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3 毫秒
1.
用距离方法(T-square)研究金沟岭林场云冷杉过伐林的空间分布格局,经T形指数C和Z1值检验,2块云冷杉林分别为集聚分布和随机分布。其中52林班在2002年择伐,其林分状况还没有得到恢复,因此呈集聚分布;而65林班在1988年择伐,林分已逐步恢复了天然林的特征,其空间格局呈随机分布。由调查的更新数据还可以清晰看出,该林分更新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2.
我局云冷、杉占优势的林分,面积均占过熟林的38%。主重类型有阔叶云、冷杉林、枫桦云、冷杉林、红松云、冷杉林及云、冷杉林。在海拔1400米处,分布有岳桦、鱼鳞松林。对云、冷杉林分。我局历来采取择伐作业。1961年以前实行径级择伐,以后是采育择伐。据1979年采伐更新普查,全局择伐比重占80.3%,而云,冷杉林分则几乎百分之百实行择伐。为了观察择伐后林分生长及更新效果,从1974年起,按不同地理位置,不同立地类型  相似文献   

3.
云冷杉过伐林主要树种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长白山针阔比9∶1、8∶2、7∶3的云冷杉过伐混交林,探讨直径结构、空间格局、蓄积生长、林下更新以及植物多样性等林分结构问题,为恢复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提出结构调整思路。研究表明:由于过去以不合理的非经营性采伐,红松成主要择伐对象,红松不同年份各径阶株数变化幅度较大,直径18 cm开始出现缺损株数现象,缺乏中、大径组株数,导致母树数量、结实量和种源减少,造成在主要树种中红松更新最差的问题,不利于林分正向演替。不同针阔比混交林空间格局与其主要树种空间格局并非完全一致,在同一林分不同树种间存在差异。针阔比9∶1、8∶2、7∶3的混交林空间格局分别为随机分布、聚集分布和均匀分布。其中,红松分布格局主要呈聚集分布。因此,恢复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以红松和珍贵阔叶树种作为目标树种,采取目标树培育方法,伐除影响其更新和生长的林木,而将云冷杉和一般阔叶树作为伴生树种,逐渐减少云冷杉的优势,最终逐渐恢复成红松阔叶混交林;对针阔比8∶2和7∶3混交林红松分布格局,采取人工补植、间伐等措施,结合天然更新,向随机分布进行调整;采取人工补植、清理母树周围枯枝落叶层等措施人工辅助红松天然更新。  相似文献   

4.
利用洮河林区云、冷杉林择伐周期研究和森林资源二类清查样地资料,对该林区云、冷杉林分类型多样性和林分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林区的林分类型多样性随郁闭度的降低而增加,林分的稳定性随多样性的增加而降低,林分处于逆向演替过程中,林分的稳定性处于最低限;云、冷杉林与环境因子——海拔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在高海拔区云、冷彬林十分脆弱,一旦原有种群结构的郁闭度低于0.3,森林的稳定性将被破坏,即使在完全封禁的条件下,25年生的疏林要恢复到有林地状态,需要40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利用金沟岭林场8块落叶松人工林固定标准地1986年、2001年、2008年的更新调查数据,研究了其天然更新的密度和分布格局动态。结果表明:林龄为中龄林(1986年)、近熟林(2001年)、成熟林(2008年)时,天然更新密度分别为1 734、1 956、2 544株/hm~2,中龄林、近熟林天然更新等级均为不良,成熟林更新等级为中等;中龄林更新较多的为云冷杉等针叶树种,随着林龄的递增,阔叶树种的更新增多;全林分在中、近、成熟林阶段分布格局均为聚集分布,聚集的程度随着林龄的增加而降低;各个树种更新分布格局也随林龄变动而发生变化,成熟林时,分布格局均为聚集分布。本研究通过分析更新密度和幼苗幼树的格局分布随林龄的动态变化,揭示落叶松人工林天然更新的发展趋势为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为林分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金沟岭林场过伐林更新幼苗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吉林省汪清县金沟岭林场过伐林的更新幼苗株数及其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林分更新幼苗株数分布呈倒"J"型,主要树种更新幼苗株数由多到少依次为色木、冷杉、云杉和椴树,其它树种更新幼苗株数均较少;色木、冷杉和云杉的更新幼苗株数均随幼苗等级的增大而减少,椴树的更新幼苗株数随幼苗等级的增大而增多,红松、榆树和水曲柳株数变化没有规律;逆函数、三次函数、二次函数、复合函数,幂函数、生长函数、指数函数和逻辑函数均符合林分株数分布规律;分布格局采用方差均值比率法和4种聚集度指标法共同检验,结果表明林分及其主要树种更新幼苗的分布格局均为聚集分布,云杉和冷杉聚集强度居前两位.  相似文献   

