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曾多礼 《油气储运》2001,20(10):54-56
以格拉成品油管道为例,分析了输送距离,油品的剪切速度,中间泵站,翻越点、停输和落差6种因素对成品油管道混油产生的影响,指出把性能相近的两种油品,按轻质油品在前,重质油品在后的顺序进行输送,采用球阀切换油品;简化泵站工艺流程,严格控制翻越点后各泵站的进站压力和避免停输等一系列方法对减少混油效果显著,介绍了处理混油的工艺流程和掺混比例。强调指出,油顶油的直接输送方式经格拉成品油管道实践证明简单易行,推荐在我国成品油顺序输送中采用。  相似文献   

2.
成品油顺序输送混油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连生 《油气储运》2001,20(3):15-17
成品油多品种管道输送的关键是如何减少混油,以及如何处理不同油品接触段产生的混油。抚顺石化储运公司依据油品调合理论和经验公式,按照小调试验结果,采用了较合理的工艺流程、使回掺后的油品质量达到了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3.
成品油管理道批次/批量和各站库容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桑广世  孙宇 《油气储运》2000,19(2):16-19
提出了一种根据市场成品油需求量确定输量并利用Austin-Palfrey公式计算混油长度的计算方法,这种方法还可计算出各段混油量和混油中各种成品油的含量。每种成品油质量潜力的计算结果可用来确定掺混各种混油所需的各种纯净油的分量,并以此来确定各种油品的批次 /批量,而各站每种油品的罐容和库容则根据油品的批次/批量计算结果最终确定。  相似文献   

4.
成品油顺序输送时的混油粘度计算与误差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依据GB265-88《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和动力粘度计算法》,对不同油品混油粘度进行了试验测定,取得了第一手的混油粘度实测数据。对苏联学者提出的混油粘度计算公式、克恩达尔-莫恩罗埃公式和兹达诺夫斯基公式进行了误差分析,提出了新的混油粘度计算公式。计算结果表明,新公式的混油粘度计算误差很小,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5.
浦宁  杨承汉 《油气储运》1991,10(5):15-18
由对称的扩散机制推导出的混油段长度,与实测结果相差较大。这是因为边界层流与油品管壁附着等效应的存在,使得从宏观上看,两种油品的扩散系数并不相同。本文从实际出发,通过理论分析,解释了混油特性中的非对称现象。  相似文献   

6.
针对顺序输送中混油掺混处理问题,对某炼厂出厂的柴油与汽油进行了掺混试验,考虑了油品质量控制指标及质量潜力的影响,确定了最大允许混油比例。试验结果与经验公式计算结果对比表明,油品性质不同,油品之间允许的混油比例就明显不同,顺序输送混油切割与回掺操作中对经验公式的使用应慎重。针对经验公式的局限性,提出了混合油品质量控制指标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7.
朱峰  梁静华  李会朵  冯伟  张志军  郭祎 《油气储运》2011,30(5):364-368,316
成品油管道顺序输送时,通常采用"两刀切"方式进行汽柴油混油段切割,采用"一刀切"方式进行汽油切割,不同批次的油品亦采用相同的切割比例,这种切割工艺已不能满足精细化管理的需要。通过计算机模拟仿真和现场切割试验进行了相关研究: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软件对切割时的混油段在进入纯净成品油罐后的扩散过程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该混油段可较好地扩散至纯净油品中;在某成品油管道进行了混油切割试验,证明了在油品具有较高质量潜力的前提下,利用混油在纯净油品中的扩散性,适当提高混油切割比例,尤其是汽油切割比例的空间较为巨大,可大量减少混油存量,降低混油处理费用;推荐了汽柴混油切割比例计算方法,并以实例进行了应用说明。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顺序输送的混油机理,在油品不可压缩、不考虑浮升力影响和油品参数不随温度变化三点基本假设的基础上,建立了混油数学模型。利用PHOENICS软件对顺序输送混油段的浓度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给出了混油浓度分布曲线。模拟结果与扩散理论推导的混油量计算公式计算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9.
成品油顺序输送混油浓度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油管道在输送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油品时会产生混油,在混油切割操作中切割点的选取将直接影响油品的质量和经济性.用一维连分式法计算了混油浓度,计算结果有助于混油切割点的选取,同时也为混油的检测和回掺提供支持.介绍了该算法应用于南输成品油管道顺序输送混油切割的实例.  相似文献   

