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1991~1993年对13个光敏核不育系在早、中、晚三季自然变温条件下进行了6种不同光周期诱导育性转换的试验。结果表明,长日第二光周期对光敏水稻育性转换的诱导效应,决定于其本身的短日第一光周期的感光性强弱。只有感光性强的不育系才表现为光敏,而感光性弱的不育系则表现为温敏。根据对第一光周期的感光性强弱和育性转换的特点。将现有的光(温)敏不育系划分为高温敏型、低温敏型、长日光敏型、近长日光敏型和光温互作型5种类型。当高于育性转换的温度阈值时,光周期控制着光敏不育系的育性表现,温度控制着温敏不育系的表现。不同不育系之间存在育性转换的温度阈值和临界光周期的差异。本文还讨论了两个光周期敏感性的非独立性关系和光(温)敏不育系利用的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粳型光温敏感雄性核不育系农垦58S转育的粳型光温敏感核不育系为试验材料,经人工气候箱不同光温反应测试证明:适应上海地区粳稻光敏感核不育系的育性转换临界光周期为日照长度13.5h,临界日平均温度为23.0℃。在自然环境下,通过观察不同时期抽穗扬花后不同不育系的结实率,提出了适合上海地区粳型不育系育性转换期与在本地制、繁种的时间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大麦生态雄性不育系育性转换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生态雄性不育大麦A1,A2具有明显的育性转换特性,温度是其育性转换的主要诱导因子.育性转换的温度敏感期是抽穗前19~32d,即药隔形成期至花粉母细胞形成期.7℃以下低温诱导不育,10℃以上温度为正常可育,7~10℃为育性转换温度,在此范围内,花粉育性和结实率存在一系列连续变化,均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加.该不育系的花粉败育类型有典败,圆败和染败,也有无花粉型.大麦幼穗发育进程的穗间或小穗间的差异和温度的波动性变化是导致该不育系育性漂移的主要原因.光周期对育性转换的影响必须在可育温度范围才能得到表现.对提高生态雄性不育系制种产量和保证杂种纯度的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性转换光温反应型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在人工控制的9种光温处理下,对76份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育性转换光温反应进行了研究。根据自交结实率的光周期效应、温度效应和光温互作效应的分析,供试的两用核不育系中,占96%的不育系的育性转换光温反应型可归为以下3种:(1)光周期敏感不育型,其统计学特征是育性转换的光温互作效应和光周期效应显著而温度效应不显著;(2)温度敏感不育型,其统计学特征是育性转换的温度效应显著而光周期效应不显著、光温互作效应显著或不显著;(3)光温互作不育型,其统计学特征是育性转换单独的光周期效应和温度效应不显著,仅光温互作效应显著。在供试的粳型不育系中,有34.8%、13.0%和47.8%的材料分属上述3种光温反应型;在供试的籼型不育系中,有73.6%和22.6%的材料分属温敏型和光温互作型,没有一份材料为光敏型。结果表明现有的两用核不育系育性转换光温反应是多型性的。文中还对实用性籼型两用核不育系育性转换光温反应型的选择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短光敏感雄性不育水稻的发育与育性光周期反应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自然条件下通过多种处理比较了D38S与长光敏不育系N5088S的发育与雄性育性光周期反应,结果表明:在发育光周期反应上两类不育系的反应方向相同,而在育性光周期反应上,D38S的育性与N5088S反应方向相反,在较大温度范围内短光照可诱导其完全雄性不育,长光照诱导高度可育。可以认定D38S是一份短光敏感型雄性不育水稻材料。  相似文献   

6.
长日第二光周期对不育系育性转变的诱导效应,决定于其本身短日第一光周期感光性强弱。据此,可将目前已发现或转育的光(温)敏感核不育水稻划分为3种类型,即光敏感型核不育水稻、温度敏感型核不育水稻和光温互作型核不育水稻。用起源予低纬度地区或具有短日第一光周期强感光性的晚籼作为转育材料,是选育籼型光敏感核不育水稻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7.
选择4个不同生育类型的粳型二系不育系.在上海浦东和海南陵水两地进行不同光温条件的试验。结果表明:粳型光温敏感核不育系在上海本地繁种产量低、成本高、风险大.不宜在生产上应用。在海南陵水县于11月25日左右播种.育性转换敏感期安排在次年2月10~25目.能达到较高的繁种产量。  相似文献   

8.
在省内3个不同生态地区,对7个两用核不育系的分期播种的育性观察试验表明,核不育系不育期的长短变化规律是随海拔增高由长变短。可育期内繁种结实性是随海拔增高由低到高,因此,可采取低海拔地区制种、高海拔地区繁种的方法利用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同时,提出了参试不育系在贵州省的适用范围和繁制种措施。  相似文献   

9.
以农垦58S为基因供体转育的W6154S,Ks-9,N12S,N15S,N18S5个籼稻光温敏核不育系,1991~1993年在广州自然条件下观察了它们的育性变化,对温度诱导其有性转换规律进行了相关,多元回归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的不育系,其温敏性越强不育系温敏期越长,同一不育系,日最低温温敏期最长,日均温其次,日最高温最短,2.不同不育系各温度因素对花粉育性的影响不同,有的以日最低温影响最  相似文献   

