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8 毫秒
1.
采用不同栽培密度与穴栽苗数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栽培密度与穴栽苗数对水稻产量均存在极显著影响,咸宁市水稻种植采用宽窄行,即宽行30.00 cm、窄行16.67 cm、株距16.67 cm,密度为25.8万穴/hm2,每穴栽插2粒谷苗产量最高,达10 588.7 kg/hm2。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行株距与水稻冠层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关系,为江苏稻区水稻生产选用适宜行株距提供科学依据,以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试验设置不同的行距、株距处理:CK(30 cm×12 cm)、R1(30 cm×14 cm)、R2[(20 cm+40 cm)×12 cm]、R3(25 cm×14 cm);R4(30 cm×10 cm),研究不同行株距配置对水稻灌浆期的叶面积指数(LAI)、冠层温度、剑叶光合特性、冠层光辐射(PAR)透过率、反射率、截获率及产量的影响。与常规对照处理相比较,R2、R3处理水稻产量分别增加29.96%和46.69%,但R2和R3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R2处理种植密度与常规处理一样,因为设置了宽窄行降低了冠层温度和表层光截获率,且提高了光透射率,从而提高了SPAD值和光合速率,最终提高了产量。R3处理通过降低行距和增加株距的办法,获得了2.84%种植密度的提升,从而提高了单位面积的光合速率和有效穗数,最终提高了产量。在不改变种植密度的前提下,宽窄行处理有助于改善行间小气候,增加行间通风透光性,提高水稻对高温环境的耐性,从而提高产量。此外,适当降低行距和提高株距的R3处理提高...  相似文献   

3.
稻田养殖小龙虾和黄鳝,可充分利用稻田空间资源,清除稻田害虫,保障水稻生产绿色、健康,且可每667 m~2稻田年产商品小龙虾100 kg和黄鳝25 kg,仅小龙虾和黄鳝每667 m~2稻田的利润可达4 000元以上。现从稻田准备、水稻栽培、苗种投放、水体管理、病虫害防治、捕捞等环节,对稻田虾、鳝养殖技术进行总结介绍,并分析该养殖技术的效益,以期为稻田综合种养技术的推广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比较高畦壤土行株距15 cm×10 cm(模式1)、高畦沙壤行株距15 cm×10 cm(模式2)、平畦沙壤行株距15 cm×10 cm(模式3)、平畦壤土行株距10 cm×7 cm(模式4)、平畦壤土行株距15 cm×10 cm(模式5)共5种栽培模式对不同品种东方百合子球生长和膨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模式1下索邦和西伯利亚子球膨大后周径和重量最好,模式4下索邦和西伯利亚子球膨大后周径和重量最差。栽培模式1有利于东方百合子球膨大,可以在辽宁繁球地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不同株距对机插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以及探索水稻机插最适宜行株距,特于2 0 1 2年开展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早熟品种机插采用行株距以25 cm×16 cm为宜。  相似文献   

6.
不同株行距配置对水稻单株分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是在绥化地区的生产与气候条件下,研究不同株行距配置对水稻单株分蘖的影响。试验于2007年在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分院水稻基地进行,试验品种为垦稻12。试验设定三种行距配置,即相等行距(30cm),和两种宽窄行(70~20cm;50~20cm)配制。在各种行距配置中都按照三种密度(10穴/m2、17穴/m2和24穴/m2)调节株距,即试验共9个处理,处理名称以"宽行距-密度"形式表示。试验结果表明:在低种植密度(10穴/m2)下,采用宽窄行栽培可以提高单株分蘖数,高种植密度(24穴/m2)下,50~20cm宽窄行栽培时单株分蘖数减少,而70~20cm宽窄行下,单株分蘖数减少;在中等密度(17穴/m2)下,采用50~20cm宽窄行完全可以保证一定数量的单株分蘖数,但行距扩大过宽的宽窄行(70~20cm),明显抑制生长中后期的分蘖数的增长。  相似文献   

