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续第2期第37页)瘠薄型农田是指受气候、地形、成土母质等难以改变的因素影响,形成的土壤结构不良,耕作层浅薄,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低的一类耕地。瘠薄型水田主要分布在山丘区冲垅的中部和上部,表现为耕作层厚度不足15厘米,一般沙性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低于24克/公斤,壤性与黏性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低于28克/公斤,耕  相似文献   

2.
会理烟区植烟土壤主要理化性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对四川省会理县160份土壤样品进行主要养分含量状况评价,结果表明,会理地区植烟土壤pH有1/2处于适宜范围,其余土壤存在酸化现象。有59.38%的土样有机质含量处于丰富和很丰富的水平,大部分土壤碱解氮含量处于中等偏下水平,部分土壤的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大部分交换性镁和交换性钙含量较丰富。  相似文献   

3.
依托湘潭市市辖区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通过对2009-2012年土壤样品化验数据分析,初步摸清了耕地耕层土壤的养分含量水平,并对土壤样品状况进行分级评价。结果表明,2009-2012年湘潭市市辖区耕层土壤的pH平均值分别为5.8、5.9、5.9和5.6,处于低等级土壤pH的耕地面积从2009年的34.85%增加到2012年的47.35%,土壤有酸化趋势;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值分别为34.3、35.4、32.4和37.0 g/kg,碱解氮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69.0、160.6、190.8和164.1 mg/kg,平均93.07%土壤有机质和98.87%土壤碱解氮的耕地处于适宜、高和极高的等级,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偏高;有效磷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3.2、18.3、10.3和31.9 mg/kg,前三年土壤有效磷含量偏低,平均83.94%处于极低、低和适宜的等级,2012年骤然增加并高于适宜等级,有82.17%处于适宜、高和极高的等级;速效钾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25.6、169.7、116.7和148.0 mg/kg,平均78.84%的土壤速效钾处于低和适宜的等级,土壤速效钾含量偏低。  相似文献   

4.
对绍兴县马鞍镇标准农田77个土壤采样单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镇标准农田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20.58 g.kg-1,处于中等水平,但有机质含量处于低水平及以下的样本数共计53个,占总样本数的68.83%,代表面积1 499.67 hm2,占全镇总标准农田面积的68.54%;总体来说标准农田等级越高,有机质含量也越高。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宜昌13个典型土壤剖面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的含量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宜昌土壤表层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表现出显著的水平分异特征,并且在10~20 cm土层变异性达到最大,变异系数分别为94.2%、72.6%、63.1%.整体上各土层土壤养分变异系数随剖面深度增加呈减小的趋势.大部分土壤全氮与有机质的消长趋势基本一致,并表现出从表层往下减少的趋势,尤其以黄棕壤与棕壤最为典型,全磷沿土壤剖面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棕壤、黄棕壤和水稻土的有机质、全氮含量较为丰富,主要与地表植被、气候条件、土壤结构、人工有机肥料投入等因素有关.土壤有机质、全氮均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容重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质地没有明显相关性.土壤全磷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没有明显相关性,主要与土壤母质磷素矿物含量及土壤自身的发育过程有关.黄壤与红壤的土壤养分含量较低,与土壤自身发育过程及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6.
<正>1土壤养分概况1.1土壤有机质。全市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5.54 g/kg,最大值为25.68 g/kg,最小值为10.32 g/kg。全市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处于10%~30%之间,其中大部分处于10%~20%之间,面积653 478.0亩,占总面积的94.74539%。主要分布在石门镇(面积61 547.0亩,占9.418373%)、新店子镇(面积58 259.2亩,占8.915243%)山区,有机质含量较低,主要原因是土壤属棕壤,成土母质为花岗岩、片麻岩残积、坡积母质发育而成,土体较  相似文献   

