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彝药海枫藤的叶绿素荧光特性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海枫藤在野生状态下的生理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相互作用。[方法]以成熟的野生海枫藤植株为材料,利用便携式调制叶绿素荧光仪测定其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和叶绿素荧光光响应曲线。[结果]海枫藤最大荧光(Fm’)、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有效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 II)、光化学淬灭系数(qP)、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及电子传递速率(ETR)的日变化均与光强有关,其中,Fv/Fm、ΦPS II、qP的日变化随光强变化呈单谷曲线,NPQ及ETR的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在0-650μmol/m2s光合有效辐射强度范围内,ETR随光强增加而增大,之后随光强增加明显下降;NPQ随光强增加而增大,ΦPS II、qP随光强增加呈显著下降趋势。[结论]高光强不利于海枫藤生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循环干旱锻炼对在干旱胁迫下烟草植株叶片光合参数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响应差异,从一个侧面了解干旱锻炼提高烟草抗旱性的机制。[方法]通过对漂浮育苗的烟草幼苗进行控水—半萎蔫—复水—恢复的循环干旱锻炼及后续干旱胁迫,测定烟草光合参数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循环干旱锻炼后烟草植株在随后的干旱胁迫下烟叶净光合速率(Pn)、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比未锻炼的对照高,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下降。[结论]循环干旱锻炼提高了烟草植株光合系统对干旱胁迫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光强度下大青山几个树种光合速率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变化。[方法]使用LI-COR6400便携式光合系统研究了不同光强度下大青山地区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 Koidz.)、蒙椴(Tilia mongolica Maxim.)、虎榛子(Ostryopsis davidiana Decaisne)和土庄绣线菊(Spiraea pubescens Turcz.)的光合速率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结果]NPQ、ETR、Fv′/Fm′等叶绿素荧光指标的光响应曲线在高光时都具有类似光合速率光响应曲线光饱和点的临界点,当光强度小于临界点光强度时,随着光强度变化其变化较大,而当大于临界点光强度时其变化较小或基本不变。NPQ光响应曲线临界点的光强度(QNPQ)能评价树木对高光的适应能力,根据QNPQ大小可以把被试树种分为3组,虎榛子[707μmol/(m^2·s)]最强,其次为蒙椴[680μmol/(m^2·s)]、辽东栎[654μmol/(m^2·s)],土庄绣线菊[591μmol/(m^2·s)]和白桦[405μmol/(m^2·s)]最弱。根据被试的5种树木光合速率光补偿点的大小排序发现,白桦最大,虎榛子最小。[结论]5种被试树木中虎榛子既有对低光的适应性,又有对高光的适应能力,为大青山地区植树造林树种的选择和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生理角度研究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对水分胁迫的响应。[方法]以白三叶品种"海发"为供试材料,设置75%(无胁迫,CK)、50%(轻度胁迫,LD)和25%(重度胁迫,HD)3个土壤含水量水平对植株进行培养,测定水分胁迫对一系列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5%和50%时,白三叶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受到的影响不大,说明白三叶在这2种水分条件下能够正常生长;土壤相对含水量为25%时,初始荧光后极显著高于CK和LD处理,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PSⅡ电子传递量子产量(φPSⅡ)和光化学猝灭系数显著降低。[结论]白三叶在重度干旱(HD)条件下,生理机能遭到破坏,不能正常生长,表现出旱害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高温胁迫对水稻(Oryza satva L.)拔节期净光合速率、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供试水稻品种为江苏省镇江市常用品种镇稻6号。温度具体设定(一天按24 h计)如下:10:00为36℃,11:00为38℃,12:00为39℃1,3:00为40℃1,4:00为38℃,15:00为35℃。[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温胁迫下水稻的净光合速率、相对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主要参数(Fm和Fv/Fm)均明显降低,并且随着胁迫温度的升高及胁迫时间的延长,下降幅度也逐步增大。[结论]高温显著降低了PSⅡ的Fv/Fm和Fm,说明高温抑制了光合碳代谢的电子供应,这与水稻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以及相对叶绿素含量指标变化情况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红杨叶片发育过程中从幼叶到老叶的光合特性和花青素的关系。[方法]通过气体交换、叶绿素荧光和光谱技术研究了中华红杨叶片发育过程中的光合特性及与气孔发育的关系。[结果]①随着叶片的生长,花青素含量逐渐降低,叶绿素含量迅速增加。②光饱和光合速率随着叶片面积的增加而持续升高,但气孔导度的增加明显滞后。③增加CO2浓度时不同发育阶段的叶片净光合速率均有大幅度增加,但叶片发育后期光合速率增加程度较大。