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淮河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特点与综合整治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有效推进淮河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整治,对淮河流域内坡耕地现状进行调查与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淮河流域现有坡耕地96.56万hm2,主要分布在桐柏大别山区、伏牛山区、沂蒙山区和江淮丘陵区,主要类型有石质坡耕地、土石质坡耕地、砂质坡耕地和土质坡耕地;通过全面分析坡耕地水土流失特点、危害以及综合整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淮河流域已有水土保持成果和坡改梯治理试点经验,提出了不同类型坡耕地整治方向与主要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2.
淮河流域在我国中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属水力侵蚀类型区中的北方土石山区,山丘区土层浅薄,水土流失潜在威胁巨大。基于2021年度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以淮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及分布状况,以及水土流失集中区水土流失空间分布特征,并针对各分区水土流失特点,提出了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基于REOF的淮河流域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淮河流域作为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研究其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变化特征,对流域水土流失防治、土壤资源保护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淮河流域内的40个气象站点1960-2018年的日降雨数据,采用Xie方法计算各站点降雨侵蚀力及降雨侵蚀力密度;使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otating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REOF)对淮河流域依据降雨侵蚀力的分布特性进行分区,采用线性倾向率、改进的Mann-Kendall检验和R/S分析法来分析流域内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变化特征;并为不同分区提供合理的农业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结果表明:1)淮河流域多年年均降雨侵蚀力及降雨侵蚀力密度分别为4 264 MJ·mm/(hm2·h)和4.21 MJ/(hm2·h),且降雨侵蚀力未来将呈增长趋势;整体上,流域内年降雨侵蚀力从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年降雨侵蚀力密度从北部向南部递减。2)基于淮河流域40个站点的年降雨侵蚀力序列,使用REOF展开的10个空间特征向量的累计贡献率达74.34%,可着重突出空间分布特征。并依据这10个模态分布将淮河流域的降雨侵蚀力场划分为降雨特征不同的10个地理区。3)降雨侵蚀力较高的分区为第2、3、4、5和6区,主要集中于流域南部和东部;5-9月的降雨侵蚀力约占全年总和的80%~91%,降雨侵蚀力密度较高。3)在降雨侵蚀力较高的5-9月期间,流域内各区域的农业活动过程中需加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尤其是第6区所在的区域。研究结果可为淮河流域内不同区域的耕地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参考,并进一步保障流域内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了了解淮河流域近年来水土流失的特点,分析造成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本文采用黑林水文站12年的降水、径流及泥沙资料,根据流域水土保持与河流泥沙分布情况相关性,通过分析降水量与径流量及径流量与含沙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总结了流域水土流失特点及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近年来生产建设活动等人为因素是造成流域内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以期为流域今后水土保持工作重点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生态脆弱性的淮河流域水土保持策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叶正伟 《水土保持通报》2007,27(3):141-145156
水土流失是淮河流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分析了淮河流域生态脆弱性的影响因素,认为流域两侧地形和水系严重不对称的基底性脆弱,南北气候过渡带的交错性脆弱,暴雨降水及径流的波动性脆弱,植被覆盖、土壤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动态性脆弱和黄河夺淮导致的历史遗传性脆弱是淮河流域水土流失的主要成因。针对淮河流域脆弱性成因,提出了该区水土保持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6.
<正> 商城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大别山北麓,淮河流域上游,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地带,是全国的贫困县之一.全县土地总面积2130km~2,其中耕地面积42413hm~2,山场面积104453hm~2,辖22个乡(镇、)373个行政村、5733个村民组;总人口6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2万人;全县人均耕地0.08hm~2,人口密度为319人/km~2,是一个集老、苏、边为一体的山区县1 综合开发,面貌巨变商城县山区面积大,地形复杂,沟壑纵横.据1981年调查,全县水土流失面积1595km~2,占总土地面积的74.8%.据卫星遥感测定,淮河流域上游的余集为极强度侵蚀区,曾被称为“豫南的黄色沙漠”.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制约了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还给淮河流域下游的水利工程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威胁.  相似文献   

