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选择优秀的不同品种或品系的猪进行杂交,会产生杂种优势,如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增加瘦肉率,提高母猪的产仔数等。常用的杂交技术如下。1杂交亲本的选择一般杂交用的公猪选择标准主要考虑生长速度、背膘薄、饲料效率和肢蹄等特征,品种一般选择国外品种,如美国的杜洛克猪、英国的大白猪、  相似文献   

2.
1.品种中国猪种初产猪的排卵数平均17.21枚,经产猪21.58枚,例如嘉兴黑猪25.68枚,二花脸28枚,内江猪15枚。国外猪种初产猪平均13.5枚,经产猪21.4枚,例如大白猪16.7枚,杜洛克11.5枚,长白猪15.22枚,品种不同,排卵数不同。2.杂交杂交能提高母猪排卵数,已被生产实践验证,简单可行。在组织生产  相似文献   

3.
沈花猪育种开始于1956年。1956~1960年间,用大白猪、沈白猪的公猪与东北改良黑猪(巴克夏杂种)杂交,对所得到的白色杂种母猪,又分别与新金猪、吉林黑猪、克米猪的公猪杂交,1961年起从出现的花猪中选择理想个体转入自群繁育,培育肉脂兼用型花猪。至今已有近20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一、江苏省主要公、母猪品种1.公猪(1)地方品种公猪:梅山公猪、淮北猪公猪、灶猪公猪。(2)外来品种公猪:长白公猪(利用最多,杂交父本)、大约克公猪(其次,杂交父本)、杜洛克公猪(少量,繁殖二元  相似文献   

5.
二元杂交猪就是两个品种猪杂交后得到的杂种后代猪;三元杂交猪就是用3个品种猪经过两次杂交后得到的杂种后代猪。三元杂交商品瘦肉猪的杂交模式通常有两种,即洋三元和土三元(二洋一土)。①洋三元:即母本、第一父本、第二父本均为进口良种猪,杂交生产出三元杂交瘦肉猪。②土三元:即以本地优良母猪为母本,  相似文献   

6.
1仔猪的选择方面仔猪的选择很有学问,相当一部分农民不知道如何挑选育肥仔猪。在挑选仔猪时,贪图便宜,而选择一些本地品种的杂交仔猪育做肥猪用,饲养后发现这部分猪长的非常慢,喂了1年多才能出栏,经济上非常不划算。  相似文献   

7.
江涛 《新农村》2011,(8):28
1·种俗话说:"好种出好苗",优良的种猪是增产的基础。饲养大型瘦肉型猪,一般可先用长白猪与大约克猪杂交,生产二元杂种猪作母本,再与杜洛克(或汉普夏)公猪进行三元杂交,后代作商品  相似文献   

8.
一、母猪选择失误1.一些养殖户为省钱而购买商品猪作种猪。一些猪场母猪群出现多元化:即二元化,三元杂交,甚至多元杂交。结果:(1)育肥猪群身材不一,毛色有白色、红色、黑红色,生长速度不一,猪群整齐度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对苏姜猪与大白猪、长白猪、巴克夏猪、皮特兰猪的杂交配合力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在生长和肉质性状方面,苏姜猪与大白猪、长白猪、巴克夏猪的杂交F1代优于与皮特兰猪的杂交F1代。30~90 kg阶段大白×苏姜、长白×苏姜和巴克夏×苏姜杂交F1代平均日增重分别为693.48、689.05和684.01 g/d,均显著高于皮特兰×苏姜杂交F1代平均日增重628.06 g/d(P≤0.05);皮特兰×苏姜杂交F1代料重比最低,为3.13∶1,巴克夏×苏姜杂交F1代料重比最高,为2.93∶1,大白×苏姜和长白×苏姜杂交F1代分别为3.02∶1和3.03∶1;皮特兰×苏姜杂交F1代的失水率最高,到达41.34%,显著高于大白×苏姜、长白×苏姜和巴克夏×苏姜杂交F1代的失水率30.89%、31.55%和32.42%(P≤0.05);皮特兰×苏姜杂交F1代的肉色较差,为2.32,显著低于大白×苏姜、长白×苏姜和巴克夏×苏姜杂交F1代的肉色2.90、2.88和2.92(P≤0.05)。本研究表明苏姜猪与大白猪、长白猪、巴克夏具有较好的杂交配合力,与皮特兰杂交配合力较差。  相似文献   

