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山羊传染性脓疱皮炎病俗称羊口疮,致病病因是由于脓疱病毒所致,对山羊的危害性比较大,也是一种常见的接触性传染疾病。山羊传染性脓疱皮炎病的主要特征是羊口唇部等皮肤和口腔黏膜长出脓疱、丘疹以及羊口腔溃烂形成厚痂。山羊传染性脓疱皮炎病传染性极强,一旦染病死亡率高,是目前危害山羊最主要的病变之一。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主要阐述了山羊传染性脓疱皮炎病的发病病因、分析了山羊传染性脓疱皮炎病的病理以及提出解决山羊传染性脓疱皮炎病的几项措施,希望对未来的山羊传染性脓疱皮炎病的控制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浅析山羊传染性脓疱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羊传染性脓疱病毒(Orf Virus,ORFV)为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的代表种,俗称羊口疮(Orf),是引起山羊、绵羊以及其他一些反刍动物传染性脓疱病的重要病原,感染不分品种、性别、年龄,对羔羊危害极为严重[1,2],病变特征是口唇等处皮肤粘膜依次形成丘疹、水泡、脓疱、溃疡和厚痂[3]。近些年来该病呈现重新流行的趋势,世界各地都相继报道了该病的流行[4-6]。  相似文献   

3.
羊传染性脓疱被俗称为羊口疮,是传染性脓疱皮炎的一种,其对新生羔羊的侵害严重。本文就其流行方式、临床表现加以阐述,并从预防和治疗两个方面进行综合防治分析,希望对羊发生传染性脓疱的防治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羊传染性脓疱又名羊口疮、羊传染性脓疱皮炎,是由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绵羊、山羊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以口唇粘膜、蹄部、乳房等处皮肤上,形成丘疹、水疱、脓疱、溃疡和结成疣状厚痂为特征。羔羊、幼羊易发,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春秋两季较多,常为群发性流行。病羊、带毒羊污染饲草、饮水、羊舍、用具或牧场,通过皮肤的擦伤传染健羊。  相似文献   

5.
<正>山羊传染性脓疱,俗称羊口疮,是由羊口疮病毒引起山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唇、鼻、眼睑、耳尖及口腔黏膜发生疱疹、脓疱和继而形成痂皮为特征。羔羊多为群发,常因继发感染而死亡,成年羊发病后影响采食而变得消瘦。1发病情况山羊传染性脓疱病是永胜县山羊常见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不管是专业户规模饲养,还是农户散  相似文献   

6.
羊传染性脓疱病(Contagious Ecthyma),又称羊口疮、传染性唇皮炎等,是肉羊场较为常见的疾病,它是由传染性脓疱病毒所致的绵羊和山羊的一种急性发疹性皮肤病,特征是口唇等处皮肤粘膜依次形成丘疹、水泡、脓疱、溃疡和厚痂。  相似文献   

7.
羊传染性脓疱病(Contagious ecthyma,CE),又称羊口疮(Orf)、羊传染性脓疱坏死性皮炎、羊传染性脓疱口膜炎或羊口膜炎,是由痘病毒科(Poxviridae)、副痘病毒属(Parapoxvirus)、羊传染性脓疱病病毒(又名口疮病毒)引起的羊的一种传染性丘疹性和痂皮性疾病,主要危害绵羊的山羊,尤其是羔羊。  相似文献   

8.
羊传染性脓疱病又称羊口疮,是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的绵羊和山羊的接触性和急性传染病。绵羊和山羊均可发生,特别是哺乳羔羊易群发,成年羊发病较少。临床上分唇型、蹄型、外阴型和混合型传染脓疱。以口腔黏膜、乳房、蹄部、外阴皮肤形成丘疹、脓疱、溃疡、结成疣状厚痂为特征。笔者近几年收治了200余只发病羊,主要是唇型,对不同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效果显著,病死率不到2%。  相似文献   

