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的研究目的为通过对黄土高原地区文冠果嫁接技术进行分析,以提高文冠果的嫁接成功率。通过对接穗采集地区的温度、接穗的保存时间、接穗保存的具体措施以及嫁接手法等进行对比试验和研究,发现接穗过程中保护措施、嫁接人员的操作技术及操作手法可对文冠果的冬季嫁接成功率产生直接影响。现通过试验研究的方式,对黄土高原地区文冠果冬季嫁接技术进行探究,以提高文冠果的产量。  相似文献   

2.
《安徽农业科学》2020,(3):113-115
从接穗选择、嫁接时间、接穗保存时间等方面,在高海拔地区对彰武松嫩枝嫁接技术进行了相关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嫁接时必须选择粗度适宜的健壮接穗和无病虫害的砧木;根据拉萨地区气候特点和温度对产生愈伤组织的影响,嫁接时间应选择在5月底—6月初;接穗保存时间与嫁接成活率呈负相关,应缩短运输和保存时间,提高嫁接成活率。  相似文献   

3.
樟子松嫩枝嫁接成活率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种源地接穗,即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红花尔基天然林、辽宁省昌图县傅家林场樟子松林木良种基地和陕西省榆林市樟子松种子园的接穗,通过嫩枝嫁接技术进行试验研究,分析不同种源地接穗亲和力、接穗保存时间和不同规格接穗3个因素对嫩枝嫁接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地采集的樟子松优良接穗嫁接成活率具有明显的差异,采自榆林市樟子松种子园的11个无性系接穗嫁接成活率达到98.7%,辽宁省昌图县樟子松林木良种基地的30个无性系和内蒙古红花尔基樟子松天然林的34个无性系成活率分别是72.7%和61.3%。接穗低温保存第9天后对嫁接成活率具有显著影响;不同规格的接穗其嫁接成活率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油茶高接换冠成活率及生长量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普通油茶作砧木、普通油茶和攸县油茶作接穗进行高接换冠,开展郁闭度、接穗保存时间、坡位和不同物种接穗对嫁接成活率及接穗新梢生长量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油茶林分郁闭度的增大,嫁接成活率增高;接穗保存时间越短,嫁接成活率越高;山腰的嫁接成活率高达82.3%,明显高于山顶和山脚;普通油茶和攸县油茶嫁接亲和性差异不大。偏相关分析表明,郁闭度对成活率影响最大,其次为接穗保存时间,而坡位和品种对成活率影响较弱。坡位对新梢生长量影响明显,接穗保存时间和接穗品种对新梢生长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高接换优技术开展油茶老龄低产树大砧高头嫁接技术研究。[方法]以采集45年生油茶林内生长旺盛、无病虫害、结果多的优良单株为母株,采集1年生和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为接穗,采用高接换优技术,对文山白花老龄油茶进行高头嫁接技术研究,探索白花油茶高头嫁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结果]接穗采集的质量与保鲜度、嫁接时间、保湿遮阴、砧木嫁接口处的粗度以及树体调控管护、加强土壤管理等综合技术有关。选择新鲜接穗在夏季(6月)嫁接并加以保湿遮阴,可有效提高嫁接成活率,成活率可达87%以上。油茶嫁接成活后,当年即能抽梢,能明显加快嫁接植株的生长发育进程,2~3年即可开花结果。[结论]利用大砧嫁接技术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油茶良种改良方法,能在短期内取得丰产效果,并能把繁殖和遗传性状有机结合起来,是老茶林更新嫁接提质增效的有效方法,对促进文山州油茶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核桃幼苗嫁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核桃嫁接苗大田快速繁育技术研究提供关键技术,缩短育苗周期。[方法]通过室外芽嫁和幼苗嫁接在相同的时间进行嫁接对比试验,室外芽嫁采用目前最先进最普遍使用的方块芽接,幼苗嫁接采用独创的对芽贴皮接。[结果]幼苗嫁接最高成活率达98.1%,室外芽接最高成活率达75.3%,幼苗嫁接高于室外芽接成活率22.8%;幼苗嫁接综合平均成活率为80.3%,室外芽接综合平均成活率为65.4%,幼苗嫁接高于室外芽接成活率14.9%;幼苗嫁接的接穗抽稍平均最高为81.8cm,室外芽接嫁接的接穗抽稍平均最高为75.1cm,幼苗嫁接的接穗抽稍高于室外芽嫁接6.7cm;幼苗嫁接接穗抽稍综合平均为60.3cm,室外芽接接穗抽稍综合平均为54.9cm,幼苗嫁接接穗抽稍综合平均高于室外芽接接穗抽稍综合平均5.4cm。[结论]幼苗嫁接成活率高,苗木质量好,操作简便,繁殖速度快、省工、省料、成本低,育苗周期短,群众容易接受,其技术领先于目前国内外所报道的先进技术和先进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适宜王族海棠生长的嫁接方法、嫁接时期,以期指导当地苗木生长。[方法]研究不同砧木品种、来源,不同砧木栽植年限,不同接穗粗度对王族海棠成活率和生长量的影响。[结果]砧木品种不同、不同粗度、不同来源接穗嫁接后的成活率无差异;砧木栽植龄期对嫁接成活率、生长量影响较大。[结论]采用劈接法嫁接,以接穗未发芽,砧木栽植1年成活后嫁接较适宜。  相似文献   

