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4个引自日本的小菘菜杂交种为试材进行小孢子培养,对影响小菘菜胚状体发生及其成苗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了大量的小孢子胚状体及再生植株85株;不同基因型间的小孢子胚诱导率差异显著;4 ℃低温预处理24 h对小孢子胚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NLN-13+0.2 mg?L-1 6-BA+0.1 mg?L-1 NAA为适宜的诱胚培养基;50 r?min-1低频振荡培养有利于提高子叶形胚发生的比例;MS+3 %蔗糖+0.75 %琼脂+0.1 g?L-1活性炭是小孢子植株继代和壮苗的适宜培养基;MS+3 %蔗糖+ 0.75 %琼脂+0.1 mg?L-1 NAA是小孢子植株适宜的生根培养基。  相似文献   

2.
青花菜小孢子胚植株再生及倍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庆农70和庆农80为试材对青花菜小孢子胚状体植株再生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胚龄为30~35d且发育健壮的子叶形胚再生成苗率最高,超过75%,胚龄超过40d再生成苗率显著降低;琼脂浓度为1.2%时,小孢子胚再生成苗率最高,达60%~70%;大多小孢子胚不能直接成苗,二次分化频率较高;植株继代和复壮培养适宜培养基为MS+3%蔗糖+1.0%琼脂;小孢子再生植株一半左右为单倍体,二倍体率为30%~35%,存在少数四倍体和嵌合体。  相似文献   

3.
羽衣甘蓝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辉  姜凤英  冯建云  王超楠 《园艺学报》2007,34(4):1019-1022
以10个羽衣甘蓝杂交种为试材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胚状体发生和小孢子胚成苗的影响因素,以及小孢子植株倍性鉴定和单倍体加倍方法。结果表明,盛花期为最佳取样时期;培养基中13%的蔗糖较为适宜;继代培养以MS+6-BA 2 mg·L-1+NAA 0.1 mg·L-1为宜,平均增殖系数为5.06;小孢子再生植株成活率74.6%;小孢子植株自然加倍率为23.33%~37.50%;单倍体试管苗的加倍处理以秋水仙素浓度70 mg·L-1,处理时间9~11d为宜,加倍率达54.55%。  相似文献   

4.
对"长城红玥"、"宝冠"2个胡萝卜自交品种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花序与小孢子发育的相关性,以期获取游离小孢子和最佳灭菌的方法。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间游离小孢子培养难易存在差别,通过诱导胚性愈伤组织,芽分化,成功培养出单倍体和双单倍体再生植株,再生株系46.9%植株是单倍体,53.1%植株是双单倍体,诱导胚性愈伤组织、分化再生植株和生根的最佳培养基分别是HLB+0.5 mg/L 2,4-D、MS+0.5 mg/L 6-BA和MS(或W14)+1.0mg/L NAA。  相似文献   

5.
春结球黄心大白菜小孢子胚诱导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洪艳  冯辉 《中国蔬菜》2009,1(8):32-35
以引自韩国和日本的14个春结球黄心大白菜优良杂交种为试材进行小孢子培养,对影响胚状体诱导和植株再生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春结球黄心大白菜小孢子胚诱导率达极显著水平;不同品种对培养基中添加生长调节剂的反应不同;40r·min-1 低频振荡培养对小孢子胚诱导有促进作用;适宜的小孢子胚生芽培养基为MS+2.0 mg·L-1 -16-BA+0.1 mg·L-1 -1NAA+3%蔗糖+0.8%琼脂。  相似文献   