9.
周世明 《新农村》2023,(8):32-33
<正>夏季气温高,湿度大,蚊虫较多,正是山羊各种传染性疾病暴发的高峰期。因此,要加强饲养管理,对各种疾病早发现,早治疗,把病害消灭在萌芽之中。1.羊传染性脓疱病(1)发病情况羊传染性脓疱病,也叫“羊口疮”。该病引起羊的口唇处产生脓疱,皮肤上形成丘疹、溃疡、硬痂等。在夏季高温、高湿的环境中,羔羊和3~6月龄的幼羊最易受到感染,成年山羊感染较少。  相似文献   

10.
常亮 《西北农业学报》2021,(11):1618-1622
为了解甘肃东部地区羊传染性脓疱皮炎病流行情况,于2018年-2020年通过调查问卷和随机采集血样检测,并在流行区采用3种剂型的红茂草制剂进行治疗及羊传染性脓疱皮炎耐热活疫苗免疫试验。结果显示,养殖规模小的羊场或散养户易发该病;经PCR检测环县羔羊每年的发病率在16%以上;经3种剂型的红茂草制剂治疗不同年龄的发病羊,治愈率均达到86.9%以上;经免疫预防,羊群的发病率下降了24.15个百分点。通过调查及防治试验,摸清甘肃东部地区羊传染性脓疱皮炎病的流行态势,验证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腺病毒载体系统构建羊传染性脓疱病毒B2L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方法]以从羊传染性脓疱病毒株JLSY04中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获得B2L目的基因片段;然后将B2L目的基因克隆至PDNR-CMV载体,筛选阳性克隆获得质粒CTC572-6;再将质粒CTC572-6与腺病毒载体进行同源重组,筛选阳性克隆,并进行菌液PCR、酶切、测序等鉴定。[结果]经酶切和基因测序等鉴定,成功构建了携带羊传染性脓疱病毒B2L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CTC572Ade-30。[结论]为羊传染性脓疱基因工程疫苗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山羊精液冷冻保存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山羊精液的冷冻方法。[方法]以甘油为冷冻保护剂,采用细管法冷冻保存山羊精液,探讨甘油浓度和添加时间、冻结方法和解冻温度对山羊精液冷冻效果的影响。[结果]在稀释液中添加6%和7%甘油的处理组中,冻后精子活率与复苏率均显著高于添加3%、5%甘油的处理组。配液时添加6%甘油的处理组中冻后精子活率与复苏率均显著低于在4℃平衡后添加的处理组。把平衡的山羊精液分别在离液氮面3 cm处熏蒸9 min和-80℃冰箱中冻结9 min,前者的精子复苏率显著低于后者。在解冻温度分别为40、45和50℃的处理组中精子冻后活率与复苏率显著高于解冻温度为55和60℃的处理组,说明解冻温度以40~50℃为宜。[结论]在山羊精液冷冻保存中,甘油的最佳添加时间为4℃平衡后冻结前。  相似文献   