8.
不同嫁接方式对龙脑樟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起艺 《安徽农学通报》2016,22(23):105-107
该文通过不同接穗保存时间、嫁接高度、砧木年龄和穗条木质化程度等嫁接条件对龙脑樟嫁接成活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接穗保存时间0d、砧木年龄为3a、嫁接高度为15~25cm和采用半木质化穗条嫁接时,龙脑樟的嫁接成活率最高。该研究结果为龙脑樟嫁接技术提供了理论指导,为龙脑樟性状的稳定遗传和快速育苗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文冠果是我国特有的植物,以朝阳地区文冠果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嫁接方法及接穗类型,研究嫁接后对成活率的影响。结果可知:四种嫁接方法中髓心形成层贴接和腹接法的嫁接成活率最高,为90.5%和89.5%。而不同类型对成活率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美国红枫嫁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适宜春季北方美国红枫嫁接的方法。[方法]以五角枫为砧木,以美国红枫1~2年生枝条为接穗,采用芽接及枝接2种嫁接处理方法,对嫁接成活率、嫁接后萌动时间及嫁接成活芽展叶时间进行研究。[结果]春季嫁接羡国红枫芽接处理效果优于枝接处理,春季嫁接芽接法嫁接成活率较高,为80.O%,枝接法嫁接成活率为58.3%.芽接处理的萌芽时间比枝接处理早,芽接和枝接对嫁接成活芽的展叶时间影响没有明显差别.但2个处理的叶片生长速度有较大差别,枝接处理嫁接成活接穗的叶片生长速度较快。[结论]该研究为美国红枫的快速推广应用提供了基础性、技术性支持。  相似文献   