6.
以卡罗尔、HH1-8-57与津绿农家乐3个不同基因型黄瓜品种为试材,在Kumar等、Song等和詹艳等试验研究基础上,设计试验分别探讨低温预处理时间、培养基成分(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胚状体诱导培养基)和基因型等因素对黄瓜花药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低温预处理2d时,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MS+1.0mg·L-12,4-D+0.5mg·L-16-BA+3%蔗糖+0.8%琼脂培养基上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达到81.3%;在MS+0.1mg·L-1NAA+3.0mg·L-16-BA+3%蔗糖+0.8%琼脂培养基上胚状体诱导率最高,为40.0%;基因型间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及胚状体诱导率差异显著,津绿农家乐品种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达到81.1%,HH1-8-57胚状体诱导率最高,为40.0%。本研究从2份试材中成功地诱导出胚状体并获得了黄瓜单倍体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7.
红菜薹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影响红菜薹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红菜薹材料之间的小孢子胚诱导率差异很大;4℃低温预处理2 h时小孢子胚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NLN培养基中添加生长素(NAA)和细胞分裂素(6-BA)对小孢子胚诱导率影响不大,添加浓度过大时诱导率反而降低;培养基中添加活性炭能提高小孢子胚诱导率;子叶型胚在15 g/L琼脂的培养基上直接成苗率最高,达56.7%;再生植株在MS和1/2MS+IBA(0.5 mg/L)中的生根能力最好,1/2MS生根效果其次.  相似文献   

8.
菜用羽衣甘蓝的小孢子胚诱导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辉  郭姝  冯建云  王玉书 《园艺学报》2009,36(4):587-592
 以引自日本村田种苗公司的菜用羽衣甘蓝杂交种‘绿叶多汁’为试材, 对小孢子胚诱导条件、胚状体转接时间、生芽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筛选。在NLN-13 + 0.1 mg·L- 1 6-BA + 0.1mg·L-1 NAA和NLN-13 + 0.2 mg·L-1 6-BA + 0.2 mg·L-1 NAA两种培养基上获得了胚状体, 其发生率分别为1.38胚·蕾-1和0.98胚·蕾-1; 转胚时间以接种培养后25 d为宜; 适宜的胚状体生芽培养基为MS +2.0 mg·L-1 6-BA + 0.1 mg·L-1NAA + 3%蔗糖+ 0.7%琼脂, 丛生芽诱导率为56138%; 生根培养基以1/2MS + 0.1 mg·L-1 NAA + 3%蔗糖+ 0.7%琼脂为宜, 生根率100%。  相似文献   

9.
对影响红菜薹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红菜薹材料之间的小孢子胚诱导率差异很大;4℃低温预处理2h对小孢子胚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NLN培养基中添加生长素(NAA)和细胞分裂素(6-BA)对小孢子胚诱导率影响不大,添加浓度过大时诱导率反而降低;培养基中添加活性炭能提高小孢子胚诱导率;子叶型胚在15g/L琼脂的培养基上直接成苗率最高,达56.7%;再生植株在MS和1/2MS IBA(0.5mg/L)中的生根能力最好,1/2MS生根效果其次。  相似文献   

10.
基因型和有机附加物对小白菜花药培养胚状体诱导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13个小白菜品种进行花药培养,结果表明:在B5+谷氨酰胺0.8g/L+蔗糖10%固体培养基上有11个诱导出小孢子胚。各品种间小孢子胚产量差别较大,每100枚花药产胚数(诱导率)在0.11%-17.62%之间。比较B5培养基中蔗糖、有机物浓度和谷氨酰胺配比结果表明,B5+2倍B5有机物+谷氨酰胺0.4g/L+蔗糖10%+琼脂0.8%效果较好,小孢子胚最高诱导率达103.91%。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对4个青花菜DH系自交不亲和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NaCl溶液能克服青花菜DH系07-2的自交不亲和性,但不能克服另外3个DH系的自交不亲和性;不同浓度NaCl溶液处理DH07-2效果差异显著,其中10%NaCl溶液处理后,其亲和指数达4.53,极显著的高于与其他浓度处理,说明10%NaCl溶液克服青花菜自交不亲和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控制白菜3–丁烯基硫代葡萄糖苷积累的QTL定位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辉  孙日飞  邓杰  武剑  王晓武 《园艺学报》2011,38(7):1283-1290
 利用黄籽沙逊油菜L143和大白菜Z16杂交,再用Z16回交2代,然后进行小孢子培养构建了包含120个BC2DH株系的分离群体。应用135个InDel标记构建了包含10连锁群覆盖全基因组总长度为559.08 cM的遗传图谱。利用HPLC法对不同年份中亲本及BC2DH群体株系叶片中不同结构硫苷的测定,发现亲本间3–丁烯基硫苷积累差异极显著,结合MapQTL4软件与MQM作图法分析,共发现了两个控制3–丁烯基硫苷积累的主效QTL位点NAP-QTL-A03和NAP-QTL-A09,其中NAP-QTL-A03能解释51.0%(2007年秋)和64.2%(2009年春)的变异,两个QTL累计贡献率分别为67.90%(2007年秋)和73.10%(2009年春)。结合白菜基因组进一步分析认为NAP-QTL-A03为控制烯烃基硫苷生物合成的关键位点AOP,且可能的候选基因为BrAOP2,而NAP-QTL-A09位点附近存在另一个调控硫苷生物合成候选转录因子MYB28。  相似文献   

