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沙冬青抗逆性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华  贾桂霞  丁琼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2):121-121
豆科植物沙冬青是中国西北方荒漠地区特有的超旱生常绿阔叶灌木,所处生态环境十分恶劣,抗逆性非常强,被列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对沙冬青的抗逆性作了综述,从抗旱、抗寒、耐盐和抗风沙等4个方面,对其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探讨,分析了沙冬青能在逆境中得以生存的原因及其适应恶劣环境的机理,并对其开发应用前景作了进一步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2.
石质山坡沙冬青群落及其土壤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冬青为干旱荒漠常绿灌木,是我国首批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植物,具有抗旱抗寒性能强、防风固沙效果好、药用价值高等特点。但由于本身分布区狭小,病虫害严重,加之人为破坏,天然沙冬青已趋于濒危,又没有形成大面积的人工种群。本文以生长于景泰县境内的石质山坡沙冬青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资料、野外考察和调查、室内样品化验,确定了不同坡向沙冬青群落的物种组成、数量特征及其林地土壤粒度、水分及化学性质等,为科学合理的人工保护、繁育沙冬青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沙冬青是濒危的第三纪孑遗植物,也是中国北方干旱半荒漠地区惟一的常绿阔叶灌木,具有很好的抗逆基因资源。为了探索在不影响沙冬青正常生长的情况下,开展其组织培养技术研究,首先将消毒的沙冬青种子在含有1/2MS固体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发芽和培育无菌苗;然后将无菌苗部分侧根附着在培养基表面,发现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侧根能被诱导形成大量带有根毛的短侧根;相比传统的外植体组织培养技术,主要利用毛状侧根作为幼嫩外植体,结果在CDB1(MS 1.0 mg/L 2,4-D 0.1 mg/L 6-BA,pH 5.8)培养基上能诱导愈伤组织形成,并在CDB6(MS 0.2 mg/L IBA 0.1 mg/L KT 0.5 mg/L GA3,pH 5.8)培养基上能对愈伤组织进行继代与扩繁。与此同时,研究发现沙冬青具有腋芽生长特性,以及沙冬青幼苗在RA(1/2MS 0.5 mg/L IBA,pH 5.8)培养基可以诱导大量不定根的形成。以上研究发现将有利于在保护沙冬青有限种质资源的前提下,开展沙冬青的无性繁殖和组织培养研究,以及沙冬青种质保护与生态应用。  相似文献   

4.
极端干旱区珍稀濒危植物沙冬青人工种群重建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探讨极端干旱区珍稀濒危植物沙冬青人工种群重建技术,以苗龄为45天的沙冬青容器苗为试验材料,分析研究了不同立地类型、保水措施、建植时间以及灌水频度对其成活率、保苗率以及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年降雨量为110 mm条件下沙区(民勤),立地条件、建植时间、保水措施以及灌水频度对沙冬青容器苗建植后期保苗率以及植株生长量均有极其显著地影响(P<0.01),同时,立地条件和建植时间对建植苗成活率也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在极端干旱荒漠区,5月初或9月初在固定沙丘、沙化退耕地以及轻度盐碱化退耕地进行沙冬青人工种群重建,成活率均在90%;沙冬青人工种群建植后,对建植苗采用覆膜保水措施和建植45天后适量补水能有效地遏制建植苗后期的死亡率,并能促进建植快速生长,次年9月建植种群保苗率高达93%以上,植株平均高度超过10.00 cm、冠幅大于5.60 cm×6.10 cm。  相似文献   

5.
矮牡丹濒危机制分析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矮牡丹是中国特有的珍贵种质资源,全国现仅存有六个居群,主要分布于陕西,山西和河南交界的部分山区,居群内数量很少。其种群类型,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及濒危状况尚未详细研究报道。调查结果表明矮牡丹现有的生存环境已遭到破坏,生长发育缓慢,自然繁殖能力差。研究分析了矮牡丹在自然界的濒危机制,提出了建立矮牡丹自然保护区,促进自然种群的繁衍,设立人工繁育苗圃等保护措施。这对于保存中国濒危物种资源具有非常重要参考价值,对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珍稀濒危高等植物资源及其保护对策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河北省高等植物的地理分布、生态环境、种群数量以及资源利用现状,综合分析,提出了河北省珍稀濒危植物的受威胁种类和保护分级的标准,将河北省的70种珍稀濒危高等植物初步划分为3个保护等级。其中,河北省一级保护植物19种,二级保护植物22种,三级保护植物29种。分析了河北省珍稀濒危植物受威胁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7.
河南太行山区野生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太行山区保存有许多珍稀濒危植物资源。为进一步加强对这些资源的保护、研究和利用,笔者以河南辉县、林县和济源太行山自然保护区为重点,通过对51种野生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的地理分布、生态环境等的调查发现,许多珍稀濒危植物数量偏少,散生或零星分布,位于山谷沟壑等人迹罕至位置;而连香树等少数资源因得到人为繁殖保护,数量扩大。野生珍稀植物的濒危状态除受其自身生物学特性的内在制约和生态环境的外在影响外,人类的合理或不合理开发利用已成为这些资源濒危状况的重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8.
瞭望台     
1 三峡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喜获成功:日前,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在武汉召开的“三峡珍稀濒危植物展示会”上发布消息:长江三峡地区被国家列为一、二、三级保护的47种植物,已有40种植物迁地保护成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9.
广东翁源青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丰富,根据多年调查,初步确认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共83种,这些植物是重要的种质资源,具有稀有性、典型性和地带性,需要重点保护。因此,研究珍稀保护植物种类及其生境,对翁源县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桫椤科(Cyatheaceae)植物是集药用、观赏、科研为一体的珍稀濒危植物,孢子繁殖是其繁育的主要方式,然而因自然繁殖的困难,探究人工繁殖的途径成为其研究热点,且随着近年来生物技术的进步,其在生物学特性和繁殖培育技术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因此,本研究通过对桫椤科植物相关研究资料和文献的查阅、整理和归纳,总结出近年来针对桫椤科植物的孢子、配子体形态发育以及繁育技术的研究进展,展望桫椤繁育技术的应用前景,为促进其扩大繁殖、产业化栽培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野外调查及标本采集,对纳雍珙桐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的分布特征、生态习性、利用价值、资源现状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其濒危程度和致危原因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共有珍稀濒危植物16科35属43种(包括变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植物3属3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8属8种;《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CITES)1科16属24种;贵州省重点保护树种8属8种。  相似文献   