11.
李强峰  徐青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664-16665
[目的]确定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 Bunge)花粉生活力及其萌发的最佳培养基。[方法]采用染色法对文冠果4种类型花粉生活力进行了测定,并采用培养基法对文冠果花粉进行了萌发试验。[结果]文冠果4种类型花粉生活力由高到低依次为LY型、LR型、SR型和SY型,且各类型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最适宜文冠果花粉萌发的培养基配方为0.1 g/L琼脂+2.0 g/L蔗糖(C12H22O11)+0.15mg/L硼酸(H3BO3)。[结论]为文冠果的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文冠果无性繁殖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国内近30年在文冠果的嫁接繁殖、扦插繁殖、组织培养等繁殖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现有的技术途径的效果,明确文冠果繁殖的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今后文冠果无性繁殖技术研究的重点和发展方向,为文冠果的研究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汪智军  张东亚  卓立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084-14085
[目的]研究不同处理方式对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Bunge)发芽及出苗的影响。[方法]探讨混沙层积处理、干藏处理和低温处理3种不同贮藏方式及不同浸种温度对文冠果种子发芽率、发芽势的影响,并研究了不同播种时间对文冠果出苗率的影响。[结果]3种贮藏方式对文冠果种子的发芽势有影响,但对发芽率基本没有影响。浸种温度在20~50℃时文冠果种子均可萌动发芽,且随着浸种温度的升高,发芽率没有显著差异,但发芽势却有随之加快和提高的趋势。春季种子催芽浸种时50℃为最佳浸种温度,发芽率可以达到100%,发芽势也处于最佳状态。春季和秋季播种对文冠果出苗率没有明显影响。[结论]该研究可以为文冠果种子的冬季贮藏方式、发芽浸种温度及播种时间的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神东矿区文冠果营养杯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神东矿区文冠果的营养杯育苗技术。[方法]以营养杯规格、装杯粒数、营养土类型、覆土厚度和种子等级为因子设计正交试验方案,采用方差分析法分析以上因子对文冠果营养杯育苗出苗率和苗木质量的影响。[结果]经过综合分析,得出适宜神东矿区文冠果营养杯育苗的组合为:营养杯规格15cm×15cm、种子装杯粒数1粒、营养土类型为腐殖酸土、覆土厚度5cm。[结论]试验具备科学性和实用性,培育的文冠果苗木可用于神东矿区下一生长季的植树造林.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主要对新疆木垒县文冠果果园的25~35 a生文冠果果树生物学特性、文冠果的物候期、开花结果习性、果实类型、树体结构等进行观察研究。[方法]采用测量法测定文冠果生育状况,即每棵树的树体结构、果实种类、种子数量。用称重法测定种子重量和单株产量。[结果]因倒春寒、春季持续低温等气候因素的影响,文冠果树芽萌动期、芽膨大期等物候期出现明显的差异,但是果实成熟期和落叶期基本一致;该园文冠果果实类型有3种:结3裂果的树占总株数88%~90%;结3裂果、4裂果的树占7%~8%;结3裂、4裂、5裂果的树占3%~4%;采取修剪技术可使文冠果产量明显提高。[结论]木垒县文冠果种植园管理粗放,产量较低,果实质量也不高,因此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分光光度法测定文冠果壳总皂苷含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文冠果壳总皂苷含量的测定方法,以期推动废弃物文冠果壳综合利用。[方法]根据文冠果壳苷与香草醛-高氯酸作用后具有的特征吸收,确定最佳显色条件,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文冠果壳苷的含量。[结果]测试波长为456nm,香草醛浓度5%,高氯酸体积0.8ml,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30min。测定文冠果壳苷含量为0.24mg/g。[结论]该测定方法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17.
不同地区文冠果群体种子含油率·产量变异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敖妍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1967-11969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分布区文冠果群体的种子含油率和产量变异规律。[方法]以文冠果主要分布区的6个群体为试材,采用核磁共振技术测定种子、种仁、种皮的含油率,分析群体间和群体内种子含油率和产量的变异情况。[结果]4个性状在6个群体间差异显著,群体内单株间无显著差异。含油率和产量的群体间变异都大于群体内变异。种子和种仁含油率平均值最高的是蔚县群体(36.72%、67.20%),种皮舍油率平均值最高的是承德群体(12.50%),产量最高的是陕县群体(1166g)。文冠果含油率和产量与地理气候因子相关性不明显。聚类分析将6个群体划分为低产高含油率、中产中含油率、高产低合油率3类,可根据育种需要进行群体选择。[结论]文冠果的遗传改良应着重于群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提高文冠果油脂产量的技术措施。[方法]对文冠果进行不同施肥处理,通过定期测定文冠果的脂肪、蛋白质、淀粉含量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文冠果脂肪积累的影响及提高文冠果油脂产量的措施。[结果]在种子发育与充实期施有机肥和根外喷施氮、磷混合肥能加快文冠果种子的油脂积累速率。7月30日采摘的施有机肥和根外喷施氮、磷混合肥的文冠果种子的油脂产量均比对照高。8月20日采摘的施有机肥和根外喷施氮、磷混合肥的成熟种子的油脂产量分别比对照高55.9%和28.4%。根外喷施0.1%硫酸锌的文冠果种子油脂产量比对照高1倍;根外喷施高锰酸钾可将其油脂产量提高44.9%~75.1%,根外喷施0.1%硫酸亚铁可将其油脂产量提高48.2%。[结论]文冠果油脂产量随着千粒重的增加而提高;合理施肥及适当根外喷施微量元素能显著提高文冠果的油脂产量。  相似文献   

19.
提高文冠果良种化栽培保苗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提高文冠果良种化栽培保苗率的试验方法。[方法]通过连续3年的对照文冠果实生种植试验、一年生和两年生文冠果苗木移栽试验以及文冠果实生苗嫁接试验,筛选优化的文冠果良种化栽培方法。[结果]文冠果实生栽培保苗率高,可达90%以上;一年生移栽苗木成活率明显高于两年生苗木,可高达60%以上。两年生文冠果苗木移栽后,灌水6次,垄栽的成活率最高,可达20%以上,而沟栽的成活率为0。文冠果实生苗嫁接成活率可达93%以上,保苗率为89.28%。[结论]文冠果通过采用实生繁殖→间苗建园→嫁接的方式,既能防止烂根,提高保苗率,也可以达到文冠果良种化栽培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汤成龙  郝倩  王世雷  李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501-16504
[目的]研究萃取文冠果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分析文冠果籽油的组成。[方法]以文冠果仁为原料,采用索氏萃取法萃取文冠果籽油。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萃取文冠果籽油的工艺条件,考察溶剂种类、液料比、萃取回流次数等因素对文冠果籽油萃取率的影响。采用GC-MS方法分析文冠果籽油的组成。[结果]索氏法萃取文冠果籽油的最佳工艺参数是:较合适的溶剂为乙醚,最佳液料比为5∶1(ml∶g),适宜的萃取回流次数为5次,在此条件下,文冠果籽油的萃取率为46.0%。文冠果籽油的主要成分为油酸、亚油酸、油菜酸和棕榈酸等。[结论]文冠果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6%,其种类比花生油和橄榄油更多,其中首次发现存在11,14-二十碳二烯酸,表明其作为高级食用油具有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