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我国水稻、小麦、玉米基肥和追肥用量及比例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提高肥料利用率的一个很关键的措施就是同步作物的养分需求与土壤、肥料的养分供应。本文依据农户调查数据和统计资料,详细分析了我国水稻、小麦和玉米氮磷钾基肥和追肥用量及比例,并利用施肥比面这个指标筛选分析了三大粮食作物上六个主要化肥品种作基肥和追肥的用量和比例。最后针对我国基追比现状本文提出了应综合考虑不同地区影响基追比的因素,在高肥力地区采用降低基肥的用量,加大追肥用量的氮肥后移的施肥方式;在肥料品种方面对于氮肥来说仍要保持单质氮肥的生产和应用,对于磷钾来说,应针对不同的肥料品种加大肥料复合化和专用化。  相似文献   

2.
芝麻氮、磷、钾肥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探明芝麻生产中氮、磷、钾肥最优化施肥参数,本试验运用“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方案,对白芝麻品种郑芝98N09和黑芝麻品种冀9014的氮、磷、钾肥料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量氮、磷、钾用量及其配施能显著改善芝麻的经济性状,提高芝麻产量.施氮量与芝麻株高、单株蒴数、单蒴粒数、千粒重等经济性状呈显著正相关,氮、磷、钾肥对郑芝98N09的经济性状的影响为氮>磷>钾,冀9014为氮>钾>磷.通过建立肥料与产量效应函数方程并结合经济效益分析得出,郑芝98N09的最佳施肥量为N 123.09 kg/hm2、P2O5 60.13 kg/hm2、K2O 73.31 kg/hm2,冀9014的最佳施肥量为N 133.92 kg/hm2、P2O5 70.85 kg/hm2、K2O 110.80 kg/hm2.因此,郑芝98 N09施肥时应重施氮肥,适配磷、钾肥;冀9014应重施氮、钾肥,兼施磷肥.  相似文献   

3.
生物有机肥肥效机理及应用前景展望   总被引:41,自引:1,他引:4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生物有机肥概念、肥效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了超大生物有机肥和“稳得高”生态肥肥效机理及其在农作物生产中应用效果,并指出生物有机肥应用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田氮肥施用现状、问题及趋势   总被引:142,自引:27,他引:115  
氮素在作物产量和品质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综述了什么是合理施氮,包括施氮量、施氮方法和时期,也包括与有机肥和秸秆还田措施的配合等。指出我国农田氮肥施用的主要问题是施肥过程和施肥后的严重损失。依据农户调查所获得的田块尺度施氮量,与田间试验合理施氮量对比分析表明,过量施氮田块占总调查田块的大约33%。依据区域尺度单位播种面积平均施氮量,与作物平均推荐施氮量对比分析表明,全国过量施氮面积占播种面积20%、合理面积占70%、不足面积占10%。总体而言,过量施氮现象还相当普遍,特别是在蔬菜和果树等经济作物上。本文提出了一种估算国家尺度氮肥需求量的方法,可估算出全国合理需氮量范围,称之为氮肥需求量估算法。用三种不同方法估算的我国1980~2010年间的氮肥需求量与实际氮肥使用量比较表明,如仍然依照现在的粗放施肥习惯,应该为现在的实际氮肥使用量,5年平均为N 27.9×106t左右,正好处于合理需氮量范围的中线。在改善施肥技术基础上,我国2006~2010年间5年氮肥平均使用量应该在N 19.6×106t左右;用五种方法预测的我国未来氮肥需求量表明,如果改善施肥技术,我国2020、2030、2050年合理氮肥需求量分别为N 21.0×106t、21.7×106t、23.1×106t;如施肥技术得不到实质性改善,依然粗放施氮,则氮肥需求量应处于合理使用量范围的中线,分别为N 30.4×106t、31.4×106t、33.4×106t。进一步分析了我国粮食产量和氮肥施用量与美国和西欧的差异,我国农田有机肥和碳投入对增加土壤有机碳氮库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运用田间小区试验探讨了氮磷钾化肥与有机肥不同配比对油菜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油菜大田生产科学、适量施肥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施N 180 kg/hm2、P2O5108 kg/hm2、K2O144 kg/hm2、谷壳粉1 800 kg/hm2时,油菜的经济性状和产量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6.
7.
不同钾肥对虎奶菇菌核产量与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探讨了不同K肥相同含K量添加培养料栽培虎奶菇菌对产量与不同种类氨基酸总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硝酸钾为K肥对虎奶菇菌核产量与氨基酸含量影响的关联度最大,其次为氯化钾处理,硫酸钾处理关联度最小,这与栽培试验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8.
载体缓控释尿素研制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提出载体缓控释肥料的概念,研制这种肥料的关键在于寻找或合成适当的功能高分子。以天然多糖A和尿素研究了载体缓控释体系。结果表明,天然多糖A与尿素有极好的相溶性,共混后加入少量交联剂对尿素起到了十分明显的缓控释作用。红外分析和X-衍射分析表明,天然多糖A和尿素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为氢键的相互作用力,而这种氢键相互作用使得天然多糖A和尿素形成了-螺旋或高分子网络结构的载肥体系。  相似文献   

