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0年,山西省食用菌生产开发工作,按照省食用菌开发领导组确定的指导方针,在巩固提高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适当控制了发展规模,调整了品种结构,并组织技术培训提高菇农的栽培技术水平和引导加工企业改进加工工艺,使食用菌生产在销售不畅,市场疲软,价格波动较大的情况下,保持了稳定发展的局面,并取得了较好的效益。一、发展情况根据典型调查和会议统计,1990年全省栽培食用菌的乡镇仍稳定在500个以上,行政村发展到2805个,栽培农户达72300户,食用菌鲜品总产量为16117吨,比上年增加了1434吨;农民栽菇实现产值5806万元,比上年增加520万元。全省收购盐渍平菇2200吨,比上年增加200吨,出口创汇约210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1990年食用菌生产总产量达2800万公斤,产值达1.5亿元,比1989年增加180万公斤,外贸出口1050吨,比往年高出一倍,创汇100多万美元,创陕西省食用菌生产最高记录。 1990年全省各地普遍重视食用菌生产,把进一步发展食用菌作为广大农村,特别是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短、平、快”项目来抓。省政府从1989年起,把食用菌列入省农业上台阶“51251”工程的科技承包范畴,组科研、大专院校的10位专家教授对全省八个地市进行承包,分区指导,年初有布置,年终有总结,年年搞评比。省政府开发办组织科研,生产部门的专家分别对陕南和关中地区食用菌生产作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3.
蘑菇(双孢蘑菇)是一种全球性栽培的食用菌,目前已有74个国家在栽培,年产量在80万吨以上,约占世界食用菌总产量的75%。我国栽培面积达2亿平方尺左右,年出口量达10万吨以上,居世界首位。我国的蘑菇生产于福建、江苏、浙江、广东等省,北方地区栽培较少。我国的蘑菇栽培面积虽大,但产量较低,平  相似文献   

4.
《中国食用菌》1989,(6):5-7
食用菌生产的现状我省食用菌是从50年代后期逐步发展起来的,当时全省栽培面积只有10多万平方尺,1979年约350万平方尺,1986年发展到9500万平方尺。近两年来发展较快,1988年突破1.1亿平方尺,鲜菇产量近8万吨,产值约2.4亿元,其中:出口蘑菇罐头1万多吨,盐水蘑菇1000多吨,创汇约2000多万美元。面积、产量均居全国前茅,食用菌已发展成为我省农村经济的一个新兴产业。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我国华东地区近年来抓住国内外市场有利时机,切实加强领导,落实扶持政策,促进了食用菌生产的迅速发展。目前,食用菌产量、产值、出口创汇均占全国一半以上,已出现一批食用菌生产产值超亿元的地县。 1989年度,华东地区食用菌总产量预计可达46.51万吨,总产值24.40亿元,出口各类食用菌13.83万吨,创汇15020万美元,都将比上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在发展蘑菇、香菇、平菇等大宗菇类的同时,草菇、金针菇、木耳、银耳、猴头菌等其它菇类和新品种都有了进一步开发和发展,保持了全面发  相似文献   

6.
近两年来,在农村调整产业结构过程中,我省食用菌生产有了较快的发展。84年蘑菇栽培面积已恢复到历史水平;1985年秋菇栽培面积已突破8000万平方市尺,又比84年增长17%,但因出菇期遇不正常天气,普遍减产,总产只有3万吨左右,与84年基本持平。南通、盐城、淮阴三市的发展速度最  相似文献   

7.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1984年大中城市进行蔬菜产销体制改革以来,蔬菜生产和供应得到了明显改善,形势一年比一年好。其主要标志是; 1.生产供应量增加。据26个省、区、市的不完全统计, 1988年商品蔬菜播种面积为2733万亩,总产量5191万吨,分别比1987年增长10.2 %和 18. 8%;城市蔬菜上市量由1987年的1946万吨增加到2198万吨,增加13%。1989年上半年仍然稳定增长,据国家统计局对42个大中城市统计,总产量达1328万吨,在1988年增长的基础上继续增长7%。食用菌近几年发展也很快,总产量、总产值每年分别以30%和40%的速度递增,西、甜瓜一直保…  相似文献   