7.
辽西低山丘陵区光伏发电项目水土流失特点和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辽西低山丘陵区光伏电场为研究对象,分析光伏电场的水土流失特点、防治分区及措施布设。光伏电场水土流失特点表现为重点流失时段为建设期;水土流失类型复杂多样;重点流失区域为光伏电场区。将项目区划分为光伏电场区、道路区、开闭站区、集电线路区,并分区进行了水土保持措施设计。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黑土区位于我国东北黑土区的南部,总面积约1.23×105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3.33×104km2,占辽宁省黑土区总面积的26.99%。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该区耕地面积减少,土地生产力下降;河床抬高,水库淤积;环境污染严重;灾害频繁,损失加重。依据辽宁省黑土区水土流失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水土流失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淮河流域黄泛平原风沙区水土流失格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掌握淮河流域黄泛平原风沙区水土流失现状与格局,对客观反映区域水土流失治理成效、制定水土保持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多源遥感影像,采用土壤侵蚀模型,结合野外调查和资料统计分析等方法,解译土地利用、植被覆盖、水土保持措施等因子,定量分析水土流失状况与格局,结果表明:2018年度淮河流域黄泛平原风沙区土地利用结构主要为耕地,耕地中水浇地占比最大;林草覆盖率较低,但以高覆盖为主;水土流失类型以风力侵蚀为主,侵蚀强度以轻度为主,其中部分水浇地、沙地等易发生风蚀,采矿用地、建设用地、其他草地、农村道路等易发生水蚀。监测成果可为黄泛平原风沙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0.
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现状与综合治理对策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的基础上,分析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现状、特点、成因、危害以及近50年来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南方红壤考察区目前有水土流失面积13.12万km^2,占红壤考察区土地面积的15.06%。近50年来,南方8省的水土流失面积在1985年前呈增加趋势,1985年以后呈现递减趋势。针对水土流失的特点与危害,提出水土流失治理的综合治理对策。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是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根本保证;科学规划、分区治理、实施战略性推进是综合治理的前提,推行生态补偿机制、实施重大工程是综合治理的契机;水土保持科技进步是综合防治水土流失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1.
以河北省坝上风电场建设区为研究对象,探讨风电场建设区水土流失特点、分区、防治重点及植被恢复措施。结果如下:风电场建设区水土流失特点为风电场工程的特殊性与坝上水土流失特征的相互耦合的表现;风电场建设区水土流失特点表现为点状与线状侵蚀并存,风蚀与水蚀共存,植被破坏点多面广、植被恢复难度大,土石方量较小、弃渣相对较少,水土流失重点在施工建设期等;风电场建设区的水土流失主要来自升压站、风机区、施工生产生活区、道路区、集电线路区和弃渣场等6个区域,不同区域的水土流失特点和防治重点各有侧重;坝上风电场建设区的植被恢复可采取封育恢复自然植被,清理表土集中覆盖、利用土壤种子库恢复植被及人工植被建设3类途径。  相似文献   

12.
神府东胜矿区新增水土流失量估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黄河中游神木、府谷、东胜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随着这里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新增水土流失就成为一个突出的环境问题。因此,正确评估矿区新增水土流失量,对于积极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加强监督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矿区开发新增水土流失的特点 根据地表形态破坏的不同,神府东胜矿区的水土流失可分为四类,即:露天矿区的水土流失,铁路、公路工程的水土流失,井矿区的水土流失,生活区及工业场地的水土流失。 露天矿区水土流失的特点是地表形态破坏严重,地表覆盖层剥离量大,弃土弃石集中,如处理不当则易形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山区风电场工程水土流失特点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结合风电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和验收技术评估工作实践,对黑龙江省山区风电场水土流失特点、防治分区、措施布设进行了分析、探讨。风电场工程建设周期短、扰动强度差异显著、植被破坏点多面广、植被恢复难度大,具有点线面侵蚀并存、风蚀与水蚀共存的水土流失特点;运输道路区是产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区域,是防治和监测的重点部位。将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划分为风电机组区、运输道路区、输电线路区、升压站区、施工生产生活区,并有针对性地布设了水土保持措施。  相似文献   