④光系统Ⅱ(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在叶片发育过程中增加幅度较小(〈15%)。[结论]叶片发育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气孔限制;随着中华红杨叶片的生长光合机构逐步完善,叶绿素含量增加和花青素含量降低是叶片从红色逐渐变成绿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抗蚜虫转基因枸杞株系的光合生理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5个转基因枸杞株系的光合生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有1个株系的叶片叶绿素(CHI)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光合气体交换参数也显著低于对照,其它4个株系与对照相比变化不大。说明转基因对枸杞植株的光合生理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水稻花后颖壳和果皮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5897-5900
[目的]研究水稻颖壳和果皮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规律,探讨水稻颖壳和果皮的光合功能。[方法]以扬稻6号为试验材料,测定了颖果发育过程中颖壳和果皮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以及荧光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颖壳和果皮也具有叶绿素荧光特性,但它的Fv/Fm值不如正常叶片中Fv/Fm值高;叶绿素荧光各项参数的变化表明,叶绿体的PSⅡ的结构随着颖壳和果皮的发育进程和衰老不断受到损害,使Fv/Fm、qP、ФPSⅡ和NPQ下降;随着颖果发育天数的增加,颖壳和颖果叶绿素含量先上升,然后下降;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与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一致。[结论]水稻果皮具有光合功能,颖壳和果皮光合能力的强弱与颖果的发育状况相适应,颖壳和果皮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能力可以作为颖果成熟度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源水杨酸(SA)能否提高烤烟在弱光条件下的生理功能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在弱光条件下,对烤烟叶面进行SA喷施,测定喷施后烟草植株的生理指标,包括植株鲜重和干重、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数据采用SPSS17.0和Excel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显著性检验。[结果]弱光下烤烟叶片的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分别降低,而胞间CO2浓度(Ci)有所升高,说明不同弱光下烤烟Pn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非气孔限制;而使用100 mg/L的SA处理能够缓解弱光对烤烟植株叶片的生长抑制;并能使烤烟叶片的光合速率、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PSⅡ潜在活性、PSⅡ有效光化学效率以及光化学猝灭系数的升高,使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的下降。[结论]弱光下叶面喷施SA对烤烟的光合特性影响显著,在弱光条件下使用SA有利于烤烟的光合产物的合成分配,提高烟株光能利用率,促进烟株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源水杨酸(SA)能否提高烤烟在弱光条件下的生理功能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在弱光条件下,对烤烟叶面进行 SA喷施,测定喷施后烟草植株的生理指标,包括植株鲜重和干重、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数据采用 SPSS17.0和 Excel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显著性检验。[结果]弱光下烤烟叶片的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分别降低,而胞间 CO2浓度(Ci)有所升高,说明不同弱光下烤烟 Pn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非气孔限制;而使用100 mg/L的 SA处理能够缓解弱光对烤烟植株叶片的生长抑制;并能使烤烟叶片的光合速率、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PSⅡ潜在活性、PSⅡ有效光化学效率以及光化学猝灭系数的升高,使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的下降。[结论]弱光下叶面喷施SA对烤烟的光合特性影响显著,在弱光条件下使用 SA有利于烤烟的光合产物的合成分配,提高烟株光能利用率,促进烟株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1.
杨有为  吴锡冬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8):8403-8405
[目的]找出玉米合理栽培密度时的光合截获率,也为其他糯玉米栽培密度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密度方式下天农糯5号玉米叶片的光合特性、荧光参数及产量性状。[结果]试验表明,天农糯5号玉米在密度为6.00万彬hm^2左右时,就整个群体光合作用而言,此密度有利于提高玉米叶片的光合速率(Pn)、袁观量子效率(ε)、原初光化学效率Fv/Fm、PSⅡ的有效量子产量φPSⅡ、荧光化学猝灭系数qP,降低了叶片呼吸速率(Rd)和荧光非化学猝灭系数NPQ。在6.00万耕/hm^2左右的密度时,能使天农糯5号玉米获得较高的一级果穗率。[结论]不同密度对糯玉米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的研究,对玉米栽培提供很好的指导意义,群体光能截获率与产量呈一定的正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12.
