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植物高亲和性K+转运蛋白基因(HKT)编码K+、Na+转运或K+-Na+共转运质膜通道蛋白,在植物抗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研究长穗偃麦草EeHKT1;4(GenBank: KF956112.1)的功能作用,构建了EeHKT1;4过表达植物表达载体转化拟南芥,进行拟南芥转基因植株的抗旱耐盐性评价分析。结果显示,正常生长条件下野生型(WT)与转基因株系的主根长度无差异,NaCl与甘露醇处理下WT和转基因株系根的生长受到抑制,转基因株系根长度均大于同等胁迫条件下(WT)的根长;正常生长条件下WT与转基因株系表型无显著差异,但在NaCl与甘露醇处理下WT表现出叶片萎缩和植株枯黄,转基因株系仅部分植株表现出叶片萎缩,同一胁迫条件下转基因株系的植株存活率皆高于WT。硝基氮蓝四唑(NBT)与二氨基联苯胺(DAB)染色结果显示,正常生长条件下WT与转基因株系叶片染色相对较浅,随着NaCl与甘露醇浓度提高,所有叶片染色程度逐渐加深且同等胁迫下WT染色程度高于转基因株系。以正常生长条件下基因的表达量为对照,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AtSOS1基因在WT和转基因植株中逐渐上调且在转基因中的表达量高于WT;AtNHX1基因在NaCl处理下上调表达且转基因植株中表达量低于WT,除转基因株系L5外并未检测到WT和转基因株系自身因NaCl浓度的提高AtNHX1基因表达量发生改变;在甘露醇处理下,AtRD29BAtP5CS1基因均上调表达且转基因植株中表达量高于WT。综上所述,EeHKT1;4过表达降低了逆境胁迫下拟南芥中超氧阴离子和H2O2的积累,诱导抗逆基因上调表达,增强拟南芥抗旱耐盐性。  相似文献   

2.
同源异型域-亮氨酸拉链蛋白(HD-Zip)第I类亚家族在植物非生物胁迫调控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已在多个物种中进行了克隆鉴定,但关于紫花苜蓿该家族基因的研究还鲜有报道。本研究旨在研究紫花苜蓿HD-Zip第I类亚家族基因MsHB7对拟南芥抗旱性的调控功能。通过克隆得到大小为738 bp、编码245个氨基酸的MsHB7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多重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MsHB7蛋白属于HD-Zip I亚家族,且与拟南芥中ATHB7和ATHB12亲缘关系较近。实时荧光定量分析表明,MsHB7基因受干旱诱导。将MsHB7基因转化拟南芥并获得了阳性植株。干旱处理后,转基因拟南芥比野生型拟南芥萎蔫程度更明显,转基因植株相对含水量显著低于野生型拟南芥,并积累了更多的脯氨酸和丙二醛。qRT-PCR检测发现处理之后逆境胁迫指示基因ATCAT1ATDREB2AATRD29A在转基因拟南芥中的表达量显著升高,而ATLEA3的表达量显著下降。上述结果表明MsHB7基因的过表达可降低转基因拟南芥的耐旱性,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基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苜蓿(Medicago sativaOrange基因的表达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以转OrangeMsOr)基因型烟草(TOR1与TOR2)和野生型烟草(WT)为研究材料,采用盆栽控制试验,比较研究了WT,TOR1和TOR2叶片光响应曲线和CO2响应曲线,并测定其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结果表明: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可较好地拟合烟草光响应曲线和CO2响应曲线;在一定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和CO2浓度范围内,随光强和CO2浓度增加,TOR1和TOR2的净光合速率均显著高于WT(P<0.05);TOR1和TOR2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CO2饱和点、羧化效率、暗呼吸速率和光呼吸速率显著高于WT,而CO2补偿点显著低于WT(P<0.05);TOR1和TOR2的叶片总类胡萝卜素含量约为WT的2倍。研究表明:苜蓿MsOr基因的表达促进了烟草植株叶片类胡萝卜素的积累,同时提高了其光能和CO2利用能力,增强了植株对高光强、高CO2浓度环境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4.
