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江西省中国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主编的忡华茶文化丛书》(10本)和《中国茶文化经典》由光明日报社已于1999年8月正式出版发行。一、《中华茶文化丛书》全面展示了数千年中国茶文化精华的风貌,中国茶叶品饮艺术的情趣和具体操作,具有学术性、可读性、实用性。丛书由著名茶文化专家、江西省中国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余悦研究员任主编,一批长期致力于茶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撰著。丛书共10本,大32开本,140万字,书前共有彩色图片4O一页,软精装,全套定价168元。每本书的名称分别是:《茶路历程——中国茶文化流变简史》;…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茶的原产地,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有历史悠久、异彩纷呈的茶文化事项。虽然近些年已有多种茶书问世,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全面系统介绍茶文化知识的普及读物,《中华茶文化丛书》正是填补空白之作。《中华茶文化丛书》展示了数千年中国茶文化精华的风貌,中国茶叶品饮艺术的情趣和具体操作,以及中国茶叶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和影响,致力于探求茶文化的根本精神和与当代生活的密切关系。丛书共10本,为大32开本,100多万字,书前均有彩色插页。每本书的名称分别是:1.《茶路历程——中国茶文化流变简史》2.《茶品悠韵—…  相似文献   

3.
《茶文化博览丛书》(一套 5本 )已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茶文化博览丛书》分别以《中国茶韵》、《中国茶饮》、《中国茶馆》、《中国茶典》、《中国茶疗》各一册 ,完整清晰地描绘了茶事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从理论到实践、全方位、多角度介绍了中国茶文化。丛书由著名茶文化专家、江西省中国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余悦研究员担任主编 ,同时组织了一批爱好茶文化的青年学者担任编著工作。丛书共 5本 ,大 32开本 ,12 8万字 ,书前有彩页共 2 0页 ,全套定价 14 0元。内容分别是 :1、《中国茶韵》(余悦著 ) 本书从茶俗、茶艺、茶道入手 ,…  相似文献   

4.
在20世纪行将降下帷幕,21世纪即将来临之际,由余悦主编,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等10位对茶文化卓有研究和深厚造诣的学者共同参与编写的10册《中华茶文化丛书》,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在国庆50周年前夕出版发行,这是中国茶文化界向新世纪的又一次重大献礼!《中华茶文化丛书》读来朗朗爽口,倍感亲切。它以翔实的史料,严谨的构架,生动的文笔,对中华民族数千年来浩如烟海,又具深刻内涵的中华茶文化,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类整理,并从探求茶文化的根本精神和与当代生活的密切关系入手,将中华茶文化的流变历史,中国茶的品类和品饮之…  相似文献   

5.
《农业考古》2002,(4):272-272
中国茶叶艺文丛书》(一套 5本 )为填补空白之作 ,由江西省中国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主编 ,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出版后许多读者纷纷购买该书 ,还有的询问有关情况 ,现统一答复如下 :1、《中国茶叶艺文丛书》内容如何 ,有何特点 ?《中国茶叶艺文丛书》分别以现当代茶诗茶词、茶事散文、茶事小说、茶歌茶曲、茶论新说各一册 ,全面系统地展示了茶叶艺文的精华之作 ,并每本书前都载专文对有关艺文的流变、特色、影响作了深入的介绍。丛书由著名茶文化专家、江西省中国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余悦研究员任主编 ,一批有影响的诗人、作家、作曲家和研究专…  相似文献   

6.
弘扬茶文化振兴中华茶叶事业──《中华当代茶界茶人辞典》序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华茶人联谊会副理事长陈彬藩中国是茶树原产地,中华茶文化在人类文明史上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气候温和,为茶树生长繁衍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我们祖先勤劳智慧,...  相似文献   

7.
胡长春 《农业考古》2001,(2):99-101
中国茶文化 ,是中华传统文化百花园里所绽放出的一朵绚丽奇葩 ,而小说中的茶文化描写 ,则又使之更加艳丽夺目、魅力无穷。在明清小说中 ,关于品茶生活的描写比比皆是 ,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红楼梦》、《儒林外史》、《老残游记》等都记载有丰富多彩的茶事活动 ,这既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 ,又是中国茶文化对文学艺术创作产生重大影响的具体表征。上述诸名著中的茶文化描写已有不少文章和专著所论及 ,而清代小说《镜花缘》中的茶事记载则较少有人研究。其实 ,《镜花缘》中有着大量的茶文化描写 ,其内容涉及…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台湾茶艺专家范增平先生的新著《中华茶艺学》最近由台海出版社出版。范增平先生二十多年来潜心于中国茶文化的研究,致力于弘扬中华茶文化事业,特别是先后100多次往返于海峡两岸,热情宣讲传授茶文化知识,演示名茶的冲泡技艺,并撰写大量的文章,出版许多茶文化专著。最近他同时在台湾出版了《茶艺学》,在北京出版了《中华茶艺学》著作,对中国茶艺的有关理论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和论述,这是首部由台湾地区学者在两岸同时出版的中国茶艺理论著作。本书的出版,将对中国茶艺的学术研究作出贡献,也将对各地的茶艺事业产生积极…  相似文献   

