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华绒螯蟹免疫学的研究进展表明其机体的免疫防御机能主要依靠血细胞的吞噬、包掩等细胞免疫反应;中华绒螯蟹与其它的甲壳动物一样,体液中不具有免疫球蛋白,缺乏抗体介导的免疫反应,其体液免疫主体是血淋巴中的一些酶(如溶菌酶、酚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等)、免疫因子(如凝集素、溶血素等)以及调节因子如酚氧化酶原激活系统等;并期望加强河蟹基础免疫的研究,为其免疫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饲料中添加酵母复合物对中华绒螯蟹的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鱼粉、豆粕、玉米粉和麦麸为主要原料配制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饲料中,分别添加酵母复合物0·0(对照)、1.0、10.0、15.0、20.0、25.0g/kg,投喂体重(31.54±3.12)g的中华绒螯蟹28d后,测定试验蟹的酚氧化酶(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溶菌酶(UL)和抗菌力(Ua)等指标,判断饲料中不同添加量的酵母复合物对中华绒螯蟹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表明,酵母复合物对中华绒螯蟹各组织器官中的PO、SOD、AKP、ACP、UL和Ua等活性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t测验,P<0.05或P<0.01),在受试范围内,随着酵母复合物添加量的增加,PO、AKP、ACP、UL和Ua等活性显著上升,表明中华绒螯蟹的非特异免疫力增强,而SOD活性显著下降(P<0.05),证明酵母复合物还具有抗氧化的能力。将酵母复合物在饲料中适量添加能有效地增强中华绒螯蟹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其添加量以10.0~25·0g/kg为宜。  相似文献   

3.
草甘膦作为广谱灭生性除草剂,目前在我国已被广泛使用。但养殖水体用药对于水生动物,特别是经济类甲壳动物的影响却鲜有报道。因此,通过测定分别在草甘膦0、1.90、4.10、6.30、8.50、10.70 mg/L浓度下,中华绒螯蟹成蟹总血细胞密度(THC)、血清中血蓝蛋白含量、酚氧化酶(PO)活性、酸性磷酸酶(ACP)活性以及碱性磷酸酶(AKP)活性5项重要免疫指标的变化情况,研究草甘膦对于中华绒螯蟹成蟹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成蟹对草甘膦耐受力强于幼蟹,10.70 mg/L组48 h死亡率仅有13.3%。草甘膦各浓度组THC在试验过程中均有上升,其中8.50 mg/L组上升幅度最大,并于6 h达到峰值,显著高于空白组;而10.70 mg/L组在24 h后有所下降,至48 h显著低于其他5组。血清中血蓝蛋白含量出现明显下降,且随着浓度增高下降越明显,其中8.50 mg/L组至12 h降至最低水平。PO活性各组均有所上升,随后回落;10.70 mg/L组上升最为明显,3 h升至最高值,显著高于其他各组。ACP活性低浓度组出现略微上升,而高浓度组出现下降;AKP活性则各浓度组均出现下降,且随着浓度升高愈加明显。上述结果表明,草甘膦可以显著影响中华绒螯蟹免疫指标,且随着浓度升高影响越为明显。在非致死浓度下,草甘膦可以引起中华绒螯蟹免疫应激,部分免疫功能下降。因此,建议草甘膦在中华绒螯蟹养殖水体中应避免使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中华绒螯蟹、日本绒螯蟹及其杂交种成体肌肉、性腺和肝胰腺中的主要矿物质元素组成及含量,结果显示:(1)3种群绒螯蟹雄体肌肉中,K、P和Zn的含量无显著差异;中华绒螫蟹的Na、Mg和Cu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种,但Mn和Fe含量最低;日本绒螯蟹肌肉中的Ca含量最低.就精巢而言,3种群蟹精巢中的Na和Mg含量无显著差异;日本绒螯蟹的Mn和Fe含量最高,杂交种的K、P和Zn含量最低,而中华绒螯蟹的Ca和Cu含量最低.就肝胰腺而言,3种群蟹的Mg、Ca和P含量无显著差异;杂交蟹的Na、K和Mn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种蟹,但其Fe含量最低;中华绒螯蟹和日本绒螯蟹则分别具有最高的Cu和Zn含量.(2)3种群绒螯蟹雌体肌肉中,5种常量元素的含量均无显著差异;中华绒螯蟹的Cu、Zn和Mn元素含量最高,而日本绒螯蟹的上述微量元素含量最低.3种群绒螯蟹卵巢中的9种主要矿物质元素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中华绒螯蟹卵巢中的Na、P、Mg和Zn含量高于其他种群,除杂交种的Na和中华绒螯蟹的K含量最低外,日本绒螯蟹卵巢中其他6种元素含量均最低.肝胰腺中,3种群绒螯蟹的矿物质整体含量排序为:日本绒螯蟹>中华绒螯蟹>杂交蟹.整体上,3种群绒螯蟹肌肉中的Na、Mg、Cu和Zn含量低于海水蟹类,但Ca、P和K含量高于大部分海水蟹;3种群绒螯蟹矿物质元素组成模式较为接近,但仍存在一定的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5.
