献   

6.
西北粳稻成熟胚高频再生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基因型、培养基、激素、碳源的种类和质量浓度对西北粳稻成熟胚培养特性的影响,建立西北粳稻成熟胚离体再生体系。【方法】以4个西北粳稻品种宁粳16、宁粳34、宁粳35和宁粳38的成熟胚为材料,利用组织培养法,对水稻成熟胚进行脱分化和再分化,获得再生植株,研究培养基、基因型及激素、碳源质量浓度和种类对西北粳稻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影响。【结果】基因型对西北粳稻成熟胚培养的影响较大,参试材料中宁粳34的培养特性最好;N6和NB 2种培养基对西北粳稻培养效果的影响随粳稻品种基因型的不同而不同;诱导培养基中添加2,4-D的质量浓度以2 mg/L为好,添加0.2~0.5 mg/L的6-BA可提高西北粳稻成熟胚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和绿苗分化率。以麦芽糖和蔗糖为碳源时,西北粳稻愈伤组织诱导率和绿苗分化率均较高,蔗糖质量浓度为30~40g/L时培养效果最佳。【结论】基本明确了基因型、培养基、激素、碳源对西北粳稻成熟胚离体培养特性的影响效果,初步建立了西北粳稻成熟胚高频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7.
籼稻遗传转化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21个籼稻品种进行成熟胚离体培养试验,结果发现大多数品种可通过添加一定配比的外源植物激素使愈伤组织诱导率大大提高,继代培养基中添加KT NAA可明显改善愈伤组织的生长状况;连续继代可显著提高愈伤组织的再分化率;预分化培养后转入再分化培养可显著提高愈伤组织再分化率,建立了一套适于籼稻遗传转化的高频再生离体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8.
以4个基因型不同的小麦品种成熟胚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研究不同质量浓度2,4-D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以陕253为外植体研究不同KT与NAA配比对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愈伤组织培养基中2,4-D质量浓度为2~4 mg/L时,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出愈率最高,品质最好.小麦对水分敏感程度与成熟胚愈伤组织的出愈率及品质...  相似文献   

9.
玉米幼胚培养胚性愈伤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5个玉米自交系的幼胚进行离体培养,研究不同基因型、不同培养条件对幼胚离体培养的反应,同时对愈伤诱导率与继代力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结果表明,5个自交系材料在相同培养条件下其愈伤诱导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2,4-D用量对愈伤诱导率的影响显著,NAA的添加不能显著提高愈伤诱导率。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和继代力之间相关不显著。二者可能受不同的遗传因子所控制。  相似文献   

10.
优良小麦转基因受体品种的筛选及成熟胚半胚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具有良好组织培养特性的优良小麦品种作为转基因受体,使转基因小麦能尽快得到应用,对4个小麦品种的幼胚和成熟胚以及7个小麦品系的成熟胚进行离体培养,考察其组织培养特性.结果表明,11个品种(系)的成熟胚成愈率都达90%以上,但不同成熟胚来源的愈伤组织的植株再生率存在很大差异:7个小麦品系的植株再生率都低于20%,而4个小麦品种的植株再生率都达35%以上,幼胚成愈率及植株再生率都分别达90%和62%以上.该研究为小麦的遗传转化提供了几个新的优良受体品种.该研究进行成熟胚培养时,采用半胚培养的方式,一方面有效地克服了成熟胚在诱导培养基上直接萌发的现象,另一方面提高了成熟胚来源的愈伤组织分化为多苗的能力.该再生体系可作为小麦胚培养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用水稻4个不育系和4个恢复系配成不完全双列杂交进行种胚和幼穗培养,测定了愈伤组织诱导率和绿苗再生率。统计分析表明,基因型变异方差、配合力方差均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对配合力效应值和遗传力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水稻组织培养力是可遗传的,愈伤诱导率的基因作用方式以加性为主,绿苗再生率则以非加性为主。种胚与幼穗的愈伤组织发生受不同的基因控制,这可能与两种外植体的生理背景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2.
13.
以7个亲本作7(7+1)/2双列杂交,估算了21个组合11个产量与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及其与配合力效应的关系.结果表明:红麻杂种优势是显著的,可利用的较强的杂种优势主要表现在单株干皮重、鲜茎重、精麻重和纤维强力性状上,以7804×耒阳红麻、7380×耒阳红麻、非洲裂叶×粤红1号杂种优势最强,产量杂种优势超过青皮3号(CK)32.7%—37.7%.杂种优势与特殊配合力和配合力总效应相关达极显著,与多数性状的一般配合力相关达显著水平;亲本性状水平与亲本性状gca呈较密切正相关;亲本gca性状互补与组合杂种优势有关.本文还讨论了亲本配合力、性状的基因效应以及杂种优势利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杂交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可恢性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三套包括三种不同雄性不有细胞质场景的不育系9个,与8个恢复力不同的恢复系组成9×8不完全双列杂交,以来种一代的结实率为指标,分析细胞质雄性不育可恢性的配合力。结果表明,细胞质雄性不育可恢性好坏主要决定于恢复系的一般配合力,其次是保持系(即不育系的核背景)的一应配合力;保持系与恢复系的特殊配合力也有明显的作用.恢保关系一致或相近的不同雄住不育细胞质间对可快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雄性不有细胞质与其它因素的互作对可恢性也无明显的影响.改良细胞质雄性不育可恢性的重点应放在改良恢复系的恢复能力和保持系的一股配合力上.HR195、K音B和K17B均可作为局配合力的亲本应用于可恢性的改良.  相似文献   

