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2 毫秒
1.
段木栽培包括场地选择、段木准备、人工接种、发菌养菌管理、架木出菇等程序。一、菇场选择一般选坐北朝南或坐西朝东的山腰缓坡上作为菇场。要求:1.菇场附近有大量香菇适生树种,以利就地取材,可连续多年供应生产。2.场内有常绿或混交林作为荫遮树,达到具漫射光而无直射强光。过荫应疏去部分枝叶,若遮荫不够则需搭荫棚。松林、竹林,也是良好的菇场。通常秋冬以三阴七阳为宜,春夏以七阴三阳为宜。3.场内要求空气新鲜,通透性好,雨落得进、排得出,能干能湿、干干湿湿的环  相似文献   

2.
段木栽培香菇,在接种阶段,除要使用种性优良,菌丝体健壮的菌种外,还必须注重接种质量,最大限度提高成活率,创造有利香菇吃料的环境条件,以最快的速度让菌丝侵透菌棒,提高纯菌率,降低杂菌感染,培养出高密度菌丝化的菇木,是段木栽培香菇速生高产的关键。菇木的菌丝量与产菇量是成正比例的。提高接种质量的技术措施主要有三点:密—密接种,增加段木的发菌点。发菌点多,发菌面积大,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使菌丝侵透段木。段木栽培香菇,菇木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主要靠段木吸收水份、蒸发水份,干湿交替的水份运动来实现的。接种眼增多,既便段木吸水速…  相似文献   

3.
针对河南省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从场地环境、栽培季节、菌种、菌袋制作、发菌期管理、出菇期管理、采收和产品保鲜等方面系统介绍了夏香菇林下生产技术要点,以期为广大种植户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香菇历来是山中珍品,过去只能在山区用段木生产。通过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现已能用木屑、蔗渣等下脚料栽培。但目前推广的熟料栽培法,培养料要全部装瓶或装袋进行高压灭菌,工序烦琐,花工多,能耗高,成本高,不易推广。为了简化工艺和降低成本,我们作了用液体菌种接生料栽培香菇工艺的探索,现报导如下。创造适宜香菇菌丝在生料中早生快发的环境,是我们要研究解决的关键问题。经多次试验,我们认为要获得液体菌种接生料栽香菇成功,必须要严格控制以下五个因素:①液体菌种质量;②生料培养基质量;③采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们利用蔬菜中棚进行了周年生产鲜香菇的技术研究,主要思路是利用不同温型、不同菌龄的香菇菌种和不同的栽培设施,采用多种栽培方式,达到周年生产鲜香菇的目的。 一、材料和方法 (一)材料 1.香菇菌种 (1)短菌龄型菌种 ①cr—02(浙江引进) 特点是适宜于塑料中棚生产。菌龄80—90天,菇深褐色,出菇密,较小,中温偏低温型,出菇温度为8—22℃。②松香11号 适宜于塑料中棚袋栽。菌龄要求90—100天,菇色浅,出菇密,肉质松,产量较高,出菇温度为8—22℃。③农香一号 适宜于袋栽。菌龄要求90—100天,菇浅褐色,出菇密,菇质好,出菇温度在8—22℃。  相似文献   

6.
平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发菌:为使菌种很好地在段木上成活、蔓延,接种后的段木应堆叠在一起。堆高100cm左右,堆外用草帘和塑料布包裹,使堆内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如天气干旱,在草帘上还需经常淋水保湿,这样经过一个夏季的生长,菌丝在段木中自会充分蔓延。两片叠合的段木间,由于菌丝生长已粘连在一起,这时即可拆堆,把段木排入菇场中。 6.发生:栽培平菇的菇场应选土壤湿润、排水良好的地方。做菇场时先将场地挖成一土坑,坑深8-12cm,然后用斧头把粘结在一起的段木分开。长满菌丝的段木又称菇木,把此菇木排放在坑内,它的接种面要  相似文献   

7.
畸形香菇发生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金东 《食用菌》2001,23(5):34-35
袋栽香菇往往会出现蜡烛菇、松果菇、荔枝菇等畸形菇,亦叫变形菇,其形态不一。畸形菇没有商品价值或价值较低,如果不及时处理,菌筒养分消耗,影响香菇的产量和品质。这里就着重谈袋栽香菇发生畸形菇人为方面的原因和解决措施。1 人为方面的主要原因1.1 品种选择不对路 香菇有低、中、高温三大品系,又有早、中、晚熟三种性状。由于种性不同,栽培者选择不对路,畸形菇就容易发生。如,海拔较高的山区,应该选高温型菌种,如果选了低温型菌种,虽然栽培季节提前,菌筒转色好,但菇蕾一出现,遇到低温早临,便萎缩不长,形成长盖不长…  相似文献   

