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验证英格尔公司生产的茶尺蠖信息素在茶园茶尺蠖防治上的作用和效果,以获取科学、准确的试验数据,优化集成茶叶绿色防控技术,我们开展了茶尺蠖信息素诱捕茶园茶尺蠖试验。1试验材料和方法1.1诱集材料茶尺蠖信息素诱芯,注塑三角型诱捕器,均由漳州市英格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和提供。1.2试验地该试验设在英山县红山镇乌云山村三组石顺本、石立贵两农户茶园进行。该试验茶园地形较密闭,与其它的地块隔离较好,茶树为多年生,  相似文献   

2.
4种生物农药对茶尺蠖的控制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2017年调查了杭州临安茶园的茶尺蠖发生情况,开展了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悬浮剂、茶核·苏云菌、0.6%苦参碱水剂、1%苦皮藤素乳油4种生物农药防治茶尺蠖的田间试验,明确各药剂的防虫效果及对茶树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在茶尺蠖低龄幼虫高峰期按推荐剂量施用上述生物农药进行防治,药后7d内均能有效控制茶尺蠖为害,第7天防效达97%以上,与对照化学药剂25 g/L联苯菊酯乳油防效相当,且对茶树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3.
灰茶尺蠖为害诱导茶树释放的互利素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鉴定灰茶尺蠖为害诱导茶树释放的互利素,遂以SDE法提取灰茶尺蠖为害茶梢和正常茶梢挥发物,经GC-MS检测,分别鉴定出31和25种组分,二者总含量相对于等剂量内标的含量分别是1863.8%和1124.6%。与正常茶梢相比,灰茶尺蠖为害茶梢挥发物中苯甲醛、反-2-癸烯醛、吲哚、水杨酸、反-2-己烯醛和己醛含量显著增加。将灰茶尺蠖为害茶梢挥发物的18种主要组分分别溶于液体石蜡制成10-4g/mL味源,以Y形嗅觉仪检测茶尺蠖绒茧峰对味源的趋性;与液体石蜡相比,苯甲醛、水杨酸、反-2-己烯醛和己醛诱效显著,反-2癸烯醛、4-庚烯醛和吲哚的诱效明显,其他11组分无明显诱效。再将前7种组分配成10-2g/mL引诱剂,分别载于橡皮头制成诱芯,附于芽绿粘板上,在茶园茶尺蠖绒茧蜂盛发期实施诱捕,携带前4种诱芯的芽绿粘板诱捕的蜂数明显多于后3种、且显著多于无诱芯的芽绿粘板,而且携带10-2g/mL苯甲醛、水杨酸和反-2-己烯醛等量混合物诱芯的诱效最强。认为苯甲醛、水杨酸、反-2-己烯醛和己醛是灰茶尺蠖取食诱导的茶树互利素。  相似文献   

4.
2009年初夏,房县二高山林区暴发刺槐尺蠖、白桦尺蠖、桦尺蠖和木橑尺蠖等多种尺蠖害虫.幼虫孵化基本整齐,4月下旬孵化率达到85%以上,暴食为害集中,5月上旬多种尺蠖进入暴食期,严重地块作物叶片被蚕食一空,全部光秃.海拔750m~950m地区发生尤为严重,并且大量虫源从山林侵入到农田为害,山林发生面积达到26 666.7hm2,农田为害面积达到1 333.3hm2.由于发生面积大,为害损失重,已成为我县重要的农林害虫.  相似文献   

5.
<正>茶尺蠖和茶毛虫是鄂南茶树的主要害虫,造成茶叶减产,对茶叶生产影响大。茶尺蠖幼虫咬食叶片呈弧形缺刻,为害严重时,将茶树新梢吃成光秃,仅留秃枝,使树势衰弱,耐寒力差,易受冻害。大发生时,常将整片茶园啃食一光,状如火烧,茶叶减产60%以上。茶毛虫以幼虫咬食茶树成叶,影响茶树的生长和茶叶产量。为害严重时,可将茶树的嫩枝、花蕾、幼果咬食殆尽,仅留秃枝,远看似枯树,导致减产。由于茶  相似文献   

