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材料118 A的遗传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瑞茂  陈大伦  汤晓华  李敏 《种子》2007,26(5):90-94
经遗传研究表明:核不育系118A的不育性受两对隐性重叠不育基因和一对隐性上位互作基因控制,不育基因与117AB、S45AB的不育基因为非等位基因,当两对基因隐性纯合,另一对上位互作基因为显性(RfRf或Rfrf)时,植株表现不育(aabbRfRf或aabbRfrf),其相应临保系的基因型为3对隐性纯合体(aabbrfrf)。纯合两型系内不育株与可育株(AabbRfRf或aaBbRfRf)杂交,F1为1:1的育性分离,系内可育株自交为3:1的育性分离。利用纯合两型系AabbRfRf或aaBbRfRf中不育株和可育株成对兄妹交可生产纯合两型系和不育系118A,不育系和临保系杂交生产全不育系118CA(aabbRfrf),全不育系与恢复系(AA-或-BB)杂交生产杂交种。  相似文献   

2.
显性核不育油菜圆叶纯合两型系Gd1AB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杂交、兄妹交和自交等育种手段,育成园叶显性纯合两型系Gd1AB。利用该两型系与花叶临保系进行全不育系制种,圆叶可作为苗期育性的指示性状,能有效地区别纯合两型系内可育株迟拔或漏拔而产生的杂株,从而提高全不育系的纯度。  相似文献   

3.
水稻三明显性核不育基因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年在福建省尤溪县西城镇凤元村进行两系核不育系育性鉴定时, 在SE21S/Basmati 370组合编号为S221的800多株F2代分离群体中发现1株与其他不育株的花粉败育形态不同的植株。经测交、回交、姐妹交的后代育性分离调查, 不育株与可育株呈1︰1分离, 以不育株为母本与普通品种配制杂交组合, 其后代育性呈1︰1分离, 可育株后代分离不出不育株, 表明S221不育性受核内1对显性不育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4.
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材料ZWA的遗传利用研究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王军  张太平  魏忠芬  李德文 《种子》2004,23(5):8-11
通过遗传测交试验表明:甘蓝型油菜核不育系ZWA的不育性由两对隐性重叠基因和一对上位抑制基因共同控制.当两对重叠隐性基因呈双隐性纯合体(m1m1m2m2),而另一对抑制基因的基因型为RfRf或Rfrf时,植株表现为不育(m1m1m2m2RfRf或m1m1m2m2Rfrf,其相应临保系的基因型为三对隐性纯合体(m1m1m2m2rfrf.纯合两型系不育株(m1m1m 2m2RfRf与可育株(M1m1m2m2RfRf或m1m1M2m2RfRf兄妹交,后代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分离比例为1:1;可育株自交,其可育株与不育株比例为3:1.利用纯合两型系中m1m1m2m2RfRf不育株与临保系(m1m1m2m2rfrf测交可获得基因型为(m1m1m2m2Rfrf全不育系,全不育系与相应恢复系(M1M1 或M2M2 )杂交可获得全可育杂交种,从而将隐型核不育系ZWA的三系杂交种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5.
在确认609AB不育系类型的基础上,采用临保系测验法和测交后代可育株自交与回交等方法,有效区分了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的一对复等位和两对显性基因互作控制的两种遗传模式。不育系类型鉴定结果表明609AB是纯合型显性核不育系;遗传分析证明所测恢复系的抑制基因均与Ms等位,不育系可育株的抑制基因也与不育基因等位,确认其  相似文献   