张洁  程凯  王迎春 《草业学报》2023,32(2):97-109
植物受到逆境刺激后,钙离子结合蛋白能够感知钙信号并将其解码,激活下游靶蛋白,从而引发胁迫应答反应,钙调蛋白激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长叶红砂为东阿拉善-西鄂尔多斯特有的珍稀泌盐植物,对干旱、盐碱等环境胁迫具有极强的适应性。本研究基于转录组数据,克隆了长叶红砂钙调蛋白激酶RtCDPK16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氨基酸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显示,其与拟南芥的同源性为78.46%,与葡萄VvCDPK16同源性最高(80.97%)。基因表达特性分析显示,RtCDPK16在根茎叶中均表达,且在根中表达量最高,同时其表达水平可被氯化钠(NaCl)/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 PEG)/冷胁迫(cold stress, cold)/脱落酸(abscisic acid, ABA)等多种环境胁迫和氯化钙(calcium chloride, CaCl2)显著诱导。构建植物表达载体并转化拟南芥,对野生型拟南芥(WT)和过表达拟南芥(OE)株系进行干旱、盐和脱落酸胁迫,发现胁迫处理下OE株系的根长、鲜重和叶绿素含量等表型指标均显著高于WT,表明RtCDPK16的超表达使转基因株系获得了更强的胁迫耐受性;生理生化指标检测显示,胁迫处理下各株系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等抗氧化酶活性及脯氨酸(proline, Pro)、可溶性糖(soluble sugar, SS)等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均被显著诱导,且超表达株系显著高于WT,而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 H2O2)/超氧阴离子(superoxide anion, O2-)的积累量显著低于WT;实时荧光定量(quantitativereal-time, qRT-PCR)检测发现,胁迫条件下OE株系的相关抗氧化酶基因ABA合成和信号途径关键元件基因及脯氨酸合成基因均被显著诱导。以上结果表明,RtCDPK16在拟南芥中的超表达通过调控转基因植物中抗氧化和渗透调节系统相关基因的表达和酶活性,促进转基因植物的渗透平衡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稳态的维持,进而提高转基因植物的胁迫耐受性,这一过程可能是通过依赖于ABA信号的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钙调磷酸酶B类蛋白(Calcineurin B-Like Proteins,CBLs)是钙信号通路中重要成员,在植物应答多种非生物胁迫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基于前期转录组数据,在西藏野生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 Griseb.)中筛选EnCBL10基因,将其异源表达于烟草(Nicotiana tabacum)中,分析转基因植株EnCBL10在低温和干旱胁迫下的生长及生理响应。结果表明:EnCBL10开放阅读框为792 bp,编码263个氨基酸。EnCBL10蛋白的理论等电点为5.17,为疏水蛋白和非分泌蛋白。低温和干旱胁迫下,对比于野生型烟草,转基因烟草叶片的细胞膜稳定性显著增加,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eorbateperoxidase,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luathione reductase,GR)活性显著升高。低温胁迫下,两个转基因株系的脯氨酸含量分别提高了79.7%和70.8%(P<0.05);在干旱胁迫下,野生型植株(WT)和过表达植株中脯氨酸含量均有所降低,但转基因植株比WT的下降幅度小。因此,EnCBL10基因可能在垂穗披碱草的耐寒和耐旱调控中发挥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6.
干旱胁迫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甚至生存状态,是限制我国西北荒漠植被恢复的主要非生物胁迫因素之一。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随黄土高原由南向北降水减少,柠条苯丙烷生物合成是差异表达最显著的代谢途径。本研究遂以柠条苯丙烷合成途径中木质素合成酶基因CkCAD为研究对象,生信分析表明该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1074 bp,编码357个氨基酸;蛋白序列比对发现柠条CkCAD与非洲相思豆、蒺藜苜蓿、大豆和花生的亲缘关系较近,相似度均在80%以上,其中与非洲相思豆ApCAD最为相似。蛋白质偏酸性且为亲水性蛋白,无跨膜结构域,亚细胞定位于细胞质中。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利用过表达载体pCAMBIA1302将柠条CkCAD转入野生型拟南芥中。在筛选获得T3代纯合阳性植株后进行抗旱性分析。对T3代过表达CkCAD拟南芥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CkCAD及其酶蛋白在拟南芥中呈稳定表达。相较于野生型拟南芥,T3代过表达CkCAD拟南芥叶脉长度和叶脉密度更大,脉岛长径、脉岛短径更短,脉岛密度更大,叶脉更为发达且木质素含量更高。同时发现干旱处理下T3代过表达植株的叶片萎蔫程度、丙二醛含量、相对电导率均低于野生型植株,而相对含水量则高于野生型植株。从而证实干旱胁迫下柠条木质素合成酶基因CkCAD可以促进木质素合成进而提高过表达拟南芥植株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7.
