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孙春城 《新农业》2004,(12):6-6
我的妻子和女儿是非农业人口.户口是在彰武县冯家镇农场.1997年我们村分地时.没给她们分。听说在农村人在户不在的人口.应该由户口所在地分给土地.那我妻儿的土地.是应该由农场分还是由我们村里分?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准海农场鼓励扶持职工走出农场,到周边农村竞租土地,目前已开发场外土地17643.6亩,成功地在农场之外再造了一个“新农场”。  相似文献   

3.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依法保护国有农场土地合法权益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8号)。通知指出,国有农场的土地是国有农场经济发展的基本生产资料,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知要求,为了依法保护国有农场土地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各级政府要遵照已经国务院同意的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依法保护国有农场土地合法权益的意见》执行。  相似文献   

4.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第一次提及"家庭农场"这一词语,并大力地鼓励和支持土地承包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性的规模经营。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及土地流转促进了家庭农场的快速发展。本文通过对吉林省内发展较快地区的家庭农场情况的调查,分析目前家庭农场发展中存在的政策不完善、土地流转不规范、农场主综合素质水平低等诸多问题,并针对问题从政策、完善监督机制和加大培训力度等方面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村进入第二步改革之年,大量农业劳力转向第二、第三产业,耕地日益向种田能手集中,家庭农场发展迅速,土地机械化规模经营已成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后的必然趋势。这里向您介绍一个机械化家庭农场兴旺发达的过程。一、农场的诞生沈阳市郊道义乡郭七村荆永德原是村里的机耕队长,有从事农机工作十几年的经验。全家四口人,爱人也是热心农机的好帮手,大女儿自费到铁岭农机化学校学习,小女儿上中学,课余也能驾驶手扶拖拉机帮一把,这真可谓“农机世家”了。 1984年,全村40%的农民转向务工经商。荆永德在当年10月承包了村中全部农业机械,作价3.5万元,并与村民委员会签定了15年的承包合同。合同规定承包户每年按5%上缴折旧费偿还村里,并负责全  相似文献   

6.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编辑部:我叫徐义荣,是苍山县贾庄乡时村人,反映俺村村主任夏西秀强行收回俺家责任田,井用拖拉机将俺家长势良好的三亩地的良种麦苗全部耕翻毁坏的事情。我家1998年实行土地第二轮承包时分得责任田5亩多,一直耕种到去年秋天,并持有苍山县人民政府颁发的土地承包权证书,承包期为30年。从2006年的11月至去年7月,我的3个女儿相继出嫁结婚,  相似文献   

7.
关于家庭农场,我国早年就有雏形。农村在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后,农户开始向集体承包较多土地,实现规模经营,被称之为家庭农场。2013年"家庭农场"又被赋予了新的概念。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村开始出现土地闲置现象,致使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缓慢。针对这种情况,国家鼓励、扶持种田能手和具有中级以上农业技术职称的专业人员创办新型家庭农场,并指出了创办家庭农场的五大好处:一是家庭农场整合应用了先进的农业科技、良种、良法、农机作业,示范推广农业高新科技;二是家庭  相似文献   

8.
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瓶颈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30年前,中国农村的第一次改革由土地制度改革破题,实现了土地的由“合”到“分”;30年后,农村改革再次被提上议事日程,土地由“分”到“合”,而地方对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的探索也从未停止过,且模式也日渐增多。2013年新出台了“家庭农场”概念,它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主体形式,目前尚处于刚起步阶段,政策法规和具体的管理方法都不完善,在推广发展中面临较多问题,制约着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要确保家庭农场可持续稳定发展,各方利益的平衡与保障是一个关键的问题,还需要在生产组织方式上创新、制度上创新,使农场主和农户共享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9.
26%     
从农业部获悉,截至2013年11月底,农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流转面积达到26%左右,全国农村承包50亩土地以上的大户达到287万家,家庭农场的平均面积达到200亩左右。  相似文献   