河蟹又叫螃蟹、毛蟹,学名中华绒螯蟹,在我国分布较广,因栖息生态环境的不同,形成4个种群,即:长江水系种群、辽河水系种群、瓯江水系种群和闽江水系种群。在世界上,除中华绒螯蟹,还有日本绒螯蟹、直额绒螯蟹和狭额绒螯蟹3种。1中华绒螯蟹与日本绒螯蟹等其它蟹种的区别(见图1、图2)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溴氰菊酯对中华绒螯蟹免疫功能的影响,测定了在不同浓度溴氰菊酯(0、0.19、0.30、0.41、0.52μg/L)条件下中华绒螯蟹总血细胞数量(THC)、吞噬活性、酚氧化酶(PO)活性、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5项主要免疫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溴氰菊酯对中华绒螯蟹免疫有显著影响,低浓度处理(0.19、0.30μg/L)引起THC药后6 h和12 h出现极显著上升,随后逐渐恢复;而高浓度处理(0.41、0.52μg/L)则在药后24 h后持续下降,药后96 h极显著低于对照。各浓度处理均对血细胞吞噬活性有抑制效应,且随着浓度升高抑制效果越强。0.52μg/L处理PO活性药后6 h出现极显著上升,随后逐渐下降,药后96 h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而ACP活性、AKP活性药后6 h出现明显下降,各时间段均极显著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水产养殖病害频发,抗生素和化学消毒剂滥用现象日益严重,对养殖水环境和人类安全都存在巨大威胁.免疫增强剂作为一种新的药物类型,其主要作用是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提高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从而增强机体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能力,是一种有望取代抗生素的有效方法.本研究主要以近年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免疫增强剂的研究和应用现状为基础,从微生物及其多糖、动植物多糖及提取物、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和营养元素等几类免疫增强剂对中华绒螯蟹的免疫、抗病力、抗氧化及生长代谢等重要功能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分析,为中华绒螯蟹免疫增强剂的科学合理使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以期达到中华绒螯蟹健康养殖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8.
中华绒螯蟹成蟹生长与主要气象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在高淳县固城湖中华绒螯蟹成蟹养殖区,安装自动气象站的方法,对成蟹蜕壳生长期间的温度、日照、降水等主要气象因素进行观测并分析成蟹蜕壳生长与温度、日照、降水等主要气象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中华绒螯蟹成蟹蜕壳生长的主要因素;日照通过影响水草生长和水温影响中华绒螯蟹成蟹的蜕壳生长;降水除特大暴雨和严重干旱外,对中华绒螯蟹成蟹的蜕壳生长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为了控制中华绒螯蟹颤抖病的发生,采用土霉素对中华绒螯蟹螺原体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研究,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螺原体对土霉素极其敏感,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0.04、0.62 mg/L;随着土霉素浓度的加大,螺原体的运动性受到抑制,指数生长期滞后,菌体最大数量减小,菌体细胞膜出现破损.研究也为中华绒螯蟹颤抖病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在稻田中用网箱养殖的不同规格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对稻田中4种杂草和水稻的选择性及摄食情况。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对稻田杂草的摄食存在明显的选择性,对野慈姑Sagittaria trifoliavar.sinensis的摄食量最大,对鸭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和眼子菜Potamogeton franchetii的摄食量相对较少,对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和水稻的摄食量最差。不同规格的中华绒螯蟹对杂草的摄食率有所不同,20-30 g的中华绒螯蟹对野慈姑的摄食率最高,与其它3种规格的中华绒螯蟹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30 g以上的中华绒螯蟹对鸭舌草和眼子菜的摄食率均最低,与其它规格的中华绒螯蟹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1-10 g的中华绒螯蟹对稗草和水稻的摄食率最高,与其它规格的中华绒螯蟹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稻田和池塘养殖模式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肠道菌群、免疫力和肌肉风味影响,选取同一批次稻田和池塘的中华绒螯蟹在5月和10月对其肠道菌群、免疫酶活和肌肉游离氨基酸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肠道优势菌群为软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在季节和养殖模式均对蟹的肠道菌群造成影响的情况下,季节变化对菌群变化的影响更大。