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类生物源农药及其混配制剂对家蚕的毒性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明确阿维菌素类、氯化烟酰类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家蚕的毒性,采用食下毒叶法测定了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及其混配制剂共15种生物源农药对家蚕2龄幼虫的毒性,并观察了家蚕中毒症状。结果表明:将15种农药分别配制成不同梯度浓度的药液浸渍桑叶饲喂家蚕48 h后,各种药剂对家蚕的LC50值均小于0.5 mg/kg,属剧毒级农药,对家蚕有极高风险性;各种药液处理引起的家蚕中毒症状表现出多种相似的特征,如有吐液、翘头、翘尾、身体扭曲呈"C"或"S"形等。试验证明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及其混配制剂不适合在桑园及其附近农田使用,同时也验证了对高等动物毒性低的农药并非就对非靶标生物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新烟碱类杀虫剂对家蚕的急性毒性评价与中毒症状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新烟碱类杀虫剂对非靶标生物家蚕的毒性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安全性影响,采用浸叶法测定6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及其它3类对照杀虫剂对家蚕的急性毒性,并观察不同种类杀虫剂引起家蚕的急性中毒症状差异。6种新烟碱类杀虫剂中噻虫胺、吡虫啉、噻虫啉和烯啶虫胺对家蚕2龄幼虫96 h的LC50分别为0.065 1、0.174、0.258、0.445 mg/L,属剧毒级农药,噻虫嗪和啶虫脒对家蚕2龄幼虫96 h的LC50分别为1.31、2.73 mg/L,属高毒级农药,6种药剂均对家蚕存在极大的安全风险性。新烟碱类杀虫剂引起家蚕中毒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拒食,身体扭曲呈"C"或"S"形,头部肿大等。其它3类杀虫剂中,抗生素类杀虫剂阿维菌素的毒性属剧毒级,并在测定药剂中的毒性最高,家蚕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吐液、头部或尾部翘起、拒食等;有机磷类杀虫剂毒死蜱的毒性属高毒级,家蚕中毒症状与新烟碱类杀虫剂相似;吡咯类杀虫剂虫螨腈的毒性属中毒级。因新烟碱类杀虫剂对家蚕的毒性强,建议远离桑园使用,以避免对养蚕生产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3.
阿维菌素对家蚕毒性的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阿维菌素的安全间隔期较长,不宜在桑园中使用。阿维菌素和依维菌素对家蚕的致死中浓度在10μg/L~0.1μg/L之间,两者对家蚕的毒性没有显著差异,随着蚕龄的增长家蚕抗性的增加不是十分明显,10μg/L~0.1μg/L的阿维菌素连续添食4龄家蚕,导致死亡蚕数增加,并且10μg/L、1μg/L的阿维菌素对入眠眠蚕体重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
29种农药对家蚕的急性毒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食下毒叶法,测定29种农药对家蚕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多杀菌素、氯氰菊酯.毒死蜱和吡虫啉对家蚕96 h的LC50分别为0.002 0、0.089 1、0.214 5和0.272 9 mg/L,属剧毒级农药;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丁硫克百威、敌百虫、除虫菊素.苦皮藤素、丙溴磷、苏云金杆菌.毒死蜱和烟碱对家蚕96 h的LC50分别为0.692 1、0.769 6、0.850 2、0.744 9、2.513 4、1.732 7和7.260 4 mg/L,属高毒级农药;其余药剂均属中、低毒级农药。以上剧毒级或高毒级的农药应当禁止在蚕区使用。吡蚜酮对家蚕的毒性低,但在蚕区是否能使用低毒级农药,还须考虑药剂的残毒期、慢性毒性和传染性等因素。  相似文献   

