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研究街道走向、高宽比及行道树三维绿量对街道空间微气候的作用机制,有助于城市街道的合理规划布局,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高行人热舒适度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借助ENVI-met软件,运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比较不同街道人行空间的热舒适差异,分析行道树三维绿量对生理等效温度(PET)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街道高宽比和三维绿量在上午对热舒适均无显著影响;中午和傍晚则对热舒适具有显著影响,且热舒适随三维绿量和街道高宽比的增大而提高,其中街道高宽比对热舒适的作用较为强烈。2)随三维绿量的增加,PET值的增长逐渐减缓;当三维绿量达到2 864.07 m3时,PET值几乎不再增加。3)夏季高温时段,在街道高宽比为0.25的街道中,种植三维绿量在317.35~2 864.07 m3的行道树可以使热舒适达到“温暖”等级。因此,在热带城市,处于夏季高温的街道环境中,单一环境因素的调整无法充分满足热舒适的改善需求,而行道树绿量和街道高宽比两个因素的综合调控可以最大程度优化人行空间的热舒适性。  相似文献   

2.
徐伟华 《林产工业》2022,59(2):13-16,27
以桉木粉、低密度聚乙烯(LDPE)和马来酸酐接枝低密度聚乙烯(LDPE-g-MAH)为主要原料,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木塑复合材料(WPC),并以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2)与有机磷阻燃剂(D-bp)为复配阻燃剂对其进行阻燃改性。通过锥形量热、热重分析(TGA)对WPC的阻燃性能、热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改性NanoSiO2与D-bp添加量分别为3%和7.5%时,协同阻燃WPC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峰值热释放速率、总热释放量、峰值质量损失速率和峰值比消光面积分别为358.3 kW/m2、103.4 MJ/m2、0.123 g/s和693 m2/s,与未阻燃改性WPC相比分别降低25.7%、21.8%、51.6%和85.5%;失重5%的热分解温度和残炭率为276.2℃和17.9%,分别提高119℃和5.3%;拉伸强度也提高了61.8%。  相似文献   

3.
基于连平县第四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主要结果,对全县的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全县活立木总蓄积量9419031 m3,森林覆盖率74.46%;较上期数据年递增3.24%、0.05%。全县林地单位蓄积量为49.05 m3/hm2,较前期的32.25 m3/hm2增长了21.3 m3/hm2,但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较全省平均值60.57 m3/hm2少了11.52 m3/hm2,森林质量较低。结合分析结果及两期(第三次和第四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部分数据变化情况,将如何提高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以三亚市为研究区,比较2019年至2021年林木采伐总体、起源结构和林种结构对林木采伐结构进行了现状与动态变化分析。结果表明,2019年至2021年三亚市林木采伐面积在536.98hm2~631.87hm2之间,采伐蓄积量在21845.92m3~36185.96m3之间,采伐出材量在15879.17m3~26037.58 m3之间。采伐天然林面积、蓄积量和出材量远远低于人工林,以经济林的采伐面积、蓄积量和出材量最高。近三年的林木采伐面积呈下降趋势,蓄积量和出材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建议加强设计人员的业务知识水平、林业信息化技术培训和监督管理,以期为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地采暖环境下木质地板在居室环境中释放甲醛的规律,在地采暖试验房间内分别全屋铺设3种木质地板(三层实木复合地板、多层实木复合地板和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1 m3气候箱法检测其甲醛释放量分别为0.083、0.025和0.080 mg/m3),采用酚试剂分光光度法,在地采暖设施关闭与运行工况下分别测试空气中甲醛质量浓度,以分析木质地板甲醛释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室内全屋铺设木质地板后,按GB 50325—2020《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程》规定在门窗关闭1 h后测试,地采暖设施关闭、运行工况下空气中甲醛质量浓度(含本底值)范围分别为0.025~0.033、0.023~0.043 mg/m3,符合GB 50325—2020对Ⅰ类民用建筑室内环境甲醛浓度≤0.07 mg/m3的限量要求;按GB/T 18883—202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规定,门窗关闭12 h后,地采暖设施关闭、运行工况下空气中甲醛浓度(含本底值)范围分别为0.025~0.039、0.018~0.060 mg/m3<...  相似文献   

6.
在冬季竹林无覆盖的条件下,采用生产上常用的竹笋专用肥,研究不同施肥量(年施肥量分别为150 kg/667 m2、250 kg/667 m2和350 kg/667 m2)对雷竹笋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竹笋产量和经济收益随施肥量的增加而提高,其中以年施肥量250 kg/667 m2的综合施肥效果最佳,肥料全年分4次施入,每次施肥量分别占总施肥量的35%、15%、15%和35%。研究建议,目标笋产量为1 000~1 500 kg/667m2的丰产竹林,年施肥量可定为240 kg/667 m2;目标笋产量为1 500 kg/667 m2以上的高产竹林,年施肥量可定为360 kg/667 m2。研究结果为笋用竹林精准化施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森林资源调查数据,使用综合能力蓄水法评估了拱拢坪国有林场(以下简称林场)水源涵养功能及其空间差异性。结果表明:1)林场林地面积共3 233.3 hm2,水源涵养总量为336.964 7万m3,单位面积水源涵养量1 042.17 t/hm2。其中,林冠层截留量为124.493 6万m3,枯落物层持水量为9.517 3万m3,土壤层蓄水量为202.953 7万m3。2)温性针叶林、暖性针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等3种森林类型对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贡献率高达81.39%,暖性针阔混交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两种森林类型的单位面积水源涵养功能最高。3)林场水源涵养量分布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西部区域水源涵养量最高,明显高于东部和中部区域,且中部区域水源涵养量最低。建议加强森林经营,通过调整林分结构,提高林分质量,提升水源涵养功能。  相似文献   