膜联蛋白(annexins)是一类进化保守的多基因家族蛋白,它们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能通过Ca2+与膜磷脂的结合参与胁迫相关的多种生物学过程。早期对膜联蛋白的研究多集中于脊椎动物,对植物膜联蛋白的认识开始于番茄。关于豆科植物尤其是牧草中膜联蛋白的研究还鲜有报道。本研究分析了蒺藜苜蓿膜联蛋白与饲草紫花苜蓿同源蛋白的进化关系,研究了蒺藜苜蓿膜联蛋白基因MtANN2的表达模式,进一步利用拟南芥同源基因的突变体阐明了MtANN2在根系发育和盐胁迫中的功能。RT-qPCR结果显示,MtANN2在根中高丰度表达,且表达水平受NaCl诱导。RNA原位杂交表明MtANN2特异表达于幼苗侧根原基。拟南芥同源基因AtANN2的T-DNA插入突变体植株弱小、侧根数少、根鲜重低,且对盐(100 mmol·L-1)处理的敏感性显著高于野生型。超表达MtANN2atann2后转基因植株的侧根数介于野生型与突变体之间,根鲜重接近野生型,表明MtANN2能在一定程度上互补该突变体的表型缺陷。在盐处理下,该转基因株系的发芽率和长势均恢复到类似野生型的水平。以上结果从分子水平上表明,蒺藜苜蓿膜联蛋白MtANN2参与植物根系生长及盐胁迫响应,高水平表达该基因能够改善植物的耐盐性。本研究为紫花苜蓿耐盐分子育种提供了备选基因。  相似文献   

8.
朱海霞 《草地学报》2021,29(8):1666-1674
为构建多孢木霉(Trichoderma polysporum) HZ-31菌株胁迫下野燕麦(Avena fatua L.)基因表达的RT-qPCR技术体系,筛选稳定内参基因,本研究利用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和RefFinder 4个程序,对接种多孢木霉HZ-31菌株的野燕麦样本中8种候选内参基因(18S,28S,TUA,UBC,ACT,GAPDH,TBPEF-1α)进行基于SYBR Green的RT-qPCR分析。结果表明TBP,18SUBC是木霉侵染时野燕麦中表达最稳定的内参基因,TBPTUA,TBPGAPDH,18STBP,UBC18S为最适宜两内参基因组合,可作为多孢木霉HZ-31菌株与野燕麦互作过程中功能基因表达分析的内参基因。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植物天然抗性相关巨噬蛋白(Nramp)在金属元素吸收、转运和分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为材料,采用PCR方法克隆了柱花草SgNramp1/2基因,并分析了该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SgNramp1SgNramp2基因全长分别为1 654 bp和1 716 bp,且均含有12个跨膜结构域。基因表达分析发现,SgNramp1在柱花草根部的表达高于叶部,而SgNramp2则在叶中特异性表达;金属元素缺乏和过量胁迫对SgNramp1/2基因表达的影响有所差异,缺锰(-Mn)处理抑制了SgNramp1/2基因在根和叶中的表达,而缺铁(-Fe)处理则增强了SgNramp2基因在叶中的表达,但抑制了其在根中的表达,SgNramp1/2基因在根和叶中的表达至少受到一种元素过量胁迫的影响。此外,金属镉(Cd)处理均增强了SgNramp1/2基因在柱花草根中的表达,而铝(Al)和镧(La)处理抑制了SgNramp1基因的表达,但增强了SgNramp2基因的表达。本研究结果表明SgNramp1/2基因可能参金属离子的转运。  相似文献   

10.
