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0 毫秒
1.
1日龄雏鸡感染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后,胸腺和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分别于14d和7~21d明显减弱(P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鹅源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IV)人工感染雏鸡免疫器官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本研究将50只1日龄SPF雏鸡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雏鸡于7日龄,分别经鼻、眼、口同时感染105TCID50的鹅源H5N1亚型AIV,分别于感染后3d、4d、5d、7d和14d迫杀,采取胸腺、法氏囊和脾脏,应用TUNEL染色法和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其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显示,试验组雏鸡的胸腺和脾脏凋亡细胞数量在感染后3d~7d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法氏囊凋亡细胞数量在感染后3d~4d比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或p<0.01)。组织器官超微结构检测可见凋亡细胞核染色质固缩并凝结成块,聚集在核膜周围,呈新月状或环状;细胞质浓缩。表明鹅源H5N1AIV能够诱导感染雏鸡免疫器官发生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以SPF雏鸡为研究对象,应用细胞培养、MTT及流式细胞检测技术,通过T淋巴细胞对刀豆蛋白A的增殖能力及其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型数量的检测,较全面系统的研究了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感染21日龄SPF雏鸡后,其免疫器官(胸腺、脾脏、法氏囊)T细胞增殖能力及其亚型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IBDV感染SPF雏鸡后,其胸腺和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于病毒感染后3~7 d显著降低,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量于病毒感染初期明显低于对照雏鸡;法氏囊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量在病毒感染初期迅速增加,而后持续低于对照雏鸡.表明SPF雏鸡感染IBDV后,其免疫器官细胞免疫功能受抑制,而作为病毒侵袭的主要靶器官,法氏囊在病毒感染初期有大量T细胞浸润,该项研究为进一步阐明IBDV的免疫致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应用细胞培养技术结合MTT检测法,通过白细胞介素-2(IL-2)诱生活性和T、B淋巴细胞对ConA或PMA增殖能力的检测,研究雏鸡二次攻击性感染毒害艾美耳球虫后,其胸腺、脾脏和法氏囊上述被检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雏鸡二次攻击性感染毒害艾美耳球虫后,其胸腺、脾脏T淋巴细胞IL-2诱生活性在感染后4~7 d较对照和一次感染雏鸡显著降低,7d后迅速回升,且幅度较大.T、B淋巴细胞对ConA或PMA的增殖功能在二次感染后的早期下降,随后也迅速回升.  相似文献   

5.
对1日龄感染和未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毒雏鸡接种小鼠红细胞后,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胸腺),外周免疫器官(脾脏),以及消化道和呼吸道相关的局部免疫组织(盲肠扁桃体、哈德尔腺)中浆细胞、ANAE^+T细胞、淋巴细胞数的变化及其分布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日龄雏鸡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后,其免疫器官组织对小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AIV感染雏鸡免疫器官淋巴细胞增殖功能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细胞培养技术及MTT法,对感染鹅源H5N1型AIV雏鸡胸腺和脾脏T细胞,法氏囊和脾脏B细胞增殖功能进行检测,结果发现,AIV感染雏鸡免疫器官T、B细胞增殖功能在感染初期比对照雏鸡明显降低,后期有所恢复,表明感染AIV后,雏鸡全身免疫功能受抑制。7日龄和21日龄AIV感染雏鸡均发病,但21日龄感染雏鸡免疫器官T、B细胞增殖功能下降时间比7日龄感染雏鸡短,而且相对滞后,死亡率也较低,表明21日龄雏鸡对AIV感染具有一定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H5N1禽流感病毒(AIV)感染对SPF雏鸡免疫器官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以7日龄SPF雏鸡为研究对象,应用组织化学技术结合病理学方法,通过T细胞数量、增殖功能、CD4~+和CD8~+亚型数量及其比值变化的检测,对H5N1亚型AIV感染SPF雏鸡后,免疫器官细胞免疫变化进行了较系统研究。结果发现,H5N1亚型AIV感染SPF雏鸡后3~7 d,其胸腺、脾脏、腔上囊无论是T细胞数量还是胸腺和脾脏T细胞对Con A的增殖功能,以及CD4~+和CD8~+T细胞数均显著低于对照雏鸡。病毒感染雏鸡后1~5 d,CD4~+/CD8~+T细胞比值也显著低于对照雏鸡;AIV感染雏鸡全部发病,呈现典型AIV感染症状,死亡率为40%。表明AIV感染所致雏鸡免疫器官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是AIV免疫致病机制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雏鸡感染CIAV后细胞因子与免疫功能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实验研究了1日龄雏鸡感染CIAV后免疫器官T细胞的IL-2、IFN、CSF诱生活性、T细胞与B细胞增殖反应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雏鸡感染CIAV后:(1)胸腺和脾脏T细胞IL-2诱生活性分别于7~21d不17~14d明显降低;(2)脾脏淋巴细胞IFN诱生活性于7~14d显著减弱;(3)胸腺淋巴细胞CSF诱生活性于14d未见异常,21d明显升高;(4)胸腺和脾脏T细胞增殖反应分别于14d和7~21d明显减弱:(5)法氏囊和脾脏B细胞增殖反应分别于7~21d和21d显著减弱;(6)胸腺重量与体重比值、法氏囊重量与体重比值、体重均明显降低;(7)外周血液PCV、RBC、Hb、WBC、血栓细胞(血小板)数值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研究观察了左旋咪唑对HVT免疫雏鸡免疫器官中浆细胞数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雏鸡在 1日龄接种火鸡疱疹病毒 (HVT)冻干苗后 ,同时连续 4d每天应用 15mg/kg左旋咪唑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 ,免疫后 7,14 ,2 1,2 8d胸腺、法氏囊和脾脏等免疫器官的不同区域中浆细胞的数量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多 ,并在大部分时间内差异显著 (P <0 .0 5 )。  相似文献   