15.
玉米部分品质指标的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三重测交法对玉米东农—2号改良群体的12个品质指标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并对其中10个指标进行了遗传力和遗传进度的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指标的上位效应均不显著,均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容重、胚/胚乳重和清蛋白的加性效应在遗传中起主导作用,选择时应以一般配合力为主要依据;球蛋白和总淀粉的显性效应在遗传中起决定性作用,选择时应以特殊配合力为主要依据;其它各指标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都起着几乎同等重要的作用,在选择时应兼顾二者的综合利用。广义遗传力大小依次为:支链淀粉>清蛋白>谷醇蛋白比>容重>球蛋白>粗脂肪>胚/胚乳重>总淀粉>醇溶蛋白>粗蛋白。狭义遗传力大小依次为:支链淀粉>谷醇蛋白比>球蛋白>总淀粉>粗脂肪>清蛋白>醇溶蛋白>胚/胚乳重>容重>粗蛋白。相对遗传进度大小依次为:谷醇蛋白比>清蛋白>支链淀粉>胚/胚乳重>粗脂肪>球蛋白>醇溶蛋白>总淀粉>容重>粗蛋白。  相似文献   

16.
以5个不育系和5个恢复系为材料,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研究水稻25个主要品质性状配合力和遗传力的表现规律。结果表明:米质性状一般配合力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一般配合力基因型方差占遗传总方差的比重显著大于特殊配合力占遗传总方差的比重;粒长、垩白粒率、垩白度、碱消值和胶稠度等受不育系影响较大,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和直链淀粉受恢复系影响较大;各性状狭义遗传力大小顺序为:垩白粒率>垩白度>粒长>整精米率>碱消值>直链淀粉含量>精米率>糙米率>胶稠度;亲本 EF14A 和福恢2108在改良组合米质方面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7×7双列杂交对玉米中七个与光合作用有关的性状,结合育种要求进行了遗传分析。首先,进行了配合力分析,比较各了个性状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的相对重要性。其次,分别就有关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对生物学产量和籽粒产量的一般配合力进行了通经分析,剖分了各原因性状一般配合力对结果性状一般配合力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最后,就上述分析结果如何运用于育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杂交稻碾米和外观品质性状遗传及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运用4×4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杂交稻稻米碾磨和外观品质性状遗传及相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杂交稻垩白粒率偏高、面积偏大;七个品质性状h_B~2大小顺序为长宽比>粒长>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出糙率>垩白面积>精米率;不育系gca对七个品质性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而恢复系gca和sca仅对部分性状产生显著作用;各性状(?)_2~1+(?)_2~2占(?)_G~2的75.19%—97.14%,表明各性状主要受到基因加性效应的作用;亲本gi(P_1)+gi(P_2)与杂交稻七个品质性状的表现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直线回归和相关关系,可用其预测杂交稻的表现;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千粒重对垩白面积产生最大的直接效应,而整精米率、长宽比对其产生最大的直接负效应。  相似文献   

19.
若干杂交稻亲本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福建农林大学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育成的长穗颈不育系协青早eA(1)、协青早eA(2)、龙特浦eA(1)、龙特浦eA(2)、D297 eA(1)、D297 eA(2)及不育系协青早A、龙特浦A、D297A与恢复系R669、蜀恢527、明恢63为材料,组配成一套半双列杂交F1材料。分析了18个主要农艺及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结果表明,杂种性状主要受亲本gca作用,同时,sca效应也起着重要作用。18个性状中,有16性状组合间遗传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同一亲本不同性状或同一性状不同亲本之间gca表现较大差异,无明显规律;不同eui基因型杂交稻sca值差异依组合及性状的不同而变化,未表现出规律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普通小麦与栽培大麦正反交杂种幼胚离体培养效果,采用幼胚直接成苗和幼胚-愈伤组织成苗两种培养方法进行杂种幼胚离体培养。结果表明,采用幼胚直接成苗培养法,小麦石4185×大麦W30胚培出苗率为28.71%,胚拯救成功率为13.04%,移栽存活率为28%;大麦W30×小麦石4185胚培出苗率为38.83%,胚拯救成功率为17.51%,移栽存活率为34.21%。采用幼胚-愈伤组织成苗培养方法,小麦石4185×大麦W30胚培出愈率为16.67%,移栽存活率为88.41%;大麦W30×小麦石4185胚培出愈率为1045%,移栽存活率为89.29%。说明通过幼胚-愈伤组织成苗培养法可以获得大量健壮再生植物,是普通小麦与栽培大麦正反交杂种幼胚离体培养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