13.
利用离体小孢子培养技术培育心里美萝卜新品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心里美和山东心里美为供体材料进行离体小孢子培养,2个基因型均成功获得胚状体,每10~5个小孢子的成胚率分别为15.6%和21.3%。选取子叶形胚进行胚状体再生,北京心里美与山东心里美的成苗率分别为78.9%和64.5%。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再生株倍性进行鉴定,44.8%为二倍体(双单倍体,DH系),17.2%为单倍体,38.1%为多倍体。选择正常的二倍体植株进行自交留种,并对自交后代进行田间性状鉴定,与供体植株相比,DH系出现较大的性状变异。对来源于北京心里美的肉质根圆形、绿皮血红肉和椭圆形、绿皮血红肉DH系进行扩繁,后代性状整齐一致,血红肉率100%,没有出现浅绿肉变异株。利用离体小孢子培养技术获得了肉色整齐一致的心里美萝卜新品系,有效解决了常规自交易出现浅绿肉变异株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AIM: To study the expression features of human decorin in E. coli DH5α.METHODS: The pGEX-4T-1-decorin fusion clone was expressed in E. coli DH5α. Positively expressed clone was selected by SDS-PAGE. The optimized inducing time by 1 mmol/L IPTG was determined. The solubility of GST-decorin fusion protein was analyzed by ultrasonic crush method, and its quality was examined by Western blotting. RESULTS: With the induction of 1 mmol/L isopropy-β-D-thiogalactoside (IPTG), the fusion protein was expressed in E. coli DH5α. The optimized inducing time by 1 mmol/L IPTG was 4 hours. Most of fusion protein existed in the form of inclusion body. The expressed protein was GST fusion protein.CONCLUS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fusion protein of GST-decorin may be expressed in E.coli DH5α in a large amount in the form of inclusion body.  相似文献   

15.
应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对兼具有A,B,C染色体组的芸薹属异源六倍体CGMCC No.2553(AABBCC,n=27)材料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具有胚胎发生能力,并获得DH再生植株.220份驯化后的再生植株定植于日光温室中自交留种,其中12株获得白交种子.分别将DH植株与3份大白菜品种正、反交授粉杂交,得到4份杂交种F1代.经田间植物学鉴定,获得的杂交种为真正的杂种.目前,4份杂交种的染色体组成、倍性、育性等正在研究中.所获得的DH植株为今后构建遗传图谱,标记和定位重要的基因等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青花菜花球‘荚叶’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青花菜86101 ×90196组合获得的DH群体和配制的6个联合世代( P1、P2、F1、B1、B2和F2 ) 群体为试材, 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花球‘荚叶’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DH群体分析结果表明, 花球荚叶性状的遗传受到2对连锁并具有加性-加性×加性-上位性作用主基因+多基因( E-220模型) 的控制; 经6个世代联合分析结果表明, 花球荚叶性状的遗传受到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 E模型) 的控制, DH群体的主基因遗传率为70.80% , B1、B2和F2世代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3.59%、57.70%和87.07%。上述结果表明: 青花菜花球荚叶性状的遗传受到2对主基因+多基因的控制, 主基因遗传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7.
邓杰  王辉  程锋  武剑  王晓武 《中国蔬菜》2012,1(10):14-25
利用2套白菜类作物双单倍体(DH)群体与分别包含230、143个分子标记的遗传图谱,运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叶长、叶宽、叶片形态指数(叶宽/叶长)3个叶片形态学性状进行QTL定位及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两个DH群体中,在6个连锁群上共检测到9个QTLs位点,其中6个QTLs与叶长相关,2个QTLs与叶片形态指数相关,1个QTL与叶宽相关。这些QTLs分别位于连锁群A01、A03、A05、A06、A09和A10上。各位点的遗传贡献率介于7.1%~28.1%之间。其中,叶长与叶片形态指数的QTLs在两个群体中定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相近的位置。通过亲本重测序数据对Z16_SZQ F1 DH群体进行标记加密,最终将叶片形态指数QTL定位于标记BrID111431位点处,对该位点白菜注释基因分析发现在距BrID111431标记54 Kb处存在可能的候选基因BrXTH9。95份白菜类作物构成的自然群体转录组数据表明该基因的表达量与叶片形态指数存在极显著相关性,BrXTH9可能在白菜类作物中参与了叶片形态指数的调控。  相似文献   

