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钒酸钠对悬浮培养红豆杉细胞合成紫杉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红豆杉细胞培养生产紫杉醇,是一种潜在的大规模生产紫杉醇的重要途径,然而和其它植物细胞培养一样,红豆杉细胞的紫杉醇含量较低等问题,限制着该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寻找提高和稳定紫杉醇产量的方法,是目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筛选合适的生物或非生物诱导子(如真菌培养物、茉莉酸甲酯、水杨酸、Cu2+、Ce4+、Ag+),提高细胞的紫杉醇产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2.
东北矮紫杉组织、细胞培养及其紫杉醇生成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东北矮紫杉系灌木型东北红豆杉人工栽培品种 ,其株形矮、分枝多、生长快 ,可采收大量红豆杉枝条 ,也是园林常绿观赏树种 ,但其繁殖困难。本研究通过茎段腋芽培养建立了试管苗再生体系 ,为快速繁育红豆杉苗木创造条件。从茎、叶诱导出愈伤组织 ,建立了细胞悬浮培养系 ,为生物反应器生产紫杉醇打下基础。实验中对矮紫杉茎、叶、愈伤组织及细胞悬浮培养物中的有效成分进行薄层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 ,发现它们中均有紫杉醇存在 ,而且细胞培养物中的含量高于茎、叶。该研究结果表明 ,东北矮紫杉是理想的解决紫杉醇来源的红豆杉人工栽培品种 ;研究还观察到 PVP是组培中解除培养物褐化的较好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3.
紫杉醇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杉醇是迄今公认的最有前途的首选天然抗癌药物。鉴于紫杉醇抗癌机制独特,疗效显著,现有红豆杉资源远不能满足需要,本文综述了紫杉醇的植物资源和通过红豆杉人工栽培,细胞培养,真菌培养以及半合成,全合成的途径开发紫杉醇的状况。  相似文献   

4.
红豆杉体外培养生产紫杉醇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该文从培养基组成、培养条件、培养基中不同添加物对红豆杉细胞培养和细胞中紫杉醇产量的影响 ,以及在提高紫杉醇产量中有关酶代谢调节、细胞株系选择和培养方法的改进等方面 ,着重介绍了近几年来的研究成果 .同时在毛状根培养、冠瘿瘤组织培养、水培根培养和瘤培养等培养材料的扩展方面 ,对国内外所作的尝试性研究和新的报道进行了综述 .国内外学者围绕红豆杉体外培养方法优化、提高紫杉醇产量等问题进行了许多尝试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为利用红豆杉体外培养进行紫杉醇商业化生产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5.
紫杉醇及其前体在中国红豆杉植株中合成和积累部位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紫杉醇及其重要前体物质巴卡亭Ⅲ在中国红豆杉(Taxus chinenesis)中合成和积累部位,通过HPLC分析代谢产物在中国红豆杉植物中的空间分布,定量PCR技术研究代表紫杉醇合成途径中不同步骤的6种关键酶基因在植株中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巴卡亭Ⅲ主要分布在针叶中,而紫杉醇主要分布在树皮和树根皮中;针叶中,紫杉醇代谢途径上游步骤的关键酶基因表达水平较高,树皮中催化紫杉醇侧链连接的酶转录表达水平高,而树皮中能检测到较高含量的6种关键酶基因的表达。表明紫杉醇的骨架结构主要在针叶中合成,而树皮中转化这些前体物质生成紫杉醇的能力较强,树根中含有完整的紫杉醇代谢酶系,暗示根组织培养是生产紫杉醇很有前景的方法。进一步建立了组织扦插培养红豆杉离体组织体外生产紫杉醇的系统。在茉莉酸甲酯的诱导下,红豆杉针叶在体外能够生产紫杉醇;树皮中由于缺乏足够的前体物质,离体培养中紫杉醇含量不断下降;枝叶培养中,产生的紫杉醇主要集中在树皮中。上述研究结果暗示,紫杉醇及其前体物质在中国红豆杉体内存在转移现象。  相似文献   

6.
紫杉醇的生物活性及其药源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紫杉醇的生物活性、天然资源以及药源开发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紫杉醇抗肿瘤在,作用机制,在我红豆科植物及其近缘植物中含有紫杉醇及其类似物或前体物,但含量都很低。不同的红豆杉树种之间以及同一植株不同部位间紫杉醇含量均存在差异。目前人工合成和半合成紫杉醇已获得成功,利用植物细胞培养和在生真菌发酵生产杉醇也取得许多成果,而人工栽培红豆杉植株仍然是获得紫杉醇最简便,成本最低廉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ORCA3转录因子对红豆杉细胞中紫杉醇生物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RCA3是一个受MeJA诱导的调控植物基础和次生代谢的转录调控因子。本文拟探讨ORCA3转录因子对红豆杉细胞中紫杉醇生物合成的影响,旨在为创制紫杉醇稳定高产的红豆杉细胞系,解决细胞大规模培养中紫杉醇含量低的瓶颈问题提供参考。从长春花中克隆ORCA3基因后,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入红豆杉细胞中,通过PCR、组织化学活性染色等检测法,筛选得到20余株转基因细胞系。HPLC检测转基因细胞系内紫杉醇含量表明:与阴性对照相比,转基因细胞系的紫杉醇含量增加了0.5~2.5倍,最高可达159.315μg/g。因此,ORCA3转录因子可以调控红豆杉细胞中紫杉醇合成。  相似文献   