9.
黄芪是我国大宗中药材的典型代表,目前对于有机黄芪养分需求及施肥管理措施研究较少,且符合有机种植的有机肥、矿物肥、微生物肥配施鲜有报道。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施肥(CK)、化肥(C)、有机肥(O)、有机肥+矿物肥(OM)、有机肥+矿物肥+微生物肥(OMD)等5个肥料处理对有机黄芪各器官中氮、磷、钾、钙、镁、铁、锰、铜、锌等9种矿质养分元素吸收、积累、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黄芪生长期内,黄芪各器官中9种矿质元素的含量动态因肥料处理不同而存在差异。黄芪根系各元素积累规律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茎叶中各元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积累动态趋势。5种肥料对比分析发现,单施化肥能促进黄芪茎叶对养分的吸收。而有机肥+矿物肥+微生物肥(OMD)能显著促进黄芪根系对氮、钾、铁、锰、铜、锌的吸收和积累,促进茎叶对磷的吸收和积累;与其他处理相比促进了9种养分向茎叶的分配,为黄芪地上部生长提供更多营养。总体而言,有机肥+矿物肥+微生物肥(OMD处理)能有效促进黄芪对多种矿质养分元素的积累与分配,这可能是该处理下有机黄芪高产优质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不同氮磷钾肥对土壤pH和镉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采用土壤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氮、磷、钾肥对土壤pH和镉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60 d时,所有氮肥处理均降低了土壤pH,增加了Cd的提取量;但高量尿素和氯化铵处理土壤pH降低最多,提取的Cd也最多;硫酸铵提取的Cd较对照增加最小。所有磷肥处理均引起土壤pH小幅降低,但对土壤Cd提取量的影响以普钙稍大。3种钾肥处理均降低了土壤pH,其中氯化钾在0 d时提取的Cd在所有钾肥处理中为最高,其提取能力15 d后逐渐消失,试验结束时所有钾肥处理对Cd提取量均低于对照。本研究进一步表明,在土壤Cd含量处于污染临界值附近或已受Cd污染的土壤上,应避免施用高量的酸性肥料如尿素、氯化铵、普钙,以及其他酸性物料。在常用磷、钾肥中,磷酸二铵和硫酸钾在Cd污染土壤上施用更为适合。  相似文献   

11.
减量施用控释氮肥对小麦产量效率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通过对控释氮肥减量且随小麦播种一次性施用(CRF),与农民习惯施肥(FP)及优化施肥(OPT)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减量施用控释氮肥使小麦群体及产量构成因素整体表现优于FP和OPT处理;(2)CRF处理能够保证小麦稳产,单位面积(667m2)较FP处理增收66.8元,其氮素回收率和氮偏生产力较FP处理分别提高19.7%和34.3%;(3)CRF处理各深度土层硝态氮含量均低于OPT和FP处理,极大降低硝态氮向土壤深层次淋溶的风险。在小麦上减量使用控释氮肥具有简化生产环节、节本增收、提高氮养分利用和减少环境污染等优势,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大豆施用镁、钼、锰肥的增产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雷 《土壤肥料》2005,(6):50-51
试验证明了在黑河地区的土壤条件下施用镁、钼、锰肥对大豆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为大豆的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施用镁、钼、锰肥能够不同程度地提高大豆的出苗率,增加株高、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试验证明了在黑河地区的土壤条件下施用镁、钼、锰肥对大豆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为大豆的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施用镁、钼、锰肥能够不同程度地提高大豆的出苗率,增加株高、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Soil samples were taken from six experimental sites (3 in phosphorus and 3 in the potassium rate studies) to depths of 60 or 90 cm. Phosphorus from the various rates of applied P was found to have accumulated in the surface soil except where mechanical mixing was suspected. Potassium from the various rates of applied K was found accumulated in soil depths of 0 to 20 cm. However, the accumulated amounts of P and K were small in comparison to the rates applied. In the potassium studies, chlorides accumulated in the subsoils of the two sites that had restricted soil layers.  相似文献   

15.
化肥的一次施用量过大造成面源污染,给生态环境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功能化生物炭是构建化肥缓释的重要材料,是生物炭基缓释肥开发的一条途径。该研究以玉米秸秆为炭原料,鸡蛋壳为钙原料,基于热解转化技术耦合氮磷的同步富集制备钙镁型秸秆生物炭肥(Ca/Mg-BCF)。通过温度和pH值对Ca/Mg-BCF缓释性能的影响试验、缓释动力学和淋溶模拟试验等,研究了Ca/Mg-BCF的缓释性能;结合表征技术,初步揭示其缓释氮磷的机理;利用盆栽试验考察了该炭肥与传统化肥对玉米生长影响。结果表明:Ca/Mg-BCF对N和P的缓释作用明显优于化肥(CF),Ca/Mg-BCF对N和P的释放率(5.90%和8.68%)在缓释48 h后,分别比CF降低了88.10个百分点和74.22个百分点;淋溶试验证明,Ca/Mg-BCF对N和P的累积释放率呈现缓慢增长的趋势;Ca/Mg-BCF对养分的释放受温度(10~40℃)的影响较小,其对N和P的释放分别在pH值为1~7和3~10之间较为平稳。Ca/Mg-BCF对N和P的缓释性能,主要受多种作用协同控制,包括鸟粪石等晶体的溶解速率、磷酸根的再沉淀、静电吸引以及生物炭的限域效应等...  相似文献   

