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七子花总黄酮含量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七子花不同营养器官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并利用聚酰胺薄层层析法对七子花黄酮类化合物的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七子花不同营养器官总黄酮含量高低依次是叶>根>茎,七子花叶片总黄酮含量(干质量)可达32 30mg·g-1。②从聚酰胺薄层层析结果来看,七子花叶片总黄酮主要含有8种不同的黄酮成分,而根茎中只含有4种不同成分。七子花叶片具有较高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有一定的开发利用前景。表2参12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干燥条件对蒲公英总黄酮含量的影响,为蒲公英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为考察标准,研究不同干燥条件(真空干燥、热风干燥、阴干、晒干)对蒲公英黄酮类化合物影响。结果:不同干燥条件下蒲公英总黄酮类物质含量差异显著(p<0.05);自由基清除能力与总黄酮含量呈正相关性;阴干状态下蒲公英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优于其他处理条件,其次为晒干及40℃真空干燥处理;95℃热风干燥处理下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最低。结论:在生产实际中应重视蒲公英干燥方式,采摘后以阴干或晒干的方式进行蒲公英加工;超声提取总黄酮类化合物时优先考虑超声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罗布麻总黄酮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罗布麻不同器官和不同月份的叶、茎中总黄酮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罗布麻叶与茎中总黄酮含量有显著的差异,叶中的含量明显高于茎中的含量。不同月份之间茎和叶的总黄酮含量变化也较明显。罗布麻不同器官总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从低到高的顺序为:茎、花、果、根、叶。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甘薯各部分器官中绿原酸和总黄酮的含量,旨在充分利用甘薯茎叶、避免资源浪费,从而为生产实践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甘薯的不同组织器官中绿原酸和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各不相同.甘薯叶中绿原酸和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最高,分别达4.45%、9.46%;甘薯幼茎中绿原酸含量最少,为0.72%;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最低的部位是老茎,为2.20%.  相似文献   

5.
石参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测定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石参中总黄酮含量并对其抗氧化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超声波提取技术用体积分数为80%的乙醇提取石参中的总黄酮,分光光度法测定石参中的总黄酮类含量,研究石参中黄酮类化合物对超氧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石参中总黄酮含量为0.7425%,石参中黄酮类化合物对自由基清除作用随着黄酮浓度的增大而表现出明显的量效关系。总黄酮浓度为9.791×10^-4mg/ml时对超氧自由基的清除率最高,为48.91%;浓度为0.0099mg/ml时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最高,达到83.76%。[结论]石参总黄酮对超氧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均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6.
六种栽培甜荞麦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分光光度法对6种栽培甜养麦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6种栽培甜荞麦在不同生育期其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均呈现规律性变化,即花叶》根》茎,在盛花期六养1号和"8802-1"的花叶中含量较高,占干重的10%以上.  相似文献   

7.
为野生蕨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用分光光度法对野生蕨菜中总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冬季野生蕨菜,根状茎总黄酮化合物含量最高,达6.09%;叶片和叶柄总黄酮化合物含量相对较少,分别为2.95%和3.09%。春季野生蕨菜,根状茎与叶片总黄酮化合物含量较高,分别为5.80%和5.54%;叶柄总黄酮化合物含量较低,仅为2.28%。春、冬季节采收的野生蕨菜均以根状茎总黄酮化合物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李志熙  王瑞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986-14987
[目的]研究红枣中的总黄酮测定方法。[方法]样品经甲醇作溶剂的超声波辅助法提取后,用NaNO2-A l(NO3)3-NaOH显色络合,在分光光度计波长为500 nm处测定其吸光度。[结果]红枣中黄酮类化合物在0.004 8-0.047 0 mg/m 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Y=25.625X+0.023 7(R=0.999 0)。3种不同产地红枣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在65.1-158.6 mg/100 g。结果表明,红枣中总黄酮含量与产地及红枣部位有关,以清涧黄河边的新鲜红枣中总黄酮含量最高,枣皮部总黄酮含量高于枣肉和枣核。[结论]建立了超声波辅助法提取、分光光度法准确测定红枣中总黄酮含量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以瑞香狼毒为原料,通过烘干、红外干燥及微波干燥3种方式将瑞香狼毒干燥至恒重,考察不同的干燥方式对瑞香狼毒总黄酮含量及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红外干燥处理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最高,烘干处理次之,而通过微波干燥方式前处理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最低。红外干燥处理后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强于其他2种方式,可能与红外干燥处理后得到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10.
云锦杜鹃总黄酮含量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云锦杜鹃(Khododendron fortunei)不同营养器官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并利用聚酰胺薄层层析法对云锦杜鹃叶片黄酮类化合物的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云锦杜鹃不同营养器官总黄酮含量高低依次是叶>根>茎;(2)云锦杜鹃叶片总黄酮主要含有8种不同的黄酮成分,而根茎中只含有4种不同成分.  相似文献   

11.
水分胁迫对苦荞幼苗黄酮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苦荞"榆6-21"为试验材料,对不同水分胁迫下的苦荞芽菜总黄酮、芦丁和槲皮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荞麦芽菜中,槲皮素的含量甚微。水分胁迫可以增加荞麦总黄酮和芦丁含量。复水以后,水分胁迫处理的幼苗总黄酮和芦丁含量仍高于对照。荞麦幼苗的黄酮和芦丁含量同样受发育的调节。  相似文献   

