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玉米杂交种邯丰79高产高效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玉米杂交种邯丰79的高效制种技术,指导优质种子繁育工作,以邯丰79的母本H7和父本H9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母本种植密度、父母本行比、父母本播期和施肥量对邯丰79制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邯丰79高产高效制种技术为父母本同期(4月18日)播种,父母本行比1∶5,母本种植密度75 000株/hm~2,经济施肥量为氮(N)210 kg/hm~2、磷(P2O5)165 kg/hm~2、钾(K2O)180 kg/hm~2。  相似文献   

2.
父母本行比对利用苦瓜强雌系制种产量和纯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正明  况浩池  罗俊涛  沈留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0):2898-2898,2927
以川苦6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父母本行比对利用苦瓜强雌系制种产量和质量的影响,选出最佳父母本行比.结果表明,父母本行比为1∶(5~6)时,其产量最高,1∶4时其产量次之;父母本行比为1∶(3~4)时,其种子纯度最高;综合考虑制种产量与制种质量,利用苦瓜强雌系制种,其最适行比为1∶4.  相似文献   

3.
AL型冬小麦不育系繁殖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不育系繁殖的几个重要措施不同父母本行比、母本密度、株高差和喷施赤霉素等综合因素初步研究表明,在父母本行比为2∶2~2∶6时,行比越大,产量越高.当母本密度为11×104株/667 m2时,繁殖产量最高,抽穗50;时喷施2 g/667 m2的赤霉素,对繁殖产量和母本异交结实都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棉花天然制种合适的父母本比例,提高制种产量,降低制种成本。[方法]利用核不育两型系进行杂交棉天然制种,设置1∶5、1∶6、1∶7、1∶8、1∶9的父母本行比,研究行比对异交结铃率和单株产量的影响。[结果]父母本行比为1∶6的平均结铃率最高,1:5的次之,1∶9的平均结铃率最低,平均结铃率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1∶6>1∶5>1∶7>1∶8>1∶9。各个父母本行比间的平均结铃率在0.01水平上存在差异,单株产量在0.05水平上存在差异。父母本行比为1∶6与1∶9的结铃率和单株产量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结论]在供试的各父母本行比中,父母本行比为1∶6的结铃率、单株产量最高,父母本行比为1∶9的结铃率和单株产量最低。  相似文献   

5.
为了在华南地区利用细胞核不育两型系进行杂交棉天然制种,探索其合适的父母本比例,从而提高其制种产量,降低制种成本。通过设置不同的父母本行比试验:1∶5、1∶6、1∶7、1∶8、1∶9,研究行比对异交结铃率和单株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在供试各父母本行比中,父母本行比为1∶6的结铃率、单株产量最高。而父母本行比为1∶9的结铃率和单株产量最低。父母本行比为1∶6与1∶9的结铃率和单株产量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适宜的小麦杂交种高产制种技术。[方法]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父母本不同的行比和不同的氮肥施用量对杂交小麦制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制种产量随着母本行数的增加而增加,父母本行比为2∶6时制种产量为3 683.8 kg/hm2;氮肥施用量为450 kg/hm2时制种产量为3 649.4 kg/hm2;父母本行比与氮肥施用量的互作效应表明,父母本行比为2∶6、氮肥施用量为300 kg/hm2时产量为最高,达4 160.6 kg/hm2。父母本行比和氮肥施用量对产量构成因素等性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穗粒数、穗重和结实率有显著的影响,当父母本行比为2∶5时穗粒数、穗重和结实率最高,分别为26.7粒、1.12 g和62.6%;当氮肥施用量为450 kg/hm2时穗粒数、穗重和结实率最高,分别为26.0粒、1.08 g和59.2%;父母本行比与氮肥施用量的互作效应表明其对穗粒数、穗重和结实率均有显著的影响,当父母本行比为2∶5、氮肥施用量为300 kg/hm2时穗粒数、穗重和结实率最高,分别为29.6粒、1.24 g和71.6%。[结论]穗粒数是影响制种产量最大的构成因素,提高穗粒数就能提高制种产量。综合父母本行比和氮肥施用量对制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性状的影响来看,该试验条件下,以父母本行比为2∶5~2∶6、氮肥施用量为300~450 kg/hm2的处理为最佳。  相似文献   

7.
对甬优9号制种进行父母本2∶6~12等7个不同行比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距离父本越近的母本行结实率越高;随着父母本行比的增加,母本平均结实率呈降低趋势,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增加,每穗总粒数、每丛有效穗数、千粒重差异不大;制种产量以父母本行比2∶8时为最高,其次为2∶10的行比。  相似文献   