林淑玲  陈华  董蕾  曹洪麟  陈贻竹  顾群 《安徽农业科学》2012,(7):4131-4134,4168
[目的]采用叶绿素成像技术测定细叶榕(Ficus microcarpa L.)叶片对聚乙二醇模拟的水分胁迫的响应。[方法]人工模拟水分胁迫下检测细叶榕、垂叶榕和极端耐旱的欧洲夹竹桃离体叶片,并用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同时提取单片叶多个部位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细叶榕、垂叶榕和夹竹桃对脱水响应的结果表明:①叶片各测定部位之间的光合反应中心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和非光化学猝灭(NPQ)的值较小,而电子传递速率(ETR)、PSII真实光化效率(ΦPSII)、光化学猝灭(qP)则有较大的差异;②水分胁迫下叶片不同部位的这种离散性更加明显;③抗逆性强的离散程度明显变小。[结论]为叶绿素成像技术进一步应用于植物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叶绿素成像技术测定细叶榕(Ficus microcarpaL.)叶片对聚乙二醇模拟的水分胁迫的响应。[方法]人工模拟水分胁迫下检测细叶榕、垂叶榕和极端耐旱的欧洲夹竹桃离体叶片,并用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同时提取单片叶多个部位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细叶榕、垂叶榕和夹竹桃对脱水响应的结果表明:①叶片各测定部位之间的光合反应中心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和非光化学猝灭(NPQ)的值较小,而电子传递速率(ETR)、PSII真实光化效率(ΦPSI)I、光化学猝灭(qP)则有较大的差异;②水分胁迫下叶片不同部位的这种离散性更加明显;③抗逆性强的离散程度明显变小。[结论]为叶绿素成像技术进一步应用于植物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王天弘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149-7152,7162
[目的]通过对光合色素和叶绿素荧光指标的分析,探讨重金属污染和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入侵之间的关系。[方法]以互花米草克隆苗为研究对象,模拟了不同浓度梯度下的镉、铅单一以及复合污染,对该植物光合色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较高水平的铅镉胁迫对3种色素以及总色素含量有明显的降低作用。互花米草PSII暗适应荧光淬灭效率与重金属胁迫的浓度呈负相关趋势。互花米草ΦPSII和ETR光诱导曲线随着镉、铅处理剂量的升高呈下降趋势。[结论]为互花米草生态入侵的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种源和不同修剪方式的牛大力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成熟的牛大力叶片通过暗适应后,采用MINI-PAM测定初始荧光(F0)、最大荧光(Fm)、PSII光量子效率(Yield)和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等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牛大力不同种源间的F0和Fm差异不显著,其中种源7猪仔笠的光合效率稍高于其他几个种源。所有种源在广东气候条件下均能正常生长。不同修剪方式与自然生长的牛大力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下降不明显,不降低光合作用。F0和Fm在各修剪方式中比较接近。[结论]控制高度1 m,保留主茎蔓1条和侧蔓4条的修剪方式与自然调控的牛大力叶片的光合能力相当。种源7猪仔笠的光合效率稍高于其他几个种源。  相似文献   

16.
遮荫对小麦旗叶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目的】研究长期遮荫对小麦旗叶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方法】以扬麦158、扬麦11、南农9918和南农02Y393等4个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为材料,从拔节至成熟期进行遮光22%和33%处理。【结果】灌浆前中期,遮荫对较耐荫的品种扬麦158和南农02Y393旗叶SPAD(Soil-Plant Analyses Development)值无显著影响,而降低不耐荫品种扬麦11和南农9918的旗叶SPAD值,但遮荫显著提高了灌浆后期小麦旗叶SPAD值。遮荫降低了小麦旗叶光合速率(Pn)、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qP)与干物质积累量,而提高了光系统Ⅱ的初始荧光强度(Fo)和最大光化学转化效率(Fv/Fm)。【结论】遮荫主要是通过降低叶片光系统Ⅱ的实际光化学效率和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引起单叶光合速率下降,最终降低小麦干物质积累。  相似文献   

17.
解文孝  韩勇  李建国  刘博  姜秀英  刘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193-11195
[目的]比较分析辽宁省不同特性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灌浆期叶绿素含量及荧光特性,为筛选及选育高光能利用率和耐光抑制的优良水稻品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辽粳9、辽优1106、东壮2号3个辽宁省水稻品种为材料,利用便携式叶绿素仪和调制荧光仪MINI-PAM测定自然条件下灌浆结实期叶绿素含量及荧光参数Ft、Fm'、Yield、ETR、qP的变化情况。[结果]在叶绿素含量上,辽粳9、东壮2号整个灌浆期始终保持较高的水平,但辽优1106灌浆中后期迅速下降。叶绿素荧光参数值总体上辽粳9、东壮2号灌浆各时期变化平缓,且趋于一致,辽粳9均略高于东壮2号;而辽优1106荧光参数中除Fm'和qP与上述2个品种变化趋势相同外,其他参数均表现出灌浆中后期急剧下降。[结论]杂交稻辽优1106和东壮2号中后期的光适应能力较弱,光能利用率急速下降;辽粳9对整个灌浆期的光适应能力及光合利用率最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苗期不同抗性大豆荧光参数和叶绿素含量对大豆花叶病毒(SMV)胁迫的响应。[方法]以感SMV品种合丰25和抗SMV品系牡304为材料,以东北地区SMVⅠ号株系为毒源,测定接种SMV后苗期不同抗性大豆荧光参数及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相比,SMV胁迫下,除Fo和q N升高外,其他荧光参数均有所降低,抗SMV品种(系)的变化幅度较小。随着胁迫时间的推移,Fm、Fm’、ΦPSII和Fv/Fm逐渐降低,Fo和q N逐渐升高,q P先降低后升高,且抗SMV品系牡304和感SMV品种合丰25分别在6 d和12 d出现最低值。受SMV胁迫后,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同,抗病品种(系)叶绿素含量的上升幅度大于感病品种(系),感病品种(系)叶绿素含量的降低率大于抗病品种(系)。[结论]苗期荧光参数以及叶绿素含量可作为鉴定大豆对SMV抗性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