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不同播种期对水飞蓟植株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月29日、5月9日、5月19日、5月29日4个播种期水飞蓟植株生长期和种子成熟后各项生理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4月29日播种的植株株高、叶长、叶宽、叶片数等生长指标优于其他3个播种期,长势随播种时间推迟呈下降趋势,表明5月前播种的植株生长比较旺盛。(2)随着播种期的推迟,植株叶绿体色素的含量、单株产量、种子千粒重、净度、发芽率均下降,而丙二醛含量增高。(3)4月29日左右为水飞蓟适宜播种期。  相似文献   

2.
水飞蓟是一种用途广泛的药用植物,种子含水飞蓟素,是治疗肝病良药。水飞蓟是海伦农场近几年快速发展的一种高效经济作物。介绍海伦农场水飞蓟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水飞蓟别名水飞雉、奶蓟、老鼠 竺勒、乳蓟子 ,为蓟科水飞蓟属植物水飞蓟 [Silybummarianum (L)Gaertn .(CarduusmarianusL .) ],以瘦果入药。水飞蓟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植物 ,主要有以下 8个方面的用途 :①优质药材 种子内含水飞蓟素 ,入药有保肝利胆、醒脑健脑、解毒抗癌的功效  相似文献   

4.
为优化水飞蓟中水飞蓟宾的提取工艺,以乙醇体积分数、硫酸铵用量、料液比和超声时间为自变量,水飞蓟宾含量为因变量,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选超声辅助双水相体系提取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为57%,硫酸铵的用量为0.26 g·m L~(-1),料液比为25 m L·g-1,超声时间为19 min,水飞蓟宾含量为10.18 mg·g-1。该工艺适用于水飞蓟中水飞蓟宾的提取,方法简单,预测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水飞蓟引种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飞蓟(Silybum marianum)为菊科1~2年生草本.原产西欧及北非,是欧洲传统草药.药用果实(通称种子),其中含水飞蓟素、水飞蓟亭、水飞蓟宁、酪胺等.水飞蓟素又名西利马灵,有保肝和治疗肝病的作用.我国70年代开始引种栽培水飞蓟,目前,在青海、陕西、湖北、江苏、广东等省都相继引种成功.滇西北的丽江县从1996年开始从泰国引种水飞蓟作栽培试验,现已掌握了一套完整的栽培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张晓红 《现代农业》2009,(11):11-11
水飞蓟[Silybum marianum(L)Daertn.Carduusmarianus L)为菊科水飞蓟属植物水飞蓟,以瘦果人药。别名水飞雉、奶蓟、乳蓟子。水飞蓟为优良的护肝药物,果实提取物为药用,水飞蓟种子主要含黄酮醇类化合物,有水飞蓟宾、水飞蓟宁、水飞蓟亭、水飞蓟醇。以上成分现统称水飞蓟素或西利马灵。水飞蓟性味苦、凉.具有抗肝中毒、改善肝功能、利胆、清热解毒、保脑、静脑和抗辐射等功能,  相似文献   

7.
以水飞蓟为试验材料,采用浓度为0.1、0.2、0.3 mol/L的混合盐(NaCl、Na_2CO_3、NaHCO_3、Na_2SO_4等物质量混合)溶液分别对水飞蓟种子进行处理,计算发芽率、发芽势和相对盐害率;选择大田中长势相近的水飞蓟植株进行不同浓度混合盐溶液的胁迫处理,测定水飞蓟素和水飞蓟宾的含量。结果显示,相对盐害率随着处理混合盐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加,0.1 mol/L混合盐溶液处理下,种子相对盐害率为0;发芽率、发芽势在0.1 mol/L混合盐溶液处理下最高,且高于对照组;水飞蓟素和水飞蓟宾的含量均随着混合盐溶液浓度的增高呈现出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以0.2 mol/L混合盐溶液的促进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8.
水飞蓟,别名水飞雉、奶蓟、老鼠筋、乳蓟子等,为菊科1-2年生草本植物,1972年从德国引入我国。其成熟的种子具有很高的药用、食用及经济价值,用途非常广泛,具有清热解毒、保肝护肝、利胆、健脑和抗辐射的功能,从该植物种子中提取的水飞蓟素是制造西里马灵、益肝灵、水飞蓟素片、利肝片、保肝宁、飞当片等中成药的重要原料.  相似文献   