8.
紫杉醇是从红豆杉属植物分离出来的一种具有独特抗癌机制的二萜类化合物,紫杉醇因其独特的抗癌机理及其显著疗效而倍受重视.目前紫杉醇主要来自于红豆杉属植物中,提取和分离纯化技术是从红豆杉属植物中获得紫杉醇必须的技术手段.在此较为全面地论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紫杉醇的提取纯化技术.  相似文献   

9.
红豆杉,又名紫杉、赤柏松,是一种浅根类植物,属红豆杉科,是国家Ⅰ级保护植物,在地球上已有250万年的历史。红豆杉集药用、用材与绿化于一身,是植物中的"活化石",尤其作为紫杉醇的唯一提取源,种植前景相当广阔,可为国家与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本文分析了红豆杉的栽培技术,并探讨了红豆杉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新农业》2015,(23)
<正>红豆杉别名紫杉,是红豆杉科红豆杉属的常绿针叶植物,是世界珍稀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为耐阴树种,同时也能耐受强烈光照,有很强的适应能力。红豆杉树皮、针叶中均含有紫杉醇,是广谱抗癌药物,对女性子宫癌、卵巢癌、乳腺癌有特殊的疗效。红豆杉树形优美,针叶常年翠绿,结果后红果与绿色针叶相映,观赏性很强,是名贵的绿化树种。由于日本红豆杉用种子育苗周期长,实际生产过程中主要采用扦插育苗。笔者通过近几  相似文献   

11.
稀土化合物影响红豆杉细胞紫杉醇释放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东北红豆杉细胞紫杉醇短期释放行为的研究,发现细胞内外紫杉醇的分布均呈振荡变化。稀土化合物的加入对紫杉醇细胞内外分布有显著的影响。对如何使东北红豆杉细胞转化为紫杉醇分泌型细胞进行理论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为了开发生产紫杉醇的新途径,以中国红豆杉根、茎、叶为试验材料,对其中产紫杉醇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从中国红豆杉中共分离出10株内生真菌,在PDA液体培养基中发酵后经薄层层析法检测,出2株能够产生紫杉醇,对产紫杉醇的菌株进行形态学鉴定表明,其中一株为青霉属,另一株为芽枝霉属。  相似文献   

13.
不同采收期东北红豆杉枝叶中紫杉醇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季节不同年生野生和栽培东北红豆杉枝叶中紫杉醇的含量及干物质得率确定其最佳采收期,使其药用价值得到充分的利用,为仿生东北红豆杉实现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RP-HPLC法,TOSOH C18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2 mol/L乙酸铵-冰醋酸(41∶59∶0.2),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30 nm,柱温为25℃。[结果]野生和仿生东北红豆杉中紫杉醇含量最高时期在4、5月份。[结论]该方法用于紫杉醇的测定简单,快速,准确,可用于东北红豆杉枝叶中紫杉醇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4.
曼地亚红豆杉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曼地亚红豆杉的分类地位及形态、生理、生化、组培、繁殖等生物学方面的特性.  相似文献   

15.
组织培养中不同抗生素对南方红豆杉内生菌抑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生素能有效抑制组织材料中内生菌,但红豆杉在组织培养过程中易褐化,从而影响愈伤组织诱导。试验通过分析不同类型、不同浓度抗生素对南方红豆杉组织培养的内生菌的抑制作用,找出南方红豆杉内生菌抑制的最适抗生素及其最适浓度。试验结果表明:500 mg/L氟康唑抑制效果最好,且组织培养过程中红豆杉组织茎段不发生褐化。  相似文献   

16.
赵志莲  李海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4876-4877
[目的]探讨云南红豆杉细胞生产10-去乙酰巴卡亭Ⅲ的影响条件。[方法]研究不同培养基、培养温度和光照强度对云南红豆杉细胞生长量和产生10-去乙酰巴卡亭Ⅲ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BTM培养基中细胞生长量和10-去乙酰巴卡亭Ⅲ含量分别是B5培养基中的1.7倍和2.6倍;20℃培养时细胞生长量和10-去乙酰巴卡亭Ⅲ含量分别是30℃时的1.5倍和5.7倍;暗培养细胞生长量和10-去乙酰巴卡亭Ⅲ含量分别是强光照(3 000 lx)培养时的2.5倍和4.4倍。[结论]该研究结果为云南红豆杉细胞培养生产10-去乙酰巴卡亭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曼地亚红豆杉根中紫杉醇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揭示不同年龄曼地亚红豆杉根中紫杉醇含量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Phenomenex Luna C18色谱柱(250.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水,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27nm,柱温为40℃,进样量为20μl。[结果]紫杉醇在此色谱条件下分离良好,其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在1.00~32.00mg/L(r=0.9999)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3%,RSD值为1.6%。不同年龄曼地亚红豆杉根中紫杉醇含量差异较大。[结论]首次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曼地亚红豆杉根中紫杉醇含量的方法,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其根中紫杉醇的含量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