6.
粱全1504A是贵州粱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引进甘蓝型油菜杂交种核优202杂交种后代可育株连续自交、测交、兄妹交育成纯合两型系(粱纯4A),与引进甘蓝型油菜杂交种核优202杂交种后代不育株和从贵州省油菜所引进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黄籽临保系(S2375C-15)杂交转育的临保系(粱临4C)组配的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系,该不育系综合性状优良,株型紧凑,含油量较高,一般配合力较高,组配的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杂交油菜组合丰产性好,抗性好,品质性状优良,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材料的选育中,临保系的选育是基础,纯合两型系的选育是关键,在实际育种过程中,由于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核不育的育性受2对重叠基因和1对上位基因抑制[1],分离较为复杂,不育株率比例干扰较大,选育世代较长。本研究以贵州省油菜研究所选育的油分较低(含油量42.32%)的全不育系HF 1AC系为母本,通过在杂交后代的苗期或初花期提取油菜嫩叶DNA,标记上位基因Rf,结合生物学性状观察及品质分析,有针对性的进行测交、自交,成功选育了高油分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纯合两型系60AB及同型临保系60C。60AB的品质为芥酸0.73%、硫甙24.44μmol/g(饼)、含油量48.73%、种子蛋白24.07%;60C的品质为芥酸0.45%、硫甙29.62μmol/g(饼)、含油量45.23%、种子蛋白27.13%;60AB与60C配制的全不育系60AC的品质为芥酸0.72%、硫甙29.63μmol/g(饼)、含油量45.38%、种子蛋白26.68%。分子标记技术在选育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纯合两型育系及同型临保系上的应用,提高了育种效率,加快了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8.
以20118A不育系和临保系与22个油菜品种(系)杂交测交后代为材料, 采用经典遗传学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 验证该不育系统遗传控制体系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 探索利用连锁共显性标记筛选两型系和临保系基因型的高效性和准确率。研究表明, 6个品种(系)与20118A测交产生的F2世代, 所有组合可育株∶不育株均符合3∶1或13∶3分离规律, 而与20118A-TAM杂交产生的6个F2中1个呈13∶3分离, 其余均为全可育, 育性符合1对隐性不育基因和1对隐性上位抑制基因互作控制的遗传模式; 进而采取反向验证方法, 从1 059个F2分离单株中, 用新发展的Bnms3/Bnrf连锁共显性标记跟踪选择, 直接获得临保系(ms3ms3rfrf)、纯合不育株(ms3ms3RfRf)和两型系可育株(Ms3ms3RfRf) 70、69和135株, 经测交或互交验证, 准确率均达95%以上; 根据20个测交品种的后代分离, BnRf位点上只出现Rf和rf两个等位基因, 推测第3个等位基因存在的频率很低, 基本可以根据两基因各2等位基因互作原理开展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9.
一、不育系的选育与配套方案1978年赤峰市农科所胡洪凯等在澳大利亚谷×吐鲁番谷的杂交后代中得到一份不育材料78182,1979年又在同一组合的后代可育株中得到78181-5系,对其不育性具有全恢能力。经过多年研究确认:其育性是受核内两对显性连锁基因Ms和Rf互  相似文献   

10.
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系育性稳定、易转育且恢复源广,在油菜杂种优势利用中被广泛利用。对甘蓝型隐性核不育纯合两型系270AB转育为隐性核不育三系不育系270A°Bb的过程进行介绍,实现了三系配套,解决了两系繁种中需拔除50%可育株的问题,并选育出集优质、丰产、稳产、耐旱、抗病、广适于一体的配套新品种保油杂1号,在油菜生产中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展现了油菜隐性核不育三系杂种优势利用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大白菜核不育纯合两型系及同源临保系的选育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谋强 《种子》1997,(1):65-67
本文以含有显性不育基因的F1杂种为基础材料,按核不育三系配套制种模式理论和显性上位遗传假说表达.讨论了大白菜核不育纯合两型系及同源临保系的选育方法。  相似文献   

12.
魏忠芬  张太平  王军  李德文 《种子》2005,24(7):19-22
以自育的甘蓝型油菜双低细胞核隐性核不育材料98-116 A为母本与甘蓝型油菜凸耳双低品系T2632为杂交父本进行杂交转育,在F1可育株自交的同时进行去雄与杂交父本进行正反交,在杂交后代中选取生长健壮具有凸耳性状的可育株自交,并调查自交后代中的育性分离比例,自交4个世代后进行兄妹交,即获得双低的凸耳甘蓝型油菜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该不育系的不育株率远高于98-116 A,其不育株率达到90%以上,而且其育性遗传恢复机理也发生了改变.该不育系在油菜隐性核不育两系杂优育种的研究与利用中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谷子(Setaria italica)显性雄性不育基因的发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78年我们在“澳大利亚谷×吐鲁番谷”的杂交后代中,得到1份雄性不育材料,经7个遗传世代的研究发现,其不育株测交和回交,后代育性始终按1∶1分离,自交后代育性分离为3(不育)∶1(可育);其可育株育性不分离。它的不育性是受核内的显性雄性不育基因控制的。这是在谷子中的首次发现。它在理论研究、杂种优势利用和谷子育种中都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油菜由于可获得100%的不育群体,而且育性稳定彻底,因而受到越来越多育种家的重视,但是遗传规律复杂、选育的难度较大。本研究通过多次回交转育在BCF 3后代群体进行选育获得较好的纯合两型系,为从事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油菜育种的科研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两系杂交稻因不育系育性漂移引起的应用风险借鉴三系杂交稻应用安全性,探讨利用两用核不育系育性漂移的特性,分离、选择具有雄性不育保持能力的高可育品系,回交转育成与原两用不育系遗传背景相同的新型三系不育系,进而构建同一组合既可两系利用又可三系利用的新型杂交稻——双型杂交稻。  相似文献   