7.
采集海口市23个乡镇和4个农场的751个农用地土壤耕作层(0~25 cm)样品,研究分析了土壤有机质含量、pH、全氮、全磷、全钾和全硒含量,并对土壤中全硒含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海口市农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上处于中上水平,全省有机质平均含量为27.79 g/kg,各地区之间含量差异较大,最大值为最小值的29.22倍;土壤pH平均为5.40,为酸性土壤;土壤全氮平均含量为1.72 g/kg,大部分地区氮含量属于中等偏上水平;土壤全磷含量的平均值为0.94 g/kg,磷含量地区间差异较大;土壤全钾平均含量为2.06 g/kg,全市土壤钾含量偏低,88%以上土壤处于中下水平;所调查土壤硒含量从痕量到2.23 mg/kg,平均值为0.35 mg/kg,明显高于全省平均值0.211 mg/kg,45.54%的土壤硒含量处于中等及以上水平(0.175 mg/kg),其中29.29%属于高硒含量,但各个乡镇硒含量差异较大。从相关性分析可知,土壤硒含量与pH、全磷和全钾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与有机质和全氮呈负相关,表明土壤中硒主要来源于土壤母质。  相似文献   

8.
海南农田土壤有效硒含量与分级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海南主要乡镇面积较大的水田、果园等土壤,对耕作层土壤样品和土壤剖面样品进行有效硒含量测定,研究海南省各市(县)区域农田表层土壤中硒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表层土壤有效硒含量在0.9~84.8μg/kg之间,平均值为21.717μg/kg,集中在全国高水平8~20μg/kg内的占全岛土壤总面积的76.38%;全硒含量平均值为0.355 mg/kg,73%属于全国中高等水平(0.175 mg/kg);52.03%的土壤样品有机质处于中等偏下水平;p H值集中分布在5.0~5.5之间,占全省总面积的69.19%,强酸性(p H4.5~5.0)样点占39.62%;海南农田土壤硒含量与土壤p H指呈负相关,与全硒、有机质含量成正相关。海南农田土壤硒含量高、活性强、分布广,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小土壤酸碱度,有助于提高土壤硒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为掌握耕地质量动态、合理利用耕地资源,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农户科学合理施肥提供技术指导和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自2010年起进行了和县耕地质量监测工作.结果表明,目前全县土壤容重增加,耕作层变浅,缓冲性能下降,养分易流失,作物对肥料的依赖性加大;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含量表现为上升趋势,碱解氮、速效钾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0.
利用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获取的9 632个耕地表层土壤(0~20 cm)数据,系统分析评价皖江经济带耕地土壤养分含量、丰缺状况及空间分布,探讨科学施肥方法。结果表明,皖江经济带耕地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分别为21.07、1.21、0.59、16.47 g/kg;不同耕地类型养分含量差异明显,有机质、全氮含量为水田>旱地>水浇地,全磷、全钾含量为水浇地>旱地>水田;耕地有机质处于中等—较缺乏水平,全氮以中等水平为主,全磷处于较缺乏水平,全钾处于中等—较缺乏水平;耕地土壤养分综合等级以中等等级(14 632 km2、占比51.52%)为主,较缺乏等级(11 430 km2、占比40.24%)次之,不同耕地类型土壤养分综合等级差异显著;建议根据养分评价结果结合农作物种植现状,在合肥、滁州西部、六安东部等养分缺乏区适当增加相应缺肥比例。该研究结果可为皖江经济带耕地科学管护及合理施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陕西南部丘陵区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情况,为区域精准农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2010-2011年,以陕西省镇安县为研究区,在19个镇采集农田0~20 cm 土层土样2 283个,采用地统计学并结合“GIS”技术,构建不同土壤养分的最优半方差模型,进行普通Kriging插值分析,对该地区土壤养分的空间特征进行评析。【结果】镇安县农田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均呈中等变异强度。在空间结构上,土壤速效磷属于弱的空间相关性,有机质、速效氮和全氮表现为中等强度的空间相关性,速效钾具有强的空间相关性。总体来看,农田土壤养分空间呈中间低、四周高的分布格局。农田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平均含量分别为18.27,1.09 g/kg,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97.47,16.27,122.09 mg/kg。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2011年镇安县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增幅分别为40.54%,17.20%,57.21%,125.97%和47.10%。镇安县土壤碳氮比平均为9.84,速效氮磷比平均为4.00。【结论】镇安县农田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磷含量处于中等水平,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土壤碳氮比较全国农田偏低,速效氮磷比整体上偏高,比例严重失调。因此,镇安县的农田应科学、合理施肥,以提高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沟壑区不同利用方式与坡位下土壤养分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武北部黄土高原沟壑区为代表,研究了不同利用方式及坡位下的土壤养分状况和变化特征。该地区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1.2g·kg-1,属于中等水平。全氮含量平均为0.9g·kg-1,达到中等偏高的水平。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在地形部位上表现出塬面>坡地>河滩地的变化趋势。农田和果园的土壤有机质和氮素水平相当,随着果园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素有下降趋势。土壤速效磷达到中等偏高水平,速效钾达到了高肥力水平,在不同地形部位上表现为河滩地>坡地>塬面。土壤速效钾、速效磷为果园土壤高于农田土壤,且随着果园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速效钾、速效磷有累积趋势。  相似文献   

