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核和同核原生质体技术在食用菌遗传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单核和同核原生质体是食用菌原生质体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由于单核和同核原生质体是没有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无性后代,为食用菌遗传和育种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材料。本文阐述了食用菌单核和同核原生质体的发现和作用以及在食用菌遗传研究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香菇单核原生质体的交配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配型是四极性异宗结合食用菌杂交育种中的一个重要遗传标记.在制备香菇单核原生质体的基础上,我们测定了7个菌株单核原生质体的交配型比例,研究其交配型等位基因的规律.材料与方法(一)供试材料菌株、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均按潘迎捷等的方法(食用菌,1992:4).(二)单核原生质体的交配型的测定每个菌株取10个单核原生质体再生菌落做10×10的交配实验,对峙培养后,以交界处菌丝是否出现锁状联合做为两  相似文献   

3.
香菇金针菇原生质体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生质体技术的应用为食用菌育种开辟了新天地,国内外均进行了以原生质体为材料的食用菌育种的研究。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是开展以原生质体为材料育种工作的基础。笔者在进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研究的同时,也重点研究酶解时间、渗透稳定剂和再生培养基对香菇、金针菇的野生型和营养缺陷型单核体菌株原生质体释放、再生的影响,以及它们的再生过程,为食用菌原生质体的融合育种、诱变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同工酶在食用菌领域的应用愈来愈广泛,已成为食用菌分类、鉴定及生理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菇类的双核菌丝及子实体已成为较普遍的同工酶研究材料。但对作为食用菌菌丝杂交、原生质体融合、辐射诱变等育种材料的单核菌株的同工酶研究报道尚少。因此,对单核菌株在同工酶等生化指标方面进行探讨研究,将对食用菌的基础研究及菌种选育等工作有一定的理论及实践意义。由于平菇具栽培简单,抗逆性强、产量高等特点,其在食用菌中的重要地位已不可忽视。作为一种四极性异宗结合的担子菌,平菇杂交、融合所用的单核菌株仅能以交配型来区别。本实验试图运用同工酶技术寻找更精确的差异标志,为更方便、更准确地进行以单核菌丝为材料的平菇育种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食用菌育种中的有性杂交与无性杂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菌生活史中的一个主要特点是无性世代的质配阶段是生活史中的主要过程,而有性世代的核配和减数分裂则发生在子实体形成过程中的一个短暂时期.因此,在食用菌的杂交育种中,根据亲本材料的来源,可分为有性杂交和无性杂交两种方式.以担孢子萌发产生的单核体或同核体做为亲本的杂交方式称为有性杂交.其主要特点是这些单核体或同核体均是减数分裂后形成的有性后代;而以无性孢子或原生质体单核化后形成的单核体或同核体做为亲本的杂交方式称为无性杂交,其主要特点是这些材料均是有丝分裂形成的无性后代.本文对这两种杂交方式的特点及差异  相似文献   

6.
香菇孢子单核体原生质体的制备和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以香菇四种交配型的孢子单核本为材料,用酶解的方法制备出高得率的具四种交配型的原生质体,且均可再生。研究表明:四种交配型原生质体的再生率大小,与原生质体的得率高低并不是一致的,但与菌丝生长速度、再生菌落出现的时间以及交配型之间有一定的关系。这为原生质体的再生能力是受交配型基因控制的推断提供了实验证据。单一交配型的单核原生质体的大量获得也为蕈菌遗传学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7.
一、基本原理原生质体是去除细胞壁的裸露细胞,其各种细胞器仍完好无损,具有分裂和再生的性能。原生质体由于减少了壁的屏障提高了摄取外源大分子物质的能力,因而是遗传操作、基因转移的好材料,也是克服远缘杂交障碍、实现多套基因表达、获得多样化的优良菌株的好材料。原生质体融合的主要优点是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一般实验室都可能做到。二、实验用品(一)材料各种食用菌的菌株聚体,有性孢子,子实体等均可,以菌丝体为材料制备的原生质体较为理想。本文介绍金针菇和香菇单核菌丝体制备  相似文献   

8.
原生质体技术在食用菌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生质体技术在食用菌育种中的应用研究戴秉丽(农学农机系农业微生物室130062)(二)食用菌原生质体变系统另一类原生质体研究是与常规诱变手段相结合的,统称为食用菌原生质体诱变系统。一些研究应用该系统产生营养缺陷型突变株,这类工作大多旨在为原生质体融合...  相似文献   