为了深入研究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MsLEA4-4基因的抗逆性,本试验对前期获得的转MsLEA4-4基因的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株系进行不同浓度盐胁迫处理,以验证MsLEA4-4基因在拟南芥植株体内的耐盐性。试验结果表明:盐胁迫后转基因株系的发芽率达到55%,比对照植株(Control plant,CK)高81%;转基因株系的鲜重、叶绿素含量均高于CK(P<0.05);盐胁迫后转基因株系的存活率比CK提高75.0%~81.3%;盐胁迫明显抑制根系生长,但转基因植株的侧根数量比CK多4~5根(P<0.05);盐胁迫后转基因株系体内的可溶性糖含量(P<0.05)和超氧化物歧化酶(P<0.01),过氧化氢酶(P<0.01),过氧化物酶(P<0.05)活性均高于CK,脯氨酸(P<0.01)和丙二醛(P<0.05)含量均低于CK。综上可得,MsLEA4-4基因参与了拟南芥体内的耐盐性调控,提高了转基因拟南芥对盐胁迫的耐受性。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MsLEA4-4在转基因紫花苜蓿盐胁迫中的功能及培育耐盐性紫花苜蓿品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蒙古冰草对氮添加的响应机制,设置5个氮添加水平(0,0.8,1.6,2.4,4.0 g N·m-2·a-1)对蒙古冰草进行为期2个月处理后,测定根系、叶片中可溶性糖、淀粉、碳(C)、氮(N)、磷(P)的含量,分析氮添加对蒙古冰草叶片、根系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s)与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2.4 g N·m-2·a-1的氮素添加显著提高了蒙古冰草叶片、根系NSCs含量与C、N、P含量,且不同器官的响应有显著差异性(P<0.05)。叶片NSCs含量与叶片N、可溶性糖、淀粉含量、C/P及N/P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叶片P含量、C/N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根系NSCs含量与根系C、N、C/P、N/P、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叶片与根系N/P是影响蒙古冰草体内可溶性糖积累的主要因子;根系N含量与叶片P含量共同影响淀粉含量;叶片P含量、根系N含量及根系N/P综合影响NSCs含量。综上,适量的氮添加会缓解研究区蒙古冰草的N限制,促进NSCs合成,而大量氮添加会导致N、P比例失衡,加剧P限制。因此,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蒙古冰草人工草地种植或退化草地恢复管理过程中需要考虑优化氮肥施用量与适当的磷添加。  相似文献   

12.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的功能性RNA分子,lncRNA在植物生长发育以及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响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lncRNA常与microRNA(miRNA)关联发挥作用。本研究从蒺藜苜蓿中克隆一个预测的新lncRNA,该lncRNA与蒺藜苜蓿miR167c在染色体上位置重合,命名为Mt-lncRNA167,并推测Mt-lncRNA167作为Mt-miR167c的剪切前体发挥作用。靶基因预测分析结果表明,生长素响应因子6/8(auxin response factor 6/8)是miR167c的两个靶基因。表达模式分析表明,Mt-lncRNA167主要在叶中表达,Mt-lncRNA167Mt-miR167c对100 mmol·L-1 NaCl、5% PEG 6000和4 ℃低温胁迫处理均有响应,与Mt-lncRNA167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功能预测结果一致。在盐、干旱、低温胁迫条件下,Mt-lncRNA167Mt-miR167c表达模式基本相同,与靶基因ARF6/8表达模式相反。Mt-lncRNA167Mt-miR167c超表达转化拟南芥植株表现出生育缺陷的表型,即果荚和花丝显著缩短,花药不能正常释放花粉,花粉活力降低。