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利用土壤定位采样分析了富阳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壤特征对全量和有效态Zn在土壤中累积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工业用地与农业用地中的全量和有效态Zn差异极显著,工业用地方式土壤全量和有效态Zn含量较高;在农用地方式中,菜地、旱地、水田和林地的全量Zn累积程度相近,但与果园和茶园差异显著;不同农业用地中的有效态Zn无显著差异.并对农业与工业用地方式下全量Zn、土壤特征与有效态Zn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农业用地中,全氮、有机质和pH对Zn全量影响显著,而全量、有效磷和速效钾对Zn有效态影响显著;在工业用地中,土壤理化性质对全量和有效态Zn含量无明显影响,有效态Zn含量只与全量Zn含量显著相关.基于Zn有效态的指示Kriging评价结果显示,富阳市有5.56%的土地和5.99%的耕地处在较高的Zn污染风险水平(>0.100).  相似文献   

2.
沿海滩涂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分布及其有效态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揭示沿海地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自然、人为因素的关联,以近年来围垦开发强度较大的江苏沿海某滩涂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典统计与地统计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表层土壤主要重金属Pb、Cr、Cd、As全量与有效态含量状况及其空间分布,分析了沿海滩涂区土地利用方式对重金属含量的影响,探讨了重金属有效态含量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目前研究区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良好,土壤Pb、Cr、Cd、As均呈累积趋势但基本都低于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值;土地利用方式不同程度地影响了Pb、Cr、Cd全量与有效态含量,As全量与有效态含量受土地利用方式影响较小;研究区土壤Pb、Cr、Cd全量与Pb、Cr有效态含量具有明显的趋势效应,且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全量与有效态含量的空间分布受大尺度的潮汐作用与小尺度的人为因素的共同控制;土壤Pb、Cr、Cd有效态含量与黏粒含量、阳离子交换量和p H显著负相关,与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土壤As有效态含量仅与土壤p H显著正相关。本研究为沿海滩涂区土壤重金属源头减量、活性钝化、污染消减与风险防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沈阳南部沿城乡梯度土壤铅时空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沈阳南部沿城乡梯度土壤铅含量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全量Pb沿城乡梯度显著降低,但不同土层之间无显著差异。有效态Pb含量沿城乡梯度具有显著降低,并且在城市土壤中呈现较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另外,土壤有效态Pb含量在夏季郊区样品和秋季城市样品的层次之间也有显著变化。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理化性质如土壤质地、pH和CEC对全量及有效态Pb含量产生了一定影响,而人为等因素是影响土壤全量及有效态重金属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黄土高原草地土壤微量元素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实地调查采样,结合室内分析,研究了陕北黄土高原不同地形条件下草地土壤微量元素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草地土壤全量铜、铁、锰均属于小变异和中等变异土壤性质;全量锌变异跨度较大,属于小变异、中等变异以及高度变异土壤性质;有效态微量元素的变异程度因元素不同各异,但均达到了中等或高度变异程度。草地土壤全铁和全锌含量以峁坡高于沟坡;全铜和全锰以沟坡高于峁坡。坡面降雨和植物的存在引起了全量微量元素的差异。有效态微量元素均以沟坡高于峁坡,不同地形条件下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的分布差异是由土壤有机质含量以及成土母质决定的。  相似文献   

