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河北某水貂养殖场送检的6只具有出血性肺炎症状的病死水貂脏器进行细菌分离鉴定、致病性试验及药物敏感性分析,为临床诊断和用药提供参考依据。通过细菌分离纯化、形态学观察、生化鉴定及PCR鉴定,共分离到6株铜绿假单胞菌;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6株铜绿假单胞菌均能使小鼠发病死亡;西药药敏试验结果显示,6株铜绿假单胞菌均对多西环素、阿米卡星、恩诺沙星敏感,对卡那霉素、头孢拉定等9种抗生素耐药;中药药物试验结果显示,6株铜绿假单胞菌均对诃子、乌梅、五味子极度敏感,对女贞子、夏枯草等12种中药耐药。  相似文献   

2.
为对死亡雏鸡进行病因诊断,通过大体剖检、细菌分离、生化鉴定,证实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测定了该分离株的16SrRNA基因序列,并与GenBank中收录的序列比较,结果发现所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茵及参考株的16SrDNA基因序列极其保守,相似性达99%~100%;与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的相似性差异约为9%;与鸭疫里默氏...  相似文献   

3.
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20种药物对临床分离的27株貂源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以美国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CLSI)的临界浓度做为判断标准,判定了貂源铜绿假单胞菌对20种药物的耐药谱.结果显示:临床分离的菌株以耐药菌为主,且88.9%的菌株呈多重耐药,菌株耐药谱型达10种,对哌拉西林(74.1%)、强力霉素(70.4%)、卡那霉素和妥布霉素(48.1%)耐药性最为严重,对头孢菌素类(77.8%~100%)、氟喹诺酮类(88.9%~96.3%)、碳青霉烯类(88.9%~92.6%)、多肽类(96.3%)药物敏感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两起鸡细菌性感染症的病原种类,本研究对11株分离菌进行了形态特征、理化特性等主要表观性状的鉴定,测定了代表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以代表菌株对健康鸡做人工感染试验,测定其致病作用;对分离菌以琼脂扩散(K-B)法进行对抗菌类药物的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11株菌7株为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4株为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 aerogenes).其中所测序的代表菌分离株HQ040619-1的16S rRNA基因序列长度1421 bp(EU073021)、HC050612-1为1449 bp(EU047701)及HC050612-4为1451 bp (EU047702);人工感染试验表明这些分离株均具有较强的致病作用;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在不同分离菌株间的敏感与耐药等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调查广东地区宠物源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情况,为宠物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选择和使用提供科学依据.对临床采集的宠物源样品进行铜绿假单胞菌分离培养,通过PCR方法鉴定菌种,采用纸片扩散法和琼脂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49株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萘啶酸、氯霉素和氟苯尼考的耐药率极高均高于85%,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头孢他啶、恩诺沙星、哌拉西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性较好,耐药率均低于20%,全部菌株对亚胺培南敏感.结论:犬猫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问题比较严重,应加强宠物源细菌的耐药性调查.  相似文献   

