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辽宁东部山区“以科技为先导,以森林生态为依托,多种经营、立体开发,建立多层次、多功能、多效益、长短结合、永续利用的森林生态系统,林兴民富”的一种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精神,重点从模式建立、产业结构合理调配、森林立体经营、小流域综合技术开发及开发利用和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等方面,阐述了实施模式的方法、措施及获得的综合效益。提出建立模式的必要条件和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运用生态学原理,注意空间上的多层结构和时间上的连续排列,科学地开发小流域生态系统,是辽宁东部山区脱贫致富的重要项目。小流域生态系统开发不但有可观的经济收入,还可改善生态环境,完善小流域生态结构。  相似文献   

3.
“邢台县浆水综合技术开发示范区”是河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下达的1988年科研项目。河北省山区技术开发中心为该项目的管理单位,邢台县人民政府为组织实施单位,我院为技术依托单位,由谢家祜副院长担任项目总负责人。 根据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精神,为加强“示范区”各项科研课题的管理,全面完成“示范区”总体规划任务,给太行山区开展综合技术开发和实现脱贫致富提供典型样板及配  相似文献   

4.
辽东山区小流域综合技术开发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方位开发小流域综合技术,是辽东山区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运用生态学原理,科学地利用空间的立体结构,“以农、林、牧为主体,以种植业、养殖业为先导,多种经营为重点”开展的一项研究。它完善了小流域的生态结构,促进了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增加了经济效益,为辽东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辽东山区有诸多大小不等的小流域森林生态环境,近年来人们对小流域已广泛进行了开发和利用,并逐渐形成产业化和商品化。从20世纪80年代始,山区的人们开始意识到,辽东山区自然条件优越,是种植业和养殖业及开展多种经营的广阔天地。为了充分发挥小流域的自然优势,利用小流域的空间结构,合理布局,优化组合,完善小流域的最佳组合模式,是小流域森林生态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举措。为此,我们从20世纪90年代初,对小流域森林生态优化经济结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丘岗乃至整个山区并未沉睡,它们在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下负担过重.需要觉醒的是人而不是丘岗.人们应该对丘岗乃至整个山区重新认识.当前舆论界和实践中存在“消灭荒山”与“开发丘岗”脱节的倾向,必须引起各级领导与决策者的高度重视.按小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的模式有助于消除上述脱节.目前,治理规模逐渐扩大到一个县、地区乃至一个省的部分区域,这种逐步向高层次发展的综合化趋势十分值得重视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日本的山地治理与开发扬立文(中国林科院林业所,北京100091)编者按:林业部于今年初推出的“山区林业技术开发计划”,即“富山计划”,已在各地全面启动。这项计划是林业部根据我国山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是一项旨在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先导作用,以山区资源为基...  相似文献   

8.
在综合分析青石山区自然资源情况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根据青石山造林技术开发试验研究结果,提出怎样建立青石山区绿化体系及青石山区的综合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9.
我国政府向全世界作出了在公元2000年消灭绝对贫困问题并且不对世界粮食安全构成威胁的承诺.实现两项承诺关键在于建设山区.当前我国正在兴起山区建设的高潮,其推动因素来自小流域综合开发治理成果和市场两方面,目前开始的山区综合开发试点工作是我国山区建设的新起点。为搞好山区综合开发,应把山区综合开发试点工作与正在兴起的山区建设高潮结合好,有计划地推动高潮的发展;同时要把在山区和牧区建立木本粮棉油和畜牧基地的工作纳入山区综合开发计划之中,增强山区县实施山区开发计划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林业部“富山计划”启动由林业部组织实施的全国山区林业技术开发计划前不久开始启动,该计划又称“富山计划”,目标是到2000年,林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率由现在的30%提高到50%;山区人均纯收入中,依靠林业科技开发增加的收入占20%以上。具体措施包括:大力...  相似文献   

11.
以地处西南岩溶山区腹地,国务院批准建立的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为典型,在对毕节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和石漠化分异进行研究,划分出西部高原、高中山轻度,中部中山中度轻度,东部中山、低中山中度轻度等3个石漠化分区的基础上,总结出小流域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生态经济型防治、坡耕地治理、生态修复防治、生态旅游开发、新农村建设等6个防治类型。并将这些类型在各分区进行了相应配置。  相似文献   