从5月到10月,稻田养殖模式下中华绒螯蟹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均出现上升趋势,而池塘养殖模式下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则无显著变化。两种养殖模式下中华绒螯蟹肠道中的SOD (超氧化物歧化酶)在5月的活性均高于10月(P <0.05);在10月,池塘模式下的免疫酶活性LZM(溶菌酶)和ACP(酸性磷酸酶)显著高于稻田模式(P< 0.05)。各组肌肉中均检测出17种游离氨基酸,呈味氨基酸中甜味氨基酸含量(TSAA)>总苦味氨基酸(TBAA)>总鲜味氨基酸(TUAA),且池塘养殖模式下中华绒螯蟹肌肉中TSAA和总游离氨基酸TFAA高于稻田养殖模式下含量(P< 0.05)。因此,池塘养殖模式较稻田养殖模式下的中华绒螯蟹肠道菌群时间上更稳定,免疫酶活更强,肌肉风味更优。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辽河和长江水系及其杂交种中华绒螯蟹在成蟹阶段的生长性能和养殖效果差异,在相似的池塘条件下将辽河和长江水系及其杂交种扣蟹养殖至成蟹。本文系统地比较了在养殖过程中的生长、生殖蜕壳率和性腺发育情况,进一步评价了成活率、产量、饲料系数和最终体质量分布等差异。结果表明:(1)在生长阶段,四组中华绒螯蟹平均体质量、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雌体生殖蜕壳高峰出现在7月25日到8月25日,雄体生殖蜕壳高峰则出现在8月25日到9月25日。人工养殖辽河水系成蟹生殖蜕壳时间与长江水系成蟹基本一致,并无二龄早熟性状。9~11月,雌雄个体的肝胰腺指数(HSI)逐渐下降,性腺指数(GSI)显著上升。(2)四组中华绒螯蟹在成活率、产量和饲料系数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最终养成成蟹雌体体质量集中于100.00~175.00 g,雄体体质量集中于175.00~225.00 g。综上,长江与辽河水系杂交组生长性能与自交组并无显著性差异(P> 0.05),辽河水系中华绒螯蟹在长江流域经适应性养殖后,生长性能得以提高,二龄早熟性状消失,而以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作为母本的杂交种则成活率和产量杂种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3.
微生态制剂对河蟹池塘养殖水体的原位净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东瑞  赵凌宇  王玉花  顾志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543-19543,19545
[目的]采用微生态制剂对太湖堤岸内塘大面积河蟹池塘养殖水体进行原位净化研究。[方法]以"加酶益生素(水产专用)""BZT(除氮)"和"水产专用如金益生菌原液"3种微生态制剂为试验材料处理塘水,分别测定塘水化学需氧量、氨态氮含量、总磷含量、悬浮物含量。[结果]3种微生态制剂单独和组合处理的池塘养殖排放水水质均优于对照,与对照相比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化学需氧量降低51.97%~54.26%、氨态氮含量下降41.77%~44.94%、总磷含量下降40.00%~43.33%、悬浮物含量减少78.81%~80.01%,达到太湖流域池塘养殖水排放标准,而各处理之间的差异不明显。[结论]微生态制剂具有良好的原位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14.
The genetic differences of 15 mitten crab populations from 6 river systems in mainland China and 1 population from Russia were studied based on RFLP analysis of 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oxidase subunit I (CO I).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as I-RFLP pattern could be used as a genetic marker to distinguish Eriocheir hepuensis from Eriocheir sinensis, Eriocheirjaponica and Eriocheir leptognathus; genetic distances among 13 populations of Eriocheir sinensis range from 0 to 0.015, indicating that they were different geographic strains; the subspecies status of Eriocheir sinensis and Eriocheir hepuensis (population from Nanliujiang) were considered owning to their genetic distances of 0.02-0.044, indicating that genetic divergence between them was low; Eriocheir leptognathus (population from Nanpaihe, Tianjin) was the most distant taxon with genetic distances value of 0.147-0.195, which could be defined as genetic distances between species in genus Eriocheir.  相似文献   

15.
