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一膜两行与一膜四行覆膜模式下棉花农艺性状、纤维品质和产量的研究,分析两模式下棉铃和果节的空间分布情况及差异,以及果枝生长、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一膜两行比一膜四行棉花植株高,单株果枝层数多、茎秆粗、结铃多、果枝长、果节多、蕾铃脱落率低、单铃重大、绒长长、不孕籽率低、衣分高;一膜四行比一膜两行叶枝数多,始果枝着生节位高。两种种植模式,上部叶片的光合速率、籽指和籽棉产量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适宜赣北植棉区直播的矮化早熟棉新品种(系),本研究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圩区州地、丘陵、水改旱三个典型的棉田进行了6个矮化早熟棉新品种(系)的直播比较试验,观察各材料的田间抗逆性、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性状。结果表明:品系15AZ313,前期长势旺,后期不早衰,第一果枝着生节位高,结铃性强,产量较高,纤维品质最好,但植株略高,适宜作常规早熟棉花新品种直播和机收种植;品种荆早1号,生育期短,植株矮小,早发性好,上桃快,开花结铃集中,适合密植,产量较高,衣分高,纤维品质一般,适宜作间套种棉花早熟直播棉新品种在赣北地区进行推广应用,其他品种不建议应用。  相似文献   

3.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10个海岛棉品种(系)的植株形态性状等与主要育种目标性状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海岛棉皮棉产量间的关联度大的为单株铃数、节数和衣分;2.5%跨长与植株顶部叶长最为密切,其次要注意选择大铃.对纤维比强度的选择应注意选择铃柄相对较长的材料.  相似文献   

4.
引言黄麻高产育种的个体选择,至今主要以植株的有关农艺性状为标准。这些性状固然与植株纤维产量潜力有着不同程度的相关,但均未足以直接地反映其产量潜力。因此,在育种过程中,如何提高个体选择效果,仍是一个有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大豆农艺及产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大豆高产试验示范与配套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大豆诸多形态性状与产量的关系,找出对产量影响较大的性状因子,为高产育种、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利用生产上运用的3个主栽大豆品种、4种施肥模式与用量、正常生产田密度条件下产生的形态指标及产量差异,分析了大豆植株形态性状指标的主成分,结合产量相关性分析,从中找出产量的主导因子.结果表明,在大豆植株18个农艺和产量性状中,4粒荚数和分枝数变异系数最大,分别为70.15%和68.71%.认为通过更换品种、改善施肥等栽培措施,这些性状具有较大的改进余地,也可以作为育种选择的性状;而百粒重、主茎节数、每荚粒数和经济系数变异较小,其系数仅在3.82%~7.36%之间,改进余地较小;株高、结荚部位、有效荚数等其它性状变异中等,变异系数在11.54%~24.69%之间,也有一定的改进余地.产量与单株粒数、地上干重、有效荚数、3粒荚数、4粒荚数、每荚粒数、百粒重、经济系数都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将大豆植株18个性状指标通过SAS统计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性状可归纳为产量性状因子、株高性状因子、荚数性状因子和主茎节数性状因子等4个综合指标.这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86.85%,基本可以反映大豆在正常密度条件下,植株的生长和产量状况.育种上需加强生物量大、3粒荚和4粒荚数多、结荚节位低的性状选择;栽培上需注重采取相应的促进生物量增长、降低结荚节位的促控措施.  相似文献   

6.
高细度苎麻种质资源筛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2008年在长沙对12份苎麻高细度种质的农艺性状和纤维细度进行了鉴定评价。结果表明,所选材料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均存在丰富的变异;供试12份优质种质的纤维细度明显高于对照,而产量却明显低于对照,其中,XR02的纤维细度达2679m/g,年单蔸产量达到101.3g,丰产性较好;XR12产量低(年单蔸产量〈35g),品质最好(纤维细度〉2720m/g)。这些材料可为优质苎麻育种提供优良的基因源。  相似文献   

7.
不同生态类型大麻品种在南京引种的生育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欧洲和东北、西北、华北、西南、华东等生态类型地区引种的26个品种和南京本地品种进行比较,分析了其在南京种植后生育期、经济性状、形态特征等方面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27个大麻品种的干茎和纤维产量与生育期长短、株高、茎粗、平均节间长度呈极显著的直线相关关系:北方和欧洲品种引种南京后,生育期缩短,植株生殖生长早,株高、茎基粗、总叶片数等大大减少,节间短,叶片小,干物质积累量小,茎杆产量和纤维产量都很低;南方品种表现相反,生育期延长,植株营养生长茂盛,下部分枝少,节间长度增加,快速增长时期的出叶速度和干物质积累速度显著大于北方和欧洲品种。欧洲、东北和西北的品种雄株生长过小,无纤维利用价值:南方及江苏、山东、河南的品种,雄株生长速度快于雌株,纤维利用价值高于雌株。  相似文献   

8.
以20个品种(系)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考察主要性状,并分析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全株有效角果数、第一、二次有效分校数、株高、角果密度及全株有效角果数与第一、二次有效分枝数极显著正相关。株型性状间,只株高与主花序长达显著正相关。株型性状与产量性状间,株高与主花序角果数和第一、二次有效分枝数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因此,油菜高产育种应在增加全株有效角果数、第一、二次有效分枝数基础上,选择植株高、角果密度大、主花序长、分校部位低的株型。  相似文献   