7.
择伐对天然云冷杉林林分生长和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20块经过抚育的天然云冷杉林样地为研究对象,分析第2次择伐前不同初始择伐强度(对照、20%、30%和40%)对林分生长和结构的影响,以及初始择伐后不同恢复时间(期间进行2~4次择伐)林分生长和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初始择伐后的样地林分平均胸径和蓄积的年生长率相对高于对照样地,采伐后开始增加,4~6年后减小直至下次采伐;初始择伐后6年20%强度的林分蓄积年生长率与30%和40%差异不大,但40%强度择伐后的林分平均胸径年生长率显著增加;30%强度以上择伐后的林分生长相对较快,胸径和蓄积年生长率最高分别达2.6%和8.7%;经过合理的2~4次择伐的林分平均胸径和蓄积的年生长率相对高于仅1次择伐和未择伐的林分,2009年最大值分别为3.6%和5.5%;随着初始择伐后时间的增加,各样地林分径级分布由初始的反"J"型向不对称的单峰或多峰山状曲线变化;但经2~4次择伐的样地,只要控制合理的采伐周期(6年左右)和强度(20%左右),就能保持较好的径级结构;通过负指数分布拟合发现,各样地的κ值和α值随着伐后时间延长基本呈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帽儿山林场101块固定标准地的林木空间分布格局的检验发现,对天然林而言空间格局以随机格局和均匀格局为主。集聚格局一般是由林窗引起的,而有林窗不一定都是集聚格局,但择伐过程中如果人为扩大林窗则会使随机格局变为集聚格局。在择伐设计中适当保留林窗周围的林木,一般能避免对原有空间格局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金沟岭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林分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吉林汪清金沟岭林场1 hm2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数据为研究基础,对样地内树种组成、直径结构以及树种的空间分布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优势物种云杉Abies nephrole-pis、冷杉Picea koraiensis、枫桦Betula costata大径阶的单木占多数,云冷杉的峰度值小于0,直径分布较为分散,枫桦峰度值大于0,直径分布比较集中。在物种的胸径分布格局解释上,负指数模型的解释程度要优于Weibull模型。2)该群落树种的平均角尺度为0.545,空间分布格局呈聚集分布,3种优势树种的平均角尺度为0.475~0.517,呈现随机分布特征。3)云杉、枫桦的平均混交度较高,而冷杉的平均混交度相对较低。4)样地所有物种的平均大小比数为0.496,3种主要树种的平均大小比数排序为云杉<冷杉<枫桦,表明云杉竞争力最大,冷杉次之,而枫桦的竞争力最小。该林分结构较为复杂,群落内树种以聚集分布为主,所以应调整林分林木分布格局,促进林木向随机分布格局发展,同时伐除上层的"霸王树"以及病腐木、弯曲树等处于竞争劣势的林木,将混交度维持在中度混交,从而尽可能保留维持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论云冷杉林分的合理择伐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云冷杉林分的采伐强度。分析了云冷杉林木枯死及风倒、风折的原因。提出云杉冷林分择伐强度应为伐前蓄积量的20-25%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Natural spruce-fir mixed stand is one of the main forest types in the world,and also has huge ecological,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succession laws of natural spruce-fir forest,it is urgent and significant to develop scientific management measures for natural spruce-fir mixed stand in line with local conditions.The article outlin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tribution and structure, regeneration and succession laws of natural spruce-fir forest,and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natural spruce-fir forest management.The following recommendations were eventually made:1) In no cutting area,all logging activities should be banned.In a restricted cutting area,the cutting intensity should be generally controlled within 15%of the stock volume before cutting.On the commodity forest management area, the appropriate cutting intensity should b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volume per hectare,determine and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should be implemen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orest,to ensure the scientific selective cutting.2) Closure for afforestation,planting and repair planting should be adopted on vegetation-intensive land,sparse shrubs covered land and harvesting slash,in order to accelerate natural regeneration.3) The in situ conservation should be conducted in nature reserves and scientific experiment stations of rare and endangered species,such as Abies chensiensis,Picea neoveitchii,Abies vuanbaoshanensis,to reduce human destruction.4) It is supposed to collect seeds in time,establish nursery,actively establish forest, expand artificial population and promote natural regeneration.  相似文献   