10.
1.仔猪选择。选择发育较快、易长膘、屠宰率高,毛疏、皮薄、架子好,耳大脚直,肩高胸宽的瘦肉型杂交仔猪作为育肥猪。2.饲喂方法。第1天按猪每5kg体重用左旋咪唑50mg,晚上研细混入饲料中喂给。第3天按猪体重每5kg喂大黄苏片10片拌料喂服。第6天每头猪用神曲、山楂、茯苓各30~50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是在横泾猪二元杂交基础上,选择优秀杂交母猪,再与第一父本杜洛克(杜)、汉普夏(汉)、长白(长)、大约克夏(大)进行交叉配合,组成不同三元杂交组合,并观测其生长速度,饲料报酬,瘦肉率以及胴体品质等指标,以筛选出配合力最好的杂交组合,为今后推广饲养瘦肉型猪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现代的生猪养殖中,仔猪(70 日龄)生长发育成出栏生猪(170~180 日龄),消耗的饲料占养猪饲料总消耗量的80% 以上。提高日增质量和饲料利用率,可以降低生猪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一、选择优良种猪及其杂交组合,利用杂种优势不同品种和品系猪的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瘦肉率、胴体品质和繁殖性能均有差异。不同的杂交组合所表现的配合力也有差异。要想取得好的肥育效果和胴体品质,使产品适应市场需要,选择好种猪及其杂交组合很重要。大多数生猪养殖场利用三元杂交生产仔猪,少数利用四元杂交和二元杂交生产仔猪。商品猪养殖场一般从种猪场购入长白猪与大约克猪杂交一代母猪(俗称长大母猪或大长母猪)和杜洛克公猪,繁殖生产三元杂交商品仔猪。这个杂交组合能够充分利用长白猪与大约克猪优良的繁殖性能及其杂交优势。长白猪与大约克猪的正反交杂交母猪(即长大母猪与大长母猪)的繁殖性能基本一致,胴体瘦肉率也较高,是优良的杂交母本猪。它与杜洛克公猪杂交生产的杜大长商品猪或杜长大商品猪具有生长快、饲料利用率和胴体瘦肉率高的优点,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13.
1.喂杂种一代猪。当地土种猪虽具有适应性强、耐粗饲等优点,但生长速度慢、饲料报酬低。用良种公猪(如杜洛克、汉普夏、长白猪等)配当地土种母猪所生的苗猪称杂交一代猪,  相似文献   

14.
1.充分利用杂交优势。采用二元杂交猪育肥,可比纯种猪日增重提高15%~20%,三元杂交猪比纯种猪提高约25%。要选择30千克以上的杂交猪作为商品猪育肥对象,杂交组合以良种三元杂交为最好,良种猪与本地猪三元杂交也行。目前,多采用长白猪与大约克夏猪的杂交母猪与杜洛克公猪交配,从而获得最佳的三元组  相似文献   

15.
八眉猪杂交育肥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灵台县地方品种八眉猪与引进品种杂交育肥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饲养条件下,八眉猪(母猪)与大约克猪(公猪)杂交后代平均日增重为576.42 g/(头·d),料肉比为3.74,分别较八眉猪(母猪)与长白猪(公猪)杂交后代和纯种八眉猪后代日增重高8.28%和34.63%,料肉比降低4.01%和25.13%,大约克猪可作为八眉猪...  相似文献   