7.
本技术规程叙述了水稻、小龙虾(克氏原螯虾)轮作的稻田选择条件、工程改造与建设、水稻栽培与管理、小龙虾繁养与管理、水稻收获、小龙虾苗和成品捕捞等关键技术要求,适用于江苏省建湖县域内稻虾轮作种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最有效的宽窄行规格,为水稻宽窄行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设3组不同宽窄行规格种植,5次重复,同一大田栽培,管理技术相同;通过对3组水稻的经济性状进行分析,选出较好的宽窄行采用规格。[结果]采用规格为(50cm+20cm)×13cm宽窄行种植水稻有利于增加有效穗数、提高结实率、减少病虫害、防止根叶早衰、提高光能利用率等。[结论]水稻宽窄行栽培技术简单易行,既增产又增效,是一项值得向水稻种植户推广的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2019,(11)
<正>小龙虾系淡水经济虾类,因肉味鲜美广受消费者青睐。1.养殖优势(1)促进稻田增产增收稻田放养小龙虾,把稻田作为小龙虾在一定生长时期内觅食、繁殖的活动场地。小龙虾在寻找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有助稻田疏松土壤、通风换气、活动根部田水,增加田水溶氧量,促进水稻快速生长。小龙虾在采食过程中,可以采食田间杂草和多种危害性幼虫,减少水稻虫害,在虾稻共生情  相似文献   

10.
以优质水稻品种"五优稻4号"为试验材料,通过改变株、行距和插秧行向,形成2~4行组的插秧方式,从引入边行效应和改善通风透光环境角度,针对插秧方式与栽培密度对有机水稻栽培产量与稻米品质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产量最高的处理为4行组等株距插秧(60.0 cm+30.0 cm+30.0 cm+30.0 cm)×13.3 cm,比对照30.0 cm×20.0 cm(16.67穴/m~2)增产12.32%。通过提高单位面积插秧穴数,降低单穴分蘖数量,在保证单位面积穗数的前提下,提高主穗比例,有利于提高饱满粒率和稻米品质;2行组(50.0 cm+30.0 cm)×20.0 cm和(50.0 cm+30.0 cm)×13.3 cm(12.50穴/m~2、18.80穴/m~2)由于2行均处于边行位置,籽粒充实度提高,有助于提高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11.
行株距配置对寒地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寒地盐碱地区水稻高产栽培行株距和穴苗数配置及高产行株距配置下垦鉴稻5号产量及品质特征,采用裂区设计,于2009年对黑龙江大庆盐碱地区主栽水稻品种垦鉴稻5号进行不同行株距配置、群体结构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大庆盐碱地区采用6株苗/穴、株距10 cm,行距30 cm的配置可以获得高产(9 896.90 kg/hm2),垦鉴稻5号理论产量较常规配置(4株苗/穴,30.0 cm×13.3 cm)增产31.42%,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株、行距与产量均呈负相关,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株距是3个因子中对高产影响作用最大的;垦鉴稻5号不同处理随株距增大,粗蛋白质含量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增加;口感和综合评分均以每穴2株苗的处理最好,以每穴6株苗的处理品质最差.综合比较,处理16(6~8株苗/穴,30.0 cm×10.0 cm)产量和品质是最佳群体配置.  相似文献   