8.
我省是高粱主产区,据省农牧厅统计,全省每年约有高梁壳5亿1千多万斤。经山西省中心化验室分析,高梁壳含可溶性糖比棉籽壳高,蛋白质含量也不低。分析结果表明,高梁壳所含的营养较为全面。为了就地取材,发展食用菌生产,我们从1982年起进行了高粱壳栽培食用菌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去年,是江苏食用菌生产稳定和调整的一年,全省食用菌栽培面积9000多万平方尺,总产8万余吨。其中蘑菇栽培5266万平方尺,与上年持平外,其余品种都得到稳定的发展,这两年虽然经历了蘑菇国际市场动荡、改种,以及外地区产品的冲击,但全省食用菌生产仍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这与我省在食用菌方面有较强的科技实力,重视科技进步分不开的。近两年,科研单位不论在菌种引进和选育方面,在高产、省工、节  相似文献   

10.
一、四川食用菌生产及开发近况四川省食用菌生产发展迅速。据有关统计,80年代初食用菌总产量不到一万吨。到1989年据不完全统计,食用菌鲜品总产量已超过九万吨,总产值近3亿元,利润约3千万元。十年来总产量增加了10倍。通江银耳,青川黑木耳,天全、万源、青川香菇,巴中蘑菇,金堂、简阳黄背木耳,成都金针菇等已驰名中外,畅销不衰。近年来三州丰富的野生食(药)用菌己逐步得到开发利用。据不完全统计,1988年四川松茸开发总量为2000吨(盐渍品),据“技术信息报”(1990.1、13)报道:凉山州野生资源开发公司,野生菌类资源开发得益。三年中,开发了松茸、牛肝菌、羊肚菌、鸡油菌、香菇、灵芝、茯苓、竹荪等10多种,共开发经销930多吨,产值达5163.4万元,税利126.81万元,创外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食用菌协会成立大会于1988年1月21—22日在昆明召开。这次大会是由省经委,省科委、省食品工业协会、省林业厅、省供销社、省经贸厅、省乡镇企业局、商业部昆明食用菌所等有关单位组织召开的。全省科研,生产、教学、内外贸、加工及个体生产经营者等各方面的代表及有关领导单位、新闻单位及热心食用菌生产发展的同志共151人出席了会议。云南省供销社副主任张映海作了“充分发挥食用菌专业协会作用,为开发我省资源,富民兴滇做贡献”的报告。云南省科委主任、省食品工业协会顾问刘智斌作了“我省开发食用菌大有可为”的讲话。大会通过了云南省食用菌协会章程和选举了省食用菌协会的理事、常务理事、正副会长,聘请九位特邀顾问,两位名誉会长,四位为协会顾问。  相似文献   

12.
《食药用菌》2013,(6):363-363
据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2012年度全国食用菌产量、产值均呈现稳步增长态势,2012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达2 827.99万吨,比2011年增长9.96%;总产值达1 772.06亿元,比2011年增长19.05%;出口食用菌产品47.78万吨,与上年相比下降了8.11%;创汇17.4亿美元,比上年减少了27.68%。从全国食用菌产量分布情况看,2012年排在前十位的省份分别是:河南省(457.9万吨)、山东省(366.14万吨)、黑龙江省(248.54万吨)、福建省(220.08万吨)、江苏省(212.7万吨)、河北省(210.09万吨)、  相似文献   

13.
我国食用菌生产情况据23个省、市、自治区初步统计,我国1986年食用菌产量为54万多吨,其中平菇25万吨,蘑菇23.7万多吨,香菇1.5万吨,黑木耳1.5万吨,其他食用菌2.3万吨:年产值约16亿元,出口创汇1.6亿美元。世界食用菌发展的趋势近年来,双孢蘑菇的总产上升显著地放慢了;金针菇和平菇在日本有逐渐增加的趋势,香菇和木耳(毛木耳),对外国来说,还是进可攻,退可守的产品;银耳业已饱和滞销;新鲜草菇逐渐成为暑期的重要菇种。驯化开发新的菇类品种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许多农民转移到其他产业,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食用菌生产也得到迅速增长。据有关部门对全国25个省(区)市的不完全统计,1987年食用菌年产量达到63.5万吨,总产值23.4亿元,出口量17.6万吨,创汇2.16亿美元。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繁荣了市  相似文献   