6.
茶尺蠖性信息素的田间使用技术及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性信息素的田间使用技术,在田间设置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器的5、10和20 m挂放密度处理区及其对照区,并对不同处理区和对照区中诱捕器诱集的茶尺蠖成虫和幼虫数量以及同一挂放密度下距性信息素诱捕器不同距离的茶尺蠖幼虫数量进行调查,确定性信息素诱捕器的最佳挂放间距;在此基础上确定性信息素诱捕器对茶尺蠖的田间防治效果,并利用性信息素诱捕器对茶尺蠖成虫的田间动态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在任何一个挂放密度下,处理区诱捕器诱集的茶尺蠖成虫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区诱捕器,但在不同挂放密度的小区之间单个诱捕器诱集的成虫数量差异不显著;当茶尺蠖幼虫重度发生(1 361.57头/m~2)时,10 m间隔挂放1套性信息素诱捕器可显著降低茶尺蠖幼虫的发生数量;当茶尺蠖幼虫轻度发生(38.40头/m~2)时,间距为20 m挂放一套性信息素诱捕器时,茶尺蠖的校正防治效果可达88.44%;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器在6月上旬、8月上旬、8月下旬至9月初、9月下旬分别有一个明显的诱捕高峰期,与田间茶尺蠖的发生高峰期基本一致。表明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器可作为大量诱捕和虫情监测的手段在茶园中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咸宁茶区茶尺蠖发生规律及性引诱剂对茶尺蠖的诱杀效果,本研究对咸宁茶区茶尺蠖发生期及发生量进行了监测,同时,研究并分析了性引诱剂对茶尺蠖的诱杀效果,为茶园害虫绿色防控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茶尺蠖是茶叶上的重要食叶性害虫,影响茶叶的产量与品质。为了解茶尺蠖的发生规律,2011—2013连续3年应用佳多牌虫情测报灯对婺源县茶尺蠖类害虫的发生种类、数量、发生期及种群动态等进行了观测,试验结果表明,茶尺蠖发生在婺源1年内可以发生4~5代、发生期长且世代重叠,主发生期在每年的6~9月。  相似文献   

9.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Prout)及其近缘种灰茶尺蠖E.grisescens Warren是我国茶树上最为重要的两种食叶性害虫,茶尺蠖绒茧蜂Apanteles sp.和单白绵绒茧蜂Apanteles sp.是茶尺蠖Ectropis spp.幼虫期最重要的两种寄生性天敌昆虫。为了明确这两种绒茧蜂的物种名称及形态差别,同时探明这两种绒茧蜂是否是茶尺蠖和灰茶尺蠖的共有寄生蜂,本研究采集了我国8省22个地方的茶尺蠖或灰茶尺蠖幼虫,通过室内饲养获得两种绒茧蜂的标本,对标本进行形态鉴定;同时将两种绒茧蜂的COI基因序列与Bold数据库中已知物种进行比对。结果表明,从野生茶尺蠖和灰茶尺蠖幼虫中均饲养出之前报道的茶尺蠖绒茧蜂Apanteles sp.和单白绵绒茧蜂Apanteles sp.两种寄生蜂;形态鉴定和分子比对结果表明,这两种广义绒茧蜂Apanteles spp.实为尺蠖原绒茧蜂Protapanteles immunis(Haliday,1834)和单白绵副绒茧蜂Parapanteles hyposidrae(Wilkinson,1928)。本研究明确了40多年前国内报道的茶尺蠖幼虫期的两种绒茧蜂Apanteles spp.的物种名称和主要形态特征,确定了这两种绒茧蜂是茶尺蠖和灰茶尺蠖的共有寄生蜂,同时报道了一个中国新记录种尺蠖原绒茧蜂。研究结果为今后正确判定本地优势寄生蜂物种进而对茶尺蠖和灰茶尺蠖进行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不同地理种群茶尺蠖适合度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不同地理种群茶尺蠖种群分化特征,对室内条件下饲养的茶尺蠖发育和生殖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种群间茶尺蠖卵和幼虫的发育历期具有显著差异,即偏低纬度茶尺蠖种群的发育历期长于偏高纬度种群,而蛹和成虫的发育历期差异不明显;茶尺蠖各种群的净生殖率(R0)、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均为武汉种群最大,而种群加倍时间(Dt)则以武汉种群最小,故利于该种群茶尺蠖的发展;同一种群中不同世代茶尺蠖间的幼虫发育历期和平均世代周期随着世代的推移有增加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不同地理种群茶尺蠖间存活率和生殖力随着在实验条件下的不断饲养,差异会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11.
2016年秭归县双山茶场6.67hm2茶园,因茶尺蠖(Prout)危害绝收[1],年损失鲜茶5.0万kg,直接经济损失50余万元。为经济、生态、高效地控制茶尺蠖的再度发生与蔓延,特提出以下分类调查、因情施策的预测预防措施,以确保茶尺蠖危害损失控制在3%以下。  相似文献   