10.
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转换规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威  孙辉  赵昌平  刘黎明  于卓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349-6350,6362
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的转换规律,是二系法杂交小麦应用的前提和基础。不同的小麦光温敏不育系表现出不同的育性转换特点,包括光温敏感时期和光温转换阈值。对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的育性转换规律进行了分析,以期为鉴定、筛选二系杂交小麦安全制种生态区和不育系高效繁种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16个水稻籼型(或籼粳中间型)光温敏不育系、两个光温敏不育系的杂交组合后代花粉育性、自交结实率与包颈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籼型(或籼粳中间型)光温敏不育系的不育性与包颈长度呈极显著的相关,即包颈长度越大,不育度越高.根据包颈长度判断花粉育性程度可作为水稻籼型(或籼粳中间型)光温敏不育系田间选择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W61545、70015等一批灿粳核不育系为材料,通过分期播种、高海拔种植和人工控制光温处理试验,研究了光温条件对不同类型核不育系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W61545为代表的灿型核不育系的育性主要受温度影响,开花当时的低温和抽穗前的低温对育性同样有影响。以7001S为代表的枝型核不育系的育性主要受光照影响,低温影响小。抽穗当时的低温对育性没有影响;抽穗前遇低温,15~20天后才有反映。生育前期的光温条件对育性有积累效应,同时抽穗但不同播期的不育株育性有差异。在岳西县高海拔长日低温条件下种植的核不育系不育期相对缩短,不育性降低,特别适用于从F2代中选光敏适宜温度范围宽的核不育株。  相似文献   

13.
The male sterility fluctuation of photo-thermo-sensitive genic ma1e sterile〔P(T) GMS〕lines induced by low air temperature is a key problem troubling the application of two-line system hybrid rice. The paper suggests to solve this problem by the breeding approeches, i.e, developing low sterile critical temperature P(T)GMS lines, herbicie resistant restorer lines, herbicide sensitive P(T)GMS lines and tetracycline-conditioned P(T)GMS lines to ensure the hybrid purity; and by the hybrid seed production techniques, i.e, taking the correct procedure of foundation seed production, the suitable district and season for hybrid seed production and the deep irrigation method against cold weather in high summer.  相似文献   

14.
超级杂交稻育种的创新思维与实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超级杂交稻育种的创新思维提出了超级杂交稻育种三步法设想,即超级亲本选育——超级杂交组合选育——超级杂交制种,并详细阐述了各步骤的标准和实现其目标的技术路线;提出了水稻光温敏不育机理新设想:即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是主效不育基因与其位置相近的发育感光基因或(和)发育感温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不育基因位点(微效不育基因)可影响两用核不育系的不育起点温度的高低.按照超级杂交稻育种三步法的技术路线,成功选育了父本996和两用核不育系C815S两个超级杂交稻亲本,利用前者选育出适合长江中下游稻区作双季早稻种植的超级杂交早稻组合陆两优996,用后者选配出C两优87和C两优396等增产幅度大、极有应用前景的超级稻新组合.遵循水稻光温敏不育系选育的技术路线,育成C815S,P88S和9771S等实用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  相似文献   

15.
对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配的 7个两系籼、粳杂交稻组合在安徽境内的制种安全和高产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选用不育起点温度低 ,育性稳定的实用光温敏核不育系 ;将不育系育性敏感期安排在安全时段内 ;选择最佳抽穗扬花期 ;防止不育系自交结实 ,确保制种纯度等 4项制种安全技术和 5项制种的高产技术并用于种子产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6.
优质高产油菜湘杂油695稻田免耕直播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杂油695是一个优质甘蓝型半冬性核不育杂交油菜品种,在中、低肥条件下发得起,高肥水平条件下不倒伏。适宜直播等轻简栽培。本文根据示范情况介绍了该品种的稻田免耕直播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利用甘×白杂交F2产生的核不育株,培育出了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型核不育系绵7AB-4。该不育系不育率高达70%~90%,不育性彻底而稳定,不受环境条件影响,其恢复源广泛,已培育出高产杂交组合绵油12号。本文对该不育系在育性遗传上的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其利用方法与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龙特浦A在湛江的育性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建夫  魏荷  王丰青  李国鹏  张建中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9):2540-2542,2559
通过分期播种和人工控制光温试验,研究了龙特浦A的育性稳定性.结果表明:在湛江自然播期条件下,龙特浦A黑染花粉率较高且波动幅度较大,自交结实率低且波动小,稳定不结实天数达69 d,可安全繁殖制种.温度是引起龙特浦A育性变化的主要原因,光照时数和光温互作对其育性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在人工气候室条件下,对5460核不育系从花粉母细胞形成阶段至花粉粒完成期的各发育时期,分别用两种温度处理不同时间,观察小孢子的形态变化及其花粉的育性反应.结果表明:(1)5460核不育系的育性转换敏感期在四分体至双核早期之间.单核期最为敏感.(2)在育性转换敏感期用25或33℃处理24h,育性向可育或不育转变;连续处理96h.则转换成正常可育或完全不育.(3)四分体以前或双核早期以后,温度对育性均未见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