13.
对湖北省砂梨主产区79个典型梨园的土壤进行取样和测试分析,根据土壤营养状况进行评价分级。结果表明,梨园土壤pH值在4.70~7.71之间;94%的梨园有机质含量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土壤全氮含量较高,但72%的梨园土壤中碱解氮含量低;88%的梨园土壤有效磷含量在中等及丰富水平,29%的梨园土壤速效钾含量亏缺;钙镁含量丰富,微量元素中,35%的梨园有效铁含量低,大部分梨园土壤的有效锰、铜、锌含量处于中等及丰富水平,1/3梨园土壤中有效硼的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平谷区农田土壤养分评价与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平谷区农田耕层土壤养分分析结果表明,全区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4.51g/kg、0.89g/kg、32.80mg/kg和136.79mg/kg,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总体处于中等水平,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总体处于高水平。在集中分布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次数分布曲线近似于呈偏正态分布,全氮近似于呈正态分布,速效磷和速效钾近似于呈偏态分布。各养分的变异程度由小到大依次为有机质、全氮、速效钾、速效磷。与1980年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平谷区养分含量结果相比,全区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了21.8%,全氮含量增加了17.1%,速效磷含量增加了246.0%,速效钾含量下降了8.1%。  相似文献   

15.
典型黄河故道区耕地土壤养分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养分调查与评价是开展土壤资源合理利用与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以代表典型黄河故道区的滨海县界牌镇部分村组为研究区,采集163个土壤样品,分析了土壤有机质含量等12个指标的现状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含量、pH值、全氮含量、速效钾含量、有效锰含量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土壤电导率、有效磷含量、有效硫含量、有效铜含量、有效锌含量处于中等偏高水平;土壤有效铁含量处于较丰富水平,土壤水溶性有效态硼含量处于较低水平。空间上,除土壤pH值变异较小和有效硫含量变异大外,其他指标均为中等变异;大部分指标(土壤有机质含量、电导率、pH值、全氮含量、有效硫含量、有效铜含量、有效锌含量、有效铁含量、有效锰含量、水溶态硼含量)的较高等级主要分布在条河村,较低等级主要分布在三坝村,这可能与古黄河流向导致的土壤质地差异有关,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分布和大部分指标相反;土壤有效磷的分布较为分散。调查显示,该区钾肥施用量极少,长期偏施氮肥和施用少量磷肥。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也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全氮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中的微量元素铜、锌、铁、锰、硼的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钙、镁离子的含量则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表明通过长期施肥可提高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生产上偏施氮肥虽然对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提升趋势,但钙镁呈耗竭趋势。上述研究结果为该区开展针对性的土壤改良培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遵义市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贵州省遵义市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特征,采用传统统计学的方法分析了遵义市2006年和2012年植烟土壤耕层有机质含量的分布状况以及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遵义市2006年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值为25.4 g/kg,变异系数为32.11%,2012年全市均值增加到32.6 g/kg,变异系数为29.06%,有机质年均增加1.21 g/kg;2006年全市土壤有机质含量在缺乏等级(10 g/kg)的比例为1.12%,2012年降为0.72%;2006年偏低等级(10~20 g/kg)的比例为24.16%,2012年降为6.31%;适宜等级(20~30 g/kg)比例由2006年的53.37%降为2012年的34.00%;偏高及以上等级(30 g/kg)比例由2006年的21.35%增加到2012年的58.97%,其中土壤有机质含量为高等级(40 g/kg)的比例由5.62%增加到21.23%。遵义市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处于适宜水平,需要根据土壤有机质含量因地制宜的进行有机肥施用量的调控。  相似文献   