9.
黄麻单株纤维产量潜力的解剖估测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麻高产育种的个体选择,至今主要以植株的有关农艺性状为标准。这些性状固然与植株纤维产量潜力有着不同程度的相关,但均未足以直接地反映其产量潜力。因此,在育种过程中,如何提高个体选择效果,仍是一个有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对33个苎麻品系的产量构成性状、遗传变异,遗传变异系数、遗传力、遗传进度和相关系数进行了评估。单蔸分株数和单蔸皮重表现高遗传力,而纤维产量和单蔸皮重由于基因累加效应而表现出高的遗传获得量。通过表现型和基因型两水平的研究,纤维产量与所有性状均呈正相关。本研究表明,若得纤维产量高的苎麻品种,应将单蔸皮重、单蔸株数和株高做为选择尺度。  相似文献   

11.
1993~1994年对34份零式果枝陆地棉的果枝始节、果枝角度等20多项农艺经济性状进行了鉴定。结果说明零式果枝品种植株稍高,叶片大,且厚,铃较小,衣分低,纤维粗短,在生产上很难被直接利用,但在现有零式果枝种质中,却具有一项或多项性状较为理想的品种可供利用。近年,我们已成功地转育了零式果枝性状,培育出了早熟、优质、密植高产的早松2新品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多元回归、多元相关及通径分析的方法对苎麻各经济性状及其与纤维产量、质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各经济性状同纤维产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同单纤维支数存在显著负相关。其中株高、茎粗、出麻率是构成纤维产量的三个关键因素。株高无论是直接效应还是间接效应,对苎麻纤维产量和质量均表现出最大正向贡献或负向贡献,而鲜皮厚度的表现恰好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13.
亚麻纤维产量是由茎粗、工艺长度、株重、植株木质部重与韧皮重比值(以下简称植株比值)等因素构成。统计分析表明,各因素对纤维产量的贡献大小为亚麻植株比值>茎粗>株重>工艺长度。选用高麻率品种,采用有效的栽培措施,在单位面积内使亚麻个体与群体均衡发展,防止倒伏,控制茎粗,降低植株比值,是提高亚麻纤维产量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通过22个倒伏程度不同的品种(系)的倒伏程度和其他农艺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指出了倒伏造成的减产是植株主茎和分枝上结荚数和百粒重降低的综合效应。植株高大与倒伏关系最明显(r=0.672)。虽然茎中韧皮纤维束数目,本质部和髓面积与倒伏的相关系数不很高,但通径分析表明,这些性状对倒伏的直接影响是大的。植株高、茎细、髓面积大、木质部面积小、纤维束少的材料不抗倒伏。  相似文献   

15.
对33个苎麻品系的产量构成性状.遗传变异,遗传变异系数、遗传力、遗传进度和相关系数进行了评估.单蔸分株数和单蔸皮重表现高遗传力,而纤维产量和单蔸皮重由于基因累加效应而表现出高的遗传获得量。通过表现型和基因型两水平的研究,纤维产量与所有性状均呈正相关。本研究表明,若得纤维产量高的苎麻品种,应将单蔸皮重、单蔸株数和株高做为选择尺度。  相似文献   

16.
亚麻纤维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亚麻纤维产量是由茎粗、工艺长度、株重、植株木质部重与韧皮重比值(以下简称植株比值)等因素构成。统计分析表明,各因素对纤维产量的贡献大小为亚麻植株比值〉茎粗〉株重〉工艺长度。选用高麻率品种,采用有效的栽培措施,在单位面积内使亚麻个体与群体的均衡发展,防止倒伏,控制茎粗,降低植株比值,是提高亚麻纤维产量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中生棉47号于2023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在辽宁省植棉区的种植表现为生育期129 d左右,霜前花率91.53%,株高94.1 cm,高度适中,植株呈塔形、较紧凑,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纤维品质达到辽宁省审定品种Ⅰ型品种标准。介绍了中生棉47号的选育过程、农艺性状、产量表现、抗病性及纤维品质,并简述了田间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8.
棉花杂交组合F1、F2高产优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棉花杂交组合F1、F2高产优质性状的表型差异,为F2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6个优良品种(系)为亲本,配制8个杂交组合,对F1、F2表型性状、产量性状、纤维品质性状比较分析。结果表明:8个杂交组合的表型、产量、纤维品质表现都有差异,强分离F2整体上有优势衰退的趋势,部分强优势组合F2产量优势增加。杂交种的株高竞争优势明显,植株长势较鲁棉研28号旺盛;F2产量竞争优势的衰退与铃重、衣分的减少有关,部分强优势组合产量的增多可能与单株结铃数的显著增多有关。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强优势组合F2仍然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过去种植的大麻,都是当地品种,属于北方早熟类型,植株矮小,纤维产量低。根据南麻北种一般纤维增产的规律,我所1960~1964年作了引种鉴定试验。其结果以安徽六安寒麻纤维产量最高,所以于1965年开始推广。但该品种在我省采种生育期较长(约170天)。霜前植株上的种子只有少部分成熟,种子产量低,影响繁种的经济  相似文献   

20.
对引进的27个鲜食糯玉米品种进行品比试验,调查生育期、植株性状、果穗性状、抗逆性、产量、品质性状6个方面内容。结果表明:金糯628和美玉5号2个品种品质优、产量高、综合性状好,适合在广东省汕头市及生态条件相近的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