小剂量中子刺激对中华绒螯蟹扣蟹抗逆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甲壳类动物不具备特异性免疫系统的特点,采用小剂量中子刺激的物理方法启动和调节中华绒螯蟹的生化非特异性免疫,提高其抗逆能力。研究小剂量中子刺激处理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后,中华绒螯蟹体内蛋白质含量、蛋白质中的巯基含量、谷胱甘肽含量、自由基水平的变化,以期探索小剂量中子刺激处理对中华绒螯蟹抗逆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剂量中子刺激处理后,中华绒螯蟹体内蛋白质含量比对照提高4.99%~22.69%,蛋白质中的巯基(-SH)含量提高23.40%~69.59%,谷胱甘肽提高8.77%~28.58%,自由基水平降低7.67%~32.86%。在试验过程中,对照蟹发生颤抖病,处理蟹未发生蟹病。在处理塘中中华绒螯蟹扣蟹生长快,规格整齐,抗逆能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6.
A total of 15 pools were selected from a greenhouse, and they were randomly and even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In each group, one stocking density of Eriocheir sinensis was arrang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45-d culture, the crab number per kilogram reached about 300 with survival rate of about 20%; the initial stocking density had significantly effect on the body size of E. sinensis on sel , instead on the survival rate of E. sinensis larvae. Therefore, it is feasible to conduct the culture of E. sinensis larvae in a pool in greenhouse.  相似文献   

17.
张树林  邢克智  杨超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308-4310
配制不同浓度的Mg2+、Ca2+溶液培育幼蟹,研究Mg2+、Ca2+对大眼幼体育成Ⅲ期仔蟹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养殖用水中的Ca2+、Mg2+含量及Mg2+/Ca2+(R)必须达到一定范围,才能使中华绒螯蟹的生长较快,成活率较高。其中Mg2+含量在300~500 mg/L,Ca2+含量在100~200 mg/L,R=3时,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育成Ⅲ期仔蟹的成活率为28%~48%,Ⅲ期仔蟹的体重平均达到54.88 mg。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外源微生物对中华绒螯蟹血细胞产生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的影响。[方法]采用1×10^7bacteria/ml菌液对中华绒螯蟹分别进行嗜水气单胞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产朊假丝酵母注射感染,取血淋巴分别检测血清NOS活力。[结果]除产朊假丝酵母外,嗜水气单胞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感染中华绒螯蟹均明显地诱导了血清中NOS活性。[结论]中华绒螯蟹血细胞存在可诱导的NOS活性,该NOS活性呈现诱导源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王晓梅  李晓东  王茜  靳婷婷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347-17349
[目的]探讨利用DGGE技术对中华绒螯蟹和合浦绒螯蟹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的可能性。[方法]对中华绒螯蟹5个群体和合浦绒螯蟹1个群体共180个个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基因片段进行了PCR扩增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结果]所有PCR产物在DGGE电泳时共有2种迁移速率,合浦绒螯蟹所有个体的PCR产物的迁移速率相同,且中华绒螯蟹江都群体46.7%、仪征群体23.3%以及温州群体20.0%的个体与合浦绒螯蟹的迁移速率一致;而以上3个中华绒螯蟹群体的其他个体以及南京、盘锦群体所有个体的PCR产物在DGGE电泳时的迁移速率均相同,均快于合浦绒螯蟹,表明在中华绒螯蟹中混杂有合浦绒螯蟹的遗传标记类型。[结论]DGGE方法可用于绒螯蟹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20.
将在12口6 000 m^2土池适应性淡化2 d的314 kg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按1 000 g/m^3、750 g/m^3、500 g/m^3的密度,转入3口1 500m^2土池(内置46只3 m×3 m×1.5 m的专用网箱)集中淡化至蟹苗出售。各池蟹苗的淡化存活率分别为88.89%、91.96%和90.43%,平均90.43%,淡化结果表明,蟹苗优质高产。据此,笔者结合往年的蟹苗生产,就淡化的密度、模式、时机、进程及管理等影响蟹苗淡化存活率的关键因子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土池淡化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