14.
重庆奉云段高速公路水土流失预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高速公路水土流失特点采用时空二维法分施工期、运营初期两个时段对重庆奉云段高速公路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扰动地表区、弃渣场、表土临时堆置区、桥涵基础弃渣水土流失量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高速公路水土流失总量为46.28万t,新增水土流失量42.07万t,水土流失新增指数为9.99,其中弃渣场、扰动地表区新增水土流失量分别占水土流失总量的54.58%、42.07%,弃渣场和扰动地表区是严重水土流失区;施工期水土流失强度为运营初期的59.2倍,是严重水土流失时段.对USLE在高速公路水土流失预测中参数取值方法也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对淮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治淮实践逐步加深了人们对淮河流域水土保持重要性的认识,阐述了“蓄泄兼筹”治淮方针的深刻内涵、洪涝旱和非点源污染等灾害与水土流失的相关性及水土保持在流域综合治理中的战略地位和基础性作用。淮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应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坚持典型示范,综合防治,规模治理;坚持水土保持与淮河流域防洪体系紧密结合;坚持生态优先,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并举;狠抓预防监督;加强科研和应用先进技术同步。  相似文献   

16.
淮河流域黄泛平原风沙区水土流失监管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分析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黄泛平原风沙区的土壤流失特征,确定区域水土流失监管重点对象和实施途径,基于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项目,以淮河流域黄泛平原风沙区为例,介绍了水蚀和风蚀调查、土壤侵蚀强度及其严重指数评价的方法,分析了该区水土流失基本特征,提出水土流失监管应着力做好4个方面的重点工作:①全面做好区域风蚀预防,尤其是在作物比较茂盛前,做好耕地防护;②全面做好生产建设项目督查,督导建设单位全面落实水土保持方案,实现建设一个项目、防护一片土地的效果;③坚决依法杜绝滥垦滥伐、乱采乱弃现象,坚决依法禁止未批先建、未验先投现象;④持续督导林地和草地全面保护与治理,通过补植、封育、改良和扩展种植等,促使林草地植物群落不断优化、林草地面积不断增大、预防水土流失的功能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7.
为了服务于垦区水土保持规划,以农牧场为基本单元,以水土流失现状分析为基础,充分与国家级、黑龙江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相衔接,突出垦区分布特点,以定性指标为主,结合定量指标进行合理调整,最终确定了垦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结果。垦区下辖的105个农牧场属于垦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其中:重点预防区包括49个农牧场,进一步划分为北部低山丘陵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东部三江平原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重点治理区包括56个农牧场,进一步划分为西部漫川漫岗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和东部低山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相似文献   

18.
徐州市微山湖湖西地区,是淮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之一。根据该地区的地形地貌、土质情况、降雨特征和土壤侵蚀特点,确定以治水作为水土保持治理的主攻方向,完善水利工程,形成梯级河网化,调节天然径流,改善地表水循环的状况,并进行综合治理。这样既建立了有效的水土保持工程体系,又解决了水源问题,使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9.
土地流转后农业经营模式以规模种植为主要特征,在给山丘区水土流失集中治理创造条件的同时,也因为大面积的土地开垦带来了严重的人为水土流失。传统的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正面临着治理与破坏并存,追求规模经营、经济利益与国家要求生态、社会效益兼顾不匹配等新问题。通过调查淮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农业经营模式转变下的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研究分析了新时期水土流失的特点、小流域综合治理面临的问题,从创新思路、理念、标准、机制等方面对当前小流域综合治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潍坊滨海区水土流失类型区划分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土流失类型区划分是实施水土保持措施的重要依据。针对潍坊滨海区的水土流失问题,在摸清水土流失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划分原则和水土流失特点,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将潍坊滨海区水土流失区域划分为3个类型区,即南部灌区水蚀微度侵蚀区、中部建设用地水蚀轻—中度侵蚀区、北部建设用地风蚀中度侵蚀区,并将中部建设用地水蚀轻—中度侵蚀区细分为建成区、在建区和规划待建区3个亚区。对每个分区的水土流失特征进行分析与描述,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