12.
为了指导知母合理移栽,采用不同移栽密度(行距为30 cm和宽窄行40/20 cm;株距为10 cm、20 cm、30 cm)进行知母栽培,旨在探索适合西陵知母移栽的密度,为知母的规范化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行距为宽窄行40/20 cm,株距为30 cm时,知母分蘖最少,株高值最小,单株鲜重、根茎鲜重、根茎最大直径和根茎长度均达到最大值,根茎药用活性成分芒果苷和知母皂苷BⅡ的含量也符合2015版药典标准。综合不同移栽密度对知母生长性状和根茎中药用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说明,西陵知母最佳种植行距40/20 cm,株距30cm,移栽密度为10.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3.
玉米密植通透栽培技术是应用优质、高产、抗逆、耐密良种,采取大垄宽窄行、比空、间作等通透、密植等种植方式. 一、宽窄行技术模式是:把原65cm或70cm的两条小垄合成130cm或140cm的一条大垄,在大垄上种植双行玉米,玉米大行距(宽行行距)为90-100cm,窄行行距(即垄上小行距)35-40cm,形成宽窄行栽培.株距因选用品种等因素而定,种植密度较常规栽培亩增加300-400株.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甘薯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食用型甘薯品种“冀秦薯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3种行距(60、70和80 cm)和3种株距(20、25和30 cm),研究不同行株距对甘薯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加宽行距或加大株距均可以提高甘薯的鲜薯产量、单株鲜薯重等指标.60 cm×20 cm,60 cm×25 cm以及70 cm×25 cm这3种行株距配置甘薯的鲜薯产量均极显著高于其他6种行株距配置.当行株距为70 cm×25 cm时,单株鲜薯重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8种行株距配置.当行株距为70 cm×30 cm和80 cm×30cm时单株茎叶鲜重极显著高于其他7种配置.[结论]行距×株距互作除了对单株结薯数无显著影响外,对其他8个性状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5.
采用5种行距和3种穴距,研究了水稻新品种沈农8801的高产高效益栽培方式。试验结果表明,沈农8801宽窄行稀植栽培穴40 20雪cm×穴15~20雪cm产量和经济效益明显高于超稀植栽培40cm×20cm、密植栽培30cm×10cm和高度密植栽培20cm×10cm。每穗颖花数、每穗成粒数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穗大并不影响籽粒增重,这是宽窄行稀植增产的原因之一。宽窄行稀植栽培单穴叶面积增长较快,成熟期仍有较大的绿叶面积,在具有较大干物质积累的基础上,又具有较大的谷草比,是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水稻-小龙虾"连作种养技术包括稻田准备、小龙虾养殖、水稻种植等。其中,稻虾田前期准备工作包括筑高田埂、预设进排水管、泡田消毒等;小龙虾养殖要求水草覆盖面积为30%~50%,放养密度为75 000尾/hm~2,合理投喂饲料,加强水体管理;水稻种植要求选用优质高抗的早熟水稻品种,控制化肥用量,不施化学农药,提高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17.
不同行株距配置对大蒜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蒜品种‘金乡紫皮’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不同行株距种植对大蒜产量及农艺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等行距(20 cm+20 cm)种植相比,宽窄行(10 cm+30 cm,两小行内错位种植)栽培增加了小区内大蒜植株的叶宽和假茎粗,蒜薹和鳞茎产量也显著提高;3种株距下,随着株距的加大,叶宽、假茎粗、蒜薹性状(薹长、薹粗、单薹重)和鳞茎性状(鳞茎横径、单头重)均增加,而蒜薹和鳞茎小区产量下降,虽然在9 cm株距时蒜薹和鳞茎小区产量较高,但蒜薹较细、较短,鳞茎较小,商品性差;在同样行距种植条件下,株距越小,蒜薹和鳞茎的产量越高,但单株蒜薹和鳞茎质量也越差。本试验条件下,宽窄行(10 cm+30 cm,两小行内错位种植)种植、11 cm株距为大蒜最优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8.
以水稻品种Y两优2号、博ш优9678为材料,研究了晚稻不同机插密度对杂交水稻机插质量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稻不同机插密度对机插质量无影响,与杂交水稻产量密切相关,杂交稻机插密度以行距30cm×株距14cm和行距30cm×株距16cm处理,即667m2机插1.39万株和1.59万株处理单位产量为最高。  相似文献   

19.
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生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小区对比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宽窄行组穴均错栽培方式水稻栽培密度为27万穴·hm~(-2),大幅提高了水稻种植密度,改善了稻株光养供给条件,延长了功能叶寿命,提高了各生育时期最适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较高,光能利用率提高,有效增加单位面积总苗数、有效穗数和实粒数,可获得11 192.75kg·hm~(-2)的产量,比宽窄行、宽行窄株2种栽培方式分别增产5.75%和15.03%,能发挥增产潜力,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20.
水稻高光效栽培是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新型水稻栽培模式,是改变常规的均行栽培为宽窄行栽培,水稻栽培行向为西南—东北向,角度为南偏西20度;宽行行距50厘米,窄行行距20厘米,株距13—15厘米,栽插水稻秧苗时采用拐子苗插法。水稻高光效栽培的好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