18.
对芸薹属异源六倍体CGMCC № 2553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各时期的胚;经继代培养获得DH再生植株;低温处理15~20 d后定植到日光温室中,或者直接定植到日光温室中自然低温处理30~40 d。结果表明,CGMCC № 2553具有胚胎发生能力,2006年获得172株DH再生植株,2007年获得230株,2008年驯化275株;定植到日光温室中的DH再生植株有些会转变为叶片突变体,2006~2007年共获得8株叶片皱缩突变体,最高获得率为 2.29 %;目前已获得2份突变体的自交种子;叶片突变体主要表现:生长初期叶片表面皱缩呈瘤状,随着生长的进行,一些皱缩的叶片转变为正常,有的则依然皱缩。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同一DH再生植株上常常会萌发出皱缩和野生型的2个或多个分枝,由于皱缩和野生型除了叶片皱缩性状不同外,其他性状完全相同,因此叶片突变体和野生型是研究叶片皱缩性状的理想材料,有利于进一步研究皱缩基因的遗传,定位、克隆叶片皱缩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19.
大白菜DH群体TuMV抗性的QTL定位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已构建的包含287个标记位点的遗传图谱的大白菜DH群体,采用多模型QTL作图的方法,通过苗期人工接种TuMV-C4株系对来自抗病亲本Y195 93和感病亲本Y177-12的DH群体的TuMV抗性进行QTL分析。共检测到3个QTLs,分别位于R03、R04和R06连锁群上,解释的表型变异在10.5%~21.9%之间,3个QTLs可解释40.0%的表型总变异。其中位于R04上命名为Tu-2的QTL解释的表型变异最高,为21.9%,其余两个位于R03和R06上的QTLs,分别解释10.5%和14.5%的表型变异。  相似文献   

20.
 以129份大白菜 [Brassca campestris L.ssp.pekinensis(Lour.)Olsson] DH系为材料,采用HPLC法,对不同季节生长的大白菜叶片中硫苷的组分和含量进行了研究。在129份材料中均检测到8种硫苷成分,包含3种脂肪族硫苷,4种吲哚族硫苷和1种芳香族硫苷。主成分分析表明脂肪族硫苷3–丁烯基硫苷(NAP)、4–戊烯基硫苷(GBN)和2–羟基–3–丁烯基硫苷(PRO)是大白菜硫苷的主要组分,占总硫苷含量的60%。筛选出了6份高硫苷含量的材料。联合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脂肪族硫苷NAP、GBN和PRO在不同品种间差异极显著;某些吲哚族硫苷受环境影响较大,在不同的季节间差异显著;芳香族硫苷2–苯乙基硫苷(NAS)的含量在季节和季节 × 品种间差异显著。不同硫苷间的积累存在相互影响, NAP与GBN、NAP和GBN与总硫苷在两个年份中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