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可溶性淀粉和衣康酸为原料,以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剂,合成淀粉-衣康酸接枝共聚物,采用红外光谱对其共聚产物进行结构表征,并分析了引发剂用量、淀粉与衣康酸质量比、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淀粉与衣康酸质量比为1:5、引发剂用量为淀粉质量的3%、反应温度为50℃时,制备得到的接枝共聚物接枝率最高.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以硝酸铈铵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甲酯与玉米淀粉的接枝共聚反应,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原料配比、加料顺序对反应的影响,并研究了酸对反应的影响,求得了接枝率和接枝效率。  相似文献   

3.
木薯淀粉丙烯酰胺反相乳液接枝共聚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Span80和Tween80为复合乳化剂,进行了木薯淀粉丙烯酰胺反相乳液接枝共聚反应,并考察了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反应时间、单体与淀粉质量比4个因素对反应聚合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得到适宜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50℃、引发剂浓度0.017 5 mol*L-1、反应时间2 h、单体与淀粉质量比1.5.最后通过红外光谱仪对产物结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惠贤民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091-15092
[目的]为洋芋淀粉的改性开发利用和制备高吸水.眭保水材料提供工艺依据。[方法]以洋芋淀粉和丙烯酸为原料,接枝制备高吸水性树脂。探讨原料配比、丙烯酸中和度、引发剂浓度和反应温度等主要条件对树脂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佳反应参数。[结果]洋芋淀粉接枝丙烯酸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和保水性。[结论]洋芋淀粉接枝丙烯酸制备高吸水性树脂,工艺简单成本低,材料环保,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用氯化亚铁、硫酸亚铁、硫酸亚铁铵和硫酸铁铵等形式的铁化合物过过氧化氢溶液构成引发剂,分别引发玉米淀粉-丙烯腈接枝共聚反应;用硫酸亚铁胺-过氧化氢引发玉米淀粉,小麦淀粉,交联玉米淀粉和交联氧化甘薯淀粉与丙烯腈的接枝共聚反应,以共聚物吸水力和产率为指标,研究了不同条件、引发剂及来源的淀粉对淀粉-丙烯腈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淀粉的来源并不重要,铁的形式对产物的吸水力和得率的影响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微波条件下淀粉与苯乙烯接枝共聚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利用微波技术对淀粉-苯乙烯接枝共聚物的合成进行研究。[方法]以焦磷酸锰络阴离子为引发剂,以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采用正交试验筛选通过微波加热,玉米淀粉与苯乙烯接枝共聚反应的最佳条件。[结果]淀粉与苯乙烯接枝共聚反应的最佳组合条件为:苯乙烯用量20ml,焦磷酸锰络阴离子浓度9mmol/L,反应时间14min(30s+30s)。[结论]该研究确定了淀粉-苯乙烯接枝共聚物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7.
淀粉接枝丙烯酰胺聚合中几种引发剂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在淀粉接枝丙烯酰胺聚合中引发剂的选择。通过对Mn(Ⅲ)、Fe(Ⅱ)、Ce(Ⅳ)引发剂的对比实验和反应条件的选择实验,得出Ce(Ⅳ)在这方面优于其它两种,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Ce4 —S2O82-循环引发剂,实验结果表明用Ce4 —S2O82-循环引发剂,引发速率大于Ce(Ⅳ)单独引发,而且淀粉接枝率高。  相似文献   

8.
为合成替代塑料的可生物降解材料,分别以硝酸铵和Ce(IV)-S2O^2-8复合引发体系引发木薯淀粉和纤维素与PVA进行接枝共聚反应,从而合成接枝共聚物。  相似文献   

9.
小麦淀粉工业废水的水质特征及酶法预处理条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小麦淀粉废水的主要组分和化学需氧量(COD)进行了测定,并研究了用酶预处理淀粉废水的工艺,结果表明,该淀粉废水中大部分有机质是淀粉,平均含量为2.27g/100ml,另外含还原糖0.08g/100ml,粗蛋白0.27g/100ml,灰分0.039g/100ml,pH3.76,酶处理能显著提高废水的还原糖含量,淀粉废水加12u/ml的α-淀粉酶至液化安全,还原糖占总糖的425,液化后的淀粉废水加5  相似文献   