5.
姜冰  王松涛  孙增兵  张海瑞  刘阳  刘倩 《土壤》2021,53(6):1221-1227
为研究山东省青州市土壤养分元素有效量及其影响因素,通过系统采集分析390件表层土壤样品,获得了N、P、K、Cu、Zn、Mo、B 7种土壤养分元素全量和有效量以及pH和有机质数据,并对其进行了相关性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Mo、B元素有效量低,总体表现为缺乏和较缺乏;N元素有效量背景值略高于临界值,分布不规律;P、K、Cu、Zn元素有效量变异系数均大于100%,呈现西低东高的空间分布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N、P、K、Cu、Zn、B 6种元素全量与有效量呈显著正相关,测试的7种元素有效量与pH均呈显著负相关,N、K、Zn、B 4种元素有效量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不同成土母质中,奥陶系和寒武系土壤pH、奥陶系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全区,养分有效量在奥陶系土壤中总体较低。不同土壤类型中,粗骨土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全区,养分有效量在粗骨土中总体较低。研究区土壤养分元素有效量不仅与元素全量水平关系密切,同时受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山东省主要土壤类型中稀土全量和可溶态含量与分布状况,并对影响可溶态稀土含量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和分析.结果表明,四个土类之间稀土的可溶态含量变幅较大,以砂姜黑土的平均含量最高(17.39±7.89mg/kg),其次是棕壤(14.71±5.73mg/kg)和褐土(11.29±3.85mg/kg),潮土最低(8.99±4.91mg/kg).统计分析结果证明,可溶态稀土含量与稀土全量之间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质地等都与可溶态稀土含量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但由于成土母岩和母质的不同,土壤中稀土的含量与土壤质地和有机质含量的关系在不同土类之间又不具有可比性,成土母岩和母质因素的影响则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黑土某些微量元素环境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根据吉林省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 ,对黑土中微量元素B、Cu、Fe、Mn、Mo和Zn的全量、有效态含量、它们在土壤剖面中的迁移分布等环境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得出如下结论 :①吉林省黑土B、Mn、Mo、Zn的全量缺乏 ,Cu、Fe的全量略低 ;②黑土B、Cu、Zn的有效态含量缺乏 ,其中Zn严重缺乏 ;③黑土剖面中 ,B、Cu、Fe、Mn、Mo、Zn等微量元素全量与有效态含量分布相似 ,均以淋溶层最低 ,表层和淀积层较高 (Mo的全量除外 )。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剖面分布中淀积层层次较深 ,表层富集程度稍强 ;④黑土中B、Fe、Mn、Mo、Zn的有效态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 ;B、Mo的有效态含量与 pH值呈显著正相关 ,而Cu、Fe、Mn、Zn的有效态含量则与pH值呈负相关 ;黑土B、Cu、Fe、Mn、Mo、Zn有效态含量与其全量均达到显著相关水平。根据吉林省黑土中微量元素全量和有效态含量分布的特点 ,需施用微量元素肥料 ,增加黑土中微量元素的含量 ,促进该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以沈阳农业大学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选取(0~20cm)不同年限土壤样品,分析了无肥对照(CK)、单施化肥(N4P2)、中量有机肥(M2)、高量有机肥(M4)和高量有机肥+化肥(M4+N2P1)5个处理下土壤重金属元素Cu、Zn、Pb和Cd全量及其有效态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20多年的定位施肥增加了土壤中重金属元素Cu、Zn、Pb和Cd全量,虽然有所波动但总的趋势明显,其中以M4+N2P1处理对Cu和Zn增加最为明显,而Pb和Cd在M4处理增长量最大,单施N4P2处理对4种重金属元素全量影响不明显。施有机肥能显著提高Cu、Zn和Cd有效态含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平均提高61.28%、169.3%和123.7%,不同施肥处理土壤中Cd含量已超标,属污染水平。有效态Pb在N4P2处理要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而各年份M4处理有效态Pb的含量要低于CK处理。20年来有效态Pb含量相对于CK平均降低了4%。土壤中4种重金属全量与其有效态含量相关性表明:Cu、Zn和Cd全量与其有效态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全量Pb与有效态Pb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有效态Cu和Zn不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我国菜园土壤中某些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与分布   总被引:132,自引:2,他引:132  
张民  龚子同 《土壤学报》1996,33(1):85-93
本文对我国各主要起源母土上发育的厚熟土、不同熟化程度的菜园土以及相对应的粮田土壤37个剖面中某些重金属元素的全量及有效态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菜园土壤随种菜历史的延长、熟化程度的增加、重金属元素Zn、Cu、Pb的含量有明显增高的趋势。元素在剖面中的分布以表层含量最高,向下递减。厚熟土由于具有较厚的熟化表层,元素全量及有效态含量在0-40cm土层中均较高,多在过渡层之下出现突然降低的转折;中度和  相似文献   

10.
菜地土壤铅、镉有效态与生物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野外采样、室内测试分析,探讨重庆市北碚区菜地土壤铅、镉的有效态含量及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研究区菜地土壤铅、镉有效态平均含量为3.114,0.051mg/kg,生物有效性系数分别为7.7%,25.1%;小白菜可食部分铅、镉平均含量分别为0.123,0.021mg/kg,富集系数分别为0.4%,9.8%;从富集系数和生物有效性系数看,研究区菜地土壤镉的潜在生态风险要大于铅的。研究区菜地土壤理化性质中pH对有效态镉有显著影响;砂粒、粘粒和有机质对有效态铅含量有显著影响;铅、镉有效态与全量变化一致,全量是有效态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土壤类型对铅、镉有效态含量有影响;在人类活动中交通对有效态铅含量有影响,肥料的施用对有效态镉含量有影响。菜地土壤中铅、镉有效态含量与小白菜可食部分铅、镉的含量相关性优于全量的,用土壤中铅、镉的有效态表征铅、镉的生态风险更准确。  相似文献   