12.
2002年11月22日,我国160多位植物专家以及国家林业局、环保总局等部门的领导在杭州召开了全国第五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会上,一位带着浓重渝东口音、农民模样的中年男子走上讲台,以《保护三峡库区濒危珍稀植物及特有植物》为题作了25分钟的精彩演讲,他的演讲数次被暴风雨般的掌声打断。演讲者就是重庆市万州“三峡珍稀植物园”的负责人,人称“植物  相似文献   

13.
珍稀濒危植物沙冬青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以珍稀濒危植物沙冬青无菌苗的子叶、茎段为外植体材料,研究不同激素配比的培养基对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培养、丛生芽增殖及生根培养的影响,并筛选适宜各阶段培养的最佳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子叶是诱导沙冬青愈伤组织的最好外植体,在6-BA 0.5 mg/L、2,4-D 0.5 mg/L时,其愈伤组织诱导率达到最大值81.8%;在6-BA 2.0 mg/L、NAA 0.5 mg/L时丛生芽增殖率达到最大值90.2%,且丛生芽数量多、茎干健壮、生长旺盛,说明较高浓度的细胞分裂6-BA对丛生芽增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加入NAA 1.0 mg/L时,生根率达到最大值70.4%,且生根时间最早,主根明显、粗壮且根毛数量多;适当调节培养基中无机盐的浓度提高生根率是将来沙生植物组织培养中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剑河县地处苗岭山脉腹地,是贵州植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之一.近几年笔者对此地种子植物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得知珍稀濒危植物有26科36属46种.包括国家Ⅰ级保护植物南方红豆杉、伯乐树2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台湾杉、柔毛油杉、鹅掌楸等25种.贵州省重点保护树种红花木莲、深山含笑、青钱柳等17种.特有植物金叶台湾杉、灰叶后蕊苣苔,该两种特有植物资源处于濒危状态.  相似文献   

15.
沙冬青脱水素基因的克隆及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沙冬青脱水素的功能,根据沙冬青cDNA文库中脱水素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技术进行了脱水素基因的扩增,扩增产物与载体pGM-T载体连接,转化大肠杆菌Top10,筛选阳性克隆,测序结果表明,已成功克隆的阳性重组子经测序鉴定其片段大小与已知沙冬青cDNA文库中脱水素基因大小一致,为760 bp,说明此序列无内含子.将成功克隆的阳性重组子提取质粒与pCAMBIA3301质粒同样进行酶切反应,再以T4DNA连接酶连接,成功构建了脱水素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为下一步的抗逆性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东北红豆杉是我国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广阔的种植前景。普及东北红豆杉的繁殖技术,对于促进其种植有着关键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武汉市园林科学研究所主要从事园林植物露地栽培和繁殖研究、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濒危珍稀植物保护、古树名木保护研究、新优植物品种引种驯化、高山反季节花卉研究生产及园林新植物品种推广应用,是为城市绿化服务的应用型、推广型科研所。水生植物研究成绩斐然武汉市园林科研所从上世纪80  相似文献   

18.
掌叶木(Handeliodendron bodinieri)为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近年来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研究通过结合前人的研究和课题组相关研究成果,从生态学特征、繁殖关键技术、化学成分与开发利用以及遗传多样性等方面综述了掌叶木的最新研究状况。结果表明:掌叶木在群落中竞争能力差,加之生境恶劣、自然更新困难,导致掌叶木数量日益减少,保护已迫在眉睫,通过利用有效的繁育技术措施,能提高育苗成活率,对掌叶木起到有效的保护。最后讨论目前掌叶木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随着育种与生物技术的提高,可筛选出适于喀斯特地区开发和利用的掌叶木种质资源,为掌叶木种群恢复和喀斯特地区生态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种业导刊》2014,(2):34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周世良介绍,传统的物种鉴定依赖被鉴定材料的形态特征,形态特征的不完整常导致不能准确鉴定。随着科技进步,以DNA条形码技术为代表的分子鉴定技术由于不受材料不完整性和发育阶段的限制,已成为物种鉴定的首选技术。"中国珍稀濒危植物DNA条形码鉴定平台"的开通为珍稀濒危植物的快速可靠鉴定提供了技术支撑。珍稀濒危植物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但非常脆弱,非法  相似文献   

20.
根据历次野外调查及标本采集结果,石阡县内有自然生长的珍稀濒危植物81种,隶属于19科45属(包括变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植物5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14种,贵州省重点保护树种13种.《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兰科20属49种.本文对这些植物的分布特征、生态习性、利用价值、资源现状进行了初步研究,同时对其濒危程度和致危主要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