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建设用地面积不断扩张,大量良田被占用;再加上不合理利用耕地资源,这些都严重威胁到我国耕地的质量,导致耕地已逐渐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稀缺资源。因此,分析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的影响因素对预测我国未来耕地面积的变化趋势、合理利用耕地资源、保障粮食安全、实现耕地的可持续利用等都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定性分析了我国1949—2018年耕地面积和耕地利用现状,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出我国耕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主成分,同时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分析驱动因子对耕地面积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耕地面积经历了持续增加—持续减少—波动减少—较平稳4个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耕地利用变化率较大;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城镇化是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耕地资源数量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耕地资源的时空变化过程及趋势有利于促进耕地合理持续利用,对确保区域粮食安全有重要指导意义。采用2000—2012年数据,探讨了河南省耕地数量在时间、空间上的变化特征,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探讨了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并运用灰色关联法和多元回归法对2013—2025年河南省耕地资源数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00—2012年,河南省耕地数量呈现平稳—增加—基本平稳—增加—平稳的特征,人均耕地面积呈现平稳—增加—稍微降低—增加—降低的特征;信阳市、济源市、新乡市、鹤壁市、南阳市的耕地数量相对变化率均大于全省平均水平,分别为3.33、1.73、1.43、1.20、1.12。影响河南省耕地数量的主要因素表现为总人口客运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GDP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城镇化水平。预测2013—2025年河南省耕地数量呈逐年小幅增加趋势,预计2020年河南省耕地数量为9 782.81 khm2,2025年达11 078.95 khm2。最后,从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低丘缓坡地开发利用、补充耕地工程建设及耕地资源信息系统建设方面提出加强耕地保护的意见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武汉市耕地资源动态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依据武汉市2000—2009年耕地面积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分析了该市耕地数量变化的过程,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该市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表明:耕地总面积在时间上分为3个不同的变化时段,空间位置上表现出区域差异,人均耕地面积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近年来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农业科技进步是武汉市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结论对武汉市保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实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耕地资源对研究区域粮食安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湖南省1996-2008年的耕地面积和社会经济等资料,对湖南省1996-2008年的耕地变化过程进行全面分析,揭示了湖南省13年来耕地变化的时空特征,分析了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并利用GM(1,1)模型对研究区域耕地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1996-2008年湖南省人均耕地面积下降趋势明显,由1996年的0.061 5 hm2/人减少到2008年的0.055 4 hm2/人,耕地变化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13年间耕地变化率最大的是湘西自治州,减少了1.096%,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可知耕地面积变化驱动力主要在于人口增长、社会发展、农业科技进步三个方面。同时根据研究区域2011-2020年的耕地面积将继续呈下降趋势的预测,提出了加大耕地保护力度,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耕地面积的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更加有效地管理和利用耕地资源,根据贵州省2001-2010年的统计资料,对全省耕地的总量和相对变化率进行分析,并采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从时间和空间上分析区域耕地面积变化特征及驱动力.结果表明:2001-2010年贵州省耕地面积减少27.05万hm2,省内各区域耕地面积变化有所差异,耕地增减的来源和流向分别以土地开发和建设占用为主;经济发展、人口和农业科技进步是耕地面积变化的三类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6.
为了制定合理的土地规划政策和资源管理措施,本研究基于2021年阆中市统计年鉴和二调、三调数据库进行研究。采用了耕地利用变化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耕地利用相对变化率等方法,对阆中市的耕地利用类型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展开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2009~2019年,阆中市耕地面积大幅减少,建设用地、林地和种植园地面积增加最为显著。(2)各乡镇的耕地面积变化表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中南部丘陵区耕地减少速度较快,而东北和西北低山区的耕地减少速度较慢。(3)耕地减少主要通过3种方式进行:土地流转导致的耕地转变为园地,长期无人耕种导致的耕地转变为林地,以及城市扩张导致耕地转变为建设用地。研究结果进一步了解阆中市耕地利用变化情况、耕地流失的主要方式以及影响因素。研究结论有助于在环境生态建设中注重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促进可持续的农业发展和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过程中郊区耕地变化及驱动力分析--以郑州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996~2003年的统计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城市化过程中郑州市郊区的耕地面积变化,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对引起耕地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耕地总量、耕地减少年变化率以及人均耕地面积整体呈下降趋势,但以2000年为界,分为2个不同的变化时段;城镇用地增加、总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为影响耕地面积变化的3个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8.
选取近15年南平市耕地面积统计数据,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南平市近15年来耕地面积变化的总体趋势、空间差异和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在1990~2005年期间,南平市耕地变化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且各县(市、区)耕地变化空间差异较大;耕地动态变化的驱动因素主要为经济发展对耕地占用的巨大需求和比较经济利益对耕地占用的巨大压力.对于耕地数量快速减少区和平稳减少区,应采取不同的措施以保障耕地资源的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9.
危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2,(19):10279-10282
根据汉中市1978~1998年耕地数据,研究汉中市耕地面积变化,以及各区县耕地利用动态度和相对变化率;结合汉中市20年来社会各经济因素,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探讨影响汉中市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力因子。结果表明:1978~1998年,汉中市耕地面积共减少4.22万hm2,累计减少率为14.72%;全市人均耕地面积净减少0.019 7 hm2,累计减少率为22.34%。各区县耕地利用动态度均为负值,动态度最大和最小的分别为南郑县和留坝县;耕地利用相对变化率均大于0,留坝县耕地面积减少率为全市最大。耕地变化驱动力因子主要为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农业技术进步、粮食安全保障和畜牧业生产。  相似文献   