9.
水飞蓟属中草药,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植物,营养价值高,种子内含水飞蓟素,是治疗肝炎的良药。最近几年价格持续走高,种植面积逐步扩大。从选地、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水飞蓟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水飞蓟别名水飞雉、奶蓟、老鼠勒、乳蓟子。为蓟科水飞蓟属植物水飞蓟,以瘦果入药。五大连池市气候条件,土质状况适宜水飞蓟的种植。我们经过几年的试种,逐步探索出适宜本地的栽培种植方法。水飞蓟为菊科、水飞蓟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以瘦果入药,水飞蓟株高100厘米左右,花期6~7月,果熟期7~8月。喜凉爽干燥气候,适应性强,对土壤、水分要求不严,在荒原、荒滩地、盐碱地、山  相似文献   

11.
孙江  刘新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492-8495
[目的]研究水飞蓟种子的生物学特性。[方法]以来自3个栽培地点的水飞蓟种子为试验材料,分别进行种子大小和干粒重的测定,并制作种子半薄切片,研究不同温度下种子的萌发情况。[结果]种子(实际为瘦果)由外皮(果皮和种皮)和胚2部分组成。外皮分5层,外侧4层为果皮,内侧1层为种皮。种胚发育完善,没有胚乳,子叶主要储藏物质为脂肪;25℃为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少部分种子具有休眠现象。[结论]该研究积累了水飞蓟种子(果实)的基础生物学资料,为水飞蓟的栽培生产、分类、生药鉴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对科学施肥和促进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马铃薯生长及块茎产量、品质的影响以及马铃薯对氮素吸收的影响。[结果]在马铃薯苗期、薯块膨大期、淀粉积累期和收获期N12处理表现为干物质积累最多,植株地上与地下部分含氮量最高,薯块产量最高达39 757.5 kg/hm2。各项品质指标也较好,薯块中淀粉、蛋白质含量最高,还原糖含量最低。[结论]各时期随施氮量增加,马铃薯植株地上及地下部分含氮量增加,其中以施氮180 kg/hm2马铃薯长势最好,产量最高,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3.
朱德生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5040-5041
[目的]为试验区半夏的人工栽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7因素2位级正交试验研究种级、有机肥、地膜等技术措施对半夏产量的影响。[结果]7个措施组合的小区(面积为20 m2)平均产量为23.6 kg,组合7产量最高,组合4产量最低,分别为30.4和16.7 kg。栽培措施对产量的影响依次为:防旱保墒>地膜>种级>播期>遮阴>有机肥>叶面喷肥。撒麦糠与不撒麦糠2、级种与3级种间差异极显著;进行地膜覆盖与不进行地膜覆盖、早播与晚播间差异显著。[结论]防旱保墒、地膜和品种对半夏产量影响较大,其最佳栽培措施组合为:撒麦糠进行防旱保墒,地膜覆盖,选用二级种在早期播种,其产量可达15 180 kg/hm2。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合理的群体密度,以提高黄岩小芥菜个体的商品性和群体的综合生产力。[方法]以"黄岩小芥菜-1"为材料,研究秋季在大棚和露地2种栽培模式下,不同栽培密度对其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秋季在大棚栽培条件下,用种量为1.0 g/m2时,产量最大,达40 456.5 kg/hm2;经对用种量模拟优化,当用种量为1.2 g/m2时,达理论最大产量。而露地栽培用种量为1.5 g/m2时产量最大,为37 609.5 kg/hm2;经模拟优化,当用种量为1.8 g/m2时候,达理论最大产量。[结论]大棚栽培的植株性状整体优于露地栽培;影响单株产量和群体数量的因素是单株叶面积。  相似文献   