12.
茶尺蠖是茶园主要害虫,为开展茶尺蠖的大量饲养,研究制作了一种产卵纸条,该产卵条制作简单、应用效果好,着卵量较之前的卵条提高45.95%;将之应用于茶尺蠖和灰茶尺蠖大量饲养,平均着卵量为195.9~225.4粒/条。本研究结果对茶尺蠖的大量饲养和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生产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13.
茶尺蠖、大尺蠖是茶树主要害虫。茶尺蠖一年发生5至6代,大尺蠖发生2代,两种尺蠖的防治适期难取得一致,一年之中用药6至7次之多。由于多年来连续使用50%辛硫磷,浓度从2,000倍液增加到800至1,000倍,导致害虫抗药性增强,成本费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4.
油桐尺蠖(Buzura suppressaria)分布于我国南方各省,以中南和西南地区发生较严重。由于食性杂,对化学农药抗性强,不仅为害茶树,而且为害油桐、水杉、柑桔、漆树和乌桕等经济林木。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简称BsNPV)是这种害虫的安全、有效的杀虫剂。在防治茶树、油桐和水杉上的油桐尺蠖获得成功,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2种八角害虫的发生为害习性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八角是我国南亚热带地区的特用经济树种。八角主要产品有八角茴香和茴香油,是优良的调味香料、化妆香料和医药原料,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是我国传统的出口物资之一。我国八角产量占全世界总量的90%,尤其是广西占全国八角出口量的85%。八角在栽培过程中,容易发生八角尺蠖(Dilophdes elegans sinica Prout)、八角瓢萤叶甲(Oides duporti Laboissirèe)为害,若防治不及时,会造成严重减产。现将其发生、为害习性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八角尺蠖八角尺蠖是为害八角树的1种食叶性害虫,发生为害普遍。为害严重的可将整片八角树的叶片吃光,致使八…  相似文献   

16.
茶尺蠖(茶尺蛾)Ectropis obliqua hypulina Wehrli是我国华东地区的一种主要茶树害虫。单寄生于其幼虫体内的茶尺蠖绒茧蜂Apanteles sp.是目前已知的最主要的天敌。为了在此虫防治上开辟一条新的途径,减少用药,减少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在几年来茶尺蠖幼虫期寄生天敌自然寄生率考查、茶尺蠖绒茧蜂生物学特性研究以及  相似文献   

17.
小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Prout和灰茶尺蛾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是危害茶园的两近缘种害虫。用小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obliqua nucleopolyhedrovirus(Eo NPV)喂饲两近缘种茶尺蠖,10 d后小茶尺蠖的死亡率为100%,而灰茶尺蛾的死亡率仅为35.5%。以感染病毒的两近缘种3龄幼虫的cDNA为模板,采用RT-PCR技术克隆获得了gloverin、attacin和moricin 3个抗菌肽基因,通过邻位连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聚类分析显示小茶尺蠖和灰茶尺蛾的Gloverin、Attacin和Moricin蛋白均分别归为一个分支;进一步采用qPCR检测发现,病毒处理后gloverin、attacin和moricin 3个基因在两近缘种茶尺蠖体内均表达上调,gloverin基因在12 h达到最大值,moricin基因在48 h达到最大值,且gloverin和moricin基因在灰茶尺蛾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小茶尺蠖,而attacin基因在病毒侵入后的不同时期在两近缘种茶尺蠖体内表达量是变化的,推测gloverin、moricin和attacin基因可能与病毒的侵入有关。这一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抗菌肽基因在昆虫与病毒互作中的作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大蒜精油对灰茶尺蠖进行了室内及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大蒜精油对灰茶尺蠖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1 038.60 mg/L,50%大蒜精油100~250倍液对灰茶尺蠖低龄幼虫具有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建议生产中可在灰茶尺蠖1~2龄幼虫发生期喷施100~250倍液大蒜精油。这一结果为开发大蒜精油作为茶树主要害虫的新型低毒高效植物源药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自1984年以来,在浙江省余杭县茶区,每到夏秋季节,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hypulina Wehrli)幼虫普遍发生了一种真菌流行病,大批茶尺蠖幼虫被感染致死。初步证明这是由镰孢属真菌(Fusarium spp.)感染引起的(叶琪明等,1988)。为了明确茶尺蠖幼虫上镰刀菌种类及其主要致病菌,为茶尺蠖生防提供真菌资源,作者于1987—1989年对茶尺蠖幼虫上镰刀菌种及其致病性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20.
2017—2020年,在江苏和浙江将茶尺蠖病毒制剂茶核·苏云菌应用于茶园茶尺蠖、灰茶尺蠖的防治,对多年、多点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总结,并概述了近年来茶尺蠖病毒制剂在我国茶园的推广应用情况。在实践中发现,施用10 000 PIB/μL·2 000 IU/μL茶核·苏云菌悬浮剂100 mL/667m2,对茶尺蠖的防效最高可达85.9%;150 mL/667m2处理对灰茶尺蠖的防效最高可达76.5%。茶尺蠖病毒制剂在浙江、江苏、江西、安徽、河南、广东、四川7个省份得到推广应用,累计应用面积达4 481.3 hm2,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