8.
金针菇属低温型食用菌 ,很适合在北方地区栽培 ,华北地区有充足廉价的适合金针菇栽培的培养料 ,而半地下式菇棚栽培金针菇更是造价低廉 ,温度、湿度、通风和散射光易于控制 ,是一种操作简单、投资少、效益高、适合单个农户家庭的栽培方式。1 栽培菌种与栽培季节的选择 在华北地区各地可根据当地习惯选用适宜的菌种 ,如杂交 19号、金针菇高产 70 7等菌种。栽培季节可有以下两种方案 :①发菌期安排在9月中下旬到 10月上旬 ,出菇期在 11月下旬到 12月上旬。②接种发菌期在 12月初到 1月上旬 ,出菇期在第二年的 2月到 3月份。2 菇棚的建造 …  相似文献   

9.
张维瑞  洪健尔 《食用菌》1998,20(1):30-31
反季节栽香菇自1988年在屏南县研究获得成功后,很快在南方得到推广。随着反季节栽培香菇的推广,生产上常出现烂筒、不长菇、袋内长菇等异常现象,给生产者带来不应有的损失。为此,我们自1993年起对这些现象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1 烂菌筒 1.1 症状 ①发菌后期出现退菌,杂菌重新侵染而烂筒;②局部染绿霉,继而向纵深扩展,整筒腐烂;③靠近土层的一端腐烂;④脱袋后不转色或部分转色时菌筒松散解体;⑤长一、二潮菇后,看似完好,但手一触或喷水即解体。 1.2 原因 ①菌丝的生命力弱。由于培养基含不适合香菇生长的松、杉、木荷、樟树木屑;菌筒含水量过高(15×55cm的袋,装料重达2.5kg以上),过低(1.75kg以下);麸皮添加过少,碳氮比不适合,菌种老化、退化或受高温;菌筒培养过程中缺氧或高温烧菌;下田后管  相似文献   

10.
香菇菌丝在段木中生育,一般要经6~8个月才长出子实体。我厂于80年5月中旬试验同一段木中混种银耳和香菇,于同年9月4日就有二根菇木出菇,至27日止,陆续出菇5个,并有多根菇木出现第三次菌丝。经检查,直径10厘米的2根菇木,菌丝均已深入到心材。这样从接种到出菇仅3个半月左右,说明小径段木种菇可以缩短出菇期。据我们分析,小径段木出菇早的原因有:①采用了适应性强、产量高的中温型良种7402号菌种,因而日平均气温在20℃左右时就能出菇。②所用段木是小径枫树,长1米、直径3~8厘米,边材发达,组织疏松,有利菌丝生长发育。③搭棚遮阴,菇木排成井字形,通风透光好。④同银耳混栽,用薄膜复盖,经常喷水,菌丝生长迅速。⑤混栽菇木采收银耳时,每隔7~8天要翻动一次菇木,可使发菌一致.而翻  相似文献   

11.
规范了河南省范围内代料香菇秋栽的栽培环境与设备、菌种制作、料棒生产、接种、发菌管理、促熟与转色、出菇管理、采收与加工、杂菌防控等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12.
香菇液体菌种研究进展与栽培应用技术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方可武  方忠王 《食用菌》1995,17(4):14-16
近年来,我国香菇液体菌种的研究与应用有了新的发展。栽培香菇使用液体菌种比固体菌种有许多优点,如菌种可用工业化进行大量生产,培养周期短,长速快,菌龄整齐,接种后菌种在料内分布均匀,发菌点多,菌丝长满料的时间短,出菇快。香菇液体菌种的应用,可促进香菇栽培产业向规范化、规模化和机械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地沟菇房袋栽香菇是北方黄土高原室外种香菇一项开发性的新课题,既保证了香菇在风沙大、气候干燥、寒冷北方地区的野外露地栽培成功,又能使香菇袋栽管理比南方更方便,并达到高产优质的要求,它是利用袋栽香菇的方法,将发菌好的菌筒排放到半地下式地沟菇房出菇管理,或将接好菌的栽堵袋堆放在半地下式地沟菇房发菌管理和出菇管理的一种栽培方法。它是发展北方香菇生产的一条好途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平菇袋栽由于成功率高、产量高、质量好、操作容易、管理方便、占地面积小等优点,在生产上仍是菇农采用的一种主要栽培方式。在生产上常因各种原因造成不发菌、发菌慢、烧菌、不出菇等问题,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生产实践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防治对策。1 播种后菌丝不吃料、不发菌1 1 原  因 ①培养料含水量过多,已变质,产生了大量杂菌,抑制了平菇菌丝的生长;②菌种已老化,生活力差;③菌种用量过少;④培养料 pH不适宜。1 2 防治对策 ①选用新鲜未霉变的棉子壳,料的含水量控制在 60 %~ 65%;②…  相似文献   