17.
对新疆27个农业气象观测站作物观测地段的土壤农业水分常数进行分析,揭示了新疆农业水分特性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作物观测地段耕作层(0~30 cm)与少变层(30~50 cm)土壤容重、凋萎湿度、田间持水量3大常数各自的分布趋势基本一致,表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土壤容重南疆大部分地区和北疆沿天山一带大于其他地区,耕作层土壤容重南疆普遍大于北疆,凋萎湿度从北向南呈减少趋势,田间持水量变化较大,北疆普遍大于南疆。  相似文献   

18.
石漠化治理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变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石漠化治理下不同石漠化等级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变异特征和亏缺规律,为贵州石漠化山区土壤资源有效利用、水肥保持、植被重建及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2010年和2015年石漠化治理前后两期影像进行石漠化等级解译,结合花江示范区定点采样监测数据进行Kriging插值,通过GIS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探讨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变异特征并对不同石漠化等级与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石漠化面积:石漠化治理以来,花江示范区无石漠化面积增加,中度和强度石漠化面积减少。②土壤有机质及全氮含量:有机质平均含量由2010年的31.28 g/kg升至2015年的41.83 g/kg;全氮平均含量由2010年的2.22 g/kg降至2015年的1.52 g/kg;石漠化治理前轻度和中度石漠化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显著高于强度石漠化,石漠化治理后潜在、轻度和中度石漠化土壤有机质显著高于强度石漠化,全氮含量不同等级石漠化间无显著差异性;从潜在石漠化至强度石漠化土壤有机质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轻度和中度石漠化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潜在和强度石漠化;2010年全氮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变化趋势不太明显,2015年先降后升再降呈波浪式变化。③变异系数:2010年潜在石漠化至强度石漠化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均呈先降后升趋势,2015年则相反,均属中等变异,且变异性逐年增大,有机质变异系数和全氮变异系数2015年的变幅均大于2010年。【结论】石漠化治理及生态修复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升高,全氮含量有所降低,随着石漠化等级的加深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先升后降,也有波浪起伏,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研究红河烟区土壤主要养分含量状况及植烟土壤适宜性。【方法】采用GPS技术在红河烟区取土壤样品299个,测定土壤主要养分含量,采用ArcGIS 9.2软件、地统计学和土壤肥力指标法(soil fertility index,SFI)对植烟土壤养分状况和肥力适宜性进行分析。【结果】红河州植烟土壤大部分酸碱度在5.5~7.5,适宜烤烟种植;土壤有机质含量适中,分布呈山区高、坝区低的趋势;水解性氮在植烟县市分布不均,整体呈现四周高、中间低趋势,52.33%的植烟土壤含量丰富,49.5%的土壤有效磷偏低;土壤有效磷分布呈西北高、东南低的趋势,含量中等及以上占50.5%;土壤速效钾空间分布不规则,平均含量为197.24 mg/kg,整体处于中等水平;96.65%的土壤水溶性氯含量小于30 mg/kg。【结论】全州大部分植烟土壤养分适宜性等级属于Ⅰ、Ⅱ、Ⅲ级,分别占总植烟土壤29.81%、34.39%、23.04%,适宜性稍差的Ⅳ级土壤占12.77%。  相似文献   

20.
采集桂林市119个柑橘园的土壤样品,进行土壤pH、有机质和矿质养分含量的测定,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桂林市83.4%的柑橘园土壤适合柑橘生长,但是整体偏酸,仅有10%土壤处于最适宜范围内;97.4%的柑橘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处于适宜到极丰富水平;硝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处于极缺或缺乏水平的柑橘园占比分别是52.1%、41.8%和60.5%,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处于极缺或缺乏水平的柑橘园占比分别是77.3%和96.7%;土壤有效铁、有效锰和有效铜的养分水平处于适宜到极丰富水平的柑橘园占比分别为95.7%、72.9%和78.9%,44.8%的柑橘园土壤有效锌含量处于极缺乏或缺乏水平,95.2%的柑橘园土壤有效硼含量处于极缺乏或缺乏水平。因此,桂林市柑橘园在生产过程中,需结合营养诊断因地制宜地科学施肥,建议改良酸性土壤,适当增加氮、磷、钾、钙、镁、锌、硼养分的投入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