11.
四川盆地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区,但其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尚未曾作过专门研究。本文研究了四川盆地土壤中微量元素硼、锌、铜、锰、铁的含量分布状况和影响其有效性的某些因子。结果表明:各元素的总含量较高,但有效硼的含量很低,有效锌和锰的含量在多数土壤中亦较低,有效铜和铁的含量却较丰富。土壤中各微量元素的含量因土而异,其有效性受pH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各有效态微量元素的含量均是pH<7的高,而pH>7则低,且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水稻土中各有效态微量元素(除硼以外)的含量一般高于同母质发育的旱地。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河南省1165个土壤样品的测定分析,查明了全省土壤中微量元素硼、钼、锌、铜、锰的含量与分布,其全量均低于我国土壤的平均含量。与世界土壤平均含量比较,有高有低。有效态硼、钼普遍缺乏。锌的含量从全省范围看,仍属低水平。河南土壤微量元素的地理分布趋势是由母质、气候、地形等成土条件及成土过程决定的。微肥对不同作物的增产说明在河南省使用微肥具有一定的增产潜力,是一项很有前途的经济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上海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与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锌、锰、钼、硼、铜在土壤中供给不足或过剩时,都可能引起植物、动物及人体生理功能失调,生长发育受阻,诱发出各种特殊的生理病害。明确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分布规律及其有效性问题,有助于采取措施来调剂微量元素的供应水平,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以及维护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1978-1979年关于上海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分布及其有效性问题的研究,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土壤微量营养元素含量分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论述山东省土壤中B、Mn、Zn、Cu、Fe有效态含量及分布。有效硼含量0.04-6.79ppm,平均0.48ppm;易还原态锰9-1345ppm,平均169ppm;有效锰1.5-175.9ppm,平均17.1ppm;有效锌0.04-14.56ppm,平均0.54ppm;有效铜0.03-20.64ppm,平均1.08ppm;有效铁1.6-162.0 ppm,平均12.6ppm。不同土壤类型微量元素含量有明显差异,主要特征为:棕壤、褐土缺硼,潮土、砂姜黑土缺锌,水稻土富铁、锰、铜,盐土富硼。其分布呈明显的地域性,可分为山地丘陵(鲁东和鲁中南)低硼、中锌、高锰区;泛滥平原(鲁西北)低锌、中硼锰区。  相似文献   

15.
孙德江 《土壤学报》1988,25(1):89-94
本文研究了四川省内6种紫色岩及其土壤中硅、铁、锰、铜、锌等几种元素的含量变化规律,阐明了上述元素在成岩与成土过程中分散与富集的特点,同时指出了上述元素全量及有效性含量的不一致性,提出了土壤地球化学分类指标及建议,可为合理施用微量元素肥料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辽宁省14万多平方千米面积上不同土壤,采集了三千多个样品,用ICP测定了有效态B(沸水提取)和Cu、Zn、Fe、Mn(DTPA溶液提取),经过分级评价绘制成5幅含量分布图,阐明了不同地区、不同土壤类型间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的差异,并结合当地作物生长和肥效反应进行讨论,为辽宁省微量元素肥料合理施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临泽县土壤(0—20cm)中有效Mn,Zn,Fe,Cu,B微量元素为研究对象,运用GIS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土壤类型有效微量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绘制了空间分布图,最后根据甘肃省耕层土壤养分分级标准对临泽县有效土壤微量元素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盐渍土、灰棕漠土、流动风沙土普遍缺有效微量元素,泥炭沼泽土、灌耕厚立土、草甸盐土中的有效微量元素含量相对较高;临泽县土壤中有效微量元素含量整体上处于中等水平,为了当地农业生产的需要,可以提高微肥用量和改善微肥的施用措施来增加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  相似文献   

18.
我国缺乏微量元素的土壤及其区域分布   总被引:53,自引:1,他引:53  
微量元素指土壤中含量很低的化学元素。有的微量元素是植物正常生长和生活所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土壤是微量元素的主要给源。  相似文献   

19.
山地森林土壤枯枝落叶层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本试验设置在卧龙自然保护区1200-4300m海拔高度不同生物气候带的森林类型下.五处试验林地是:1.常绿阔叶林下的山地黄壤;2.次生落叶阔叶林下的山地棕壤;3.针阔混交林下的山地暗棕壤;4.暗针叶林下的山地棕色暗针叶林土;5.高山草甸植被下的高山草甸土.通过1981-1984年进行定位观测和试验研究,其结果阐明了该林区森林枯枝落叶层的构型、贮量及其化学、物理性质和灰分元素组成等;并探讨了森林枯枝落叶层在森林土壤生态系统中对水源涵养、养分供应、促进生物活动强度和土壤发育等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A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of four micronutrients, iron (Fe), copper (Cu), manganese (Mn), and zinc (Zn), and five other trace elements, cobalt (Co), chromium (Cr), nickel (Ni), lead (Pb), and strontium (Sr), in paddy soils of Bangladesh. Soil samples were digested by hydrofluoric acid (HF)‐nitric acid (HNO3)‐perchloric acid (HClO4) for determination of total contents of the nine elements, while DTPA, ASI and 0.1 Mhydrochloric acid (HC1) methods were used for determination of available Fe, Cu, Mn, and Zn. Total trace element contents were found to vary with physiography on which soils are distributed. In general, Ganges Tidal Floodplain soils had the highest content, whereas terrace soils had the lower content. Among the soil properties examined, clay content had a good relation with total trace element contents in the topsoil, except for Sr. Based on the variation with physiography or clay content, the nine trace elements could be grouped into six groups: Cu, Fe and Zn, Pb, Co and Cr and Ni, Mn, Sr. According to the extractable levels of four micronutrients, Bangladesh paddy soils had the medium to optimum amounts of Fe and Cu, but were deficient sporadically in Mn and extensively in Zn. It was indicated that paddy soils of Bangladesh are yet to be polluted with heavy meta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