15.
刘新波  孙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488-8491,8559
[目的]研究水飞蓟的个体发育形态学特征。[方法]在实验室内培育幼苗发育研究材料,成株形态发育及解剖材料以露地栽培获得,采用观察记录法研究水飞蓟的外部形态和生长发育节律,然后采用徒手切片法和临时装片法观察叶和根新鲜状态下的结构,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研究幼苗、根、茎和叶的形态学特征。[结果]种子的萌发方法为子叶出土萌发,适宜浅播;幼苗及成株营养器官结构为典型的草本双子叶植物结构;聚药雄蕊稍短于花冠裂片;雌雄蕊异熟明显,生育期为125~140 d。[结论]该方法对水飞蓟的个体发育形态学特征进行了研究,为水飞蓟规范栽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不同贮藏和浸种方式对香樟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香樟(Cinnamorman camphoral Siel)种子的最佳贮藏和处理方法。[方法]对采用3种不同方法贮藏的香樟种子进行正交试验,观察发芽率情况。[结果]香樟种子经湿沙包埋后放在4℃冰箱贮藏发芽率最高,4℃冰箱中贮藏次之,自然室温贮藏最低;采用不同药剂处理,则用80 mg/LGA3处理过的种子发芽率均为最高。经湿沙包埋后4℃冰箱贮藏并用80 mg/L GA3处理12 h的香樟种子发芽率最高达89.0%,此处理的种子萌发快而整齐。[结论]寻找到了适宜香樟种子的贮藏和浸种方式,为解决香樟种子发芽困难,发芽率不齐及发芽时间长等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张小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558-4559
[目的]研究摘蕾打顶和多效唑对桔梗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行距20 cm、播深1 cm、播种量1 kg/hm2进行条播,观察花蕾期摘蕾打顶和开花盛期、第2年生长旺盛期喷多效唑,与不摘蕾打顶、不喷多效唑对照,以桔梗生物学性状、产量、桔梗总皂甙含量为指标,计算增产百分率。[结果]多效唑能有效抑制桔梗生殖生长,矮化植株,使植株增粗,减少倒伏,同时促进地下根增粗,提高有效成分含量,增加产量。[结论]喷多效唑能提高桔梗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  相似文献   

18.
付晋峰  王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695-18697
[目的]研究温光生态因素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方法]设计不同的播种时期和种植密度,研究玉米千粒重及产量在不同的温光生态因素和种植密度下的变化情况。[结果]5月18日播种的玉米千粒重最高,6月12日播种的最低。不同密度(6月12日播种除外)之间千粒重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且播期与密度存在互作效应;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呈现下降趋势;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增加。[结论]该结果为进一步提高黄淮海地区夏玉米产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和赤霉素(GA3)浓度对百脉根种子萌发及其植株萌蘖生长的影响,为百脉根丰产栽培和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在10、15、20和25℃下开展百脉根种子萌发试验,并在20℃恒温条件下开展100.0、200.0、300.0、400.0和500.0 mg/L GA3溶液浸种萌发试验,对比分析百脉根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其植株萌蘖和根系生长情况.[结果]10℃处理的百脉根种子发芽率(64.44%)最高,20℃处理的发芽势(40.00%)和发芽指数(7.17)最高;25℃处理的发芽率最低(42.22%),与10℃处理差异显著(P<0.05,下同);10℃处理下发芽势(10.00%)和发芽指数(0.50)最低,与15、20和25℃处理的差异显著.在20℃恒温条件下,100.0 mg/L GA3处理的百脉根种子发芽率(52.22%)、发芽势(45.56%)和发芽指数(7.41)均显著高于300.0、400.0和500.0 mg/L GA3处理.以秋季的平均净萌蘖株数最多,为4.73株,其他季度平均净萌蘖株数分别为2.23株(春季)、3.40株(夏季)和2.53株(冬季).[结论]百脉根种子以100.0 mg/L GA3浸种24 h后在20℃恒温条件下的萌发效果最佳,秋季萌蘖生长株数最多,可在百脉根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不同播期对玉米品种桂单589产量及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永嫒  时成俏  王兵伟  黄安霞  秦洪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676-14677,14683
[目的]明确玉米品种桂单589的适时播期,为高产栽培提供依据。[方法]试验设置春季6个播期,秋季4个播期,研究不同播期对桂单589生育进程、植株性状、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桂单589在春季播种,随着播期的推迟,桂单589播种~出苗时间及生育期缩短,产量逐渐下降;在秋季播种,桂单589生育期随着播期的推迟,出苗期和生育期延长,产量先升后降。在2月中旬~3月中旬,8月上旬~中旬播种,桂单589植株性状、果穗性状及结实性好,产量较高;春季在2初播种,容易遇低温,影响出苗,在3月下旬以后播种生育期明显缩短,散粉期及灌浆期容易遭到高温干旱,秋季9月份后播种,由于后期低温,玉米难以成熟,产量低,影响收获。[结论]桂单589在南宁地区露地大田直播栽培宜安排在2月中旬~3月中旬、8月上旬~中旬播种,在这个时段内播种容易避开或减少季节性自然灾害,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