6.
为了确定娄底地区兔腹泻的病原菌、致病性及耐药性,对采集的203份患腹泻的兔肛拭子、粪便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结果分离得到了30株大肠埃希氏菌、20株铜绿假单胞菌、17株产气荚膜梭菌、1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人工接种小鼠试验、KB药敏纸片法分别检测病原菌的致病性及耐药性,结果表明分离得到20株大肠埃希氏菌、15株铜绿假单胞菌、12株产气荚膜梭菌、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小鼠具有致病性;分离的15株致病性铜绿假单胞菌对阿莫西林、氨曲南、庆大霉素等7种药物耐药率在46.7%以上,分离的12株致病性产气荚膜梭菌对环丙沙星、磺胺嘧啶、氟苯尼考等8种药物耐药率在41.7%以上,分离的10株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磺胺嘧啶、氟苯尼考、庆大霉素等7种药物耐药率在80.0%以上,分离的20株大肠埃希氏菌对磺胺嘧啶、多黏菌素、强力霉素等7种药物耐药率在45.0%以上,4种病原菌对其他药物具有不同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7.
鸡源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杀灭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外观呈黄绿色的鸡肉中分离到1株细菌,经过形态学观察、ATB细菌鉴定仪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用分离出的细菌人工感染小白鼠,以每只2.4×107个菌的剂量皮下注射,48 h内小白鼠全部死亡(10/10);0.2 mL培养物原液肌肉注射2只豚鼠,1只死亡。试验比较了不同温度和2种常规商品化消毒剂不同稀释浓度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杀灭效果,结果表明该株铜绿假单胞菌经100℃作用10 m in或经0.05%的新洁尔灭溶液作用5 m in,即可100%被杀灭,而龙安84消毒液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杀菌效果不确实。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眼镜蛇腐皮病的致病菌,试验采用细菌分离培养的方法,在无菌条件下,从患腐皮病眼镜蛇皮肤溃烂处挑取少许内容物划线接种于普通琼脂平板、兔血平板、SS琼脂平板及真菌培养基上,继而选取优势菌落进行分离、纯培养。结果表明:得到9种细菌,没有发现真菌。根据细菌形态、菌落生长特征和生化特性得出,这9种细菌分别为:黏质沙雷菌1株、奇异变形杆菌3株、铜绿假单胞菌3株、克氏耶尔森菌1株、肺炎克雷伯菌1株、雷极普鲁威登斯菌1株、嗜麦芽假单胞菌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和腐生葡萄球菌3株。经致病性试验证实,奇异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克氏耶尔森菌、雷极普鲁威登斯菌、嗜麦芽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致病性,黏质沙雷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腐生葡萄球菌无致病性。药物敏感性试验证实:在15株致病菌中,除克氏耶尔森菌外,均对妥布霉素和庆大霉素高度敏感;嗜麦芽假单胞菌对妥布霉素不敏感,对庆大霉素高度敏感;除金黄色葡萄球菌外,均对阿米卡星高度敏感;15株致病菌均对头孢类抗生素不同程度敏感;哌拉西林、氨曲南和卡那霉素对大部分菌有抑制作用。说明眼镜蛇腐皮病主要由致病性细菌引起,敏感药物治疗后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某规模化猪场子宫内膜炎病原菌的类型及筛选可用于临床的敏感药物,试验对该猪场的4头母猪子宫脓液进行病原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从4份脓液中共分离到4株细菌,经培养特性、生化鉴定和动物试验鉴定为溶血性不动杆菌1株、铜绿假单胞菌1株、产碱杆菌2株,且均有较强的致病性;15种药物中,溶血性不动杆菌仅对先锋霉素、头孢氨噻和痢特灵高度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和产碱杆菌对左氧氟沙星、氟哌酸和恩诺沙星高度敏感,对其他药物的敏感度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0.
为了确定一株从犬子宫蓄脓的脓汁中分离的细菌的属性及致病性和敏感药物,试验采用病原分离培养、生化试验、动物致病性试验、药敏试验及16S rRNA基因鉴定方法对该菌株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分离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头孢类抗生素敏感,对其他抗菌药物如青霉素、阿奇霉素、四环素、万古霉素等耐药。  相似文献   

11.
2013年9月,镇江世业洲某鸽场鸽群暴发不明疫情,死亡率达到10%。对送检病死鸽进行剖检,有气囊炎、肝脏呈古铜色、肾肿大而苍黄等症状。无菌采取肝脏,脾脏进行病毒分离,未分离到病毒。无菌采取肝脏,成功分离到1株细菌,经分离培养、染色镜检、生化试验以及PCR分析,确诊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所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强力霉素、多粘菌素等耐药,对氟哌酸敏感。  相似文献   

12.
为快速诊断一例雏鸡死亡病因,本研究从病死雏鸡内脏分离获得一分离菌,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快速扩增病原菌的16SrRNA基因,经测序获得一条长1439bp的16Sr DNA序列,与Gene Bank已知序列进行BLAST检索,结果表明该分离菌归类于假单胞菌属,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目的基因进行分析,显示与铜绿假单胞菌高度相似,同源性高达99.9%,结合发病情况,初步判定为养殖场外环境消毒不严格,造成雏鸡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研究本实验室前期分离的一株鱼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iscis)MC042基因的进化和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对菌株MC042的16S rRNA及看家基因gyrB,rpoD和rpoB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菌株MC042与模式菌株Pseudomonas protegens CHA0T和Pseudomonas saponiphila DSM 9751T聚集到一个进化分支。经回归感染试验和致病性检测,结果显示该菌株对澳洲墨瑞鳕具有一定的致病性,感染该菌的澳洲墨瑞鳕多个组织出现肿大充血等症状,且从其溃疡组织中再次分离到相同的菌株,其对澳洲墨瑞鳕源鱼的半数致死浓度(7 d)为4.82×106cfu/mL。该分离株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菌株MC042对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卡那霉素等11种药物敏感;对多西环素和头孢曲松2种药物中度敏感;对四环素、头孢拉定、呋喃唑酮等17种药物耐药。本实验为由鱼假单胞菌引起的澳洲墨瑞鳕溃疡疾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兽医学报》2016,(7):1145-1150
2015年6月,河北省秦皇岛市某养殖场半滑舌鳎发生以腹水、烂尾、内脏器官肿大、出血与坏死为特征的疾病。从自然发病的半滑舌鳎肝脏与肾脏中分离到1株细菌,通过细菌形态观察、培养特性、生化特性分析、动物试验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等方法,对该病原菌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显示:致病菌株为革兰阴性杆菌,培养特性、生化特性分析与荧光假单胞菌较接近,以16SrRNA基因为遗传标记构建系统发育树,致病菌菌株与荧光假单胞菌菌株相似性为99%。结果表明:本次引起半滑舌鳎腹水烂尾病的病原菌为荧光假单胞菌。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了常用抗药物的药敏试验,该菌对氧氟沙星、氨曲南、红霉素等药物高度敏感,对利福平、妥布霉素等药物中度敏感,对卡那霉素、新霉素不敏感。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荧光假单胞菌感染半滑舌鳎对多个组织器官都造成明显的病理损伤,尤其是肝脏、肾脏、脾脏、肠及脑的损伤较为严重,表现为明显的淤血、出血,变性、坏死及炎症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对山东省水貂出血性肺炎病例进行微生物学诊断,采用细菌分离、PCR扩增、基因序列比对等方法对分离菌进行鉴定,并对分离率最高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药敏试验。共分离出65株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17株。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环丙沙星、替卡西林、头孢吡肟和氨曲南的耐药性达到80%以上;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敏感性很高。  相似文献   