15.
福建泉州鲤城区北峰食用菌场,自1986年以来利用龙眼树林荫地袋栽食用菌,全年轮换挂袋栽培香菇、黑木耳、平菇和鲍鱼菇等,既降低成本、又可提高菇、耳产质量,同时还能促进果林生长发育,做到林茂菇旺,收到很好的经济效益。本文以香菇为例作一介绍。(一)材料供试菌种为香菇CL_(11)号和本场自育86号。培养基配方为木屑78%、麸皮或米糠20%、蔗糖1%,碳酸钙1%。(二)方法①室内发菌:将料加水拌匀后分装于32×17 cm 聚丙稀袋,每袋装湿料1.1公斤,常压灭菌,接种后置25℃室内发菌40天后脱袋,排放于室外平地,用薄膜覆盖,待菌丝转色后再排放于林荫下栽培床进行管理。②搭建床架:选择空气流畅、又可避风的龙眼林荫地,四周围塑料编织布(如采用  相似文献   

16.
书评     
《中国北方香菇栽培》是王柏松等三位专家撰写的,1902年1月由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出版,定价6.50元。此书根据我国北方环境特点和著者20多年栽培食用菌经验写成,它的出版对香菇的生产发展肯定能起到推动作用。此书内容包括概述、生物学特性、香菇菌株选育及其优良菌株、制种技术、段木栽培、菇房压块栽培、菇棚菌袋栽培、半地下菇棚菌筒栽培、人防地道压块栽培、塑料温室直立排筒栽培、沟畦生料菌床栽培、香菇生产中的一些问题及其解决办法、采收保鲜  相似文献   

17.
刘贵巧 《食用菌》2003,25(4):16-16
食用菌液体菌种有发菌周期短、发菌整齐的优点 ,因而在食用菌的种植过程中 ,应用越来越广泛 ,但液体菌种都有一定的保存期 ,超过保存期 ,菌种的生活力下降 ,菌种萌发慢 ,菌袋易污染。本试验以平菇、香菇为例 ,揭示了液体菌种做原种 ,在不同保存温度下的保存期。1 材料和方法1 .1 试验材料 ①菌株 :平菇 (西德 89) ,香菇 (L36) ,为本试验室保存的菌种。②培养基 :试管斜面培养基 :马铃薯 2 0 0 g,葡萄糖 2 0 g ,琼脂 2 0g ,水 1 ,0 0 0mL。pH自然 ;液体菌种培养基 :马铃薯 2 0 0g ,磷酸氢二钾 1 g ,硫酸镁 1 .5g ,水 1 ,0 0 0mL ;栽培种…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人工栽培成功,优质香菇——花菇生产量剧增,发展极快。如何提高花菇的品质和产量,使其产后增值,现对花菇越夏、增氧、管理的关键技术谈点浅见。 1越夏 ①制栽培袋时间,培育花菇的要比培育一般香菇提前3~4个月,从接菌到转色出菇需6~7个月。②菌丝培养适应的温度在28℃以下。③根据花菇菌丝体培养等特性,将其生产时间安排在3~5月,菌丝生长越夏到9~10月出菇(即180~210天)。④选用中温偏高,适应性广的菌株。⑤菌丝培养阶段场地需要阴凉、宽广、通风、微光,菌筒按井字摆放四层,控制温度不超过28℃,高于28℃时采取挂袋凉菌。⑥采用单面接菌3穴,延长菌丝发透菌筒时间,利于菌筒越夏。⑦发菌阶段翻筒次数不能过多,以3次为宜,防止过早转色造成菌皮增厚。  相似文献   

19.
1983年冬和1984年春,因香菇育种工作的需要,笔者曾对福建闽中、闽北十二个县的二十多个香菇栽培场进行品种应用和生产效益调查。发现产量高低悬殊,说明我省段木栽培香菇的增产潜力很大。现根据几个丰产菇场谈点看法。首先,要有一个优良的菌种,这是丰产的关键。所谓优良菌种,应该是纯度高,菌丝生长浓密、健壮,培养基转色快(米黄色),香菇味浓,瓶壁容易形成子实体,原基圆整。  相似文献   

20.
一、菌种选育木屑栽培香菇,是香菇生产上一项重大工艺的改革,它的显著特点是生产周期大大缩短,产量和生物学效率大大提高,而且变段木接种为木屑制种,变野外栽培为室内或人工遮荫设施栽培。因此在菌种选用上面要求选育菌丝生命力旺盛,抗霉菌能力强,易出菇,产量高、质量好,适合于木屑栽培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