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当前,粮食危机已席卷全球,粮价不断上涨,已经形成次贷危机之后对全球经济又一严重的威胁。据统计,自2007年中期至今,全球粮价上涨了大约40%。仅2009年前两个月,世界粮食价格就上涨了9%。可见,粮食危机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已开始凸显。虽然我国粮食供给目前能保持大体平衡,受国际粮价波动的影响较小,但国内粮食价格由于农资成本的增加,节节攀升,保持市场稳定、保障粮食安全的压力已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2.
中国粮价上涨与粮食安全的宏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轮粮价上涨具有粮食价格与粮食产量逆运行、粮食价格获得了流动性充足的支持以及国际粮价传导等新的特点.导致中国粮食价格上涨的深层原因在于不断推进和加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粮食价格的虚假繁荣不仅会加剧通货膨胀,而且还会使粮食生产的主体农民遭受更大的盘剥;解决粮价上涨背景下的中国粮食安全问题还需加大政策供给的力度.  相似文献   

3.
市场前沿     
《农家致富》2012,(1):18
为何粮食增产粮价还上涨粮食产量增长,一般会抑制粮价,而如今粮食增产,粮价却还上涨。出现此种局面,一是我国粮食实现较大幅度增产,需求快速增长对粮食价格上涨带来强力拉动;二是近些年我国粮食增产的过程,也是成本大幅提高的过程;三是国际粮价上涨对国内粮价上涨有一定带动;四是目前我国粮食市场正处在一个涨易跌难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粮食金融化的发展加剧了国际粮价的波动,以1989年1月至2013年7月大豆、玉米、小麦和稻米期货价格为研究对象,采用GARCH类模型回归发现国际粮价波动具有明显的聚集性和不同于一般金融市场的非对称性,即粮食价格上涨的利好信息引发的粮价波动要大于粮食价格下跌的利空消息引发的波动。表明政府在监测和调控粮价时,更应该警惕粮价上升阶段的波动对我国粮食安全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九五”期间,中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连续几年增长,供求形势发生了历史性转变,加之国际市场粮价持续下跌等因素影响,1996-2000年,国内市场粮食价格一路走低,2000年国内市场粮价跌至5年来最低水平。2001年,虽然因粮食连续两年减产粮价有所回升,但进入2002年后,国内市场粮食价格仍然低位徘徊,稳中有降。一、2002年国内外市场粮食价格走势2002年,国内市场粮价稳中有降,国际市场粮价却大幅度上升。总的来看,全年国内外市场粮价走势呈现以下特点:国内市场原粮收购价格稳步走低,除小麦价格年底有所回升外,1~12月,玉米、早籼稻…  相似文献   

6.
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国际粮食价格出现波动,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国内粮食市场产生了影响。本文基于供求关系模型,对国际粮价上涨、国内粮价平抑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的可行性建议,以期帮助政府减少此类次生社会危机带来的不良影响,进而增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7.
据广东省物价局局长孙庆奇介绍,尽管短期内粮食价格仍将在高位运行,但不会有太大幅度的上涨。从国际上看,受气候及粮价上涨等因素影响,预计今年世界粮食会有恢复性增产。澳大利亚西部近期雨量充沛,谷物长势良好,印度也有望迎来历史大丰收;乌克兰宣布全面放开粮食出口,泰国承诺大米出口不设限。同时,  相似文献   

8.
综合国内外形势、市场供求等因素分析,我省四季度主要农产品总体价格预计仍会继续呈上涨态势。1)今年四季度我省粮食价格会呈稳中窄幅波动态势。今年,湄公河流域洪灾致泰国、越南、柬埔寨等稻米出口国稻谷减产,国际市场稻米价格看涨。我省部分粮食的补充是通过湄公河流域进入,随着第四季度国内后市新稻上市量增加以及国际粮价上涨,我省粮食价应呈稳中窄幅波动态势。  相似文献   

9.
朱险峰 《农业展望》2006,2(11):35-36
受2006/07年度世界粮食产量和库存下降的预期影响,今年前三季度国际市场粮价呈波动上升走势,总体涨幅较大。预计今年后期国际市场粮价仍将维持目前的涨势。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危及面较广的国家,而且粮食生产的基础设施落后,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粮食生产的自然波动一直存在。目前在我国,稳定和提高粮食总产量是一项基本国策,因为粮食产量的波动极易引起粮价的波动,且市场粮价涨落波动往往大于粮食生产的波动幅度。...  相似文献   

11.
房租是由房屋租赁市场的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决定的,而房屋租赁市场的需求和供给都受到房屋交易市场所形成的房价的影响。房价对房屋租赁市场需求的影响主要是由于房屋租赁市场和房屋交易市场的替代效应所导致,房价对房屋租赁市场供给的影响主要由房屋租售比和房价的上涨幅度决定。我国一线城市房价近十年的平均年上涨率为10%左右,这导致了我国一线城市的房屋租售比维持在极低的水平。随着房价的平稳,房租必然大幅上涨,故必须采取措施增加一线城市房屋租赁市场的供给,以供给量的大幅增加稳定房租。  相似文献   