16.
小麦K、V型胞质雄性不育系F2群体育性分离多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4个不育系与7个恢复系对K、V型不育系育性恢复遗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F1育性恢复表现为显性遗传,F2群本育性分离呈现多态性。K83(21)35A、K149A、V149A三个不育系的育性恢复均受两对基因控制,V83(21)35A的育性恢复所需基因数目在不同遗传背景中不同,同一恢复系在K83(21)35A和V83(21)35A两种不同遗传背景中表现不同的育性分离。分析F2育性分离多态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棉花核不育系豫98-8A育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阐明1999年从转基因后代遗传群体中发现的1株雄性不育植株不育基因的遗传规律及其与现有不育基因的等位性,采用表型观察测量,以及经典的自交和测交手段,研究了该不育材料败育性状的遗传规律。花器官形态特征调查表明:不育株花柱长和花柱外露长度均明显高于同质系的正常可育株,而每朵花的子房直径及花药数量没有明显差异。遗传分析表明:杂合体可育株自交,后代不育株与可育株呈3:1分离,不育株与杂合姊妹可育株测交,不育株与可育株呈1:1分离,表明该核不育材料受隐性单位点控制;与阆A(msc1)、洞A(msc3)等育性位点杂合可育株分别杂交,其F1代单株育性均得到恢复。由其F1代产生的F1:2家系中均出现不育株与可育株呈1:3和7:9两个育性分离群体,表明该材料败育基因为不同于阆A、洞A的不育基因位点。  相似文献   

18.
李新奇  袁隆平  颜应成  肖金华 《种子》2004,23(10):3-6,9
不同的部分保持系可能存在不同的微效恢复基因,通过有性杂交,产生基因重组,能够获得完全保持系类型,但只有在不育细胞质中才能观察得到微效恢复基因是否存在以及它们的作用大小.反向杂交法以不育细胞质为选择背景,在杂交后代植株中直接观察到微效恢复基因的表达,获得的完全不育株,在一定程度上排除微效恢复基因,不育株再通过高温处理转换为可育后自交,来自不育株的微效恢复基因可以进一步排除掉,从而产生出没有(或很少)微效恢复基因的"亲本",利用该"亲本"高温处理后仍可转换为可育的特性,作为父本进行杂交或回交育种,在其后代中获得没有微效恢复基因的完全保持系.该研究为Cp 26不育细胞质源创造出了完全保持系.如果在田间鉴定出优异的完全不育株,对其进行单倍体育种(诱导孤雌生殖或花培),选择到没有(或很少)微效恢复基因的纯合不育株.再对其进行花培,筛选可育的突变体;或者利用纯合不育株的原生质体与一个已破坏细胞核的可育系原生质体融合,都可能得到具有纯合不育株细胞核和可育细胞质的保持系,而能够完善和改进反向杂交法.反向杂交法不但能够为所谓不能保持的不育细胞质源创造出保持系,而且有利于加强新不育系选育的目标性和预见性,提高不育系配合力和培育不同类型优异不育系.  相似文献   

19.
水稻显性雄性核不育基因鉴定初报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颜龙安  张俊才 《作物学报》1989,15(2):174-181
1978年我所用栽野型组合(萍矮58×华野)F_2中的无花粉型不育株与反交组合(华野×萍矮58)F_4中的正常株杂交,后代出现典败型变异株。经13个世代观察,该不育材料的测交、回交、姊妹交(不育株×可育株)F_1分离出的不育株与可育株呈1∶1;可育株自交后代育性不分离;“不育株”幼穗分化期在高温下(白天平均温度30℃以上)有部分结实,  相似文献   

20.
为适应贵州及长江流域生产需要,提高油菜种植效益。贵州省农科院油菜研究所以德油杂10号中分离的不育株为母本,以自育的黄籽双低不育材料1923B为父本杂交。后代选优株成对测交,结合室内品质分析,经5年6代,成功转育出育性稳定的高油分双低隐性核不育两系D6AB。该品种芥酸含量为0.22%,硫甙含量为23.5μmol/g,含油量为47.6%。隐性核不育两系不育系D6AB具有育性稳定、易转育、含油量高等优点,所配组合含油量高、丰产性好、抗倒性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