5.
利用RAPD标记技术检测杀虫剂阿维菌素对家蚕血细胞DNA的损伤,作为评价其对蚕体毒性的依据。分别用1、2、4、8μg/L阿维菌素药液处理的桑叶给4龄起蚕添食,96 h后对家蚕血细胞的基因组DNA进行RAPD分析。24条RAPD引物对5个样品基因组DNA扩增产生的清晰条带数为143条,其中多态性片段19条,多态性带数比率为13.29%。用Ntsyspc 2.1软件计算出不同处理样品血细胞DNA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分布在0.867~0.993,树状聚类图显示正常样品与1、2、4μg/L阿维菌素药液处理的3个样品聚为一类,而8μg/L阿维菌素药液处理的样品单独聚为一类,说明该样品血细胞DNA的变异最大。研究结果提示,RAPD标记作为杀虫剂对家蚕的毒性检测标志技术,可准确预警蚕区农药使用对养蚕生产存在的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6.
本文测定了阿维菌素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简称"甲维盐")4种杀虫剂制剂对家蚕的急性食下毒性和残毒期,结果表明:对3龄起蚕的LC50值分别为阿维菌素乳油7.2343×10-4mg/L,阿维菌素水乳剂7.6512×10-4mg/L,甲维盐微乳剂8.5940×10-4mg/L,甲维盐乳油14.0112×10-4mg/L。阿维菌素和甲维盐4种制剂的相同质量浓度(13.33 mg/L)稀释液喷洒桑树,在桑叶上的残毒期分别为3.2%阿维菌素乳油2400倍约为50 d,1.8%阿维菌素水乳剂1350倍、2.3%甲维盐乳油1725倍约为60 d,2.2%甲维盐微乳剂1650倍>60 d;阿维菌素类4种制剂对家蚕的急性食下毒性极强,处理间差异较小,但在桑叶上的残毒期很长,处理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柑橘种植面积迅速扩张,成为桑园周边最多的大宗农作物之一,为了解防治柑橘病虫害所用农药对家蚕的影响,更好地指导养蚕生产,对柑橘园常用农药及其对家蚕的毒性进行了综述。广西柑橘园常用农药对家蚕均具有一定的毒性,其中50%烯啶虫胺(烟碱类)可溶性粉剂、20%呋虫胺(烟碱类)悬浮剂、200 g/L丁硫克百威(氨基甲酸酯类)乳油、94.6%丙溴磷(有机磷类)原药、20%虫螨腈(吡咯类)悬浮剂、25%噻嗪酮水分散粒剂、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吡蚜酮·噻虫胺悬浮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不同剂型的啶虫脒(烟碱类)、5%阿维菌素乳油、80%多杀菌素可湿性粉剂、51.3%甲氨基阿维菌素原药、96%联苯菊酯原药、4.5%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剂、94.8%高效氟氯氰菊酯原药、1%氯虫苯甲酰胺(邻酰胺基苯甲酰胺类)悬浮剂、不同剂型毒死蜱(硫代磷酸酯类)、70%丙森锌(有机硫类)可湿性粉剂、96%哒螨灵(哒嗪酮类)原药、0.01%芸苔素内脂乳油等均为对家蚕高毒或剧毒,即使对家蚕低毒的50%吡蚜酮(吡啶类)水分散剂、5%唑螨酯(苯氧基吡唑类)悬浮剂、10%吡丙醚(昆虫保幼激素类)乳油、20%噻菌铜(噻唑类有机铜)悬浮剂、72%农用链霉素(抗生素类)可溶性粉剂、45%咪鲜胺(咪唑类)微乳剂、2%春雷霉素(抗生素类)水分散剂、40%炔螨特(有机硫美)乳油、200 g/L螺螨酯(季酮酸类)悬浮剂等农药也会对家蚕造成严重的慢性中毒反应,严重威胁正常的养蚕生产。建议了解桑园周边作物的用药情况及其对家蚕的毒性、加强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农户的互相配合、错开养蚕与喷药时间、协调新建柑橘园与桑园的空间布局、采取大棚种桑等措施,预防柑橘园用药造成家蚕农药中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农药苯氧威对家蚕的毒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苯氧威是具有保幼激素活性的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该药剂对家蚕的毒性试验表明无熏蒸毒性,但有一定触杀毒性,且胃毒强烈;致家蚕中毒死亡的最低浓度以及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均随家蚕龄期增加而增大,从5龄第3天起连续添食稀释32万倍~16亿倍的3%苯氧威药液,可使家蚕龄期明显延长且100%不结茧。依据试验结果认为:低浓度的苯氧威虽然不能致5龄家蚕幼虫死亡,但对蚕茧生产的危害很大,该药剂用于林木害虫防治应该远离蚕区。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类昆虫生长调节剂甲氧虫酰肼对家蚕的毒性,测定了甲氧虫酰肼和阿维菌素及其混合制剂对家蚕的急性经口食下毒性、熏蒸毒性、在桑树上的内吸传导毒性和残毒期。试验结果表明,3种农药对3龄起蚕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24%甲氧虫酰肼悬浮剂(SC)0.060 9 mg/L、1.8%阿维菌素水乳剂(EW)0.001 3 mg/L、10%阿维·甲氧虫酰肼悬浮剂(SC)0.007 8 mg/L(根据有效含量计算为阿维菌素0.001 6 mg/L·甲氧虫酰肼0.006 2 mg/L),3种药剂对家蚕的毒性等级均为剧毒级;10%阿维·甲氧虫酰肼SC 1 000倍液(100 mg/L)、24%甲氧虫酰肼SC 1 000倍液(240 mg/L)、1.8%阿维菌素EW 1 000倍液(18 mg/L)对家蚕均无熏蒸毒性;24%甲氧虫酰肼SC 3 000倍液(80 mg/L)、1.8%阿维菌素EW 1 500倍液(12 mg/L)和10%阿维·甲氧虫酰肼SC 1 000倍液(100 mg/L)在桑树上的残毒期均50 d;24%甲氧虫酰肼SC 3 000倍液(80 mg/L)、10%阿维·甲氧虫酰肼SC 1 000倍液(100 mg/L)均可通过内吸作用并传导到未喷药的桑叶上。建议桑园附近及养蚕区域避免使用此类农药。  相似文献   