12.
金沟岭林场云冷杉过伐林林分直径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云冷杉过伐林112块固定样地1987—2003年间4次调查数据为依据,分析其株数径阶分布特点,并用Weibull分布和负指数分布描述其直径结构。研究表明:该林分直径结构为异龄林结构;Weibull分布函数和负指数分布函数均能表达云冷杉过伐林直径结构,Weibull分布函数拟合的效果比负指数分布好。  相似文献   

13.
天然云冷杉林是世界主要森林类型之一, 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探明天然云冷杉林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 制定科学的经营管理措施, 因地制宜地合理经营云冷杉林意义深远而迫切。文中概述了我国天然云冷杉林的分布、结构和更新演替特征, 分析了经营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建议:1)对禁伐区内的云冷杉林分, 坚决杜绝一切采伐活动; 对限伐区要严格控制采伐强度, 一般控制在伐前蓄积量的15%以内; 对商品林经营区可按每公顷蓄积量的大小确定适宜采伐强度, 并按照林分特点进行经营, 做到科学择伐。2)对林地草本植被密集、灌木覆盖度不大、采伐迹地上有种源条件的进行封育、栽植或补植, 人工促进天然更新。3)建立秦岭冷杉、大果青杄、元宝山冷杉等珍稀濒危物种自然保护区和科学试验站, 积极开展就地保护, 减少人为破坏。4)适时采种, 就地建立苗圃, 开展育苗造林, 扩大人工种群, 促进天然更新。  相似文献   

14.
清林对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天然更新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择伐作业林分的归堆法、归带法和散铺法3种清林方式,采用标准地和路线调查法进行了天然更新调查。结果表明这3种清林方式对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的天然更新影响较小;散铺法对该林型林下植被的生长有影响。堆放时间超过10a的枝堆上出现了一定数量的云冷杉幼苗,这说明堆枝可以为云冷杉天然更新的发生提供更多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更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是我国的主要森林类型之一 ,在国民用材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天然更新对森林群落的重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采伐是影响森林更新的主要人为干扰因素之一。对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适宜采用择伐 ,不适宜采用皆伐。择伐强度在 3 0 %以下有利于天然更新。林隙中更新树种的种类和数量通常多于林冠下 ,林隙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指数。  相似文献   

16.
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是种群个体在水平空间的分布方式,对林分空间格局的研究和分析可以为林业生产提供宝贵资料和实践指导,同时科学地制定抚育经营措施是提高森林质量的关键环节。本试验研究了更新采伐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种群的格局强度随研究尺度的不同而不同。通过更新采伐使得原先呈聚集分布的种群空间格局变为随机分布或者使得其聚集强度明显降低。因此在华北落叶松种群生长的整个过程中应定期进行更新采伐,伐除林分中生长落后的林木和有害木,降低林分密度,改善林分结构,保证林分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实现林分的可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17.
小陇山不同灌木林地改造模式林分树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多样性研究已经成为生态学研究的热点,而维持物种多样性是目前森林经营研究的一个主要内容。本文运用点抽样方法研究了甘肃小陇山5种不同的灌木林地改造模式的树种多样性。结果表明:带状割灌改造模式林分的树种较全面清理割灌模式丰富,Shannon-Wiener指数与Margalef指数较高,林分的树种多样性较高,林分内各树种分配较为均匀,带状割灌改造更有利于提高林分的树种多样性;在3种全面清理割灌改造模式中,改造日本落叶松模式虽然树种数与其它2种相同,但林分内树种分配均匀性差,集中性高。不同的改造模式对林分树种多样性的影响不同,这对提高和保持改造林分的物种多样性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甘肃小陇山5种不同灌木林改造模式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林分空间结构参数角尺度、混交度、大小比数和树种多样性指数等指标对甘肃小陇山5种不同灌木林改造模式的林分组成、结构特征以及树种多样性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带状割灌营造的华山松林模式从树种组成、林分结构以及树种多样性等各方面优于其它模式,林分更易形成异龄混交林,是一种较好的改造模式;带状割灌改造较全面割灌改造更有利于提高林分的树种多样性,增加林木个体分布的随机性和混交程度;其它改造模式的林分状态并不完全表现为人工纯林的特征,在今后的经营中,可以通过优化林分空间结构促使现有林趋向进展演替,实现人工林自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