盐和干旱胁迫下发芽率结果表明Mt-lncRNA167Mt-miR167c超表达植株抗性优于野生型。此外,Mt-lncRNA167Mt-miR167c超表达植株下胚轴显著长于野生型。综合以上,推测Mt-lncRNA167作为Mt-miR167c的前体发挥作用,Mt-miR167c抑制ARF6/8基因的表达,Mt-lncRNA167-Mt-miR167c-ARF6/8作用网络在蒺藜苜蓿抗逆和发育调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蒙古冰草种群动态及叶功能性状在不同群落生境的变化,以宁夏盐池县荒漠草原蒙古冰草+草木樨状黄芪(MC)、蒙古冰草+老瓜头(ML)、蒙古冰草+牛枝子(MN)3种不同群落生境为研究对象,按丛径将蒙古冰草个体划分为Ⅰ级株丛(0~2.0 cm)、Ⅱ级株丛(2.1~4.0 cm)、Ⅲ级株丛(4.1~6.0 cm)、Ⅳ级株丛(6.1~8.0 cm)、Ⅴ级株丛(8.1~10.0 cm)和Ⅵ级株丛(>10.0 cm),研究了不同群落生境蒙古冰草种群的株丛结构和叶功能性状。结果表明:在蒙古冰草+草木樨状黄芪和蒙古冰草+牛枝子群落生境中,Ⅰ、Ⅱ级株丛较多,株丛密度较大,在蒙古冰草+老瓜头群落生境中,以Ⅲ、Ⅳ级株丛为主,株丛密度较小。蒙古冰草+草木樨状黄芪和蒙古冰草+老瓜头群落生境中蒙古冰草叶面积和比叶面积分别为4.68 cm2和41.2 cm2·g-1、4.70 cm2和39.2 cm2·g-1,显著高于蒙古冰草+牛枝子群落生境的3.38 cm2和27.7 cm2·g-1。蒙古冰草株丛结构主要受土壤全钾的影响,而土壤水分、有机碳、全氮和全磷是影响叶功能性状的主要因子。由此,可通过改变种群数量特征和叶功能性状以适应自然生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肖博文  冯伟  段廷玉 《草业学报》2020,29(12):121-130
二月兰是重要的地被、景观和绿肥作物。通过种子、离体叶片和温室盆栽试验,对分离自二月兰种子的链格孢菌,芸薹生链格孢,细极链格孢,黑附球菌,变红镰刀菌,顶孢哈氏霉,细基格孢属等5属7种可培养真菌进行了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7种真菌可致二月兰种子萌发后烂种烂芽率16.50%~68.50%,其中芸薹生链格孢、顶孢哈氏霉可引致种子发芽率降低18.18%~27.27%。7种种带真菌分别引致二月兰离体叶片出现褪绿和坏死腐烂等症状,发病率100%,病斑面积8.84%~99.38%,病情指数22.50~95.00。盆栽条件下,种带真菌均可致植物出现萎蔫褪绿和坏死叶斑等症状,病株率100%,叶片发病率41.56%~79.88%,病情指数16.22~56.93。与对照(不接种带真菌)相比,种带真菌侵染二月兰植株后第9天植物丙二醛(MDA)含量增加30.40%~204.15%,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幅为-1.81%~82.87%,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18.78%~86.14%,叶绿素含量(SPAD值)降低13.24%~37.85%。致病性试验表明,芸薹生链格孢致病性最强,顶孢哈氏霉致病性最弱。  相似文献   

15.
响应面法优化藜麦秸秆饲料发酵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乳酸菌、乳酸菌与酵母菌混合菌剂以及黑曲霉对藜麦秸秆发酵饲料品质的影响,为藜麦秸秆在饲用方面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利用微生物发酵以期改善藜麦秸秆的营养价值。乳酸菌单一发酵时,设定发酵时间、含水量和菌剂添加量3个试验因子,乳酸菌与酵母菌混合菌剂发酵藜麦秸秆试验中设定发酵时间、含水量和混合比例3个试验因子,均采用L9(34)正交原理设计试验,对粗纤维、粗蛋白、粗脂肪和可溶性糖4个营养指标做响应面法处理。同时做了黑曲霉对藜麦秸秆发酵饲料的对比试验。1)相同发酵条件下,混合制剂降解纤维素的作用比单一发酵剂明显;2)发酵处理后的藜麦秸秆饲料较未发酵的藜麦秸秆粗蛋白平均含量提高了约2.70%;3)发酵过程中粗脂肪含量变化较小,在0.24%~0.31%;4)发酵处理后,藜麦秸秆可溶性糖含量提高了约3%;5)黑曲霉具有明显的降解纤维素和提高可溶性糖含量的作用,但黑曲霉发酵的饲料感官品质较差。微生物发酵对藜麦秸秆饲料品质具有一定的提升作用,一定条件下,混合菌协同发酵优于单一菌株发酵。  相似文献   

16.