8.
在福建省永安国有林场福建柏优树子代试验林8、11、16、20 a林龄时分别进行每木调查,分析福建柏优树生长性状遗传变异规律并筛选优树家系和优良单株。结果表明:随着林龄增加,树高、胸径及材积的遗传变异系数和遗传力均随着林龄的增长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林龄20 a时,试验林平均树高、胸径、单株立木材积分别为10.65 m、16.75 cm、0.12236 m3,变异系数分别为2.07%、3.60%、8.79%,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3109、0.3990、0.4729,狭义遗传力值分别为0.1313、0.1641、0.2245;以单株立木材积育种值为指标,筛选出8个优良家系和59株优良单株。入选优良家系平均单株立木材积达0.19952 m3,平均育种值和遗传增益分别为0.01745 m3和12.20%;入选单株平均单株立木材积达0.27709 m3,平均增益达20.89%。  相似文献   

9.
城市绿地空间3种配置模式降温增湿效应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广玉兰-瓜子黄杨-细叶麦冬植物群落(乔灌草)、瓜子黄杨-混合草坪植物群落(灌草)、草坪3种配置类型,对城市休闲区不同绿化类型的降温增湿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乔灌草绿地降温效应最佳,增湿效应最明显,其次是灌草绿地,草坪地虽具有一定的降温增湿效应,但是效果较差。不同配置类型的生态效应存在差异,其综合效应是乔灌草群落...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以宁杭高速公路互通绿地及相关环境为研究区域,选取节点不同景观样地,以绿量作为研究生态效能的指标,通过对不同类型植物绿量的科学测定及其单位面积植物绿量综合比较得出:以乔木为主体,乔灌草搭配复层式绿地其单位面积绿量通常大于单一结构的绿地。由此借助绿量从光合、蒸腾和滞尘效应方面,研究高速公路绿地植物群落在环境绿化中发挥的生态效能,为科学合理建设高速公路绿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南京滨江公园为例,研究了5种不同结构植物群落的温湿度调节效应,并初步分析了绿量与降温增湿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植物群落的降温增湿效应具有季节性差异,春季和秋季乔灌草结构的植物群落降温增湿效益最为显著,而夏季乔草结构的群落降温效益最明显,乔木群落的增湿效益最好;绿量与降温增湿强度均为正相关关系,春季和夏季绿量与降温强度具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绿量主要影响降温强度,对增湿强度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比我国木质门适用的相关产品标准和检测方法标准,分析我国木质门产品有害物质释放量检测适用标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部分标准未及时修订导致甲醛释放量检测与现行国家强制性标准矛盾;使用气候箱检测有害物质释放量时,破坏性检测的检测数据与木门实际状态符合性有待提高,现行标准中的非破坏性检测需采用大气候箱,设备成本及占用场地大。本文提出了可广泛普及的无损检测木质门产品甲醛释放量检测方法,即采用5 m3气候箱,以1 m2/m3为标准承载率,实际承载率与标准承载率比值作为试验时的空气交换率,既提高了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又避免有损检测造成大量木质门产品浪费,节约木材资源;另外,相比现行的有损检测法,无损检测法试验运行成本可降低41.4%~56.6%。分析近年我国木质门产品地方抽检情况,建议将甲醛释放量无损检测方法和限量值分级纳入木质门产品标准。  相似文献   

13.
不同植物配置与住宅绿地类型的降温增湿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杭州城市住宅小区不同绿地类型和植物配置对温湿度变化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大量乔灌草结合的绿地类型,绿量高,林下光照强度低,夏季降温增湿效益非常显著;多种乔木,营造湿地水景,将是住宅区夏季降温效益明显的环境绿化绿地类型;城市各种住宅绿地在夏季均有明显的增湿、蔽阴效果。  相似文献   