16.
奶牛乳腺炎是制约奶牛养殖效益和奶品质的主要疾病之一,为了解当前长春市某大型集约化奶牛场奶牛乳腺炎病原菌流行和耐药情况,本试验对该场奶牛乳腺炎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对采集的119份临床型乳腺炎乳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鉴定的病原菌进行小鼠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场奶牛乳腺炎发病率在4%左右,初产牛乳腺炎发病率明显高于经产牛,乳腺炎发病率还与胎次、年龄等因素相关。本试验共分离鉴定出木糖葡萄球菌49株(42.2%)、松鼠葡萄球菌39株(33.6%)、大肠杆菌15株(12.9%)、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4.3%)、无乳链球菌3株(2.6%)、菠萝泛菌3株(2.6%)、产酸克雷伯菌1株(0.9%)和铜绿假单胞菌1株(0.9%);其中菠萝泛菌、无乳链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小鼠具有较强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的耐药性普遍存在,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种类最多。除无乳链球菌外,其他菌株均对庆大霉素或阿米卡星敏感,可作为该场奶牛乳腺炎治疗首选药物。本试验通过对该场乳腺炎调查、分离菌鉴定和耐药性分析,为该场乳腺炎的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人兽共患的机会性病原体,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噬菌体在防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性疾病方面具有应用前景。本试验以实验室保存的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PA31为宿主菌,通过点滴法和双层琼脂平板法从水样中分离纯化噬菌体;以PA31和实验室保存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沙门菌(Salmonella)、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临床分离株作为宿主菌,通过点滴法分析噬菌体的裂解谱;利用负染法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噬菌体形态,双层平板法测定噬菌体的最佳感染复数和一步生长曲线,测定pH和温度对噬菌体稳定性的影响;采用Illumina NovaSeq平台测定噬菌体的全基因组序列,利用A5-MiSeq、SPAdes、GeneMarkS、Rfam、Diamond、BLASTp和MEGA 11.0生物信息软件进行拼接、注释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结果显示,分离出1株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vB_PaeM_Ty,其仅能裂解宿主菌PA31和Escherichia coli-39、Enterococcus faecal...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某鸡场沙门菌临床分离株血清型分布与药物敏感性,以常规方法从病死雏鸡分离出多株细菌,经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PCR检测和血清型定型,最终鉴定出10株沙门菌,其中2株为肠炎沙门菌,8株为鸡白痢沙门菌。采用Kindy-Bauer(KB)法检测分离菌株对2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表明,菌株均为多重耐药菌株,对阿奇霉素等12种药物的耐药率达到70%以上,而对复达欣等13种药物的敏感率均高于70%。结果表明,沙门菌早期感染仍是造成雏鸡高死亡率的重要病因之一,长期以来抗菌药物在养鸡业上的不合理使用已对沙门菌的耐药谱产生了明显影响,给沙门菌的临床防控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为查明养殖场引起牛只呼吸道疾病的病原菌,采集患病牛鼻拭子,采用实验室方法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通过细菌毒力基因的检测、致病性试验、药敏试验分析分离菌生物学特性;并明确22种中草药对其抑杀效果。结果表明,分离菌为两端钝圆革兰氏阴性短杆菌,16SrRNA基因序列与GeneBank铜绿假单胞菌比对相似序列达到100%,表明分离菌株为铜绿假单胞菌;菌株携带Exo S、Exo Y毒力基因,8h内可致小鼠死亡。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环丙沙星极为敏感,对阿米卡星、新霉素、复方新诺明等9种药物中度敏感;中草药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乌梅、五倍子、五味子对分离菌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其MIC分别为31.25mg/mL和62.50mg/mL,对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具有较好抑制作用。本研究为该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铜绿假单胞菌病是由假单胞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引起引起人类、家禽和其他动物的局部或全身性感染疾病。为了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基因突变与表型的关系,对基因algX进行克隆与序列测定,表明algX基因由1 425 bp组成。通过克隆株供体E.coli S17-1pBBR1MCS-5:algX与受体PDO300△algX杂交,产生PDO300pBBR1MCS-5:algX重组株,重新获得产藻酸盐能力。经过藻酸盐的制备与检测试验表明:二个培养基中的细胞干重(CDM)0.227 g和0.2250 g;藻酸盐产量分别为0.1013和0.0983 g/g,达到野生型菌株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