9.
《茶文化学》系农业大学的教材之一,旨在扩大高等学校广大学生知识视野,提高他们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内涵的认识和鉴赏能力,为今后进行东西方文化比较研究和传承民族文化精髓奠定坚实基础。 全书共八章,分为绪论;中华茶文化概论;中国各民族茶俗例说;世界各国茶俗例说;茶与政治、经济、宗教、文艺;茶与健康;茶宴、茶点、茶酒;茶文化大众窗口──茶馆等。18.2万字,彩色图片38幅,由西南农业大学刘勤晋教授编著,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姚国坤研究员、台湾中华茶艺联合会促进会会长徐荣波教授参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出,平装…  相似文献   

10.
寇丹 《农业考古》2003,(2):199-200
198 4年 ,茶圣故里湖北天门创刊了《陆羽研究集刊》以来已经 19年。虽然这本刊物到 1990年停刊 ,后来全国的茶文化活动蓬勃发展 ,出版了许多书刊 ,有过陆羽的电视片 ,但与研究茶艺、茶具、茶俗等相比 ,对陆羽及其《茶经》的研究不但人数少 ,大多还停留在整理古代资料或不同的阐释上。在上世纪末 ,《中国茶叶大辞典》、《中国茶文化经典》及许多专著、丛书的出版 ,可以说在各界人士的努力下 ,共同完成了对一个封尘已久的中华茶文化宝库的整理清点工作 ,这是中华茶文化复苏的真正开始。中华茶文化由于历史的原因沉寂了近一个世纪。时间磨损了…  相似文献   

11.
陶德臣 《农业考古》2006,(2):246-247,252
王河、朱黎明先生在《农业考古》2005年第2期发表大作《陈讲与〈茶马志〉》一文,读来令人兴奋。能够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籍中意外发现长期被认为已散佚的明代陈讲所著《茶马志》一书,确是一件使人“分外欣喜”的事情。(当然,穆祥桐、王乐庆先生《明代茶马交易述略》已提到此文献,见《法门寺文化研究通讯》第23期)无疑,这对于研究茶文化尤其是研究茶政、茶业经济史的学者来说也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在此要感谢两位先生依据《四库存目丛书》和《续修四库全书》得到的这项颇有价值的“意外发现”。因为“这是一部弥补中国茶文化研究空白的茶政…  相似文献   

12.
十集电视专题片《中华茶文化》,由中央电视台、上海敦煌国际文化艺术公司、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三家联合摄制,于1993年初开机。《中华茶文化》共分《饮茶思源》、《茶路历程》,《名茶飘香》(上下篇)、《茶馆风情》、《茶俗志异》、《茶具琳琅》、《茶艺荟萃》(上下篇)、《茶寿绵延》等十集,每集片长二十分钟,既有茶史探源,又有新茶展望;既有名茶赏评,又有茶俗趣谈、茶艺表演,是一部集源远流长的中华茶文化之大成的电视片,融学术性、趣味性为一体。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由陈珲、吕国利所著的《中国茶文化寻踪》一书,已于今年9月由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该书是首次以文化人类学的观点全面考察和研究茶文化的著作,作者从历史、民族、民俗学多角度出发,追根穷源,将研究的视野推展到人类的远古时代,对搜集到的茶文化资料逐一加以耐心的梳理,仔细地探源和分析,从而对中华茶文化的来龙去脉、发展演变以及与中华各民族深密的关系进行了全新的揭示和阐述;同时对多年来有关茶文化的一些不正确的说法和结论也进行了厘清。该书是作者十余年潜心研究茶文化的结晶,有不少内容为首次披露的研究成果,而为…  相似文献   