10.
<正>关于家庭农场,我国早年就有雏形。农村在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后,农户开始向集体承包较多土地,实现规模经营,被称之为家庭农场。2013年"家庭农场"又被赋予了新的概念。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村开始出现土地闲置现象,致使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缓慢。针对这种情况,国家鼓励、扶持种田能手和具有中级以上农业技术职称的专业人员创办新型家庭农场,并指出了创办家庭农场的五大好处:一是家庭农场整合应用了先进的农业科技、良种、良法、农机作业,示范推广农业高新科技;二是家庭  相似文献   

11.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城,农村土地流转速度加快,为土地集约经营管理创造了客观条件。加之现代机械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徐州地区农村土地资源较为丰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者较多,土地资源利用不充分,符合大力发展家庭农场的客观条件。本文对新时代培育家庭农场的重要性及发展对策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2.
广西农垦茶叶研究所从七十年代开始以茶作为二线作物在橡胶行间间种。橡胶受寒害后,在八十年代茶叶已上升为我所生产经营的主要经济作物。在原橡胶行间间种茶叶,茶叶面积仅占土地面积的35~52%,橡胶毁于寒害后,空出了48~65%适林地,无疑对土地、水、热资源是严重的浪费。龙州片的国有农场,都是从胶茶间作形式转产茶叶的,普遍存在土地不合理利用的情况。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场的经济效益,我所于1986年起先后在东北茶区间种龙眼、诃子等经济作物,又于1997年在东南茶区间作甘蔗。通过大田试验,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从…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北兴农场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大型国营农业企业,2003年总收入4625万元,其中土地租金收入4592万元,占总收入99%以上。土地租金收入是农场收入的主要来源。过去,农场的租金收缴由农场下达利费指标,基层具体运作,出现了一些不规范的管理问题:租金实际收缴情况农场无法全面掌  相似文献   

14.
产权视角下的家庭农场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发展家庭农场的前提就是将农村小块土地的分散经营升级为一定规模的土地规模化生产,但是我国现行土地制度的产权结构不清晰会对农村的土地流转以及规模化生产造成一些问题。实现土地规模经营需要建立农村土地使用权交易平台,改革政府主导的土地产权结构,并且要规范政府行为。  相似文献   

15.
我有机会到法国西部发达的农业区——布列塔尼,对一个专业化家庭养猪农场进行了一月余的实地考察。现简述如下: 农村景观 布列塔尼是法国重要的农业区,以畜牧业生产为主,其次是种植业。由于该地区人多地少,农场占有的土地不足,因此大力发展不占地的饲养业,便成为一条重要的出路。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垦》2005,(10):7-7
一、妥善处理土地权属争议,依法确认国有农场土地使用权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以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指示精神为指导,从有利于农场和农村经济发展出发,本着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原则,依照国家有关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原国家土地管理局1995年发布的《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的有关规定,准确把握政策界限,妥善解决土地权属争议,依法、公平、公正、合理地确认国有农场土地使用权。  相似文献   

17.
国有农场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深化国有农场改革,促进国有农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农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浙江省农场系统于2007年开展了以国有农场土地资源保护、基础设施维护、职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为国有农场服务年”活动。一年来,从解决农场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农场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人手,紧紧围绕活动任务扎实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张集农场位于襄樊市西北45公里的老河口市境内,辖33个行政村、近5万人,土地面积171.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0.2万亩。近年来,张集农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团结一致,广泛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发挥农场体制优势,积极争取资金和项目扶持,着力打造新农村基础建设、农业科技服务、农村社会稳定、农村社会保障和农场干部管理等“五个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垦》2009,(4):13-14
国有农场土地是国有土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有农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生产资料。为依法保护国有农场土地合法权益,加强国有农场土地资源管理,维护和保障农场职工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增强国有农场的发展活力,更好地发挥国有农场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集约用地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家庭农场作为新兴的农村经济组织,是新农村建设新阶段中央倡导和推广的农村微观经济组织形式,其制度建设受到了广泛的学术关注。该文从介绍家庭农场扶持政策入手,对家庭农场的土地、财税、金融政策进行评析,并从建立土地流转制度、劳动力流转制度、财政支持、社会化服务等相关制度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