16.
利用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QR9研制复合微生物肥料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针对化肥、传统有机肥和生物肥料的优缺点,开发集化肥速效、有机肥长效和生物肥增效为一体的复合微生物肥料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鉴于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QR9易在逆境中形成芽孢,具有耐盐性好,抗病,广谱促生等特点,利用其通过固态发酵研制的生物有机肥添加一定配比的无机化肥研制"全元"复合微生物肥料。同时通过粉状、颗粒复合微生物肥料存放试验和田间试验对"全元"复合微生物肥料的配方、工艺和肥效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粉状和颗粒复合微生物肥料储存6个月时,功能菌活菌数量均超过国家标准(2×107 cfu/g,干重);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复合微生物肥料能明显促进番茄的生长,与等养分有机无机复合肥、化肥处理和不施肥处理相比,在总养分100 g/kg施肥水平下,番茄增产幅度分别达8.23%、10.26%和37.73%;在总养分140 g/kg施肥水平下,番茄增产幅度分别达7.36%、13.92%和44.77%。因此,利用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QR9能够生产粉状和颗粒状复合微生物肥料。  相似文献   

17.
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对温室黄瓜生长、 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蔬菜生产过量使用有机肥也会影响蔬菜的生长、 降低蔬菜的品质。本项目在保护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一定养分量投入中,在黄瓜上有机肥和无机肥的最佳配比。试验采用泡沫槽栽培,所有供试肥料均以底肥形式一次性施入。结果表明,施有机肥30 t/hm2+无机肥0.9 t/hm2的处理和施有机肥45 t/hm2+无机肥0.45 t/hm2的处理严重抑制了黄瓜定植初期的生长,降低了前期单株产量和果实中Vc、 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了硝酸盐含量。单施有机肥60 t/hm2的处理肥害相对较轻,植株恢复生长较快。单施无机肥1.8 t/hm2的处理和施有机肥15 t/hm2+无机肥1.35 t/hm2的处理植株生长势强,前期单株产量、 果实中Vc、 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较高,硝酸盐积累量较低,但这两个处理在结果后期发生早衰,导致中后期产量下降。综合生长、 产量和品质指标,最优的底肥组合应该是施有机肥15 t/hm2+无机肥1.35 t/hm2的处理,但要注意生长中后期进行追肥,以满足果实生长的营养需求,以期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8.
不同浸提条件对包膜控/缓释肥水中溶出率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以几种不同包膜材料控/缓释肥为供试肥料,研究不同肥(养分)水比、浸提方式(连续浸提和更换浸提液)、温度和pH条件对控/缓释肥水中溶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提液中肥料浓度是影响养分释放的重要因素,加大肥水比、更换浸提液可以显著减小这种影响。升高温度,有机和无机材料包膜控/缓释肥水中溶出率均显著加快。肥料类型、肥水比对浸提液的pH都有显著影响,但在连续浸提和更换浸提液方式下,7d内浸提液的pH有着不同的变化趋势。控/缓释肥在pH.5的磷酸盐缓冲液中的溶出率显著高于在pH.7的磷酸盐缓冲液中的溶出率。因此,对于不同包膜材料控/缓释肥以一定pH值的微酸性缓冲溶液作为浸提剂,定期更换浸提液或采用动态流法,相同的氮(或磷、钾)水比,30℃左右的浸提条件是较为合理的。  相似文献   

19.
聚合物/膨润土复合控释材料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用聚合物/膨润土复合材料与肥料混合制备混合型缓/控释肥和用复合材料包裹尿素制备包膜型缓/控释肥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聚合物和膨润土都具有控释作用,二者复合具有更好的控释效果。几种混合型缓/控释肥处理的玉米生物量均较对照有显著提高,以添加含膨润土0.5倍(相对于聚合物质量)的复合材料配制的缓/控释肥效果最好。几种包膜型缓/控释肥处理的玉米生物量较对照有所提高,差异达显著水平,以含膨润土2倍的复合材料制备的缓/控释肥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Zn、B、Mn肥喷施对兰州百合干物质积累分配、产量和氮磷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磷钾肥充足的土壤中,喷施浓度为200 mg/L Zn肥、100 mg/L B肥和100 mg/L Mn肥均能有效促进兰州百合对氮磷的吸收转运,增加兰州百合鳞茎产量,改善鳞茎品质,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