10.
观察了左旋咪唑对HVT免疫雏鸡免疫器官中T细胞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雏鸡在1日龄接种火鸡疱疹病毒(HVT)冻干苗后,同时连续4 d应用15 mg/kg左旋咪唑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免疫后7、14、21、28 d,胸腺、法氏囊和脾脏等免疫器官的不同区域中T淋巴细胞的数量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多,并在大部分时间内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
热应激对鸡免疫应答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用ISA蛋雏研究27~38℃昼夜节律高温对新城疫(ND)疫苗和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疫苗活苗免疫后体液免疫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ND苗或IBD苗免疫后立即产生热应激,不论ND的HI抗体水平还是ELISA抗IBD抗体滴度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均受到显著抑制(P<0.05);应激后立即免疫ND疫苗或IBD疫苗的鸡,HI抗体水平在免疫后第5和14天和ELISA抗体滴度在免疫后第9天和16天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应激后24小时免疫,或免疫后24小时至若干天遭受高温应激的鸡,抗ND和IBD抗体水平分别在免疫后第14天和16天均受到显著抑制(P<0.05)。试验组免疫器官与体重之比与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免疫器官的组织学结构都有明显的坏死和萎缩性变化  相似文献   

12.
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及MTT法,对鹅源H5N1型AIV感染雏鸡胸腺、脾脏T细胞增殖功能及IL-2诱生活性进行检测,结果发现:雏鸡感染AIV后,免疫器官T细胞增殖功能和IL-2诱生活性在感染初期较对照雏鸡明显降低,后期有所恢复,表明AIV感染雏鸡细胞免疫受到抑制,中枢与外周免疫器官分子免疫调节功能障碍.7和21日龄AIV感染雏鸡均发病,但21日龄感染雏鸡上述指标的下降时间较7日龄感染雏鸡短且相对滞后,死亡率也较低,表明21日龄雏鸡免疫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抗AIV感染能力.  相似文献   

13.
应用SPA菌体花环法检测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感染SPF雏鸡外周血液T、B淋巴细胞数量动态变化。结果发现,1日龄SPF雏鸡感染REV后7~49d外周血液T淋巴细胞数量,14~49dB淋巴细胞数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感染REV的SPF雏鸡外周血液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水平均下降。  相似文献   