8.
<正> 普及玉米杂交种,是提高玉米产量经济有效的措施之一,但因制种产量低,满足不了大田用种,供求矛盾十分尖锐。为了提高制种产量,我们从1975年起,重点摸索和改进了予农704、郑单二号、博单一号这三个杂交组合的父母本行比、播种方式和密度。改常规制种父母本的1∶2为1∶3,最高试验到1∶6;改等行距为宽窄行条带播种,改3500株为6000株的种植密度,收到了良好效果。最高产种量每亩达到:郑单二号  相似文献   

9.
采用裂区设计,探讨不同种植密度配合不同施肥量配比对桂玉505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与不同施肥量配比的交互作用极显著,表明不同密度适用于不同的施肥量配比,其中以施纯N∶P2O5∶K2O(kg/hm2)=270∶90∶270的施肥配比配合种植密度为4.8万株/hm2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10优18制种中不同父母本行比对产量及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父母本行比在2∶4~12,行比对制种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但处在不同行位不育系的结实率间却存在显著差异,结实率随不育系离父本距离的增加而减少。结果表明,由于小的行比能增加恢复系产量,减少不育系用量,因此,小行比能增加10优18的制种效益。  相似文献   

11.
绿竹笋用林丰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本文以绿竹笋用林为对象,通过建立河流淤积土、沙壤、黄壤堆积土三个样地,对竹林进行调查、施肥、培育试验,以研究其在不同生长条件下的丰产措施与丰产结构,从而指导竹农生产.试验结果表明,绿竹笋用林合理竹林结构以代数为1.3~1.6为佳,在不同密度的竹林中,合理丛立竹度与密度呈动态平衡关系;合理化肥配置方案为N:P:K以2:1:1~3:1:1之间最好,复合肥年施肥量为2~3kg/丛,在出笋前及出笋期间分多次施用;抚育管理以培土、留笋及排灌技术为重点.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不同施肥水平及种植密度对茄子单株和群体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株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密度对群体产量的影响与施肥水平有关.在低肥时,密度应小,高肥时可适当提高密度,品种才能获得高产稳产.随着密度的逐步降低,个体补偿效应和群体补偿效应下降,施肥水平越高,补偿效应下降越明显.  相似文献   

13.
脱毒马铃薯种薯苗田间扦插成活率及产量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5因素混合水平正交试验设计L18(61×34),研究了不同品种、施肥比例、生根剂、生根荆浓度和扦插密度对脱毒马铃薯种薯苗田间扦插成活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成活率及产量的最大因素均为密度,其次为品种和生根剂,而肥料比例与生根剂浓度影响不大.品种为台湾红,施肥比例(N∶P∶K)为10∶5∶20,生根剂为吲哚丁酸(IBA),浓度为100mg/L,扦插密度为100株/m2的处理为最佳配置.  相似文献   