13.
何远清  马晓珂  张春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2887-12889
[目的]弄清INHα前体基因与山羊繁殖季节性的关系,并研究INHα前体基因进化的保守性。[方法]对常年发情的山羊品种海门山羊和季节性发情的山羊品种安徽白山羊共20只母羊的抑制素0【前体基因(INHα)5’侧翼区和外显子进行了克隆和序列比较分析。[结果]与安徽白山羊相比,海门山羊INHα前体基因存在3个SNP,不存在氨基酸改变,核苷酸同源性为99.7%,氨基酸同源性为100%。在山羊、牛、猪、人、鸡、马、大鼠、狗之间INHα前体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12.7%-96.5%。[结论]INHα前体基因在物种内趋于高度保守,任何核苷酸和氨基酸的改变都可能直接影响整个基因编码和基因调控能力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雌二醇对体外培养绒山羊初级毛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初步探讨雌二醇对绒山羊初级毛囊形态及生长的影响。[方法]在Williams E无血清培养基中分别添加不同剂量的17-βE2(0.1、1.0、10.01、00.0 nmol/L),观测毛囊体外培养过程中生长速度及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0.1 nmol/L 17-βE2组与对照组生长速度基本相当,而1.0、10.0和100.0 nmol/L 17-βE2对毛囊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毛囊形态也表现出相应的变化。[结论]该研究为探明雌激素对绒山羊毛囊生长的调控机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成都麻羊肉氨基酸和矿物质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成都麻羊肉氨基酸和矿物质含量,为其种质特性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2×2×3 3因子试验方法,对成都麻羊不同年龄(周岁和成年)、不同性别(羯羊和母羊)和不同解剖部位(背最长肌、股二头肌和腰大肌)的肉氨基酸和矿物质含量进行分析。[结果]成都麻羊肉平均氨基酸总量、成人必需氨基酸和婴儿必需氨基酸分别为(21.41±1.93)(、9.27±0.89)和(10.74±1.02)mg/100 mg。所测17种氨基酸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和不同解剖部位羊肉间存在差异。除苏氨酸外,其余所测氨基酸以及鲜味氨基酸和氨基酸总量周岁羊肉分别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大于成年羊肉;氨基酸总量、成人必需氨基酸母羊肉均显著大于羯羊肉(P<0.05),背最长肌显著大于股二肌和腰大肌(P<0.05)。成都麻羊肉7种矿物质含量,除钙外,成年羊肉均高于周岁羊肉,羯羊肉高于母羊肉,股二肌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背最长肌和腰大肌。[结论]成都麻羊肉具有营养丰富、肉质优良和肉味鲜美的宝贵种质特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中国山羊mtDNA D-loop遗传多态性。[方法]测定了中国7个山羊品种共计107个个体的线粒体DNA D-loop部分序列。[结果]共检测到112个变异位点,其中转换为200个,颠换为9个;界定了77条单倍型,其中有58条为各品种独享单倍型,另外19条为群体内和群体间的共享单倍型。通过构建的中国山羊系统树可以看出,中国山羊mtDNA D-loop序列单倍型可分为支系A、B、C和D4个支系。[结论]揭示了中国山羊是多母系起源。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测定辽宁绒山羊Cytb基因序列,为我国山羊品种系统分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益的探索。[方法]根据GenBank发表的山羊的m tDNA的核酸序列,结合软件设计一对引物,对辽宁绒山羊Cytb基因进行了克隆测序。[结果]序列长度为1 140 bp,A、T、G、C 4种核苷酸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1.8%、26.8%、13.2%、28.3%,其中,A+T含量(58.6%)明显高于G+C含量(41.5%)。[结论]在系统发育研究中,Cytb基因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标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季铵盐化合物溴代十六烷基吡啶(CPB)对夏季月季鲜切花瓶插期间保鲜状况的影响。[方法]分别检测蒸馏水(对照)、30g/L蔗糖+0.25g/L柠檬酸+0.3g/L8-HQS(处理Ⅰ)、30g/L蔗糖+0.25g/L柠檬酸+0.3g/L8-HQS+0.1g/LCPB(处理Ⅱ)瓶插液中微生物浓度,并且测定了各组月季鲜切花水分、衰老等生理指标和观赏价值。[结果]与不含CPB的处理Ⅰ相比,保鲜液中添加0.1g/LCPB(处理Ⅱ)瓶插液中微生物密度降低66.5%,花冠直径增大0.86cm,观赏寿命延长3.70d,切花后期的水分平衡和鲜重能较好地维持,花瓣衰老减缓。[结论]CPB作为可降解的杀菌剂对夏季月季切花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马蔺种子的萌发率。[方法]采用酸蚀处理、碱蚀处理、热水处理与种子切胚等处理马蔺种子的种皮,以5℃中存放1个月的种子为对照,放置于25℃的恒温箱中,测定培养20 d的发芽率。[结果]98%的浓硫酸处理可使马蔺种子表皮完全氧化成炭,保湿催芽20 d后,种子萌发率达到36%~42%。40%的NaOH处理也同样可使马蔺种子表皮氧化成炭,种子发芽率达到48%~52%。热水处理对马蔺种子萌发的效果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萌发率只提高了2%~4%。种子切胚处理对马蔺种子萌发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很明显,可使种子发芽率达到24%~38%。[结论]98%的浓硫酸和40%的NaOH处理可以显著提高马蔺种子的萌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