12.
综合信息     
林业部实施“九五”山区林业综合开发计划。林业部最近出台《“九五”山区林业综合开发实施计划》,提出“九五”期间我国将全面开展山区林业综合开发,带动和促进500个山区贫困县和1000个贫困国有林场脱贫致富,实现到2000年林业社会总产值比1995年翻一番,达到2624亿元,山区农民人均年增加纯收入300元,消化山区农村剩余劳动力1500万人。山区林业综合开发根据全国山区的自然和经济特征,划分为八大区域抓好四大开发内容。一是利用山区地多的优势大力造林种果,“九五”期间规划造林2143.2万公顷,其中经济林约占23.7%。二是投资兴建和…  相似文献   

13.
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省近年来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介绍了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风沙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城郊型生态景观小流域治理模式等3种小流域治理模式。提出在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时,应结合本地区小流域治理的实践经验,合理地运用各种模式对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4.
我省山区包括东部长白山林区和由长白山林区向松辽平原过渡的半山区,包括34个县(市。区),土地总面积1222.8万公顷,其中林业用地794.2万公顷,有林地709.8万公顷,森林总蓄积7.5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7.4%。总人口1037.6万人。为加快山区资源的开发利用,“八五”期间我省先后编制了(吉林省长白山区资源综合开发规划)和(吉林省市县林业兴林致富奔小康规划)。全国山区综合开发暨扶贫工作会议和全国山区综合开发试点县工作会议召开后,我厅认真贯彻落实两会精神,从建立健全组织协调机构,制订“九五”实施计划入手,积极抓试…  相似文献   

15.
1986年被列为国家林业局九万大山重点扶贫县以来,丹寨县充分利用山区优势,将“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落实到山区林业综合开发上,选择了适宜发展的“短、平、快”项目进行扶贫开发,使山区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关于如何继续增加投入,加速林业综合...  相似文献   

16.
山区是一个自然生态同社会经济相结合的地域生态经济系统,遵循生态经济学规律,“以林为本”的山区综合开发是实现山区生态、经济良性循环,保证山区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大力发展社会林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搞好我国山区综合开发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论山区综合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山区地域广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为了完成第二步战略目标,使山区脱贫奔小康,国家很重视山区综合开发,山区综合开发的内容和方针是“改土、治水、植树、修路、通电”;山区综合开发的核心是林业,突破口是经济林,山区开发项目,全部要按照工程项目组织实施和检查验收。在实施上要做了国民经济总体发展规划和部门规划。  相似文献   

18.
<正> 一、生态经济沟建设在我省的出现和发展生态经济沟是一个高效能的人工生态系统。具体作法是,在以小流域为单元山区综合开发治理过程中,依据本地条件和资源状况进行优化组合,使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实施劳力、资金、技术和资源合理组装,农林牧副渔全面配置,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将这样的小流域称为生态经济沟。早在50年代初,在我省许多地区就开始了山区治理,治理形式由50年代以沟谷治理为主,过渡到60—70年代的山水田林路综合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辽东山区小流域森林生态优化经济结构模式,进行了小流域森林生态立体复合经营试验,结果表明,在小流域内采用林—药、林—蛙和林—菌复合经营的模式是利用小流域自然优势的最佳优化组合模式。  相似文献   

20.
16日的清晨,正值8月里少见的好天气,贴有绿色“关注森林新闻行动———辽宁东部行”的采访车,驶向了辽宁的东部山区,至此由辽宁省林业厅宣传办与辽宁省新闻工作者协会联合组织的“关注森林新闻行动———辽宁东部行”活动拉开了帷幕。这是继“关注森林———绿色辽宁西部行”之后的又一次新闻宣传活动。辽宁东部山区是辽宁的重点林区,全省69.1%的森林面积和82.6%的森林蓄积量集中在这里;又是辽宁中部城市群和辽河平原的绿色屏障和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基地。东部山区每年涵养水源120亿吨,蕴藏着占全省总量70%以上的水电资源,每年为辽宁中部工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