14.
以红优2号红麻木为供试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灌水水平和肥料运筹对红麻纤维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探讨红麻水肥利用特点,为红麻高产高效栽培水肥管理提供合理依据.结果表明:(1)低肥时纤维产量高、长度长、宽度大,且纤维强力和线密度减少不显著.(2)全部氮钾肥作基肥时有利于改善纤维线密度,纤维产量高,且纤维强力降低不显著.(3)苗期中水、旺长期和现蕾结果期高水时,纤维产量、纤维强力和纤维长度明显高于其他处理,且纤维线密度降低不显著.因此,中肥全部作基肥以及苗期中水、旺长期和现蕾结果期高水是较好的水肥运筹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研究玉米品种登海605不同密度和施肥方式对光合生理的影响,挖掘其增产潜力,建立高产栽培模式。本试验设计5个密度处理(D1、D2、D3、D4、D5)、3种施肥方式处理(S1:农大缓释肥、S2:分次施肥、S3:一次性施肥),并对不同处理的光合指标、叶面积指数、光合有效辐射、透光率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的施肥方式上层、中层、下层光合指标变化规律表现一致,各层次表现为上层>中层>下层,S2>S1>S3,玉米植株上层无论哪种处理都能获得足够的光能和CO2,光合指标相差不大,适宜的密度和施肥方式将获得更多的光能、有效辐射,合成有机物,形成更多的干物质积累,从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不同的抛栽密度对无盘旱育免耕抛栽稻产量的影响对比试验,表明:不同的抛栽密度对无盘旱育免耕抛栽稻的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影响不大,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早稻抛秧密度为2.0万丛/667m2时,其经济性状指标与产量最高;晚稻在低肥管理下抛秧密度以2.42万丛/667m2,高肥管理下抛栽密度以1.98万丛/667m2较理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互作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为提高常德烟区烟草生产水平和烟叶质量提供指导。[方法]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水平种植密度,3个水平氮肥用量,共9个组合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烤烟生长发育和产质量的影响。[结果]烤烟生育期主要受氮肥用量的影响,而种植密度对生育期基本没有影响。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对烤烟单株叶面积、株高、茎围、单叶重和节距的影响显著,对叶片总糖含量和还原糖含量影响显著,对上部叶和下部叶烟碱含量影响显著,对烤烟上等烟比例、产量和均价的影响显著。其交互作用对上部叶烟碱含量和还原糖含量影响显著,对中部叶和下部叶还原糖含量和总钾含量影响显著。氮肥用量是单株叶面积、株高、单叶重、节距、烟叶总氯含量、烟叶总钾含量、烟叶总氮含量、烤烟产量、烟叶均价和产值有关参数的主要决定因子,种植密度是茎围、烟叶烟碱含量、烟叶总糖含量、烟叶还原糖含量和上等烟比例有关参数的主要决定因子。[结论]烟叶产量以D3N3(种植密度1.80万株/hm~2,施氮量135 kg/hm~2)处理最高,为2 104.6 kg/hm~2;烟叶产值以D_2N_2(种植密度1.65万株/hm~2,施氮量120 kg/hm~2)处理最高,为52 729.7元/hm~2。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优质烟叶比例和上部叶工业可用性,于2014年在贵州毕节以常规模式(移栽密度16 530株/hm~2、留叶数22片、施氮量90 kg/hm~2)为对照,设置增密减叶、增密减叶减氮的栽培模式,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烟叶质体色素、香气物质含量及经济性状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密减叶减氮的栽培措施可促进上部烟叶的成熟落黄,提高上部烟叶的化学成分及香气成分的协调性,对上部烟叶提质增香效果明显。与对照相比,增密减叶减氮处理的烟株生长后期烟叶质体色素降解更为充分;烤后烟叶产值和上中等烟叶比例显著提升;烟叶含氮化合物含量降低,糖含量增加,化学成分协调性增加,香气物质总量显著增加;上部烟叶香气质改善、香气量及甜感增加、刺激性减小。综合分析,移栽密度18 195~20 205株/hm~2、留叶18~20片、减氮20%的栽培模式对上部叶增香提质效果最佳,适宜在毕节地区示范并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19.
优化施肥对大豆氮素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在两种密度(28、33万株.hm-2)条件下,研究了优化施肥对大豆不同器官的含氮量、氮积累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施肥显著提高了大豆植株R6期的含氮量,在高密度条件下,叶片含氮量提高了10.6%,茎秆含氮量提高了11.3%(P<0.05)。优化施肥显著增加了R2~R6阶段的氮素积累,其中R4~R6阶段高密度条件下氮积累量提高了41.4%(P<0.01)。R2~R6阶段的氮素积累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高密度条件下,优化施肥的产量比常规施肥提高了10.5%(P<0.05)。  相似文献   

20.
杨卓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2,(13):7684-7686,7702
[目的]研究栽培措施对佳早1号产量及构成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间筑小田埂,并覆盖地膜,排灌分开,每个小区面积是14 m2,栽插规格是20 cm×20 cm,每丛插4本。共进行播栽期试验、栽植密度试验、不同N肥水平试验、N肥施用比例试验。[结果]不同播栽期对佳早1号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不大,在不影响晚稻安全齐穗的前提条件下,佳早1号的播栽期可比当地正常时期推迟10 d左右。不同栽植密度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栽植25、30和36丛/m2处理间的产量无显著差异,但比21.43、18.37丛/m2处理增产显著或极显著;以获取最大效率的高产为目标,现行适宜的栽植密度为25~30丛/m2(19.8 cm×16.5 cm至19.8 cm×19.8 cm)。不同N肥水平现行适宜的施N量为150~195 kg/hm2;比较各处理的产量构成看出,适量施N量的处理穗多穗大,单位面积总粒数多,结实率高;施N偏少的处理,穗数较少,单位面积总粒数少,引起减产;施N偏多的处理,虽然穗也多,单位面积总粒数多,但由于结实率偏低而减产。基蘖、穗粒肥比8∶27、∶36、∶4各处理之间的产量无显著差异;从平衡施肥的角度出发,现行适宜的基蘖、穗粒肥比例可选7∶3。[结论]该研究可为佳早1号在宁德市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