杂草是抑制药用植物生长发育,影响其产量和质量的主要生物因子。黄芪为多年生药用植物,在其生长过程中田间杂草群落结构不断发生变化。通过田间调查统计发现整个黄芪田中杂草有66种,分属24科59属。其中以菊科和豆科杂草种类最多,分别有10种。优势种有冰草、狗尾草、虫实、田旋花、苦荬菜等。不同生长年限黄芪田中杂草群落结构不同,一年生黄芪田间杂草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均最低(32、1.71、0.49),Simpson指数最高(0.372),杂草集中度高。十年生黄芪田间杂草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均最高(3.14、0.82),Simpson指数最低(0.068),群落结构趋于稳定。生长年限相近的黄芪田杂草群落结构特征相近,以三年生与五年生黄芪田最为相似,Sorenson指数最高(0.828)。伴随年限的增加,黄芪田中杂草群落优势种变化趋势为“一年生种子植物-多年生小草本-多年生大草本/小灌木”,建群植物变化趋势为“虫实-冰草-醉马草/冷蒿”。黄芪田中杂草主要有两大类传播方式:以种子传播的游击战模式和以根茎走窜传播的根据地模式,分别以虫实和冰草为代表植物。  相似文献   

17.
纪童  蒋齐  王占军  季波 《草业学报》2022,31(7):144-156
以7种多年生禾本科牧草(蒙古冰草-宁夏、蒙古冰草-内蒙古、沙生冰草、扁穗冰草、细茎冰草、格兰马草、老芒麦)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农艺性状(绿叶数和株高)收益与土壤水分收益的权衡关系,将权衡值(RMSD)与土壤含水量作为分位数模型变量,确定维持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含水量的响应阈值,同时研究干旱胁迫下生理指标综合评价值,进行抗旱性评价。结果表明:1)干旱胁迫程度越高,牧草的绿叶数和株高受到的负面影响就越大;2)不同牧草对干旱胁迫的耐受程度和范围有差异,其中,细茎冰草和格兰马草的绿叶数-土壤含水量阈值分别为9.1%和9.7%,细茎冰草、格兰马草和蒙古冰草-宁夏的株高-土壤含水量阈值分别为4.6%、5.6%和13.0%,其余牧草分位数模型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3)通过7项生理指标评价分析,7种多年生禾本科牧草抗旱性强弱表现为:蒙古冰草-宁夏>格兰马草>细茎冰草>蒙古冰草-内蒙古>沙生冰草>扁穗冰草>老芒麦;4) 综合土壤含水量阈值与抗旱生理评价,细茎冰草与格兰马草可作为中度干旱区的引选牧草。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苗期劲直黄芪根浸提液对8种西藏野生植物即天蓝苜蓿、垂穗披碱草、小叶棘豆、羊茅、紫花针茅、丝颖针茅、藏北嵩草和黑穗画眉草的化感作用规律,采用室内生物学测定法,研究不同浓度(0.1、0.05、0.025、0.0125 g·mL-1)劲直黄芪根浸提液对8种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阐明劲直黄芪根浸提液对8种植物的化感作用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劲直黄芪根浸提液对8种植物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苗高、根长、苗干重和根干重具有显著的化感作用(P<0.05),且8种植物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浸提液对天蓝苜蓿、小叶棘豆和羊茅种子萌发生长具有促进作用(SE>0),而对垂穗披碱草和紫花针茅种子萌发生长具有抑制作用(SE<0),对丝颖针茅和黑穗画眉草种子萌发生长的作用无明显规律。采用植物平均敏感指数分析劲直黄芪根浸提液对8种植物种子萌发生长的化感作用发现,其对劲直黄芪根浸提液的平均敏感性趋势总体为:垂穗披碱草>紫花针茅>丝颖针茅;促进作用大小顺序为:小叶棘豆>藏北嵩草>黑穗画眉草>羊茅>天蓝苜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