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0篇
  11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钾对不同品种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土壤模拟试验方法,以不同穗型的两个小麦品种烟农15和鲁麦22为供试材料。系统研究了施用钾肥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能促进小麦根系的生长,提高小麦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量;促进氮素和钾素的吸收,增加氮素在植物体内的积累量;提高小麦旗叶中可溶性总糖的含量。施钾明显增加了旗叶的叶面积,但对旗叶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相对较小;施钾也可显著提高小麦籽粒产量,且施钾对不同穗型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影响不同,小穗型品种烟农15以粒重的增加为主,其次为穗粒数和成穗数;大穗型品种鲁麦22主要增加的是粒重,对穗粒数和成穗数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2.
长期秸秆与氮磷肥配施对土壤钾素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山东省黄河冲积平原低肥力潮土为供试土壤,经18a盆栽土培定位试验后,采用化学形态分析方法对土壤的钾素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期秸秆还田并配施适量的化肥,能明显提高潮土缓效钾和速效钾的释放效应,对矿物钾的有效化也有一定效果。在秸秆还田量分别为2250、4500、6750kg/hm2范围内,土壤水溶性钾、非特殊吸附钾、特殊吸附钾、非交换钾与秸秆还田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矿物钾呈显著负相关。长期秸秆还田土壤钾素年度变化规律:非交换钾、特殊吸附钾呈逐年上升趋势;水溶性钾、非特殊吸附钾、矿物钾呈逐年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
时畴反射仪 (TDR)已经改变了测定土壤水分含量的方式。与时畴反射仪相似的另一种仪器是频域反射测量仪 (简称FDR) ,已应用于农业灌溉制度中。将移动FDR的探针垂直插入地下 0 6m来测定土壤湿度。美国学者C .A .M .Laboski等人在不同地点种植 3种不同作物 (玉米、大豆和春小麦 ) ,选择 2个生育期测定不同日期的土壤湿度。运用最新的灌溉制度中支票簿法 ,结果证明简单易行。快速且移动的频域反射测量法能准确测定田间土壤含水量和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 ,并能减少潜在的渗漏。  相似文献   
4.
外源稀土元素对花生增产效应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砂培和田间小区试验以及电子显微技术,研究了外源稀土对花生的增产机理。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稀土浸种花生不仅提高了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强度,而且还促进了叶细胞叶绿体的生长发育,使叶绿体结构完整、排列整齐,基粒片层数增多,紧密度高,从而有利于光能的吸收和转化,提高荚果产量。浸种花生各器官中稀土元素分布为:根叶茎果壳果仁;总吸收量为:叶根果壳果仁。  相似文献   
5.
采用田间试验与静态箱法,研究了施肥与不同年代小麦品种演替对麦田CO2排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肥能增大麦田土壤CO2的排放量。有机肥与适量的氮磷钾肥配合施用,促进了小麦根系的生长,增加根重和根冠比,植株生长旺盛,光合作用增强,促进了根系呼吸速率与土壤CO2的排放。不同施肥处理CO2排放量变化总趋势是:中氮处理(N1PKM)〉高氮处理(N2PKM)〉低氮处理(N0PKM)〉空白处理(N0P0K0M)。(2)不同年代小麦品种演替影响麦田CO2的排放。根干重、根冠比、生物产量与土壤CO2的释放量呈正相关。也就是说,近期(2000年)品种山农11号生育后期根系生长旺盛,有利于碳水化合物向籽粒中转移,因而籽粒产量高,CO2的释放量亦大;早期(50年代)品种碧玛1号与之相反,生育后期根系易早衰,产量很低,CO2的释放量亦很低。总趋势是返青期与拔节期:烟农15号〉山农11〉碧玛1号,灌浆期:山农11号〉烟农15号〉碧玛1号。(3)小麦生长旺盛期(拔节期)是麦田土壤CO2排放量的最大时期。总趋势是拔节期〉灌浆期〉返青期。(4)土壤温度和水分对麦田CO2排放有影响。在小麦生长过程中,随地温的升高与土壤水分的增大,小麦生长旺盛,根系活性增强,加速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和有机质的分解,同时也提高了麦田CO2的释放量。  相似文献   
6.
在农业和生态系统研究中 ,对根系和土壤呼吸作用的评价日益重要 ,但人们关于土壤质地和土壤含水量对这些评价的影响了解甚少。通过研究柠檬近根区土壤干湿交替期间的土壤质地 ,以探索其对根系和土壤呼吸率以及土壤CO2 摩尔分数的影响。将试验作物分别种在砂质土、粉砂质土和黏质土中 ,测定根系和土壤呼吸率、土壤含水量、植株含水量和土壤CO2 摩尔分数等。结果发现 ,虽然不同土壤质地的植株—土壤—水分间的参数不同 ,但对植物的生长影响很小 ,在一般土壤湿度条件下 ,3种土壤质地的根土呼吸率基本相同 ,只有土壤表层释放的CO2 量随灌溉而不同 ,即由于砂壤土的多孔性 ,灌水后土壤CO2 释放量较多 ,而质地较密的另两种土壤CO2 摩尔分数较高。研究表明 ,土壤湿度的变化可以解释与CO2 释放量有关参数的变化原因 ,尤其在细颗粒土壤中。同时讨论了测定土壤CO2 释放参数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鲁棉6号及棕壤、褐土、潮土和砂姜黑土为试验材料,进行棉花自然吸收稀土的动态研究。结果表明,在棉花生长发育的早中期,叶中的稀土含量和吸收量均高于茎和根。在成熟期根中的稀土含量和吸收量均达最高值。叶和茎的稀土含量在不同的生育期中变化较平缓,而根的稀上含量变幅较大,呈前高中低后又高的变化趋势。稀土在棉花发育的花龄期有较强的活力,提示我们施用稀土应在生长的早期。土壤的稀土含量状况和其他农化性状也影响着棉花对稀土的吸收。与棉花叶片稀土含量的临界值相比较,4种土壤均需要施用稀土元素肥料。  相似文献   
8.
黄淮海农区集约种植制度的超高产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探讨了黄淮海农区冬小麦||早春玉米/夏玉米、早春玉米/夏玉米及冬小麦-夏玉米3种集约种植制度的超高产生产特性。结果表明,冬小麦||早春玉米/夏玉米产量达20.52~21.79t/ha,间套行又可间套蔬菜生产,增产增效,但该模式时空集约性强,机械化操作难度相对较大;早春玉米/夏玉米产量可达18.24~18.39t/ha,同时该方式又可纳入春、秋两季蔬菜间套种植,具有粮菜结合,高产高效的特征;采用20+40模式种植冬小麦-玉米两熟,产量可达18.47~20.89t/ha。3种种植制度单位面积产量比黄淮海农区目前高产吨粮田(1t/666.7m2,15t/ha)增产21.63%~45.28%,初步实现了粮食进一步高产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9.
对冬小麦||早春玉米/夏玉米、早春玉米/夏玉米和(20+40)cm小麦-夏玉米三种超高产集约种植方式下的作物养分吸收和利用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三种种植方式比现有吨粮田(15000kg/hm^2)增产21.63%-43.20%,但增产的生物学基础存在较大差异。冬小麦||早春玉米/夏玉米模式时空集约性强,单位面积年产量最高,N,P,K吸收和利用效率的发展潜力较大;早春玉米/夏玉米模式的特点是养分利用效率高,是持续农业发展的方向之一。小麦-夏玉米模式的吸收效率较高,便于机械化操作和大面积推广。随施肥量的增加,养分吸收量增加,利用效率降低,不施肥与施肥之间差异极显著,高肥和中肥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