14.
赖功欧 《农业考古》2003,(2):311-312
面前摆着的又一套茶文化丛书———《茶文化博览》 ,是新近由余悦主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品味极佳的丛书。读后的第一直觉是 :它的质地、它的意义、它的价值就在努力追寻中国茶文化那恒久而常新的“不老基因”。看得出来 ,主编余悦先生现在想做的是更深一层次的茶文化学术解码。当茶文化作为一门学科得到普遍而长足发展时 ,这种工作就显得特别必要———由博返约 ;它不再是“泛观博览” ,而是对一些受到关注的课题进行一次更为深入的探索和细致的研究。它是一次新的尝试。的确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 ,特别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 ,茶…  相似文献   

15.
摆放在我面前的是一套载负着厚重历史积淀又透露着清新的时代气息的《中华茶文化丛书》。十本精美的新书,仿佛为我们筑起了一座雄伟的中国茶文化大厦。在这座大厦里,读者不仅可以欣赏到“茶典逸况”、“茶具清雅”、“茶艺风情”,分享到“茶品悠韵”、“茶馆闲情”,而且在“茶路历程”个领悟到“茶哲睿智”、“茶道玄幽”。十本书,一册连着一册,仿佛要组成一曲雄浑的乐章,“既有店堂的清音雅乐,又有民间山歌野曲。”主编者的巧妙设计和作者们的美伦美奂的文采,让读者心甘情愿地随着他们去追寻中国茶文化的流向,去探索数千年来中国…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茶文化丰富多彩、意境优美、雅俗共赏,在世界范围里独树一帜,是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和修养的一面镜子。黄志根同志编著的《中华茶文化》一书即将出版,作者索序于我,我对于茶文化毫无研究,勉强以一个爱茶者的身份,就茶的起源、历史和文化谈一点外行话,作为对本书首次问世的致贺。研究茶的人常据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这句话,陆羽的根据来自《神农食经》,而神农氏通常又定作五千年前,于是茶在五千年前即已有栽培的推论就这样定下来。在陆羽那个时候说神农氏发明饮茶是可以理解的,到今天还这样“一脉相承”,就不…  相似文献   

17.
施由明 《农业考古》2015,(2):335-336
自从《农业考古》在1991年开设每年两期《中国茶文化专号》(每期60多万字)以来,研究中国茶文化的学者或茶文化的爱好者不断增多,近些年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中国茶文化热。《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不仅推动了学术界对中国茶文化的研究,同样,推动了国人重新认识茶文化、体悟茶文化、爱好茶文化。本人作为一个研究茶文化20多年的学者,现作为《农业考古》的主编,在对中国学者对中国茶文化研  相似文献   

18.
《中国茶疗》总算编著完了 ,这无疑是一本“急救章”。在原来的计划中 ,这套丛书中并没有这本 ,因为我主编的《中华茶文化丛书》中就有《茶饮康乐———中国茶疗的发展与运用》 ,并于 1998年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但现在让其加盟 ,一是出版方面提出的意见 ,因为社会和读者需要。二是近几年来 ,茶疗受到学术界的青睐 ,新的研究成果不断出现 ,而这需要及时地把最新的研究成果告诉大众 ,让人民更好地享受茶疗的优惠 ,读了却有其实际的意义。因为几乎在其他各项完成之后 ,才进行这项工作 ,只好几个人同心协力。由余悦提出全书的规划和总体设计…  相似文献   

19.
王河  朱黎明 《农业考古》2005,(2):250-254,260
在中国茶文化研究中,茶政之研究一向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其实中国历代留下的茶政之书实在不少。尤以明代为最,如徐彦登《历朝茶马奏议》四卷、胡彦《茶马类考》六卷、谭宣《茶马志》、蔡方炳《历代榷茶志》、陈讲的《茶马志》等,但可惜大部分已经散佚。徐彦登《历代茶马奏议》,笔者仅在赵毅先生论文《明代茶马金牌停止时间考》(《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2期)见之一句.文云:“明王朝:争职管理汉藏茶马互市高级官员茶马御史徐彦登,汇集茶马衙门的档案,编辑而成《历朝茶马奏议》记载:‘自正统十四年之后,金牌事例不行,止是行人禁茶,'”因此,全书是否存世.尚不得而知。胡彦的《茶马类考》,《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为“存目类”但查新近出版的《四库全书存日丛书》和《四库未收书目丛书》,及《续修四库全书》均不见此书踪影,估汁已佚失。  相似文献   

20.
开拓性的鸿篇巨制──评《中华当代茶界茶人辞典》南昌大学曾良,钟汉生茶与咖啡、可可称为世界三大饮料,而茶是三大饮料中饮用人数最多的。千类万品的茶叶是中华大地上精心培育而出的人类智慧的结晶。中国产茶历史源远流长,伴随茶而孕育出来的具有独特民族特色的茶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