9.
白色金针菇原生质体单核菌系的建立及其遗传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原生质体技术获得的白色金针菇原生质体再生菌株,根据细胞核的分布与数目以及锁状联合的有无,选出25株单核菌株,对峙试验表明,这些单核株分为核基因型不同的两种类型。两种类型的单核株和始发双核菌株的菌落形态、生长速度、胞外漆酶活性和药物抗性等性状指标均有明显差异,表明生成原生质体的过程中,所再生的单核株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0.
利用原生质体技术获得的白色金针菇原生质体再生菌株,根据细胞核的分布与数目以及锁状联合的有无,选出25株单核菌株,对峙试验表明,这些单核株分为核基因型不同的两种类型,两种类型的单核株和始发双核菌株的菌落形态、生长速度、胞体漆酶活性和药物抗性等性状指标均有明显差异,表明生成原生质体的过程中,所再生的单核株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1.
香菇孢子单核体与原生质体单核体遗传差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利用RAPD技术,对香菇孢子单核体和原生质体单核体的遗传差异变化进行了分析。9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79条DNA带,在此基础上分析并构建了遗传相关聚类图。结果表明以交配型基因为标记的孢子单核体遗传变异大于原生质体单核体,同种交配型的孢子单核体遗传相似性分别为66.3%和71.7%,而原生质体单核体的遗传相似性为98.7%、93.7%。  相似文献   

12.
金针菇原生质体的制备再生及其紫外线诱变的条件实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统的食用菌育种手段包括自然选育、杂交、诱变等.近十年来,原生质体作为一种新的育种手段,已开始应用于金针菇中.1983年Magae等实验认为,在洋葱浸出液培养基上,金针菇的原生质体易于产生并具有较好的再生频率.在国内这方面报道不多.本文拟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金针菇双核菌丝的原生质体的制备、再生及其紫外线诱变作进一步的实验.  相似文献   

13.
以交配型基因为主要标记的香菇菌种鉴定新方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香菇交配型基因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交配型基因为主要标记的香菇菌种鉴定新方法。这一方法以香菇性亲合性理论为基础,以交配型基因的等位性和多型性为依据,以标准菌株原生质体单核体的两种亲本交配型为遗传标记,以待测菌株的原生质体单核体为材料。该方法中使用的原生质体方法和交配型测定方法都是相当成熟的技术,操作方便可靠。  相似文献   

14.
香菇爪哇香菇属间原生质体不对称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香菇Lentius edodes腺嘌呤缺陷型单核菌株L52^-ade和爪哇香菇Lentinus jauanicus单核菌株L.j〈10〉为亲本,酶解制备原生质体,以MC裂解液和细菌滤波器为基础,实验了一种简单、快速的原生质体过滤法:将L52^-ade纯化的原生质体与L.j〈10〉原生质体裂解液混合,至两融合株,其生长特性明显不同于两单核亲本,但进一步的鉴定分析尚有待进行。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香菇自然种群交配型因子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在湖北省无栽培菌株孢子传播的香菇自然发生地随机采集的32个野生香菇菌株为材料,用原生质体单核体和孢子单核体配对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鉴定样本中的交配型因子,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菌丝原生质体单核体。  相似文献   

16.
原生质体融合在食用菌交配型鉴定、遗传规律研究、新品种选育、菌种复壮、野生菌驯化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概述原生质体制备、原生质体融合方法以及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食用菌菌株改良和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的应用,展望其未来应用前景,为食用菌遗传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丝状真菌的原生质体,一般是利用酶溶解细胞壁而获得的。关于原生质体的制备方法,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表过研究任何一种栽培食用菌的原生质体的论文。因此,我们对具有活性的草菇原生质体的制备、培养和复原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现  相似文献   

18.
香菇原生质体单核体杂交方法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试验通过三种方法收集菌丝体 ,经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后得到其单核体 ,将不同菌株的单核体杂交配对后得到了不同于亲本的杂交后代  相似文献   

19.
许祖国 《食用菌》1992,14(2):14-14
当前食用菌育种的主要手段仍是杂交育种.即用食用菌的不同品种的孢子形成的单核菌丝杂交,得到杂种后代,再进行选育的一种育种方法.日常的菌种制备工作,孢子分离法是一种重要的制种手段.因此,对食用菌孢子形态结构及其释放特性的了解,显然是食用菌遗传育种工作的一环,也是研究金针菇生物学特性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姬松茸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菌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分离是进行食用菌菌种选育的新途径之一。本文通过探讨不同因素 :菌丝体、培养基、时间、稳定剂、酶的种类与浓度等对姬松茸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 ,确定了姬松茸原生质体制备条件为 :MC培养基、培养 6d菌丝体、 0 6mol/LKCl稳定剂、0 5 %溶壁酶和 2 %Novo2 34作用 3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