14.
青刺果种粕粉对鸡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旨在研究青刺果种粕粉对鸡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将7日龄鸡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设3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粮分别添加10和15g/kg青刺果种粕粉,饲喂30d。第14、21和28日龄时分别取胸腺、法氏囊和脾脏称重并制作切片。结果表明,试验组鸡法氏囊、胸腺、脾脏脏器指数在各个日龄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光镜下,14日龄时,试验组较对照组法氏囊皮质与髓质分界较清楚,淋巴滤泡形成,胸腺皮质不同程度增厚,脾脏形成动脉周围淋巴鞘;21日龄时,试验组较对照组法氏囊中淋巴细胞发育成熟,形态较小,淋巴滤泡直径增加,胸腺小体增多,皮质增厚,脾脏淋巴细胞致密;28日龄时,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法氏囊淋巴滤泡较大,胸腺小体增大,可见朗罕氏细胞,脾小体和生发中心较发达。电镜下,试验组脾脏淋巴细胞形态均一,核仁增多,核染色质边移,随着日龄的增长,淋巴细胞活性增加。结论:青刺果种粕粉能促进鸡免疫器官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5.
黄芪多糖对vAMV感染雏鸡SOD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3日龄肉用AA雏鸡禽成髓细胞性白血病强毒(vAMV)人工感染后,禽成髓细胞性白血病(AMB)发病率86.7%、死亡率70.0%,脾脏、胸腺、法氏囊、心脏、肝脏、肾脏及性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健康雏鸡相比,T-SOD和Mn-SOD活性于10日龄时明显升高(P<0.01),于17日龄后则显著降低(P<0.05,P<0.01),而Cu,Zn-SOD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vAMV感染雏鸡注射黄芪多糖,AMB发病率64.1%、死亡率是51.3%,同对照组相比,黄芪感染组的T-SOD、Mn-SOD及Cu,Zn-SOD活性初期无显著差异(P>0.05),中后期则明显升高(P<0.05,P<0.01)。  相似文献   

16.
实验研究了1日龄SPF雏鸡感染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virus,REV)后免疫器官匀浆涂片的免疫学变化。结果发现,雏鸡感染REV后其免疫器官法氏囊、胸腺、脾脏中淋巴细胞数、酯酶阳性(ANAE+)T细胞数以及颗粒型和弥散型ANAE+T淋巴细胞数显著降低(P<0.05,P<0.01)。表明1日龄SPF雏鸡感染REV后,其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的细胞免疫呈现抑制。  相似文献   

17.
1日龄雏鸡人工感染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后7、14d,脾脏T淋巴细胞IL-2活性明显降低(P<0.01,P<0.05),21d明显回升,28d显著升高(P<0.05),35d后降至对照水平;感染后7、14和21d,胸腺T淋巴细胞IL-2诱生活性明显降低(P<0.05),28d后恢复至对照水平。感染后7、14d,脾脏淋巴细胞IFN诱生活性明显低于对照鸡(P<0.05),21d后恢复至对照水平。感染后14d,胸腺淋巴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SF)诱生活性未见明显变化,21d显著升高(P<0.05),28d降至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8.
1日龄网鸡感染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以及共感染禽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V)后,肉鸡生长发育明显受阻,体重增重明显下降(P<0.05),法氏囊、胸腺明显萎缩(P<0.05),在用新城疫疫苗免疫后,感染组血清中新城疫抗体效价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ALV-J和REV共感染后,这种抑制作用更为明显(P<0.01).ALV J单独感染后,鸡对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弱毒疫苗免疫后的抗体反应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别,但ALV-J与REV的共感染可明显延缓鸡对IBDV弱毒疫苗免疫的抗体反应.  相似文献   

19.
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 (REV) was isolated in cell cultures from commercial Marek's disease (herpesvirus of turkeys) vaccine and re-isolated from the organs of vaccinated chickens. Runting and feathering abnormalities were produced when 1-day-old specific pathogen free chickens were inoculated with REV. Histopathological lesions in infected chickens were hypoplasia of the thymus, bursa and spleen, and inflammation of the proventriculus, kidneys and liver. Serological responses to REV were detected by the indirect immunoflorescence test in chickens directly inoculated with contaminated vaccine, and spread of REV infection to in-contact chickens was demonstrated by histopathological and serological investig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