10.
李军  李媛  杜鑫  陈玉银 《蚕桑通报》2007,38(2):18-20
二甲基甲酰胺对家蚕的毒性较低,只有在很高的浓度食下时才表现出急性中毒死亡,并且随着龄期的增加,家蚕的耐毒性增加,3龄蚕比2龄蚕有更强的耐毒性。低浓度的二甲基甲酰胺(DMF)对家蚕生命率和经济性状都没有显著影响。DMF对家蚕的毒性有积累作用,3龄期连续添毒稀释10倍的DMF原液24h没有观察到急性中毒死亡,但连续添毒90h后,可最终导致家蚕中毒死亡。  相似文献   

11.
农药在农业生产上的广泛应用,导致农药污染对蚕业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为了给蚕业生产上有效预防家蚕农药中毒提供较为系统、全面的技术参考,介绍了常用农药的种类(如有机磷类、有机氮类、菊酯类等)及其作用机制,各类农药对家蚕的毒性和残毒期以及导致家蚕中毒的典型症状等的研究进展,并对蚕业生产上如何加强家蚕农药中毒的预防工作提出了一些...  相似文献   

12.
为了弄清除草剂百草枯对家蚕饲养的影响,本文初步调查了百草枯农药对家蚕的毒性。结果表明,百草枯对家蚕饲养具有较强的毒性,在桑园管理上使用时需谨慎。  相似文献   

13.
杀虫剂蚊蝇醚对家蚕的毒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蚊蝇醚属于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新型杀虫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等特点。为明确蚊蝇醚应用于农业害虫防治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是否对家蚕产生慢性毒性,采用食下毒叶法研究蚊蝇醚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蚊蝇醚对家蚕2龄幼虫的急性毒性较小,96 h的LC50值大于1 000 mg/L,幼虫急性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吐液、头胸部肿大以及身体扭曲呈"S"形等;蚊蝇醚对家蚕2龄幼虫的慢性毒性较大,对幼虫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影响,主要表现为体色变黄、不食不动、生长缓慢;添食75~1 000 mg/L蚊蝇醚药液处理的桑叶,均可导致幼虫龄期延长,眠期体质量增加,发育不齐,最终无法正常结茧、化蛹。依据试验结果认为:蚊蝇醚对家蚕的毒性缓慢而持久,在推广应用于防治农业害虫时应远离桑园。  相似文献   

14.
氟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及其复配制剂的不断推出,使以鱼尼丁受体为靶标的双酰胺类杀虫剂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明确此类杀虫剂对家蚕的毒性,有利于在蚕区其他农作物害虫防治时选择对家蚕相对安全的农药产品。测定5种双酰胺类杀虫剂对家蚕的经口急性毒性以及在桑叶上的残留毒性和在桑树中的内吸传导毒性,结果表明:12%甲维·氟酰胺ME、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10%阿维·氟酰胺SC、40%氯虫·噻虫嗪WG、10%四氯虫酰胺SC对3龄起蚕的24 h LC50分别为0.007 6、0.009 6、0.009 8、0.024 7和0.073 0 mg/L,5种双酰胺类杀虫剂对家蚕均为剧毒级;将5种双酰胺类杀虫剂的推荐使用浓度药液直接喷洒桑叶,对3龄起蚕的残毒期均80 d;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40%氯虫·噻虫嗪WG可通过桑叶和桑根内吸传导至未喷施药液的桑叶,12%甲维·氟酰胺ME、10%阿维·氟酰胺SC、10%四氯虫酰胺SC无内吸传导毒性。依据试验结果建议:(1)禁止在桑园周围农作物中使用上述5种杀虫剂;(2)必须使用此类杀虫剂时,宜选用对家蚕急性毒性相对较低,且无内吸传导毒性的10%四氯虫酰胺SC;(3)喷药时间应与蚕期保持安全间隔,防止药液飘移污染桑叶。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为蚕区桑园及周围农田安全合理选择和使用农药提供科学依据的目的,采用浸叶法测定了部分常用有机磷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家蚕的急性毒性,比较了同一类型不同有效成分或有效成分相同但由不同生产商生产的农药对家蚕的毒性,并根据其毒性强弱进行分级。结果表明:蛀迪(20%三唑磷EC)等5种有机磷类农药和比奇(4.5%高效氯氰菊酯EC)等16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家蚕高毒性(0.1 mg/L≤LC50<10 mg/L),农斯特(48%毒死蜱EC)等5种有机磷类农药和甲功(2.5%高效氯氰菊酯EC)等3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为中等毒性(10 mg/L≤LC50<1 000 mg/L);同一类型农药不同有效成分或有效成分相同但由不同生产商生产的农药对家蚕的毒性不同。因此,在桑园及周围农田用药时应仔细分辨药剂生产商和有效成分种类,尽可能避免使用对家蚕高毒性的农药。  相似文献   