15.
简讯     
《食用菌》1983,(2)
陕西省召开食菌学术讨论会陕西省微生物学会于1982年12月19~21日在西安召开了食用菌学术讨论会。会议代表来自教学、科研和生产单位共67人。会议开展了学术交流,提出了进一步搞好本省食用菌科研、生产、购销的意见和途径,研究确定了协作课題和攻关项目。 (石国昌) 河北省召开食菌科研生产经验交流会河北省食用菌栽培历史很短,但发展较快。1982年全省棉籽壳栽培平菇已有8个地区近百个县,面积近20万平方米,出口盐渍平菇约1000吨。为了交流经验,省微生物学会农业组于82年11月18~20日在保定召开了全省食菌科研生产经验交流会。会议收到论文、报告25篇,有19名代表作了发言。会议  相似文献   

16.
为了发展山东省的食用菌事业,山东省食用菌协会在济南召开成立大会。来自全省各地食用菌科研、生产单位和有关院校的一育一十名代表参加了会议。省政协、省科协、省农委、省农业厅领导同志到会祝贺并讲了话。该会是以山东微生物学会农业微生物委员会为主体组建的,是紧密联系广大菇农的群众团体,是政府联系食用菌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我省食用菌科研与生产的技术核心。会议选举产生了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解思泌研究员当选为理事长。山东省年产食用菌已达七万吨,是国内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作为食用菌大省和食用菌强省,金针菇工厂化栽培经历了从起步、快速发展到产业优化调整发展阶段。回顾江苏省金针菇工厂化栽培近三十年发展历程,分析其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江苏省金针菇工厂化生产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草菇是一种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较高食疗价值的食用菌,我省一般在4~10月(尤以5~9月最适)的自然条件下栽培,冬季因气候寒冷、干燥,栽培极少。我省地处珠江三角洲地区又毗邻港澳,草菇内销和出口量大,草菇反季节栽培,既可以一年四季均衡生产满足市场需要,又能充分利用市场价格来提前和推后生产,以增加菇农收入。本试验采用稻草作保温材料,在原有菇房内改建保温栽培室,进行反季节栽培,收到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一)栽培时间用三个草菇品种试种三批。第一批于1989年11月12日播种,播种20天后日平均气温16.7℃(最高27℃、最低6℃);第二批于1989年12月3日播种,种后20天日平均气温14.4℃(最高27℃、最低9℃);第三批于1990年1月6日播种,种后15天日平均气温25.35℃(最高31℃、最低19℃)。  相似文献   

19.
在新一轮种植业结构调整形势下,食用菌生产以其投资省、见效快的特点,在上海市郊迅速发展,草菇生产是增长幅度最快的一个食用菌品种,是农民勤劳致富的一个好项目。1999年10月,上海在浦东新区高桥食用菌栽培示范场实行设施化周年栽培草菇,实现了2000年元旦和春节草菇上市的目标,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为了配合做好市郊设施化周年栽培草菇技术的推广,保证设施化周年栽培草菇菌株的质量,2000年市农技中心从广东、江西等省引进4个草菇菌株,同目前推广的两个草菇菌株进行设施化草菇栽培菌株出菇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对外科技交流中心和国际食用菌学会(1SMS)将于1989年11月6日至10日在南京联合举办“国际食用菌生物技术学术讨论会”。 此次会议涉及食用菌栽培,食用菌遗传和育种,食用菌的种质保存,真菌的生物医学作用,生物技术在真菌方面的运用,食用菌加工等学术问题,同时将举办展览和进行贸易洽谈。 为了使大会顺利召开,并在大会上充分 体现我国食用菌科学研究、资源开发和生产 应用上的新成就,树立我国的世界食用菌大 国形象,大会竭诚欢迎广大从事食用菌技术 研究和生产的各国人士参加此次讨论会。并欢迎各界人士在1989年7月前向大会提供论文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