10.
曹蕾  陈志强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8):3668-3669
根据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理论,对福建省耕地所受压力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0~2001年福建省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变化不大,耕地压力指数呈上升趋势,耕地承受的压力明显增加。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同时,主要粮食单产和复种指数不断提高,说明耕地生产力是影响最小人均耕地面积的主导因素,耕地生产力和实际人均耕地面积是影响耕地压力指数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1.
以广东省新兴县为例,基于2010~2013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和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数据,分析了新兴县耕地数量、质量及其空间变化特征和变化原因。结果表明,从数量上看,2010~2013年新兴县耕地数量呈现减少的趋势,耕地利用动态变化度相对较小,耕地增加主要来源于有林地,耕地减少以建设用地为主;从质量上看,2010~2013年新兴县耕地质量整体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区域耕地质量等别变化差异明显;从变化原因上看,土地开发、建设占用和耕地质量建设是耕地变化的3大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宋成舜  翟文侠  汤进华  杨旺舟  董捷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2498-2500,2502
利用1983~2003年土地统计资料,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选取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相关模型,对湖南南县20年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和水域占主导地位,土地利用率和垦殖率高。②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耕地、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林地和未利用地所占比例有所减小,园地、交通用地、水域所占比例有所增加。③土地利用变化速度较快,年均变化率为0.57%,反映南县土地利用受人类活动影响强烈。园地的变化速度最大,其次是牧草地和林地,再次是水域、未利用地、交通用地和耕地,而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变化最小。④土地利用程度较高,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率小于零,全县土地利用处于调整期。⑤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土地利用/覆盖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呈下降趋势,优势度指数则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昌图县土壤养分现状及耕地地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基于GIS技术进行二次开发的CLRMIS(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对辽宁省昌图县耕地地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982—2007年昌图县土壤速效磷含量明显增加,而速效钾含量明显下降。目前2、3等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87.7%。  相似文献   

14.
石林县耕地数量和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石林县1996年以来耕地、人口、粮食动态变化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云南农用地分等成果,分析了耕地数量和质量状况,结果显示:1996~2006年,石林县随着人口的增长,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呈平缓下降趋势,人均耕地占有量明显下降,10年共减少耕地面积4476.33hm2,年均减少耕地447.63hm2,人均减少耕地0.047hm2。耕地的自然质量等别、利用等别、经济等别依次下降。耕地生产力主要为中低产水平。石林县耕地、人口和粮食生产矛盾主要表现在耕地质量水平较低和土地利用结构及布局不够合理等方面。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高现有耕地生产能力,促进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梁辉  王录仓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2114-22116,22118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了会宁县1996~2009年粮食产量与粮食单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农村劳动力、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等要素之间的关联程度,揭示了影响粮食产量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96~2009年,会宁县粮食产量表现为阶段性波动增长的特征。从驱动力看,单产是影响粮食产量的首要因素,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是影响粮食产量的重要因素,农用地膜、节水灌溉等技术的投入是影响粮食产量的关键因素,且表现出很大的潜力,干旱黄土沟壑区特定的资源禀赋是影响粮食产量的基础性因素。  相似文献   

16.
南平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根据南平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该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南平市各土地利用类型在1991-2000年的10 a间变化幅度较大,年均变化速度达0.70%,总体上呈现耕地、林地、未利用地面积减小和园地、建设用地面积增大的趋势,10 a间土地利用类型变幅最大的是园地.各县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明显,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化程度最高的是松溪县,其次是政和县,建瓯市土地利用复杂程度最小.各县市土地类型区际意义明显,可以进行专门化生产.浦城县土地利用结构在程度上的变化相对最快,其次为邵武市,土地利用结构在程度上的变化相对最慢的是光泽县,其中浦城、松溪2个县的土地利用系统处于衰退期,其余各县市土地利用均处于发展期.  相似文献   

17.
针对田东县耕地情况,以农用地分等成果为基础,通过补充调查,重新测算耕地质量等别,形成最新耕地质量等级成果,分析耕地质量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田东县耕地质量利用等别分布在4~10等,耕地质量总体较好,高等地、中等地占全县耕地面积的73.33%,主要分布在平马镇、祥周镇、林逢镇和思林镇,低等地主要分布在那拔镇、朔良镇、印茶镇和作登乡。该研究结果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符,可为国土资源管理及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绵阳市土地利用程度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浩  董廷旭  陈朝镇  张新合 《安徽农业科学》2013,(12):5560-5562,5615
根据1995年绵阳市土地利用详查数据和2009年绵阳市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运用数学模型对绵阳市所辖各区县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状况及其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区县间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情况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位于主城区的涪城区、游仙区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值最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2区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园地增长迅速,耕地、林地有所减少;地处丘陵区的三台县、盐亭县、梓潼县、江油市等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值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境内耕地和林地面积呈增长态势;平武县和北川县2个山区县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值相对较小,平武县除林地外其余地类面积都不同程度地减少,北川县耕地等地类在汶川地震中被部分损毁,目前正通过土地复垦等工程和生物措施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19.
把握耕地数量变化影响因素,对建立耕地保护制度安排具有重要意义。以南京市为例,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逐步回归法,筛选出影响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因子。然后引入STIRPAT模型,分析粮食单产、农业机械总动力、城镇人口、第二产业比重等主要因子对南京市耕地面积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二产业的发展和城镇人口的增加是导致南京市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粮食单产的提高对耕地面积的减少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此,研究认为可从适度控制人口发展规模、加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途径来缓解南京市耕地面积减少的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