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川地震灾后重建生态修复Ⅱ: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在总结国内外生态修复的经验和教训基础上,结合我国两年多来汶川特大地震灾后生态恢复重建的实践,提出了2年间地震灾区生态修复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地震灾区中长期生态修复的建设的基本原则、目标和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2.
川西高山峡谷区地处林业、生态区位非常重要的长江上游,被称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汶川特大地震使灾区的生态系统遭受了巨大破坏。分析探索和抓紧实施该区域灾后生态植被修复(或称恢复),对于尽快恢复和改善该地区生态环境,保障下游生态安全,十分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3.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里氏8.0级汶川特大地震及以后的山体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次生灾害对崇州市生态系统和森林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为了尽早修复区内受损生态系统和大熊猫栖息地环境,四川省确定了崇州市“5·12”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森林植被恢复工程建设任务.对崇州市“5·12”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森林植被恢复工程建设监理进行探讨,希望对业内工作人士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6月12日,国家林业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林业受损以及林业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有关情况。汶川特大地震不但给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5.
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中的生态保护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汶川大地震破坏区愈10万km^2,核心破坏区达6.5万km^2,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和生态环境破坏,危及灾区生态屏障功能发挥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因此,保护灾区生态环境、恢复重建退化生态系统,是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重点内容之一。文章从汶川地震灾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意义入手,提出“生态脆弱区、自然保护区与风景名胜区、河流源区与流域区、聚落生态与农田生态区、地震遗址保护区”是灾区生态保护与恢复的五大关键区域,而“脆弱生态环境的难恢复性、贫困人口生存方式的脆弱性与经济开发活动的持续性”是生态保护与恢复重建中面临的三大障碍,提出通过“引导人口合理分布、农村扶贫、建立生态补偿以及开发生态资源”等四大措施来改善灾区生态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产业恢复重建是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重点和难点,是恢复灾区社会稳定的手段。随着地震灾区恢复重建进程的不断加快,产业发展及其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同样制约着灾区生态恢复重建工作。文章以地震灾区恢复重建产业为研究对象,重点讨论产业恢复重建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重建产业的生态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汶川地震对灾区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生态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借鉴日本及我国唐山市、台湾地区震后生态恢复经验,提出应科学规划、以"示范区"带动生态恢复、发展特色生态农业、实行生态补偿机制、加强绿地建设、对污染破坏生态环境事件严惩不贷等恢复地震灾区的生态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强震频发,使生态系统受到极大干扰。本文从生态修复方法与技术、植物选择与配置、生态修复模式和生态修复效果研究4个方面介绍了我国地震灾后生态修复研究现状,同时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今后地震灾后生态修复研究提出了5个重点关注点:(1)加深基础理论研究;(2)建立生态修复模式体系;(3)重视近自然恢复研究;(4)明确长期修复目标,建立长效修复机制;(5)完善生态修复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绵竹市灾后生态修复造林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使地处龙门山断裂带,距震中仅30 km,与汶川一山之隔的绵竹市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境内森林植被、林业基础设施遭受严重破坏,共有27 667.10 hm2林地遭受不同程度的损毁。本试验针对适合本地区灾后生态修复造林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结合中日绿化合作四川省绵竹市地震灾后重建紧急造林项目,在地震灾后的局部治山、乔灌草植被的选择、灾害地不同部位植被恢复方式等造林技术方面取得创新与突破。  相似文献   

10.
《国土绿化》2008,(6):6-6
6月12日,国家林业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林业受损以及林业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有关情况。 汶川特大地震不但给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也给林业系统造成了严重损失。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印红介绍说,四川、甘肃、陕西等省林业基层单位,以及中央直属的四川卧龙、甘肃白水江、陕西佛坪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11.
四川德阳市林业在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中遭受严重损失,林地受灾面积45133 hm2,森林覆盖率下降了2.4%,林业系统直接经济损失21.994亿元。德阳市始终将林业可持续发展、低碳重建的理念贯穿到林业灾后重建的各个环节,把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因地制宜地实施森林植被恢复,发展农家生态旅游、农村新能源、特色林产业等低碳经济,实施森林生态补偿,灾后重建工作进展顺利,林业自身发展能力得以加强。  相似文献   