10.
油品顺序输送及其相关技术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黄岛油库进口原油的管道输送情况,探讨了油品顺序输送工艺的技术问题,分析了顺序输送中油品混油量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油品顺序输送中油品界面监测、混油段的切割、油品界面隔离及水力计算、计量等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南输成品油管道顺序输送混油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商鹏 《油气储运》1999,18(1):2-6
对实际运行的南输成品油管道中油品切换操作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每次油品切换后混油量及混油长度不完全相同,分析了油品切换、流态变化、管路特征、机泵匹配等因素对顺序输送混油的影响,指出输量小、流速低、混油界面运行时间长是南输成品油管道混油量偏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付永杰 《油气储运》2013,(10):1058-1062
成品油管道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混油难以全部回掺处理.混油拖尾、油源油品质量潜力、管输油品品种变化、清管操作及油品质量标准等因素均会对混油量和混油处理工作产生影响.基于对以上因素的分析结果,华北成品油管网逐步在管输运行管理环节采取限定最小顺序批量、合理安排输油顺序、调整油品流向及控制注入油品质量等措施;在站场工艺环节,进行注入及下载切换流程改造、增加中间站混油回掺设施等技术改造.实际应用结果表明:上述措施可有效控制批次混油量,增加管网混油回掺处理能力及灵活性,实现混油全部回掺处理.针对管道设计阶段,提出增加末站混油罐容、合理设置结点站连通流程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西部成品油管道顺序输送的混油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西部成品油管道概况,不同油品顺序输送形成混油的机理及混油浓度的分布规律,分析了导致西部成品油管道混油量增加的主要因素,包括初始混油和过站混油、流速变化、粘度差异、停输和地形起伏大等。管道不满流与流速陡增造成的混油不同于平原地带的管道满流时的混油情况。针对西部成品油管道大落差地形的特点,提出了减压系统设计、采用变径管、提高管内油品流速、合理安排顺序输送次序等减少混油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成品油长输管道的混油下载与切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正常运行条件下影响成品油长输管道混油发展、分布及混油量的因素,总结了顺序输送成品油管道的生产运行数据。以混油回掺处理为基础,提出了综合利用成品油长输管道油品资源和沿线站场下载油品的质量潜力,减少管道干线终点混油量的混油下载与切割处理方法,例如沿线站场适当下载干线混油尾,支线分输干线混油,沿线站场下载部分混油,将末站混油细分为不同浓度比例的混油段等。该方法应用于西南成品油管道的混油切割处理,取得了显著效果,可有效减轻管道全线的混油处理压力。  相似文献   

15.
成品油管道批次/批量和各站库容的计算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提出了一种根据市场成品油需求量确定输量并利用Austin-Palfrey公式计算混油长度的计算方法,这种方法还可计算出各段混油量和混油中各种成品油的含量。每种成品油质量潜力的计算结果可用来确定掺混各种混油所需的各种纯净油的分量,并以此来确定各种油品的批次/批量,而各站每种油品的罐容和库容则根据油品的批次/批量计算结果最终确定。  相似文献   

16.
对基于油品密度特性的混油浓度检测技术进行了应用研究,认为对实时检测的混油密度进行混油浓度换算时,需要对顺序输送的单油品密度进行温度补偿,以此作为混油切割的基础。提出了"等差数列递推逼近"的新计算方法,弥补了传统计算方法的不足。编制了计算程序,并设计了一种手持式混油浓度换算仪。  相似文献   

17.
成品油顺序输送二维和一维混油模型比较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邓松圣  蒲家宁 《油气储运》1997,16(1):16-18,24
管道成品油顺序输送导致混油的诸多因素中,最基本的是介质的散布行为,即对流与扩散。两油品间的混油过程就是二维对流扩散过程,即轴向伸展与径向扩散。而轴向伸展帅管流横截面上速度不均引起的,长向扩散则是由深度梯度引起的。由分析得知,雷诺数越高,由一维混油理论求得的结果直接近二维混油法庭是的数值解,即雷诺数越低,一维混油理论求得的误差越大,在层流状态下,一维混油理论几乎不能成立,因此,在顺序输送设计与运行中  相似文献   

18.
商鹏 《油气储运》1999,18(11):6-9
结合低温顺序输送5号柴油的生产实际和低温结蜡溶蜡试验情况,就低温顺序输送5号柴油时的特殊混油变化进行了分析讨论,通过对混油浓度变化、管壁结蜡、溶蜡过程及混油尾拖长的原因分析,指出低温结蜡是造成大量混油的根本原因,在进行高凝点柴油低温顺序输送时,油品的结蜡温度是避免因结蜡而造成混油的关键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9.
结合国内外原油和成品油顺序输送的基本情况,提出了顺序输送中常温输送、油品排序、混油处理、界面检测、清管等技术问题。对于油品排序除遵循一般的顺序输送排序原则外,还必须考虑原油含硫量和色度对成品油的污染问题,在混油处理方面提出了蒸馏法、氧化金属处理法、碱性处理法、过滤等方法,另外对界面检测及清管等技术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0.
唐海燕  徐舜华 《油气储运》2007,26(10):25-27
顺序输送成品油管道在不同油品接触区会产生一段混油,混油量的计算、监测、控制和处理是成品油管输的重要环节。对目前常用的混油计算公式,如由扩散理论推导的公式、奥斯汀和柏尔弗莱(Austin、Palfrey)公式、经验公式进行了对比,得出在成品油顺序输送管道的规划设计中利用紊流扩散理论推导的公式计算混油量最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