16.
F1代猪体脂、肌肉脂肪和游离脂肪酸组分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定远”猪为母本与“杜洛克”、“大约克”和“长白”猪杂交 ,F1代猪皮下、肾周和腹部脂肪沉积均减少 ,其中以长白×定远猪和大约克×定远猪更为明显 ,有效地改善了猪胴体品质。猪肌肉大理石纹评分结果表明 ,长白×定远和大约克×定远F1代猪肌肉脂肪含量仅为 1 70 %和 1 5 0 % ,明显低于对照 (定远猪 )的 3 2 6 % ,这主要是肌间脂肪和结缔组织减少所致。肌肉脂肪酸组分分析表明 ,3个杂交组合及对照猪肉中游离脂肪酸以C18∶1含量最高 ,达 43 86 %~ 5 0 6 2 % ,其中对照 (定远猪 )和长白×定远猪显著高于其它 2个杂交组合猪 ;杜洛克×定远和大约克×定远猪的C18∶2含量与定远猪接近 ,这些游离脂肪酸可能与其较好地保留猪肉的风味有关  相似文献   

17.
家猪与家野杂交猪血液中八项指标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长白猪(♂)×大约克夏猪(♀)的杂交猪8头,纯种野猪(♂)×鄂西黑猪(♀)的杂交仔猪(以下简称F1代)8头及长白猪(♂)×F1代母猪(♀)的杂交二代(以下简称F2代)8头,对其血液中的八项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红细胞数方面3种猪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F1代猪及F2代猪的红细胞数分别比长大猪提高了9.58%和2.89%:在白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血清总蛋白含量、血清清蛋白及血清球蛋白方面,F1及F2代猪均高于长大猪,且差异显著(P<0.05),F1代猪高于F2代猪,且差异显著(P<0.05);在血清钙含量及血清磷含量指标上3种杂交组合猪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F1及F2代猪的血清钙含量分别比长大猪提高了10.80%和4.24%,血清磷含量提高了6.19%和3.80%.  相似文献   

18.
一、加强消毒切断传染源 1.带猪消毒常用卤素类、酸类、醛类、双季铵盐和双胍类消毒药.常选择2-3种更换使用,例如:上午用卤素类,下午用酸类或双季铵盐类,这样对消灭病原体的效果更明显. 2.猪舍消毒常用酸类、醛类、酚类(对母猪群有一定的伤害,慎用)  相似文献   

19.
一、母猪选择失误 1.为省钱直接选商品猪使用:一些猪场母猪群出现多元化,即二元杂交,三元杂交,甚至多元杂交,这样造成的问题有: (1)育肥猪群,身材有高有低,有长有短、有胖有瘦.毛色有白色,红色,黑红色.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别以蓝塘猪作为父本和母本与长白猪杂交,比较其F1代胴体和肉品质的差异.【方法】以广东地方品种蓝塘猪与外来品种长白猪为模型,采用正反交试验分别获得杂交F1代,即蓝×长猪和长×蓝猪,并采用相同日粮饲养至180日龄,比较蓝×长猪和长×蓝猪的生长性能.试验结束后每个品种分别选择接近平均体质量的8头肥育猪(公母各半),屠宰测定其胴体性状,并分析背最长肌的肉品质性状和肌球蛋白重链mRNA表达水平差异.【结果和结论】蓝×长猪和长×蓝猪的胴体性状无明显差异.但从肉品质来看,蓝×长猪的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长×蓝猪,而且公猪显著高于母猪(P0.05).蓝×长猪花生四烯酸(C20∶4)的比例显著高于长×蓝猪,但杂交后代肌纤维类型和肌苷酸含量均无显著差异.2品种和性别间MyHC-I、MyHC-IIa、MyHC-IIb和MyHC-IIx基因mRNA表达均无显著差异.由上述结果可知,以蓝塘猪为父本、长白猪为母本得到的杂交F1代肌内脂肪含量和花生四烯酸比例均较高,说明蓝×长猪可能具有更优的肉品质和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