12.
汶川地震灾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评价与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大地震对区域环境的干扰强烈且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灾区灾害的治理和生态环境的恢复是灾后重建的重要任务。本文采用专家打分法,构建了汶川地震区植被恢复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样地法,对汶川地震区具有代表性的9个县典型损毁林地群落恢复特征、生物量恢复特征以及土壤恢复特征等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地震形成的不同灾害类型以及不同程度损毁林地类型进行了评价,筛选出了针对各自然地理区的不同灾害类型、不同程度损毁林地的植被恢复模式。  相似文献   

13.
2008年6月23日,北京园林学会、中国农业大学观赏园艺与园林系联合举办有关“地震后城乡绿地重建与生态修复”学术报告会。报告会邀请日本兵库县立大学自然环境科学研究所教授、日本造园学会会长中濑勲熟博士、日本京都大学名誉教授吉田博宣博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树华博士(他们刚从四川汶川地震灾区考察和参加深圳国际地震后城镇绿地重建规划设计论坛会后到京)分别作了题为:“日本阪神、淡路大地震后城市绿地重建的思路与规划设计”、“生态修复技术(斜面、沿岸)案例”、“地震后城乡绿地重建的思考”学术报告。报告结合地震灾区实况,  相似文献   

14.
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中国林业产业协会、中国绿化基金会联合发起的”林业企业紧急行动捐助地震灾区”的捐赠赈灾紧急倡议.中国林业产业协会副会长、北京万富春森林资源有限公司总裁程受珩博士等中国林业产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即在第一时间致电协会.表示将全力以赴救助灾区人民抗震救灾。在得知灾区防疫急需口罩后,  相似文献   

15.
浅谈房屋结构加固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5.12”汶川特大地震对灾区大量房屋造成的破坏情况,提出具体的加固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甘肃林业》2010,(1):F0003-F0003
2008年5.12汶川地震给白龙江林区造成了很严重的损失。一年多来,在省委省政府和省林业厅的正确领导下,白龙江林管局以人为本。把林业生态修复与新农村建设和调整林业局(场)生产力布局结合起来,科学制定灾后恢复重建和棚户区改造两项工程规划,取得阶段性成效,职工住房、公用业务房、林区道路、苗圃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开工建设。  相似文献   

17.
汶川地震前后岷山A种群大熊猫栖息地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岷山地区是现存最大的野生大熊猫种群——岷山A种群大熊猫的栖息地,也是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的主震区之一。该地区在地震前就面临着各种人为干扰威胁,而地震叉带来了新的、更严惩的威胁。本文立足岷山A种群大熊猫栖息地,分析其在地震前后面临的各种威胁因素,为其灾后恢复和重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地震发生后,正在黑龙江调研的国家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贾治邦立即作出指示:迅速成立国家林业局抗震救灾工作组,迅速赶赴四川省帮助指导救灾.特别要安排好受灾人员生活和大熊猫救助工作。并委派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印红亲临灾区一线,指导林业抗震救灾工作。  相似文献   

19.
地震,让我们无处可逃,灾难,让我们不能躲避i但患难真情任何时候都在14月20日8时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地震发生后,社会各界争相援助灾区,我们的务林人也在其中。谁说绿能量只在和平时期才能发挥力量?那一刻,我们都是雅安人!唐山地震、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让我们饱受其害,但同时也为我们积累了经验。如何尽力减少地震带来的次生伤害、控制林业疫情爆发、防止森林火灾发生?如何更好地安置林区受灾群众?如何搞好灾后生态恢复……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20.
受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邀请并由国家科技部批准,2012年2月3日至11日,四川省林业厅代表团一行4人赴日本参加了生态恢复重建国际会议,并实地考察学习了日本地震灾后生态修复、国有林管理、私有林经营等经验。我们认为,日本灾后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