10.
在碱性介质中,以硫酸钾为引发剂,以Span-80为乳化剂制得香料洋芋淀粉与偶氮染料接枝共聚物的反相乳液。研究了碱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单体的结构对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苏云金芽胞杆菌对淀粉塑料膜降解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云金芽胞杆菌菌粉,玉米淀粉与线性低密度乙烯共混制得淀粉塑料,通过地理降解和摇床快速降解试验研究了淀粉塑料中淀粉的降解率。结果发现地理降解120d后含5%菌粉和50%淀粉的薄膜淀粉降解率达到89.52%,扫描电镜观察大部分淀粉颗粒破碎,出现许多小孔。不加菌粉的淀粉降解率只35.48%,表明添加的菌粉对淀粉降解有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黑穗醋栗雌雄配子体在发育过程中,淀粉粒的动态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雌雄配子体不同发育时期,淀粉粒按一定途径有规律地转移;同一部位不同发育时期淀粉粒有一定的消长规律。小孢子发育时期,萌发孔部位花粉內壁有明显的PAS反应,此反应可准确地确定萌发孔的数量。在成熟胚囊中,中央细胞、卵细胞和助细胞有大量淀粉积累;助细胞的丝状器具有明显的PAS反应。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国产ZSY-1型流动注射分析仪及其附属设备,建立了植物中淀粉含量的流动注射碘比色分析法。通过对红松苗木,白皮松种籽等植物样品中淀粉含量测定及其与化学法对照实验和外加已知淀粉样品回收实验,都取得了满意结果,样品回收率在90%以上。本文系统探讨了分析检测流路及显色剂载流的选择和分析检测条件;深入讨论了该方法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精密度。FIA法测定淀粉具有:样品前处理简捷,干扰少、误差小、重复性好;选择性佳,灵敏度、准确度、精密度高;分析测定速度快、费用低、适于短时间内进行大批量样品淀粉含量测定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罗菊香  崔国星  张琳君  陈朝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348-21349,21471
[目的]以木薯淀粉为原料制备马来酸单淀粉酯。[方法]将木薯淀粉经乙醇活化之后,以马来酸酐为酯化剂,丙酮为反应溶剂,吡啶为催化剂,采用单因素试验法优化马来酸单淀粉酯的制备条件。[结果]制备马来酸单淀粉酯的最佳工艺条件:活化淀粉用量为1 g,反应温度为50℃,活化淀粉和酸酐的摩尔比为1∶3,吡啶用量为1 ml,反应时间为7 h。[结论]采用最佳的制备条件,制得取代度为0.332的马来酸单淀粉酯。  相似文献   

15.
提高淀粉包装膜强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提高淀粉可食包装膜的机械强度研究表明,以三氯氧磷交联后的淀粉膜,其断裂伸长率随交联剂用量的增大而递减,抗拉强度和直解撕裂强度先增后减。增塑可提高淀粉膜的断裂伸长率,增塑效应依次为:聚乙二醇〉甘油〉1,2-丙二醇。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干法制备的羧甲基淀粉糊的粘度曲线、糊粘度稳定性、透光率、冻融稳定性以及凝胶结构等性质,结果表明:与原淀粉相比,干法制备的羧甲基淀粉糊化温度明显降低,粘度降低,但糊粘度稳定性明显提高;羧甲基淀粉糊的透明度及冻融稳定性较原淀粉明显提高;凝胶的硬度和粘着力较原淀粉降低.  相似文献   

17.
绿豆和豌豆淀粉的分离方法及其品质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绿豆和豌豆淀粉的几种分离提取方法及其工艺品质特性。  相似文献   

18.
小麦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及其与淀粉积累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小麦籽粒中淀粉及其组分积累动态、相关酶活性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2个供试品种淀粉及其组分积累量随灌浆的进行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积累速率变化均呈单峰曲线,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总淀粉积累速率峰值均出现在花后21~28 d.2个品种小麦花后籽粒中腺苷二磷酸葡萄糖(ADPG)焦磷酸化酶(AGPP)、游离态淀粉合成酶(SSS)、束缚态淀粉合成酶(GBSS)活性均呈单峰曲线变化,花后28 d前呈上升趋势,28 d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AGPP活性与SSS、GBSS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AGPP、SSS、GBSS活性与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总淀粉积累速率、籽粒灌浆速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淀粉分支酶活性变化呈三次曲线的关系,前期活性较高,支链淀粉合成能力强,后期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9.
再生稻茎秆贮藏淀粉与再生苗生长的细胞化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相似文献   

20.
基因型和环境对小麦籽粒粗淀粉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的淀粉含量是判别小麦品种类别和影响出粉率及面粉用途的重要指标之一,对面条等食品的食用品质也有重要影响.本研究针对生产上小麦淀粉含量变化很大的问题,选用山东省区试的11个优质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在9个不同的试点上,进行淀粉含量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和地点间淀粉含量变化较显著.利用主效可加互作可乘模型(AMMI)对淀粉含量进行稳定性分析,不同品种与不同试点的交互作用不同,每个品种(系)对试点都有其特殊的适应性.因此,在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化种植时,针对淀粉含量,既要选准适宜的品种又要注意适宜的种植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