12.
2012年玉米市场形势分析与2013年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2年,国内玉米生产继续稳步发展,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市场价格基本稳定,与小麦形成倒挂,消费替代显著增加,玉米进口大幅增加。主要原因,一方面连续增产及进口明显增加有效改善了供求关系,另一方面深加工业经营困难,饲料消费也因小麦替代增加而受到抑制,同时国家通过调整财税政策加强对深加工业的宏观调控。2012年国际玉米价格大幅波动,供求关系进一步趋紧,库存大幅减少。预计2013年国内玉米生产仍稳步发展,价格稳中有升的可能性较大,进口可能有所下降。建议落实并完善玉米临时收储政策,继续严格控制深加工业过度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利用非参数核密度方法,以5种红枣(灰枣、骏枣、金丝枣、青枣和冬枣)的批发市场价格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不同红枣的短期价格波动形态及波动强度,并对其短期价格波动风险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表明:从波动形态看,总体上红枣市场价格短期波动有明显谷峰和谷底,呈“春冬高、夏秋低”季节性特征,其中骏枣和灰枣的价格呈“V”型波动,金丝枣和冬枣的价格呈“M”和“W”型波动,青枣价格呈“N”型波动;从波动强度看,整体上鲜食枣价格波动强度高于干制枣,大小排序依次为冬枣青枣金丝枣骏枣灰枣;红枣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分布不对称,降价风险高于涨价风险,其中冬枣降价风险最高,其次是灰枣和骏枣,金丝枣降价风险略低,只有青枣价格下跌风险与上涨跌风险发生的概率接近一致;从强警风险概率(价格波动幅度在±15%以上)分布看,鲜食枣价格出现强警的概率高于干制枣。  相似文献   

14.
2013年以来中国棉花市场整体平稳运行。国内籽棉收购价格保持平稳,皮棉价格稳中有涨。国际现货市场价格在期货价格上涨带动下先连续上涨后小幅下跌,内外棉价差缩小,中国棉花进口量大幅减少。受2012年棉价低位运行影响,主产国植棉意向明显下降,预计2013/14年度全球植棉面积、产量双双下降,国内棉花种植面积下降6.55%。  相似文献   

15.
猪肉价格暴涨和国家战略安全管理危机的应对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全国肉价和副食品价格陡升,政府强力举措暂时遏制风头.但是,在粮价成本推动、发散型蛛网效应、联动棘轮效应作用下,肉价还存在强力反弹、再次暴涨机会和长期性上涨趋势.肉价暴涨祸因折射系列战略安全管理深层问题.为应对未来局面,中央政府必须在国家战略上主动应对谋划,地方政府也必须在职能内有所怍为,从九个方面积极着手进行相关战略行动.  相似文献   

16.
2014年以来,在临储玉米收购数量持续增加和采购东北玉米费用补贴政策的支撑下,吉林省玉米市场价格整体波动幅度不大,但"政策市"特征较为明显。后市随着东北地区农户余粮逐渐减少,吉林省玉米价格将稳步趋涨,但需求不振及玉米抛储压力仍将影响其价格上涨空间。  相似文献   

17.
彭超  洪略  张欢 《农业展望》2013,(11):13-18
2013年1-10月,中国稻谷市场维持稳中略跌态势,南方籼米市场受到进口和“镉超标”事件双重影响,持续疲软.国际米价在恢复性上涨后出现持续下跌,涨跌的诱因是主要贸易国政策调整.2013年1-8月中国稻米出口增加、进口减少.预计后市,国内稻谷有望再获丰收,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将面临考验,大米价格将出现分化,粳稻期货上市将为市场对粮源调节起决定性作用创造条件.短期内,国际大米价格将以弱势运行为主.  相似文献   

18.
2013年中国玉米产量继续创下21 848.9万t的历史新高,2014年第1季度在巨大的供应压力、深加工及饲料需求持续低迷、国家临储收购政策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国内玉米价格呈稳中偏弱态势。由于临储玉米收购进展迅速,第2季度国内玉米价格出现回升。近7 000万t的临储收购总量改变了中国玉米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2014年下半年玉米市场情况将取决于临储玉米拍卖情况,预计国内玉米市场价格将在临储玉米拍卖影响下趋稳。  相似文献   

19.
陈康 《农业展望》2014,10(5):13-16
2013/14年度以来,国际大豆市场初步摆脱2012/13年度的持续低迷态势。南美作物生产因不利天气出现波折,美国大豆出口进度重新加快,推动大豆价格在低位震荡数月之后,2月开始连续走高。目前美国大豆播种和生长形势成为市场关注焦点。展望后市,需求因素仍然充满不确定性,后期大豆价格走势更多时候还将体现为供给因素的作用,预计2013/14年度后期将震荡回落。  相似文献   

20.
徐磊 《农业展望》2014,(7):9-14
2013年中国饲料市场总体相对平稳,呈现饲料工业总产量首次下滑、消费量略有下降、重要原料价格波动明显、主要产品价格上涨放缓的基本特点;展望未来10年,中国饲料工业生产量和消费量将缓慢增长,预计到2023年将分别达到22 989万t和23 422万t,年均增长率均为2.3%,显著低于过去10年7.6%和6.8%的发展速度;受成本上升的支撑作用,中国饲料产品市场价格预计将温和上涨,平均每年上涨幅度将达到1.1%。为适应中国饲料工业发展进入调整期的客观要求,建议政策面进一步加大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强化信息监测预警能力和创新市场风险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