12.
高路  戴建辉  高云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304-8306
[目的]为苦荞麦苗总黄酮类产品的开发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研究了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苦荞麦苗总黄酮的工艺条件。[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上样液的质量浓度为3.0 g/L,上样速率为3 BV/h,洗脱剂为80%乙醇,洗脱速率为3 BV/h,洗脱剂用量为4BV,按此工艺条件纯化后的苦荞麦苗总黄酮纯度达77.34%。[结论]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对苦荞麦苗总黄酮有较好的吸附和解吸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以荞麦芽苗为原料,通过护绿、调配、杀菌等工艺,经科学组方研制出富含黄酮类化合物的保健饮料,确立了适合消费者口味的荞麦苗汁饮料的生产配方为甜菊糖0.03%、木糖醇0.5%、香精0.05%、乙基麦芽酚0.005%、柠檬酸0.07%、苹果酸0.01%、乳酸0.02%。  相似文献   

14.
测定了3个品种苦荞麦不同生育期主要器官的黄酮和营养成分。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苦荞从苗期至籽粒成熟期的黄酮含量呈由高到低的S形变化趋势,即从苗期至孕蕾期逐渐下降,孕蕾期至成熟期呈现低—高—低的变化趋势;营养生长期各器官黄酮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叶、茎、根,但进入生殖生长期后为花、叶、茎、根。粗蛋白、脂肪和粗纤维在整个生长发育期呈先增加后降低的抛物线变化趋势,即营养生长阶段增加,其中粗蛋白、脂肪在盛花期最高,粗纤维在孕蕾期最高,成熟期3种营养物质含量最低;除脂肪外,粗蛋白、粗纤维不同时期含量差异较大,品种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不同苦荞材料的营养保健成分含量,筛选出优质苦荞材料。[方法]以T32、T31、T30、T14、T28、T23、T24、九江苦荞、威苦2号和WK-110种苦荞材料为试材,测定了其营养成分(总糖、还原糖、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黄酮含量及理化特性(膨胀力和持水力)。[结果]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总糖、还原糖、直链淀粉含量及膨胀力品种间差异显著,而总淀粉、支链淀粉、黄酮含量及持水力品种间差异不显著。[结论]苦荞籽粒中淀粉含量较高,以支链淀粉为主。  相似文献   

16.
贵州威宁甜荞麦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虹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963-4964
[目的]研究贵州威宁甜荞麦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总黄酮得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以乙醇为溶剂,固液比1∶10,提取时间2h,提取温度75℃,在该优化条件下,甜荞总黄酮得率为0.35%。[结论]该方法操作方便,所需时间短,提取溶剂用量少,便于推广和普及,是提取甜荞总黄酮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荞麦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荞麦不同部位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差异,更好地开发荞麦的保健功能。[方法]分别考察荞麦皮、荞麦粉和荞麦粒乙醇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以及其黄酮类化合物的得率。[结果]三者乙醇提取物中黄酮类化合物得率最高的为荞麦皮,最小的为荞麦粉,荞麦粒介于两者之间;三者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均具有很好的清除效果,且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达50%的样品浓度比较,荞麦皮浓度最低,荞麦粉最高,荞麦粒浓度介于两者之间。[结论]荞麦中黄酮类化合物是荞麦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活性作用的重要成分。  相似文献   

18.
荞麦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不同生育时期的甜荞和苦荞乙醇提取物为研究对象,在测定其提取物中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的基础上,利用体外法研究了荞麦提取物的总抗氧化性及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参试品种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在整个生育期变化趋势一致,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盛花期达到最高,苦荞含量高于甜荞,达0.05显著水平;两品种的乙醇提取物均有显著的抗氧化性,与甜荞相比,苦荞的总抗氧化活性以盛花期最强,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也最强,清除率达57.1%;回归分析表明,荞麦的总酚含量与总抗氧化性及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可达0.90以上。  相似文献   

19.
以11个甜荞品种和12个苦荞品种为材料,在云南、西藏、山西、内蒙、宁夏、青海6个生态区进行种植,研究了生态因子对甜荞和苦荞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甜荞和苦荞平均产量分别为98.11和138.35 kg·亩-1,可溶性蛋白质平均含量分别为13.49%和10.21%,黄酮平均含量分别为0.03%和2.45%。甜荞和苦荞品种不同栽培地点的单株粒重和产量的变异系数较大。栽培地点对甜荞和苦荞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影响比基因型的影响大。除了甜荞籽粒黄酮含量,甜荞和苦荞各性状在不同栽培地点均存在显著差异。生态因子与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显示,甜荞产量与海拔呈正相关,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海拔呈极显著正相关;苦荞产量和黄酮含量均与海拔呈正相关,表明海拔是影响甜荞和苦荞产量和品质性状的主要生态因素。本研究发现甜荞和苦荞对环境敏感性都存在着品种差异。  相似文献   

20.
赤霉素浸种对苦荞种子萌发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研究了赤霉素浸种对苦荞种子萌发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GA浸种可以提高苦荞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活力指数;GA浸种可以提高苦荞种子的脱氢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低浓度的GA处理可以提高苦荞芽苗的产量和品质,高浓度的GA处理可以提高苦荞芽菜的产量、维生素C和黄酮含量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