14.
利用梅花五点法测定了重庆市主城区公园的重要7种植物群落结构在夏季减少光照强度、降低温度和增加空气湿度等的指标,比较了不同群落结构对这3项小气候因素的调节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各种植物群落结构对此3项小气候因素都有一定的调节效果,其中草地单层群落结构的调节效果最差,郁闭度>0.6的乔灌草植物群落结构的调节效果最好。而草地单层植物群落结构在增加空气湿度方面效果明显。虽此,其与其他几种植物群落结构(除郁闭度>0.6的乔灌草植物群落结构和郁闭度0.2~0.4的乔灌草植物群落结构处)之间差别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依据呼中林业局1987~2017年4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从森林资源面积、蓄积以及森林资源质量等方面对呼中林业局森林资源动态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0年间呼中林业局林地面积一直呈增长趋势,共增加了2.16万hm2,增幅2.81%;活立木蓄积呈先减少后增加动态,共增加了71.15万m3,增幅1.08%。森林覆盖率95.41%,增加了6.11%。森林质量较低,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86.67 m3/hm2,降低了1.56m3/hm2,降幅1.77%;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89.93m3/hm2,减少了5.05m3/hm2,降幅5.32%。  相似文献   

16.
3种皆伐方式对毛竹林更新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不同面积规模的全面皆伐(2.0 hm2和3.33 hm2)、带状皆伐(带长均为60 m,带宽分别为3m、6 m和9 m)和块状皆伐(25 m2、100 m2和400 m2)对毛竹林更新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3种皆伐方式对竹林更新生长影响不同,其中全面皆伐后的竹林长势较差,生物量较低,且皆伐面积越大,竹林更新生长越差;带状皆伐,皆伐带宽为3 m和6 m的竹林更新生长状况均较好,以带宽为6 m时综合效果最好;在块状皆伐中,皆伐面积为25 m2的竹林更新生长最好。此外,皆伐后对毛竹伐桩进行施肥,能够促进竹林的恢复生长;竹林的坡向也影响林分的更新生长,阴坡林分通常在皆伐后2年即能恢复到皆伐前状态,而阳坡林分的恢复则需要3年以上。  相似文献   

17.
以郑州市数码公园为例,研究不同植物群落对大气颗粒物污染的影响。2020年4月—2021年3月,监测郑州市数码公园内不同植物群落结构(乔灌草、乔草、乔灌、灌草、草坪)在春夏秋冬四季的PM2.5和PM10浓度以及温度、湿度和风速等气象因子,分析不同植物群落PM2.5、PM10浓度的变化规律,并研究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样地内PM2.5和PM10浓度日变化基本一致,呈早高晚低趋势。不同样地内PM2.5和PM10浓度均表现为秋冬季高,春夏季低;PM2.5和PM10浓度高低依次为草坪和广场样地>灌草和乔草结构样地>乔灌草和乔灌结构样地;复合群落结构绿地对颗粒物滞尘能力大于单一群落结构。乔灌草、乔灌结构样地对PM2.5和PM10的阻滞率较高。PM2.5和PM10浓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广西、广东和海南的五个地点桉树无性系进行生长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评价,以筛选出优良无性系。【方法】基于3.5年生桉树无性系的树高、胸径、材积、保存率和蓄积量数据。首先联合五个地点数据对各性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然后建立线性混合模型进行单地点和多地点方差分析,以无性系、无性系×重复(地点)为随机效应,得出各性状的方差分量以及各无性系的BLUP值,从而计算各性状的遗传参数值。最后综合AMMI模型与BLUP-GGE模型选择优良无性系及适生环境。【结果】1)该研究表明各生长性状中的不同亲本、无性系、地点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不同亲本中,粗皮桉×韦塔桉的各性状表现较好,其年均材积和蓄积量可达到每株0.069 0 m3、26.6 m3·hm-2a-1;不同无性系中,EC245为较为优良的无性系,材积和年均蓄积量可达每株0.090 9 m3、118.46 m3·hm-2a-1  相似文献   

19.
通过测试全程序空白、标准回归曲线、检出限等对离子色谱法测定环境空气颗粒物中F-、Cl-、NO2-、Br-、NO3-、PO4-、SO42-7种水溶性阴离子进行了方法验证。结果表明:一定浓度范围内的线性回归较理想,准确度和精密度较好。滤膜样品采样体积以60 m3(标准状态)计,检出限为0.009~0.029μg/m3,降尘样品取样量以0.1000 g计,检出限为0.006~0.018 mg/g,均能满足标准的要求。采用该方法测定了常州市某些点位的环境空气颗粒物及降尘中7种阴离子浓度,也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0.
以综合性居住区帝湖花园为样区,根据实际情况确定11个样点,实测风温湿度等微气候数据。选取建筑高度、天空视域因子SVF、三维绿量、绿地垂直结构类型四个影响参数与风温湿值进行相关性和线性回归分析,综合研究不同建筑和绿化布局对居住区微气候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建筑高度、SVF、三维绿量、绿地垂直结构等因素是影响居住区温湿度变化的重要因子;温度与SVF呈显著正相关性,与楼高、三维绿量呈负相关性;相对湿度与楼高、SVF呈显著负相关性,与三维绿量呈正相关;SVF每增加10%,气温上升1.01℃,相对湿度降低1.8%;乔灌草和纯乔木的绿地类型具有更好的降温增湿作用。研究结果可以作为城市绿地生态效益评价的参考,并为城市居住区绿地的设计、改造和管理提供部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