16.
微量菊酯类农药对家蚕毒性的调查初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初步调查了微量菊酯类农药对家蚕的毒性,发现低剂量(10ng/L)的菊酯类农药连续添食家蚕可影响家蚕的生产发育和茧质。  相似文献   

17.
25种农药对家蚕的毒性评价和中毒症状观察   总被引:23,自引:10,他引:13  
采用食下毒叶法,测定了18种杀虫剂、4种杀菌剂、2种除草剂和1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家蚕的毒性,系统观察了杀虫剂处理家蚕后的中毒症状。结果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高效氯氰菊酯等14种杀虫剂的LC50值均小于0.5 mg/L,属剧毒级药剂,对家蚕有极高风险性;杀虫单和甲氧虫酰肼的LC50值分别为0.5493 mg/L和0.604 0mg/L,属高毒级药剂,对家蚕有高风险性;溴虫腈和丁醚脲的LC50值分别为72.370 mg/L和27.824 mg/L,属中毒级药剂,毒性较低;4种杀菌剂、2种除草剂和1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中仅有1种杀菌剂为中毒级,其余为低毒级,对家蚕的风险性较低;由不同杀虫剂引起的家蚕中毒症状表现出多种相似的特征,急性中毒主要特征有吐液、拒食、身体扭曲呈"C"或"S"形、静卧等,而蜕皮激素和几丁质合成的抑制剂类杀虫剂引起的家蚕中毒过程却比较缓慢。  相似文献   

18.
对5家不同企业生产的1.8%阿维菌素乳油产品,测定了对家蚕的急性食下毒性和在桑叶上的残毒期。结果表明:5家不同企业生产的1.8%阿维菌素乳油,对3龄起蚕的食下致死中浓度(LC50)为4.4742×10^-4~9.2332×10^-4mg/L,属同一数量级,对家蚕的毒性均极强;5家不同企业生产的1.8%阿维菌素乳油稀释1500倍均匀地喷雾桑叶后,间隔一定时间后采摘桑叶连续饲喂3龄起蚕1个龄期,分别在喷药后45~60d无中毒死亡,表明1.8%阿维菌素乳油在桑叶上的残毒时间很长,而且不同企业生产的农药残毒期相差较大。因此,阿维菌素对养蚕生产的安全风险很大,桑园及周围其它农作物应禁止使用阿维菌素及含有阿维菌素的混配农药。  相似文献   

19.
不同温度下5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家蚕的毒性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昆虫的毒性具有温度效应。采用食下毒叶法测定5种常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在环境温度35、30、25、20℃时对家蚕的急性毒性。随着温度的升高,5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家蚕的急性毒性降低,在35℃时溴氰菊酯、氰戊菊酯、联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对家蚕2龄幼虫的LD50值与20℃时的LD50值的比值分别为7.63、12.27、8.49、2.76、1.75。研究结果表明,5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家蚕的急性毒性表现为负温度效应,其中氰戊菊酯对家蚕的毒性受温度的影响最为明显,溴氰菊酯和联苯菊酯较为明显,高效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毒性受温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测定了10%环丙氨嗪粉剂对家蚕的毒性:10%环丙氨嗪粉剂稀释2000倍时,对4龄起蚕表现出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不能正常结茧;对5龄3d蚕无明显中毒症状,但使结茧率下降。20000倍和200000倍对4龄和5龄蚕的影响较轻。严格按照鸡饲料添加环丙氨嗪标准防治蝇害时,对养蚕生产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